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孫洪祥 楊東亞 蘭 玉 吳兆斌
高校體育對青年成長、民族振興、國家圓夢發揮著重要促進作用,具有深層次的育人價值內核。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構成要素,新時代高校體育教育理應具有獨特的育人特性和豐富的教育功能。
面對新時代體育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北京郵電大學體育教育既強調對學生身體健康的促進作用,又強調體育教育的育人功能,通過四方面創新協同,踐行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體育評測與德智評測協同、文化建設與精神塑造協同、學校體育部與學院處室協同“四維協同”育人理念,開展大體育育人改革實踐。
一是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構建大體育教學活動體系,推動體育育人從“弱化”到“強化”。發揮課程教學主渠道作用,完善體育課程體系建設,必修選修雙管齊下,做到體育教學四年不斷線;以學生為中心,強化普遍教學和個性化教學相結合,開展分級分類教學,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效率效果。開展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科學設計課上教學內容,探索“浸潤式”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改革,促進思政教育和體育教學融合。同時,統籌規劃、有序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構建校、院、班三級聯動體育類學生活動機制,打造一院一活動,形成一院一特色,提高活動質量,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二是體育評測與德智評測協同,構建大體育學業評價體系,引導體育鍛煉從“被動”到“主動”。一方面,推行體質健康測試,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機制,提高學生增強個人體質的緊迫感和自覺性;重視體測結果分析,強化相關測試項目的技術動作教學,提高學生測試成績。另一方面,學校統抓共管,著力創建德、智、體“三位一體”學生綜合素質學業評價體系,教務處、學生處聯合制定相關文件,將體測納入該體系,注重目標考核和過程考核相結合,突出評價的激勵作用。
三是文化建設與精神塑造協同,構建大體育精神文化體系,實現強身健體從“要求”到“習慣”。大力營造濃厚體育文化氛圍,推進校、院、班三級聯動體育文化建設機制,打造集體育教學、群體運動、個人鍛煉、體育賽事于一體的體育文化建設平臺;通過開展體育講座、舉辦體育文化節等,烘托出強烈的體育人文氣息,發揮文化熏陶作用。同時,聯合學校學生會及各學院分支機構開展多層次多類型競技類體育運動,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品牌體育賽事,在開展競技類體育運動過程中融入價值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學生優良精神品質。
四是學校體育部與學院處室協同,構建大體育組織保障體系,強化體育教育從“自發”到“有序”。在制度保障方面,建立健全體育工作管理機制,形成體育部、各學院、相關職能部門、學生工作系統齊抓共管,體育教師、教學管理人員、輔導員相互配合的體育工作“一盤棋”格局。在資源保障方面,推進體育資源管理改革,建設項目齊全、品類完善的體育設施,統籌使用各類體育場館,保障體育教學、豐富全校師生體育生活。在信息化保障方面,推進體育育人整體信息化建設,建立“互聯網+體育管理”模式,體育評測進入學生一張表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體育資源開放共享。
北京郵電大學在“四維協同”大體育育人理念指導下,面向體育強國戰略,主動對標新時代國家對高校體育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化改革,出臺了《北京郵電大學體育育人建設實施方案》。學校不斷創新體育發展路徑,做到“教會、勤練、常賽”,以“課上教學與課下鍛煉相結合,體育文化氛圍營造和體育競賽平臺搭建相結合”為主要手段,著力發揮體育教育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中的作用,助力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是加強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強化體育課程“立德樹人”原則,將課程思政教育貫穿于教會、勤練、常賽各個環節,融入體育教學全過程。全面修訂體育課程教學大綱,充分發掘和運用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思想價值引領落實到課程目標設計、教材編審選用、教案編寫等各方面,貫穿于課堂授課、教學研討、課后練習等全過程,實現課程思政教育與體育課育人的有效融合。
二是完善體育課程體系。加強體育課程建設,構建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體育課程體系,開設“體育基礎”必修課,教會學生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按運動項目門類開設體育專項選修課,學生根據興趣自主選擇;開設體育類素質教育選修課,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做到體育課程教學四年不斷線。實施體育分級分類教學,體育課堂教學內容與本科生體質健康測試相結合,根據體測結果分級分類開展個性化體育教學。
一是修訂本科生畢業要求。自2021級開始,學校面向全校本科生,實行“4+1+1”體育畢業要求,即修讀4個體育課學分(體育基礎必修課1學分、體育專項選修課3學分),獲得1項北京郵電大學體育運動達標證書(游泳、耐力跑二選一),通過1項測試(本科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至少達到50分)。
二是深化體育教學評價改革。秉持課程考核和課外體育運動評價并重的原則,學校將學生日常體育鍛煉及參加體育競賽情況納入考核范疇,優化本科生綜合素質評價中體育成績評價方案。堅決落實教育部有關《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工作,本科生體質健康測試四年不斷線,體測成績按自然年進行評定。優化本科生綜合素質評價中體育成績評價方案,合理設置體育課、體質測試、課外體育鍛煉、體育競賽等評測內容在體育成績評價方案中所占的比例,科學設定各項評測內容的合格要求。
一是以各類體育賽事、體育活動為平臺弘揚校園體育文化。學校大力開展校運動會、學院運動會、師生運動會、研究團隊運動會,以運動會為平臺,展示具有學校特色的體育文化;大力增強各類體育社團建設,豐富各類專項體育賽事和活動,打造特色賽事活動清單,營造勤練、常賽運動氛圍,做到周周有活動、月月有賽事。
二是形成了“一校一品”“院院有品”的體育育人特色發展新局面?!耙恍R黄贰薄霸涸河衅贰敝荚趥鞒袑W校的辦學歷史與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教育改革發展的形勢,形成學校和學院自身的體育特色品牌,突出終生體育,健康中國的內涵,面向全體學生、服務全體學生。學校將太極拳作為“一校一品”特色,要求所有學生掌握該項運動技能,通過教會、勤練、常賽機制形成特色。同時,鼓勵各學院發展特色運動項目,形成“院院有品”的體育育人特色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