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詩然
電視媒體作為公眾的主要信息來源,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面對迅速成長的新媒體和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地方媒體的存在感,尤其是娛樂類綜藝節目的存在感逐漸降低。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體學習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加快媒體整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的傳播力、導向力、影響力和公信力,使正能量更強,主題更高”。[1]在此背景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以湖南廣電為代表的地方媒體紛紛進行娛樂類綜藝的二次變革,緊跟時代風向,以多種節目類型、媒介,輔以人工智能的科技手段,實現了電視娛樂節目的文化突圍。
多種類型節目競相上線。近年來,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始終堅持品味、風格、責任,堅決抵制低俗,不斷推出優秀作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2]在此背景下,湖南廣電敏銳察覺,推出一系列類型不同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如《初入職場的我們》完美再現萬千職場人的真實狀況,展現出職場新人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對夢想的奮斗感和信念感,積極為年輕人傳遞就業正能量;《你好,星期六》接檔《快樂大本營》,緊跟時代潮流,通過新奇多樣的環節設置,引領青年文化,節目最后的公益捐贈使整個娛樂節目更具有公益色彩,喚醒人們心中的真善美;民歌競唱項目《春天花會開》以中國特色民歌為主題,讓當代青年人和民歌演繹者共同唱出心中最美的中國,展現了民族音樂的蓬勃生機和時代性發展,建立文化自信。節目創新不僅僅是為了讓湖南廣電以及湖南衛視在后疫情時代下的熱度和影響力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更是為了以不同類型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滿足不同受眾人群的需求,以創新帶動多元,以多元激發情感,最終實現精神豐盈和文化突圍。
以平等視角進行對話。以往,很多電視娛樂節目并不注重與觀眾的互動,觀眾沒有參與感,只是泛娛樂化。《向往的生活》節目組在前期調查中發現,有近40.4%的人希望遠離喧囂,節目組為了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即“face to face”,[3]將主人公設定為一起“守拙歸田園”,為觀眾創造了一幅“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溫情待客、完美生態”的生活圖景。第一季以1.479%的平均收視率收官,成為國內慢綜藝的標桿性節目。[4]
再如情感類真人秀節目《朋友請聽好》通過記錄嘉賓用聲音互動來為聽眾解憂的全過程,真實且真正讓受眾參與其中。在《朋友請聽好》第二季中,女孩周周在高考前夕給過世爸爸的手機發過一條短信,卻意外收到以爸爸口吻的溫暖回復,與女孩保持兩三年聯系的“陌生爸爸”成為了女孩生命里的一束光。當主持人何炅讀完這封信,現場嘉賓感動落淚,而這件事也同另外幾期聽眾來信一起被推上了微博熱搜。用平等視角進行話題討論,回歸了綜藝節目本身的情感需求,自然也收獲了良好的收視率。
2020年上線的《巧手神探》讓嘉賓尋找手工匠人藏匿在實物當中的手工制作品,帶領觀眾共同探秘真相。節目中有推理解密,有角色扮演,有情景再現,展現出來的手工制作品有中國傳統的木工、面塑、刺繡等。節目組摒棄以往在大舞臺上直接介紹手工物件的形式,而是選擇在小劇場以手工匠人之手傳遞匠心的方式呈現手工制作品,使得一些小眾文化。例如,翻糖、樹脂畫等小眾文化得以進入大眾視野,通過加入的游戲對抗環節,讓觀眾沉浸其中,讓更多的人一起來守護這獨具魅力的匠心文化。
媒體融合,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媒體融合(media convergence)由尼古拉斯·尼葛洛龐蒂首先提出,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大學教授浦爾在其著作《自由的技術》中提到,媒體融合指的是各種媒體多功能整合的趨勢。[5]媒體融合是信息時代背景下媒體發展的一個概念,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對傳統媒體的有機整合。例如,為了確保觀眾參與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央視推出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主持人大賽》項目,該項目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并通過人臉識別,創新了由200名網民組成的“千人評審團”。
與之相似,在地方媒體中,湖南衛視推出《歌手當打之年》,利用“5G+云+人工智能技術”智能生成“云觀眾”,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云記錄特別節目。這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后期材料的選擇和后期編輯的效率,降低了節目錄制過程中因為人群聚集所帶來的疫情傳播的風險,還在疫情之下為湖南衛視開辟出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5G技術應用。[6]如此一來,線下通過導演組發力,線下由嘉賓與觀眾的配合,使得湖南衛視在疫情下既能夠推出新的文化綜藝節目,又能保持其熱度不減。
舞臺創新模式,情感藝術全新呈現。過去,主持人是整個節目的主導。然而,2021湖南衛視《百年正青春》晚會進行了創新,全程沒有主持人或者說全程沒有傳統意義上的主持人,而是將主持人融入晚會的表演嘉賓當中,用歌舞、戲劇和多媒體等多種藝術形式講述黨的百年歷程。“開辟新天地”“新中國”“創造新生活”和“奮斗新時代”四個篇章共同組成了整場晚會的主要內容,在每一章的結尾采用“合唱+朗誦”的形式贊美了中國和中國人民,從而開啟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作為世界上長期執政的最大政黨,中國共產黨最有資格、最有信心向世界講述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引導干部群眾學習、總結、繼承和發揚黨的歷史。[7]禮贊百年中國,開啟下一個百年的接續奮斗。
智能AI助力主持,“青春中國”與之同行。2021年10月,湖南衛視推出首個數字主持人“小漾”,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實驗室和湖南芒果視覺公司共同打造。[8]2022年1月,“小漾”在《你好星期六》作為實習主持人亮相舞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體學習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媒體整合發展、建設全媒體已成為我們面臨的緊迫任務”。“小漾”作為AI智能更新了主持陣營,或者說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真人主持,加入的科技元素使節目內容更豐富,互動更多元。人工智能作為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從字面上看,人工智能AI是一臺模擬人類思維的計算機,AI的媒體應用是通過計算機模擬人類信息處理,并應用于媒體制作和傳播。[9]
在此背景下,AI必然會沖擊到電視主持人行業,但其發展的迅猛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著電視行業主持人的轉型升級,電視節目主持人想要長遠發展,需與人工智能相結合,重新進行角色定位、轉變職能。如湖南衛視吸納馮禧、劉國豪、楊一帆等新生代主持人與智能AI同臺,不斷刺激著新生代主持人向更高方向發展,不再是簡單的口播、串場。作為地方媒體推出的首個虛擬主持人,“小漾”一天的微博閱讀量達3000萬,智能科技的應用重構了青年流行文化,重構了完全以娛樂為主的綜藝節目,加入的科技元素與青春力量不斷推動著湖南衛視逐漸由“快樂中國”向“青春中國”邁進。
聚焦時代,強化情感動能。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湖南衛視制作的短劇《理想照耀中國》記錄了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改革時期、復興時期的四十組人物以及他們的光輝故事,講述了黨團結帶領人民高舉理想信念的火炬,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息奮斗中國夢的感人歷程。[10]
該短劇第五集《歌唱!祖國》描繪了中國政府成功申請到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以及著名音樂家王莘創作《歌唱祖國》的回憶。2008年8月8日,北京鳥巢見證了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功舉辦,全世界見證了一個落后國家的強大崛起。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拉開帷幕,中國北京成為首個“雙奧之城”。時代的發展與變遷無不震撼人心,聚焦時代,建立國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2022年推出的《中華文明之美》同樣也是一檔貼合時事熱點,弘揚中華優良傳統的文化節目。節目完全采用古裝造型,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講解中華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將五千年的厚重歷史演繹成輕松幽默的短劇并加入了時事熱點,緊扣時代脈搏,以優質的文化內涵讓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獲得人生感悟。
描繪時代,記錄火熱生活。2020年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之年,更是實現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在現行標準下脫貧,所有的貧困縣都要脫貧,到2020年整個地區的貧困問題要得到解決;要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不斷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抓牢飯碗落實落地;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倡導“一村一品”“一縣一業”。[11]湖南衛視在此背景下推出《稻花香里說豐年》《云上的小店》等特別節目,展現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欣喜。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稻花香里說豐年》融合當地稻作文化,將其與流行音樂與古典藝術相融合,在展現中國日新月異的農村新變化的同時,通過水稻表達對袁隆平的敬重,并展現出對“十四五”和鄉村振興的無限期待。
致敬時代,傳遞守護力量。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無數醫護人員沖上前線;2020年6月,印軍公然越線,邊防官兵誓死捍衛祖國領土;2019年3月,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森林火災,31位消防員英勇犧牲……湖南衛視音樂致敬榜樣公益類節目《向你致敬》聚焦“家國守護者”,讓觀眾看到了在和平幸福的生活年代背后的無數平凡而偉大的英雄人物。
2022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5月4日,湖南衛視播出《百年青春·當燃有我——五四青年節特別節目》,用傳承和創新引領青年緊跟時代、奮力奔跑。中國科興新冠疫苗研制“青年突擊隊”研發人員和質量控制檢驗員代表,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總隊藍劍突擊隊代表等彰顯了新時代的青年熱血。節目通過回望過去、聚焦現在、展望未來,將一百年來共青團的發展歷史及在發展過程默默奉獻的平凡人物在舞臺上呈現出來,傳遞新時代勇敢奉獻的守護力量,讓人熱血澎湃。
在后疫情時代,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實際生活中人與人的交流距離被迫拉遠,但與此同時,線上的新媒體深轉型、創新機、促發展,傳播渠道的不斷豐富也在加強著媒體的全域傳播矩陣,以湖南廣電為例的電視娛樂節目逐漸向電視文化類綜藝及其他文化類節目轉變。在智能媒體的影響下,新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也應積極調整自身定位,以適應智媒時代的發展需求。地方媒體在后疫情時代則要善于抓住時代發展方向,利用好智能媒體科技,打造豐富的節目樣態,拒絕過度娛樂化,讓“電視娛樂”節目逐步向“電視文化娛樂”節目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把握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實現電視娛樂節目在后疫情時代及智能時代潮流背景下的文化突圍,需要的不僅僅是包括湖南廣電在內的地方媒體的單打獨斗,而是需要媒體與媒體人共同發力,以快速準確的步伐跟緊時代,守住傳統,勇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