吳 丹
(廣西民族中等專業學校 廣西南寧 530199)
駱越古國曾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駱越文化作為遠古的文明,源遠流長。駱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棉紡織文化、舞蹈文化、航運文化、龍舟文化、象形方塊字、銅鼓文化、冶煉制造文化、花山壁畫文化、巫文化、三界觀、太陽文化、龍母文化、玉器文化、柱子崇拜文化等對中華文明、東南亞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中的駱越舞蹈文化,在穿越了千年的歷史后依舊可以被當代的舞蹈文化進行吸收和提煉。通過查閱關于駱越文化及駱越舞蹈的研究文獻發現,對于駱越文化的研究由來已久,但是駱越舞蹈研究卻相對匱乏,關于駱越舞蹈文化的起源問題,因史料的缺乏,只能通過相關的歷史學、考古學、宗教學、藝術學、民族學的資料,借鑒其他原始民族舞蹈產生與發展的規律來進行研究和提示。
駱越舞蹈文化和所有文化一樣,都是通過民族和社會不斷發展而創新和沉淀形成的民俗風情,舞蹈的素材都是從日常的農業勞作和生活中提取的素材提煉加工的,因此駱越舞蹈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一樣都具備承前啟后的作用,可以傳承歷史也能啟發后人。
駱越舞蹈作為駱越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體現了駱越文化濃郁的民俗風情,駱越舞蹈體現出了勞作、情感等,寫實而灑脫,將駱越舞蹈、駱越圖騰與現代光電視覺藝術融合設計的《花山影像》,展示了古代駱越人奮力創造良好家園的傳奇故事,是對駱越舞蹈的創新和傳承。駱越舞蹈在不斷發展與創新中形成具有時代烙印與民族異域風情特色的舞蹈藝術,對后駱越時代舞蹈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及其深遠的影響。
舞蹈是人類早期的藝術形式,幾乎是人類天生就具備的藝術表現方式。舞蹈也被稱作藝術之母,舞蹈通過人的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情感等,不斷地對人類的肢體進行重新組織和編排,使其更能表現出民族自身的精神文化,舞者對生活的點點滴滴進行提煉和美化讓自我更加突出,舞蹈中要將自身的肢體和音樂的節奏融為一體,讓身體表現音樂,讓音樂融入身體。舞蹈能夠表達舞者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如何看待這個世界,舞蹈能夠展現出特有的思想和精神,是一種能夠展現出極具個人和民族風格的藝術,舞蹈文化是利用舞蹈語言而進行組合、構圖、場面調度和生活場景的一個綜合文化,舞蹈動作的組合和舞蹈的語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以達到舞蹈最佳的表現方式。舞蹈文化以表達理念、意趣功能以及審美情趣為精神文化內涵,利用舞蹈的習俗、配飾裝扮以及配樂為特征的文化體系。舞蹈文化是綜合的體現,能夠表現出生活中的很多場景,將場景同自身進行融合就可以表現出更加具有豐富精神內涵的作品,能傳達出積極向上的社會風貌[1]。因此舞蹈文化作為一種文化體系,就包含了很多文化所需要的元素,而這些元素也是舞蹈文化的精華,舞蹈文化不僅能夠表現歷史、展現歷史,還能將古人的智慧進行記錄并傳承給下一代人,讓民族精神得以延續。
駱越舞蹈起源于遠古時期,當時的先民會跳一種原始舞蹈,這種舞蹈被稱作巫舞。駱越舞蹈在繼承巫舞后又結合自身民族實際的生活情況和社會環境而不斷對其進行創新,在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發展后,變成了極具特色的駱越舞蹈。駱越舞蹈作為生活的藝術,其特點就在于它的民族性上,具備鮮明的民族特色不僅是對先民的紀念,也是對后世的啟發,駱越舞蹈文化也對后駱越時代的舞蹈藝術產生了影響。
舞蹈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生活、生產以及勞作,先民的舞蹈動作也和人類的狩獵、耕作、宗教信仰、戰爭、繁衍生息等密切聯系,都是為了表現某些特定的文化[2]。人類的任何聲音都可以被稱之為樂,這個樂只是有好聽和不好聽、安靜和焦躁之分,但都是一種樂,而人類的任何肢體動作都可以被稱之為舞。
駱越時期的舞蹈,在歷史資料當中未提及過多,而實物資料體現在了一個名叫羽人舞蹈的舞蹈藝術上,該舞蹈藝術有圖像記載,該圖像通常在石寨山型銅鼓上,目前主要出土于云南、廣西等地,在這些銅鼓的胸至腰部都有此類圖像。羽人舞蹈圖像描繪的是,舞者舞動的形態和身上佩戴的服飾,利用衣服的裙擺來表現舞者的飄逸姿態,用舞者的形態來體現舞蹈的特點和想要傳達的思想,可以通過該圖像感受出當時舞動起來的精神狀態,這種飄逸灑脫的圖畫充滿了強烈的動感,展現出其舞蹈的美。這些刻在鼓上的圖案應該取材于駱越族人們的生活,從他們的生活姿態中進行提煉和加工才最終形成了的這支舞蹈,而駱越人的經典舞蹈鷲舞就是其崇拜鷲鳥的直接反映[3]。模仿和崇拜正是駱越舞蹈文化最顯著的特點,整齊劃一的律動和鏗鏘有力的節奏都是駱越舞蹈文化區別去原始舞蹈的重要標志。
駱越舞蹈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是文化綜合的集合體,其中就包含了諸如裝飾、音樂、繪畫以及民族風情的各種文化。這些文化共同構成了駱越人民的社會生活,而最綜合最直接的就是利用舞蹈來展現。而作為舞蹈的靈魂民俗風情,則讓舞蹈蘊含了人性。
當下的舞蹈文化也是繼承原始舞蹈藝術而不斷發展變化的,集眾家之所長是當下舞蹈文化能夠普及的原因,現代的舞蹈文化跟駱越時期的舞蹈文化相比只能是更加進步和更加和諧,但由于現代的舞蹈文化缺乏足夠的精神支撐,從而導致現當代的舞蹈文化同駱越時期的舞蹈文化相比缺乏動機,缺乏民族性。因此,通過對駱駱越舞蹈文化的探究,能夠梳理駱越舞蹈的傳承發展情況,為駱越舞蹈文化傳承提供理論依據。針對駱越舞蹈品牌教學體系建設的探討,能夠為駱越舞蹈的發展規劃好方向,能夠為民族音樂與舞蹈的教學發展提供借鑒和理念指導。有利于拓寬原生態舞蹈研究的文化視野,能夠豐富舞蹈學理論研究基礎。
舞蹈文化具有很強的實踐特性,通常采用口傳身授和言傳身教來進行教學,而學生并沒有很好地理解舞蹈文化所表現的內容,不知道為什么要去跳這段舞蹈。而將駱越舞蹈文化對學生進行很好的介紹,讓學生有了很好的了解以后,學生在舞蹈創作和聯系中都會有一種非理論的文化內涵蘊藏其中,學生若是能夠很好地感受并表現出來,則可以在未來的舞蹈文化中增添一份獨特的民族性,而駱越舞蹈文化正是民族性最好的表達。
以駱越舞蹈、駱越文化為起點,輻射到民間音樂與舞蹈的專業課程建設,并以些經驗在其他中職學校的藝術教育學科進行推廣應用,使廣西中職學校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走向精品,并通過藝術教育品牌專業建設,使廣西原生民間民族文化藝術得到廣泛傳播和傳承,使其在新的時期煥發出新的活力,并得以永久共存。
以駱越文化理論為背景,分析民族音樂與駱越舞蹈的特點,融合駱越舞蹈發展史、文化特色、專業術語等內容,歸納總結駱越舞蹈文化中所蘊含的豐富內容和民族精神,完善駱越舞蹈文化的教學理論,編寫駱越舞蹈教學樣本課程,使學生在循序漸進中積累舞蹈理論,以更加專業和扎實的理論基礎進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技巧的學習。使學生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理論內涵和文化底蘊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促進學生對民族音樂與舞蹈的學習。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由灌輸性向自主探究性教學轉變,利用先進的多媒體互聯網技術,利用視頻、動畫、圖片、音樂劇等積極創新多元化的表現形式,賦予駱越舞蹈新的內涵,讓學生感知駱越舞蹈的魅力,提高學生對駱越舞蹈及民族音樂舞蹈文化的學習興趣。建立駱越舞蹈教學信息庫,形成教案、課件、教學案例、課堂實錄等線上學習資源,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參與意識,構建和諧的駱越舞蹈教學課堂,使學生在探究中夯實基礎知識和技能并提升舞蹈綜合素養。
學校承擔著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和責任,因此學校需要對駱越舞蹈發源地、駱越舞蹈代表作品演出劇場及駱越文化典型地區進行走訪調研,了解駱越文化的起源、發展,了解駱越舞蹈代表作的風格、情感等內涵,為研究駱越舞蹈的創新打開新思路。學校還可以嘗試利用先民的舞蹈文化來傳達舞蹈文化中的民族特性,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舞蹈中所表現的民族特性。學校可以從駱越文化是如何發展,以及駱越舞蹈文化是怎么起源作為理論知識,讓學生能夠了解駱越舞蹈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在采用出土的文物上面描寫的舞蹈動作,經過老師的理解和提煉后在起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4]。讓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在經過學習后再進行匯報表演,讓遠古的駱越舞蹈文化在當今煥發生機就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駱越民族,了解先秦至秦漢時期的歷史,起到教化作用。
教師可以將駱越舞蹈藝術同需要學習的舞蹈種類進行融合,嘗試尋找到一條合適的教學路徑。教師可以嘗試將駱越舞蹈中出現的某些標志性的動作進行拆分,然后將其連貫的舞蹈動作變化成一幀一幀的肢體動作,目的是將該舞蹈動作還原成日常生活平常的動作,在還原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鍛煉自己的逆向思維能力,就會主動思考駱越人民是如何將這些日常動作提煉成舞蹈動作的。這種逆向思維能力的提高就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可以幫助學生在未來的舞蹈藝術創作中尋找到一個汲取創作靈感的寶貴經驗,而這段經驗會讓學生成為舞蹈藝術海洋中的不斷被激起的海浪,而這一波一波的海浪可以一下一下地擊打和啟示著所有熱愛舞蹈的人,從而起到舞蹈的教化作用,為舞蹈藝術貢獻新的活力。
教師要在舞蹈教學中設計出有效的教學策略,奠定其理論基礎。重中之重在于駱越舞蹈文化教學體系的實踐,通過實踐真正實現駱越舞蹈教學水平的提升和學生舞蹈技能的提高,并通過系列實踐活動的參與,使駱越文化得以廣泛傳播。教師可以分析駱越族特有的女巫舞,將其動作統計出來,利用到當前的舞蹈教學實踐中。女巫舞的基本舞蹈動作大約16種,其動作包含原地和舞姿的變化,行進和跪地以及滾地等技巧動作,這些動作不單是單一動作組合,而是伴隨著舞姿的變換而不斷旋轉和跳躍的。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些動作先拆分后組合,將傳統的駱越舞蹈在當代進行新的創新,用那些來自先民的動作表達當代生活。
教師可以通過走訪駱越舞蹈起源地及駱越文化典型地區,對民間壯族原生態舞蹈文化的傳承、發展現狀和駱越文化的音像、文字資料進行梳理,對代表作品的演出單位進行采訪,對作品的創作思路、內涵、風格、情感等進行了解,獲取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去深入挖掘舞蹈的民族性。教師要探索駱越舞蹈文化所表現的民族性,了解駱越族為何會出現如此動作,將這些動作所表現的文化特性以及所蘊含的民族性充分理解,在今后的教學編舞中加入當代民族性。教師可以同學生一起嘗試改編,豐富當前舞蹈藝術的形式,讓其情緒變得更加飽滿。
以表達為基礎,讓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內容不斷進行良性發展,讓更多人接觸和學習到其中的精髓。因為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啟發學生,學生才可以創作出更多優秀的富有民族性的作品。
創新的駱越舞蹈文化教學實踐體系能夠提高學生對駱越文化的了解,激發對駱越舞蹈的學習激情,提高自身舞蹈技能水平。將駱越舞蹈文化融入現代的教學實踐,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還可以為當前舞蹈文化增加精神文化內涵。向學生講述駱越舞蹈文化是如何進行發展的,啟發學生進行更多的舞蹈創作,提醒學生能夠從生活中尋找靈感,讓學生在舞蹈中利用生活中某些屬于自己的場景,來更好地表現自己。通過多樣形式的實踐,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駱越舞蹈演出和比賽,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并通過演出和比賽,使駱越舞蹈、駱越文化得到廣泛的推廣和傳播。總結與反思在新形勢下對于駱越舞蹈文化的傳承及課堂教學方面的經驗,總結歸納出藝術特長生特色教育教學的有效途徑和基本策略,并進行推廣應用于符合學校的舞蹈專業特長生。以駱越舞蹈品牌教學為核心,以新思維、新技術對課程進行創新性的體系構建,從而對原生民間民族音樂與舞蹈藝術的教育品牌教學建設提供新的方案策略。以駱越舞蹈文化為立足點,對原生民間民族音樂與舞蹈進行品牌專業教育概念厘定,對廣西本土民間藝術教育培養進行了重新辦界定,有效促進廣西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通過對品牌課程的推廣應用,廣西原生民間藝術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和繼承,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促進廣西原生民間藝術文化的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