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口播新聞,是指電視新聞播音員進行圖像播報新聞的播音活動,是電視新聞播音員坐在播音室出畫面新聞,適合播送難以用圖像表達或沒有錄像資料以及“剛剛收到的”最新消息。有時播音員背景部分切入與所播內容有關的畫片、圖表等,但有聲語言是主要的表達形式。它先經過編輯加工處理的通訊員來稿、記者采寫的新聞稿和選編的報紙、通訊社的新聞稿,再由電視新聞播音員口頭播出的一種新聞形式,有時也由記者或主持人在話筒前直接播報。這是一種單一運用有聲語言的新聞表達形式。
從最近幾年來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聯播》的口播長度可謂是一年更比一年長。在2014年10月28日《新聞聯播》節目中,李修平的口播時長是16分31秒,不到17分鐘,在當時來說,創造了一個奇跡。但是到了2020年11月3日《新聞聯播》節目中,康輝的口播長度是22分38秒,不到23分鐘。而在2021年11月16日《新聞聯播》中,剛強再次打破康輝的口播記錄,達到27分25秒,不到28分鐘。如何在短時間內應對超長新聞口播的播報任務?筆者從政治敏感、業務能力、心理素質三個方面,探討新聞主播在面對超長新聞稿件播音的應對策略。
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持從政治上研究和把握問題,是對播音員主持人的第一位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必須堅定政治理想,把好政治方向,純潔政治品質,保持政治定力,恪守政治規矩,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保持高度一致。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根本的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絕不能有絲毫含糊。無論是分析形勢、思考問題、看待事情、發表意見,還是研究工作、提出思路、制定政策、推進落實,都要從政治上著眼,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凡是有利于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事就堅定不移做,對違背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必須敢于亮劍、堅決斗爭,勇當戰士、不當“紳士”。
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播音員主持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頭腦清醒、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考驗。觀察判斷形勢把握政治因素,謀劃推動工作貫徹政治要求,處理解決問題防范政治風險。對容易誘發政治問題特別是重大突發事件的敏感因素、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必須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及時消除各種政治隱患,防止和克服嗅不出敵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的政治麻痹癥。堅持組織原則和黨性原則,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懷有敬畏之心,嚴格按黨章辦事、按程序辦事、按規則辦事。嚴格執行廉潔自律準則,嚴格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凈化內心、懷德自重,永葆清正廉潔。
善于預判防范化解風險。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播音員主持人要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細做實做好。以強烈的憂患意識警醒自己,以勇于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風險挑戰的勇氣激勵自己,以應對風險挑戰的實戰鍛煉自己,自覺培養應急處突的見識膽識和能力水平,將預判、防范、處置風險的本領和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本領建立在對各方面情況深入細致了解、長期觀察思考的基礎上,建立在日常磨練淬煉、長期積累提高的基礎上,建立在把握矛盾風險、弄清問題實質的基礎上,練就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在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奮發有為、建功立業。
央視《新聞聯播》主播剛強在參加綜藝節目時曾提到每天的《新聞聯播》是“秒秒政治,天天考試。”不關心政治,要播好新聞,是很難的。“政治素質”相對“基本功”或許是播好新聞更大的難點,且不說“六穩”“六保”“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兩不愁三保障”“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些名詞能否理解。有時新聞中最常出現的“兩個一百年”,以至“供給側”的“給(jǐ)”讀錯為“gěi”,“敷衍塞責”的“塞(se)”讀錯為“sai”,或許多是不理解稿件的結果。
而對于新聞的“新”,更需要對政治高度的“敏感”,這樣才能快速、準確地抓住稿件重點,明確稿件的目的。盡管康輝說,有時急稿的難并不在“生”,更大的難度還是持續20分鐘保證每一個字都是高質量的播報。感覺“急稿”并不“生”,正是因為康輝的“政治素質”,在日常生活中,對“政策”的高度關注,對時政稿件里的內容,有著“提前”的熟悉和理解。這種“提前”的準備,很多時候并不是刻意為之,而是日積月累,逐漸成為日常。
對于幾十分鐘的大稿,需要有較高語言表達能力作為支撐。之前在討論這個話題時,有人提到,新華社發布這條新聞的時間是2020年11月3日18點10分左右,認為這篇稿件并不算很急。其實,這里是存在一個誤解的,《新聞聯播》由于篇幅限制,這類文件一般都是摘發(6000字左右),全文12000字左右。從18點左右全文發出,到聯播“摘發版”定稿,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康輝在拿到聯播播出的稿件時,已經是18點52分左右了,可以說是非常急的一篇稿件。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這是播音員主持人的壓力所在。要具備這樣的能力,離不開實戰化的訓練。在日常練習時,如果練得多是3-5分鐘的稿件,在工作中碰到20-30分鐘長稿,則必然會力不從心。正如很多播音前輩所說“播音業務沒有訣竅,全在苦練功夫。若非要訣竅,每天認認真真讀一萬字吧。”不僅在于每天讀“一萬字”,更在于“認認真真”地讀,把每一次練習,都當成“直播”。有高強度、高質量的練習作為基礎,實踐中才能游刃有余,看起來像毫不費力。
如何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毫不費力?要從了解消息開始。消息應該理解為在最短的時間里、用最簡潔的語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實的事情傳播出去。因此,它有以下幾個要求:一、準確無誤: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都不許出現事實上的差錯,只有認真才能準確;二、層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導語、主體、結尾構成的,層次之間要留出停頓的時間,以避免播成一片;三、節奏明快:什么樣的稿子就有什么樣的形式,播的是新聞,就得像新聞,節奏不完全是快慢的問題,但它有快慢的問題,句子與句子之間緊湊,句段之間要流利通暢;四、樸實大氣:以第三人稱敘述事件,沒有任何夸張、渲染,正確傳達,直接面陳,舉手投足、言談舉止讓受眾看到的是一種內心的真實流露。
當然,新聞播報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間滲透著新聞播音員對新聞的理解,播報就是把這種理解、感受真切地傳達給受眾。因此,還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播稿過程也是傳達過程,把一件剛剛發生的事播報出去,播音員主持人要有新鮮感,除了在備稿過程中找到新鮮點之外,播報時要有精氣神,還要使這精氣神分寸得當。明快通暢的語流,加上熱情洋溢的狀態,足以讓受眾另眼看待。二是消息要在最短的時間里讓聽的人知道,句與句的銜接在清楚的基礎上要緊密,因此要格式正確、輕重恰當、邏輯嚴密、不澀不粘、不濃不淡、語勢平穩。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語流要緊湊,以避免散亂。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一個勁兒”,不緊不慢,無理解,不經心,缺少變化。三是新聞播音是經過廣播電臺、電視臺把新聞稿件用有聲語言傳送出來的播音創作,特指消息的播音。語言必須具有莊重、樸實、清新、明快的特點。四是電視新聞播音員應具有一定的新聞敏感,能迅速抓住各條消息的新鮮點,調動自己處于一種“先睹為快”之后“一吐為快”的狀態。播音要做到敘事準確清楚,態度分寸恰切,字正腔圓,富有朝氣。語句力求緊湊規整。中國播音學學科體系創立者張頌教授曾說:“規范的語言,帶給人們的將是廣闊、高遠、獨特、深邃的優美意境。”
心理素質是播音員的整體素質的組成部分。以自然素質為基礎,在后天環境、教育、實踐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步發生、發展起來的。心理素質是先天和后天的結合,情緒內核的外在表現。
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衡量:性格品質的優劣、認知潛能的大小、心理適應能力的強弱、內在動力的大小及指向。對內體現為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對外影響行為表現的優劣。良好的個性包括自知、自信、自強、自律、樂觀、開朗、堅強、冷靜、善良、合群、熱情、敬業、負責、認真、勤奮等。正常的智力包含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注意力正常。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包括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心理應變、競爭協作、承受挫折、調適情緒、控制行為的能力。積極而強烈的內在動力包括合理的需要、適度的動機、廣泛的興趣、適當的理想、科學的信念。健康的心態包括智力正常、情緒積極、個性良好、人際和諧、行為適當、社會適應良好。適當的行為表現包括符合角色、群體、社會規范,道德和法規。
心理素質是播音員的身體、心理和社會素質之一,是先天因素與后天因素的“合金”。簡單地說,心理素質是以生理素質為基礎,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而逐步發展和形成的心理潛能、能量、特點、品質與行為的綜合。
很多新聞播音員在面對超長新聞稿件篇幅時,往往會緊張,緊張是人體在精神及肉體兩方面對外界事物反應的加強。好的變化,如得獎、晉升;壞的如受到領導批評、遭受挫折等,時間久都會使人緊張。緊張的程度常與外部事物發生變化的大小成比例。緊張使人睡眠不安,思考力及注意力不能集中,頭痛,心悸,腹背疼痛,疲累。普通的緊張都是暫時性的,突發性的緊張是一種恐懼感,緊張源于對未知的恐懼。緊張是因為想博取別人好的關注,又害怕表現不好,會對受眾造成不良影響的恐懼。輕微的恐懼感來源于對受眾目光的意思的未知,因為新聞播音員擁有一定的信心與勇氣,所以當受到眾多未知目光的挑戰時,新聞播音員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也被激發出來。當脈搏加快、呼吸急促時,新聞播音員的身體是在為即將到來的行動做準備。如果生理準備正好適度的話,新聞播音員會因此思考得更快,話也說得更流暢,反而會比普通情況下播報得更加精彩。
如何克服緊張?第一,心理狀態一定要穩定,要從容,不能慌。面對工作中沒有遇到過的意外,沒有過的經驗,要鎮定自若。讓自己穩定下來的方式就是氣息下沉,深吸一口氣,盡量使自己的情緒控制在能掌控的范圍內。也可以對鏡子里的自己說:“你可以的,沒有問題”,不斷地給自己加油打氣的心理暗示。同時,要果斷做出遇到突發情況的決斷。在2020年11月3日《新聞聯播》這次22分鐘口播中,在19分42秒時康輝調整了一下耳返。他說,雖然是簡單的一個動作,其實有著非常復雜的思想斗爭,而又必須在一兩秒鐘之內就做出決斷。做出這樣決斷的依據則是最根本的任務是把非常重要的新聞稿件安全準確地播出,要盡可能地減少或者規避那些干擾自己安全表達的因素,當時耳機就給康輝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干擾,所以才做出調整。由此可見,新聞播音員安全準確地播出是最核心的要求。隨機應變,當機立斷,確實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
第二,要學會利用適度的緊張感,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試想一下,人在完全放松的狀態下,注意力是不會特別集中的,適度的緊張會使自己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播音時,播音員要保持自己眼睛看到的稿件內容,頭腦中反應的稿件內容,嘴上播讀的稿件內容要一致,簡單地理解為“眼、腦、口”一致。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播讀稿件時磕磕絆絆的情況出現。
第三,正確看待對自己的期望值。對于播好超長新聞稿件,新聞播音員有一個很高的期望值,希望能夠在受眾面前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讓受眾認同自己。但同時要把握好度,往往對于超長新聞稿件沒有足夠的把握,中間就會以緊張代替,期望值越高把握度越低,也就越緊張。因此,降低對自己的期望值能緩解緊張感。
曾經有記者問一位奧運冠軍教練,心理素質如何提高。這位教練說,在他看來心理素質不好根本的原因還是你的“實力不夠”。你的“實力”上去了,“心理素質”自然就提升了。或許也正是,藝高人膽大,打鐵還需自身硬。
總之,在面對超長新聞稿件時,新聞播音員做好充足的準備是新聞節目安全播出的重要保障。這個準備,既有平時的日積月累,也有臨場的隨機應變。只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同時在實踐中反復地磨練自己,苦練內功,積累經驗,就一定能夠游刃有余地駕馭好超長的新聞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