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銀 劉珍貴 張靜 龍耀珠
近年來,甘肅省張家川縣龍投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了花椒千畝示范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逐年提升。本文從建園選址和品種布局、規劃整地與栽植、土肥水管理和修剪、采收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方面,總結了花椒豐產提質增效栽培技術,供生產管理參考。
1? ?建園
1.1? ?園地選擇? ?花椒產業化規模建園應選擇海拔1 750 m以下、無工業三廢污染、交通便利、背風利于排水的陽坡或半陰坡地塊,避免在風口和冷空氣易于積聚的低洼、溝谷地建園。
1.2? ?苗木選擇? ?品種選擇大紅袍、梅花椒、秦安一號等實生苗,或隴武一號、金權無刺等嫁接優良無刺品系等,豐產性狀良好。苗木要莖干粗壯直立、木質化程度好、芽體飽滿、側根發達、無病蟲害及機械損傷的60 cm以上優質壯苗。同一品種或不同成熟期品種應栽植于臨近區域,便于采摘管理,解決成熟期集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1.3? ?規劃與整地? ?栽植密度以3 m×4 m為宜,肥水條件好管理水平高可選擇2~3 m×3 m。總體宜稀不宜密,集中連片寬行距平行栽植便于機械化生產管理。
栽植前畝施入腐熟農家肥并翻耕1~2次,深度30~40 cm。坡地可修建梯田或魚鱗坑整地,連續多年用過草甘磷或綠磺隆等除草劑的地塊休耕兩年或種植兩季其他作物后再栽植。
1.4? ?挖坑與回填? ?栽植坑深60 cm×60 cm×? 60 cm,也可挖成60 cm×60 cm豐產溝,表土和底土分開堆放,對坑內和周邊表土用殺蟲殺菌劑消毒后回填,可施入10 g尿素+1 kg生物有機肥,回填至地平面10 cm。
1.5? ?栽植
1.5.1? ?苗木準備? ?花椒苗木樹皮根皮組織薄,樹體含有大量的芳香型揮發油,易揮發失水影響成活。近距離可隨起運隨栽植,遠距離調苗蘸泥漿用蛇皮袋包裹保護運輸,到地后遮蔭假植,切忌長時間露天堆放。
1.5.2? ?栽植時間? ?栽植分為春植、秋植,也可在夏季陰雨天補植。春栽宜早不宜遲,秋季在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栽植,西北地區越冬前給樹干涂白或埋土防寒,保護樹體安全越冬。
1.5.3? ?栽植方法? ?栽植按照修根→浸蘸→放苗→埋土→提苗→踩踏→埋土→澆水→擴盤→覆膜的方法進行。
首先剪齊受傷根系,嫁接苗去掉綁縛塑料條,用600倍多菌靈+300倍生根劑和少量草木灰水溶液中浸根2小時以上,使苗木吸收水分。將苗木垂直放入栽植坑,株行對齊,回填時根系周圍不能有大土塊和雜草等物,使根系舒展,與土壤緊密結合,根莖部位略高于地表,澆水后整理樹盤,苗木成活后覆黑膜,既保溫保墑又防除雜草,還能減輕澇害。
2? ?綜合管理
2.1? ?肥水管理? ?1~4年生幼樹,春季萌芽前施以氮肥為主,夏秋季以磷鉀肥為主,氮肥20~100 g/株,磷鉀肥20~200 g/株為宜;進入結果期后,萌芽開花前以氮肥為主,磷肥結合施入,夏季到果實變色前以磷肥為主,鉀肥結合施入,總施肥量160~240 kg/畝,施化肥時混合50~100 kg生物有機肥,在雨前以多點穴施或環狀溝施入樹干外緣樹冠下15~20 cm土層,或施后澆水,落葉前全園撒施1 000~4 000 kg/畝腐熟農家肥耕翻。花后至果實采摘前15天葉面可噴施0.3%磷酸二氫鉀或其他中微量元素肥進行根外追肥3~4次。同時在萌芽前、坐果后和成熟前根據土壤墑情澆水,補充水分,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
2.2? ?間作與除草? ?合理間作是幼樹園結果前期管理措施之一。花椒根系一般集中分布在表土下10~40 cm,“花椒不鋤草,當年就衰老”,雜草常與椒樹爭肥、爭水,要及時進行擴盤、松土和除草,可在行間間作蔬菜、豆類、中藥材及馬鈴薯等低稈矮冠的作物,增加結果前期收益,還能抑制雜草生長。也可種植冬油菜,次年春季花前旋耕壓青培肥地力,盛果后不再進行間作。
2.3? ?越冬管理? ?在西北地區,新栽幼樹越冬前要加強樹體保護,促進安全越冬,以下措施均能提高抗寒性:一是生長季控氮增磷鉀,促進枝條木質化,有效提高樹體營養儲備和抗寒能力。二是用廢地膜綁纏樹干和主枝基部,或基部涂白;三是采用主干培土和幼苗整株培土,次年氣溫平穩回升后再刨開;四是噴灑PBO或其他防凍劑。
3?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主要是培養豐產樹形,通過剪截促枝擴大樹冠,調整生長與結果矛盾,更新結果枝,延長經濟壽命。
3.1? ?定干? ?花椒樹定干剪留高度一般為30~ 50 cm,在剪口下錯落選留不同方位的主枝3~4個,逐年培養成自然開心形或叢狀形等豐產樹形。
3.2? ?結果前修剪? ?結果前2~3年主要持續培養樹形和結果枝組,通過短截、緩放促生分枝進行擴冠,生長季采用“拉、別、撐、墜、揉、摘、疏”等方法調整主枝、骨干枝生長方向、生長勢及角度,根據方位和空間選留輔養枝和側枝及結果枝組,去直留平,抑強扶弱,疏剪病蟲枝、交叉重疊枝,改善樹冠內通風透光條件。
3.3? ?結果期修剪? ?進入結果期后,冬剪和生長季修剪相結合,基本維持原樹形和結果枝組合理分布,對有生長空間的枝條改變角度方向緩放;過旺枝直立枝通過拉枝開角、短截培養成結果枝;結果枝應疏弱留強、疏短留長、疏小留大,保持樹體中庸健壯,調整生長與結果矛盾,促進樹體主從枝長勢均衡。
進入盛果期后,大中小結果枝組的比例應保持在1 ∶ 3 ∶ 10的水平。對密集的輔養枝,有空間培養成結果枝組,無空間則疏除。保持中庸偏旺生長勢,維持枝組連續結果。
3.4? ?衰老樹期修剪? ?進入衰老期及時更新復壯,一般以重截為主,促生新枝,更新樹冠。衰弱骨干枝回縮至壯旺處,利用壯枝帶頭,控制背上旺枝,減少養分消耗。保留角度、長勢旺的枝條,更新回縮復壯主側枝和結果枝組,充分利用隱芽萌發的徒長枝,調整角度可作主或側枝,內膛徒長枝短截培養成結果枝組,疏除重疊交叉、衰弱枝和病蟲枝,延長經濟壽命。
4? ?病蟲害防治
4.1? ?病蟲害種類和防治原則 ?花椒病蟲害相對較輕,主要有根腐病、炭疽病、銹病、流膠病和蚜蟲、介殼蟲、跳甲、紅蜘蛛等。應根據上年度病蟲指數,結合本年度氣象因子,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注重農業物理生物措施,科學化學防治。
4.2? ?防治措施
1)選擇抗病品種或砧木,加強土肥水綜合管理,防止樹盤積水,保持健壯中庸樹勢,提高抗病蟲能力。
2)合理修剪,改善園地和樹冠通風透光條件,及時剪除病蟲枝,剪傷口要及時涂抹保護劑。
3)春秋兩季清潔園地衛生,全園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滅越冬蟲卵和病源。
4)在萌芽后外圍枝中上端掛粘蟲板,落葉前枝杈處綁縛草把或誘蟲帶(次年早春取下銷毀),刮除老翹皮。
5)花后視病蟲情況可選用3 000倍腈菌唑+3 000倍吡蟲啉+ 500倍殺螨凈+0.3%尿素噴霧,果實膨大后用600倍粉銹寧+ 5 000倍阿維菌素+1 500倍速撲殺+0.2%磷酸二氫鉀噴霧,隔年用800倍甲基托布津灌根預防根腐病。盡量不用高毒廣譜性殺蟲劑,以保護天敵,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交替輪換用藥,防效更佳。
5? ?采收與處理
果實成熟期因品種、氣候、立地條件、管理水平等有一定差異,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成熟的標志為葉面油亮富有光澤,果皮顏色變深紅色或紫紅色,果皮疣狀突起,油點明顯,種子有10%以上變黑果皮開裂即進入成熟期。
5.1? ?采摘? ?選擇晴天采摘,避免陰雨或帶露水采收。采收時切忌弄破果皮上的疣狀油腺,致香氣揮發而影響顏色品質。同時,采收時注意保護好葉腋處次年結果芽,也要保護好葉片,利于養分光合積累,為次年開花結果打基礎。
5.2? ?晾曬烘干處理? ?采后處理關系到花椒商品價值。有烘干設施邊采邊烘干,晾曬時不能直接攤放在水泥地面,半干品鋪放在通風的室內,防止堆積過厚發霉變色,影響品質。
5.3? ?篩選和貯存? ?干品花椒用篩選機和人工篩選,剔除葉片、枝干等雜質及種子,按品種、色度、顆料均勻度進行品質分級,提高花椒商品價值。貯存時選擇通風干燥房間,避免直接著地,防止吸潮霉變,不能與有特殊氣味的物品混放,防止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