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同香,羅 磊,馬召婭
(河南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食品加工與安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河南 洛陽 471023)
2014年11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河南省沿黃區域綠色奶業發展專項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1],明確了規劃區奶牛存欄量、牛奶產量及乳品加工能力,其中的重點任務包括了建設優質奶源基地和培育壯大乳品加工業。到2020年,規劃區奶牛存欄量將達到110萬頭,牛奶產量達到490萬t,乳制品加工能力達到500萬t,分別比2013年增長了112%,158%,129%[2]。可以設想河南乳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乳品工程專業是實踐性強、發展較快的新興學科[3]。河南科技大學作為河南省唯一開設乳品工程本科專業的地方高等學校,也是全國為數不多開設該專業的本科院校,應該把握當前有利形勢,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培養出具有扎實工程實踐能力的乳品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結合所承擔的實踐教學工作,探討目前乳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并對今后乳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提出相應的見解。
河南科技大學乳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包括了專業教育課程平臺實踐教學模塊和實踐教育環節平臺教學模塊,與之相對應的是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管理和考核模式。
專業課程實驗包括“乳品微生物學”“乳品化學”“原料奶生產技術”“乳品分析與檢驗”“液態乳品科學與技術”“固態乳品科學與技術”“乳品機械設備”“食品工程原理”等。
實習和實訓教學包括工程實訓、液態乳品工藝實習、固態乳品工藝實習、食品營養課程設計、專業認識實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乳品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畢業實習等。
目前,學校乳品工程實踐教學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驗課安排了較多基礎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缺少綜合性實驗設計,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第二、實習實訓學時偏少,學生缺乏對實習單位和工作崗位的深入理解和認識。進入實習單位后,短時間內難以很快從學生角色轉變為一名實習員工的角色,實習過程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較為薄弱,實習的積極性有待提高。由于每次實習時,學院統一安排的實習單位有差別,比如地域、崗位、食宿條件等。有些學生不服從實習單位統一安排的實習崗位,往往會給實習單位增加麻煩和負擔。例如,學生在某乳品生產企業進行為期1個月的乳品工藝實習,企業根據計劃和學生自身特長等情況,將學生分配到銷售、品控等部門,由于實習崗位差別,學生被分配在不同的地方,食宿安排也不能都在一起,這種生活環境條件差異容易引起學生不滿意的情緒,往往會向公司人事部門提出各種要求。一旦所提出的訴求得不到滿意答復,學生便會以各種理由離開實習單位,給學校和公司帶來很多問題。
首先,針對乳品工程專業學生的實習實際情況,以及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及時調整實踐環節的培養方案。其次,學校可多派出專業教師到乳品相關企業的生產一線進行交流學習,與乳品相關企業密切聯系。一方面可以及時了解生產一線存在的問題,在產學研方面達成共識,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對企業所需人才方向能有及時的掌握與反饋,針對性修改培養方案。學校要切實保障實踐教學的經費,除了一部分用于學生往返的租車費、在實習崗位上實際工作實習的學生開支,如住宿費、伙食費,另一部分還可以用于相關學生實踐技能培訓等。另外,學校建立和完善實習考評機制,強化過程性管理,不能依據實習記錄和實習報告來考核學生實踐能力和水平。
對于實習單位方面,由于自動化、機械化的實現,企業需要的人員相對大大減少,而對應的需要的實習學生就更少。但一旦建立了企業與學校實習學生的對接,實習單位應該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作為實習指導教師進行一帶一或者一帶多的實習模式,在多個生產部門(崗位)完成學生的實習工作。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到企業生產一線進行相關實踐環節的學習,而不是走馬觀花,疲于應付。通常實習單位應該通過對學生的輪崗實習,了解學生各自特長,再頂崗實習,建立良好的適應模式,幫助學生在單位安心完成實習任務。對于學生經常反映的問題,比如認為在產品包裝段生產實習,不是自己很認可的實習環節,實習單位也應該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當然,也需要與學校進行必要的溝通,確保實習成效。
首先,學生在經過實習動員和實習單位的培訓后,應該比較了解實習的環境和主要內容,準確把握實習定位,充分認識要注重理論學習的同時珍惜實踐環節,能夠很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其次,在專業課程學習的時候,充分注重提高自己的學習和探索興趣,便于與后面的實踐環節形成良好的銜接。再次,端正實習動機,勿眼高手低,踏踏實實地跟著工人師傅學習生產一線的生產經驗。
“雙師型”教師,教師通常既具備理論教學與研究的能力,又應具備實踐教學的能力和素質。大力發展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地方高校切實提高學生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無疑對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向職業教育轉型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建設乳品工程“雙師型”教師隊伍,對于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非常有必要。一方面,要充分通過制度完善,鼓勵在職專任教師利用各種機會,主動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與素質,比如積極參加河南省博士服務團成員選派工作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等。另一方面,還要從企業引進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積極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通過選拔優秀的“雙師型”教師,在乳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無論在校內實習實訓還是去相關企業見習、實習,這些教師可以更好地勝任實習指導工作。對于學生在各類實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困難、問題等可以得到及時的解決,尤其在企業實習的學生,他們從校園走向工廠,從熟悉、安靜的校園生活轉而要適應陌生的環境,思想情緒反差很大。而這些“雙師型”教師可以很好地通過自身的工作生活經歷,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緊密圍繞專業發展規律和學校發展定位,及時調整和修訂專業培養方案。首先,實習實訓分開;其次,針對乳品工程專業特點,可開設時間稍長的一些課程實踐性環節,諸如專業認知實習安排1~2周,乳品企業專業實習可以延長至2個月甚至半年,不再單獨設置分類(固態乳、液態乳、發酵乳)實習。這樣能充分發揮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的意義,使學生能夠切實地理論聯系實際,在生產一線上得到鍛煉,使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切實提升。
我國是原料乳的生產大國,奶牛存欄、牛奶產量位居世界前列,資源優勢并未帶來較大的市場優勢[4],也正因為如此,作為開設乳品工程專業的學校和所培養的學生更應該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通過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我國奶業品質的提升和民族乳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在推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同時,更應該因勢利導,切實保障實踐教學順利實施,只有真正將相關措施落地,才能實現乳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目標,所培養的人才可以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指出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引導和鼓勵高校統籌資源,抓緊落實大學生創業。通過乳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學校乳品工程專業學生可以在實踐教學中積累較豐富的實踐體驗,對于有志于今后創業的學生也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