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文科背景下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的發展困境與實踐轉向

2022-02-10 12:47:53李明德
出版科學 2022年6期

李明德 史 楠

(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安,710049)

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正式發布的《新文科建設宣言》明確提出:“文科教育的振興關乎高等教育的振興,做強文科教育推動高教強國建設,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新文科建設刻不容緩”[1]。區別于傳統文科的發展路徑,“新文科”戰略更加重視打造契合時代需求、體現學科交叉和突破學科壁壘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文科體系[2],以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彰顯民族精神和堅定文化自信。長期以來,出版專業作為文科類別的重要分支,也肩負著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提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3]的歷史重任。而“新文科”戰略的提出及其倡導的“融合發展”理念[4],更為出版專業的未來發展和實踐轉向提供了指引。我國西部地區高校云集,地處中西方地域交匯、少數民族文化與東方中原文化的交融地帶,又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發展的起點區域,對西部地區出版專業進行理論和實踐上的系統梳理和考察分析,在全國亦具有較強的典型意義。

囿于地理位置、資源配置、產業結構、人才分布等因素,當前我國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的發展相比中東部地區相對滯后,但隨著“新文科”政策、《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等國家戰略的深入布局,以及數字閱讀、全媒體出版、IP衍生運營等新技術樣態[5],對于出版專業的跨區域重新洗牌的持續助推,如今的西部出版專業正面臨著加速追趕、超越的全新發展契機,新時代、新戰略下的西部地區出版專業實踐走向,也必將是助力具有中國特色新型文科體系有效建構的重要環節。

因此,全面考察當前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的發展現狀與表征,深入剖析制約“新文科”戰略在西部地區出版專業有效落地的具體痛點與難點,同時針對性地提出真正契合西部地區社會發展現實和出版專業發展特點、特色鮮明、目標明晰的詳盡實踐路徑,對助力“新文科”戰略在西部地區的全面有效落實、助推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良性發展,都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 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的發展現狀

1.1 學位點分布零散,發展勢頭遲緩

根據教育部2022年2月印發《關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以及對西部地區各高校招生信息網的信息統計,發現目前西部地區開設出版相關專業且處招生狀態的只有9所高校,包括數字出版專業5所(桂林學院、重慶財經學院、四川傳媒學院、西安歐亞學院、蘭州文理學院)以及編輯出版學專業4所(云南民族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和內蒙古大學)。就專業設置體量而言,僅占西部高校總量的2.6%,相較于東部地區22所和中部地區的17所,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的學位點整體偏少;西部出版專業學位點分布也較為零散和不均衡:9所院校中有三分之二都集中在陜西、重慶、四川等經濟發展相對良好的區域,而寧夏、青海、西藏、新疆等民族特色顯著的地區及高校則鮮有開設出版相關專業。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優秀民族文化和優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彰顯力度。

相比之下,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多數高水平院校普遍開設有出版相關專業,發展勢頭迅猛,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社會影響力。但與此同時,教育部公布的相關信息顯示,2017—2021年間,廣西民族大學、昆明文理學院、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青海師范大學、西北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西安歐亞學院7所西部院校的編輯出版學專業學位點被撤銷,同時西北師范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的數字出版專業也相繼停止招生,使得本不“富裕”的西部出版專業發展勢頭受到沉重打擊。究其原因,除了科教資源分配難以平衡等外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部分高校內部關于出版專業的架構設計先天不足,后期又忽視了專業的內涵建設和特色優勢發揮。這都在很大程度上遲滯了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的整體發展態勢。

1.2 地緣特征顯著,民族特色突出

作為中西方地域交匯、少數民族文化與東方中原文化的交融地帶,我國西部地區涵蓋有蒙、藏、回、傣、維吾爾等多個民族區域,地緣特征十分顯著,而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的發展不僅具有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更擔負著多元民族文化出版傳播和優秀民族精神彰顯弘揚的重要職責。因此,如何將西部民族地區的優質地緣特色同“新文科”戰略在出版專業的具體實踐中進行有機結合,培養地緣特征顯著、民族特色突出、專業知識過硬的特色編輯出版人才,已經成為西部地區很多高校出版專業的實踐轉向。

云南民族大學和內蒙古大學就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利用了當地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資源和民族人才資源,同時結合出版專業的發展實際,紛紛開設了專門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編輯出版專業,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云南民族大學的編輯出版學專業隸屬民族文化學院,實行的是“專業+語言”培養模式,面向通過世居少數民族語言口試且“雙通”漢語和某類民族語言(如納西族、藏族、傈僳族、西雙版納傣族、哈尼族、德宏傣族、景頗族等)的生源群體進行專業招生,在課程設置上除了編輯出版專業科目,還加入不少有關民族語言文字、民族文學方面的通識類課程,極大地滿足了少數民族出版行業及相關機構的特殊人才需求;內蒙古大學的編輯出版學專業則是依托蒙古學學院,堅持“培養從事蒙漢編輯與出版工作的優秀應用型人才”為核心育人目標,進行蒙古語課程專題教授,民族特色十分突出,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也十分強勁。

1.3 教學資源完善,學習氛圍良好

從紙媒到融媒再到智媒,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環境都發生了巨大改變,用戶市場也在不斷細分,有聲閱讀、知識付費等知識獲取的新技術形式不斷革新,對編輯出版專業的人才培養之要求也更為精準和嚴格。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西部地區很多高校的出版專業都在盡可能地整合與豐富相關教學資源,持續性地完善相關教學實驗設備和推動課程體系改革,力圖最大程度地實現出版專業同現代技術發展的最新要求[6],以及業界市場急切需求之間的高度契合。

一方面,陜西師范大學、四川傳媒學院以及西安歐亞學院等高校針對出版專業的強實踐性特點,打造了“西部多語種文化資源智慧出版重點實驗室”“數字傳媒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川傳云·融合媒體”實驗教學中心和“交互與文化創意中心”等一系列優質實驗設施,有力推動了教學實踐資源的豐富完善;另一方面,四川傳媒學院、漓江學院等高校通過大量市場調研還重點進行了課程結構的優化,改良了《數字產品故事敘事》《數字出版技術》等一系列實訓課程的授課方式、方法,重點關注學生對于新媒介技術語境下的數字出版營銷轉向、編輯出版學界業界的前沿動態以及新型行業技術操作流程等核心內容的把握與適應能力。目前西部地區開設出版專業的部分高等院校,相關的軟、硬件教學資源相對完善,學習氛圍積極濃厚,其人才培養成效和市場反饋都取得了良好成績。

1.4 課程設置模塊化,考查方式單調

調研西部地區目前開設出版專業的高校發現,“課程設置的模塊化呈現”是大多數院校進行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主要考量因素。出版專業的教學、科研活動往往具有較強的實操性,對理論的實踐運用能力要求也較高,很多西部高校出版專業的課程設置,常常是根據編輯出版行業的標準化生產的全流程,逐一進行環節拆解并形成固定模塊,再針對不同模塊的實操內容和理論要點,進行針對性的課程模塊化設計。相關課程模塊也會根據業界技術、生產流程的動態發展進行及時更新,進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充分專業實踐能力。但與此同時,一味緊跟行業發展的高頻率、動態化更新的模塊設計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出版專業課程內容的設計難度以及不同課程之間銜接的流暢性。

作為應用性較強的學科門類,出版學的專業知識考查形式應該更加多元豐富,但當下西部地區開設出版相關專業的院校,大部分仍然沿襲傳統文科“偏理論性的學位論文寫作”這一過于單一的考查形式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很難體現學生關于出版專業相關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也不利于“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西安歐亞學院“數字出版專業”關于獲取學位的前提考核要求,就采用了理論研究或作品實踐兩種形式進行,既可以針對出版專業的某一理論問題用論文形式進行分析探討,也可以針對出版專業的某一現實問題具體開展一項實踐活動,并產出一份諸如電子雜志出版、數字動畫制作、交互讀物生產以及電子繪本作品展示等多樣態的現實作品,且必須完整體現和展示相關的專業知識運用、設計理念呈現、市場調研開展、用戶畫像整理、成品傳播成效等完整真實的全部流程,并輔以業界專家打分評價。這種高度靈活、貼近社會實踐和行業場景的考核形式,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體現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以致用”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從畢業到工作“角色”的流暢轉變,在學界和業界受到高度肯定。

2 新文科背景下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發展的現實困境及原因分析

2.1 培養方案趨同,培養層次偏低

培養方案是明確教學方向的指揮棒、是引領專業發展的導航圖,攸關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成效。梳理相關數據發現,當前西部地區開設出版專業的9所高校,既有各種綜合性大學,也有以藝術類、師范類、財經類和政法類學科見長的特色型大學,但其出版專業的培養方案在內容設定上卻基本大同小異,“復合型”“應用型”成為極為普遍的描繪人才培養目標的“高頻詞匯”,“出版學基礎知識+行業前沿技術+英語”是大多數院校表述課程設置邏輯架構的“固定搭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院校屬性、責任定位以及專業特色彰顯度并不明顯。“新文科”戰略最大的特點之一即是大文科、跨學科以及超學科屬性顯著[7],西部地區不同類型的高校,其地緣特征、學科特色、民族特點、發展理念等各有差異,責任與定位也并不相同,因此在出版專業上如果仍然采用相似的培養方案,很難區分不同院校的使命與愿景,更無法彰顯學校的獨特優勢,不利于出版專業專業性、綜合性以及特色化多元人才的產出。

另外從培養層次來看:在本科層面,西部9所開設出版專業的高校中4所為民辦院校,國家級一流出版專業建設點只有一所(陜西師范大學);在碩士研究生層面,西部僅5所院校擁有出版專業碩士學位點;尚未有西部高校取得出版專業的博士學位授權點。整體而言,與中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的出版專業還未形成“本—碩—博”一體化的貫通式培養體系,人才培養的層次相對較低,高層次人才產出相對較少。專業院校及培養層次的整體偏低,不僅影響高質量、高水平人才的培養和產出,長遠來看將成為阻礙當地乃至整個西部地區出版行業持續發展的掣肘,甚至形成惡性循環,出現專業發展后勁不足、區域發展更加失衡的潛在風險。

2.2 課程體系失調,學科屬性淡化

課程體系建設是出版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有效落實的關鍵環節,統攬西部地區開設出版專業院校的課程體系方案發現,很多高校的出版專業在改革實踐中,存在著課程設置理論與實踐比例失調,學科定位與專業特色淡化的問題。一方面,隨著文理交叉融合的持續深入和智媒體應用快速發展的技術現實,很多西部院校在出版專業持續加入了大量前沿技術課程的開設比重,在課時量有限的情況下,甚至不惜刨除專業基礎理論改為晦澀難懂的市場軟件的使用方法教授,理論實踐課程系統的比例失衡,不利于學生專業基礎的構建鞏固。與此同時,當前我國的出版學科尚未形成一級學科,大多西部地區出版專業是在新聞傳播學科下開展課程教學;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西部高校往往在大三才具體開設《出版學原理》《編輯學原理》《數字出版概論》等少部分專業性較強的出版理論課程,大一、大二階段主要是新聞傳播學相關的通識類課程講授。固然出版學與新聞傳播學在歷史發展和工作實踐中密切關聯,但兩個學科在很多層面也有較大差異,因此出版強專業屬性的課程如果介入過晚、純出版專業基礎理論課程的滯后甚至缺失等,很容易造成出版專業的屬性定位和專業特色的淡化,模糊學生對出版專業知識的有效認知,不利于西部地區出版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學科、行業發展。

另一方面,在“新文科”戰略“跨學科”“交叉融合”的政策要求下,西部地區開設出版專業的高校也開始進行學科交叉實踐的具體嘗試,但大多浮于表面,僅停留在簡單地增設幾門其他學科的課程層面,并未在理論內容、研究方法和實操性層面開展實質性深層交叉、改革,由此導致不僅沒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反而帶來了諸如課程安排碎片化、不同課程銜接不暢、課程內容與專業關聯度低等一系列問題,增加學生學業壓力的同時,也是對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

2.3 師資結構單一,人才政策刻板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在“新文科”戰略的全面落實過程中更是如此,優秀、強大的師資力量是專業建設和長遠發展的基石,也是大學最為強勁的核心競爭力[8],出版專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同時掌握出版理論知識,又熟悉行業前沿技術實踐的高層次、雙能型師資隊伍[9]。當前,西部院校出版專業的專職教師團隊大多不超過10人、規模普遍偏小,教師學歷也以碩士研究生為主,專業背景偏于新聞傳播、廣告設計等傳統人文社會學科領域,師資結構較為單一,管理學、計算機等理工交叉背景的綜合性師資力量更是缺乏。甚至由于教師體量、財政規劃、資源配置等因素,4所民辦院校的出版專業不得不與其他高校“共用師資”:兼職教師的增多不僅難以保證精力時間的全身心投入、影響教學力量,更是出現個別專家顧問只在學科評估時以及招生宣傳的“師資介紹”中現身,卻不參與院校任何實際的專業建設和教學實踐等“奇葩”現象。

與此同時,西部地區部分高校出版專業的人才引進政策較為刻板,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帽子、輕經驗的現象。一些院校盡管重金引進了多位高學歷專業教師,基礎理論扎實、科研能力突出,但相關的出版行業實踐經驗卻較為缺乏,容易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教授內容滯后于行業發展實際的情況。因年齡、職稱、“帽子”等方面的硬性政策要求,很多實踐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卻很難在課堂上“言傳身教”、持續發揮余熱,不利于出版專業師資力量的持續儲備和潛力挖掘。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設置更加靈活的人才政策,加大對出版專業高層次、富經驗人才隊伍“內培外引”的引進力度,已成為西部地區出版專業師資隊伍結構優化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2.4 專業影響羸弱,就業通道不暢

當前西部地區出版專業普遍面臨著學科影響力有限、發展后勁不足的現實困境。究其主因,一是西部地區出版的專業性高水平人才相對較少。高水平人才的體量和質量往往與專業聲譽、教研水準、行業資源以及專業社會影響力等密切相關。相較于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出版專業在人才待遇、地緣吸引力以及資源配備等方面稍顯薄弱,零星、間斷的人才引入,難以在短時間內彌補西部出版專業師資力量的龐大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反噬著專業的發展潛力和社會影響;二是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的招生規模和生源質量有限。以西部9所開設出版專業的高校為例,統計發現2022年的出版專業招生計劃僅有350人,遠低于相似就業方向的網絡與新媒體和新聞學專業,招生數量偏低必然會影響到出版專業對優質生源的報考吸納和產出培養。同時,許多家長和考生對出版專業還保持著“就是文字校對和文字編輯”的刻板印象,認為出版專業學習內容枯燥無味、就業方向狹窄傳統,與世俗化的市場評價標準相悖。西部地區出版專業招生體量與質量的不足,自然會對專業影響力的提升產生一定負面作用。

就業通道不暢是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發展的又一痛點。公開信息顯示,作為西部地區出版專業實力較為強勁的兩所院校,2021年陜西師范大學編輯出版學專業的初次就業率僅為59.26%,西北政法大學編輯出版學專業就業率也只有65.38%。對比中東部地區相關專業的就業情況,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如此嚴峻,固然與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整體就業環境疲軟直接關聯,更深層次原因是除了人才培養水準的區域差異外,西部地區的出版產業整體發展相對滯緩,為本區域畢業生提供的優質就業資源和渠道十分有限。《2020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顯示,新聞出版業總體經濟規模綜合評價前6位的省份,全部在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僅有四川省進入前10位;與此同時,個別出版企業和相關機構“輕專業導向、重知識涉獵”的寬泛招聘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出版專業的專業學習與就業崗位的低匹配現狀,比如部分地區的少年兒童出版社在招聘圖書編輯時,甚至更愿意招聘教育學而非出版專業背景的人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畢業生就業渠道的不暢。

3 新文科背景下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的實踐路徑轉向

3.1 更新培養理念,打造出版專業西部樣板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10],而“新文科”戰略也著重強調了深耕優秀傳統文化對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因此西部出版專業具有弘揚多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責任,應摒棄“等、靠、仿”的傳統發展思維,建設、更新和創新西部特色化的培養理念,制定區別于東、中部的特色培養方案,在全國出版學科建設中發揮其獨特作用。首先,西部地區出版專業需全面結合西部地區匯集眾多少數民族的現實背景,以及出版專業具有強意識形態屬性的特殊性,確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馬克思主義出版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理論貫穿到全部教學活動中的培養方案,為西部地區出版后備力量塑造良好的價值觀。其次,把握好“一帶一路”倡議為西部地區出版專業帶來的有利契機,發揮地理位置優秀性,統籌西部出版“走出去”與“引進來”,助力西部地區優秀傳統文化對外的闡釋、傳播。在借助西部地區文化傳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底蘊的高度相似性拓寬學生培養渠道的同時,強化與沿線國家之間合作辦學、人員往來、學術分享等多方面、全方位的交流[11]。最后,確立高質量、個性化的培養理念。西部地區出版專業要進一步深化培養理念的特色性和標志性,從各校實際情況出發,加強培養目標的導向性與可操作性。分析智媒等現代技術和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發展的交集,打造契合新文科發展要求和地方現實需求,服務西部、面向全國、前沿一流的出版專業改革提升的“西部樣板”。

3.2 優化課程結構,突出西部特色培養方式

為實現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的長遠發展,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新文科”戰略的指導下,結合區域發展境況和高校特色優勢,切實強化在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內容創新、明晰專業定位以及凸顯專業特色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上的改革與創新力度,才能真正打造具有西部特色的出版專業體系的目標。一方面,進一步深挖和利用西部地區天然的地緣優勢以及民族區域的歷史文化資源,及時、有效地根據市場需求開展課程內容更新,形成一整套契合當地現實情境的民族特色化、跨學科的課程培養體系。以西夏文化、邊塞文化、藏文化等為重點方向,在民族出版、主題出版的基礎上營造西部出版專業優勢。另一方面,刪繁就簡,重構專業交叉課程理念,構建多元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刪改多余、整合相似、新增特色的路徑,搭建以出版為主體架構、“出版+”為延伸脈絡的課程體系。打破以往專業交叉就是“十項全能”的錯誤觀念,不同類型的高校要“因校制宜”,樹立符合自身實際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云南民族大學就結合自身優勢、特色,對出版學人才培養明確提出了“具有較強的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受到雙語編輯出版方面的基本訓練”的具體要求,特色十分鮮明,畢業生也受到了業界市場的普遍認可與歡迎。這也為“新文科”戰略在出版專業的模范樣本建立以及在西部地區的優秀經驗推廣奠定了有力基礎。

3.3 補齊人才短板,建設西部人才交流示范區

推動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的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揮人才優勢。然而西部出版專業正面臨著師資匱乏、雙師型人才短缺的現實困境,為補齊西部地區出版專業人才短板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要以鄉愁為動力。西部地區出版專業可通過線上宣傳、線下推介會的途徑,來展現西部環境變化以及西部高等教育振興的前景優勢。激發源自于西部高層次人才的思鄉情緒,邀請“游子”回歸家鄉、扎根西部,共同建設西部地區出版專業。二要以政策為保障。西部高校可結合《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和《關于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見》等政策,及時出臺并完善人才引進辦法;為出版專業特設“西部振興人才崗”,整合“柔性”引進策略與“破五唯”評價標準,為高層次人才落根西部的工資待遇和生活提供切實保障。最后,要以服務為優勢。人才不僅要“引回來”,還要“留得住”。為避免“孔雀東南飛”現象的發生,西部高校應打造人才引進一站式服務平臺,便捷引入流程,減少形式主義辦事流程;在政府部門指導下,建立人才交流服務示范區。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廣,促進西部地區出版專業高質量人才建設。

3.4 明確多元責任,強化西部區域內聯動協作

辦學資源不足、專業影響力羸弱已成為制約西部地區出版專業發展的瓶頸,需政府、行業、高校三方協力合作,多措并舉,貫通政產學研用。首先,政府部門可在招生名額等相關方面給予西部地區出版專業適度政策傾斜,壯大西部出版后備力量。科研管理部門可采取擴增西部出版專業相關課題數量,加大西部出版專業立項力度等措施來鼓勵科研人員進行相關研究。2022年7月24日召開的首屆全國出版學科共建工作會,明確指出“要以共建工作為抓手,進一步建強出版學科,為文化強國、出版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力量”[12]。對西部地區出版專業建設而言,需要不斷強化省委宣傳部、出版機構以及高校之間的協同合作關系,共同成立西部出版研究院或搭建智庫,提升西部地區出版專業品牌認知度。如四川大學與四川省委宣傳部共建成立出版學院,不僅借助四川大學多學科交叉優勢還充分發揮了四川省出版的優勢資源,攜手著力打造一流出版學科。其次,西部出版業要順應時代潮流,充分利用物聯網、云技術、數字印刷等新興技術手段,推動產業發展及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速度,為西部地區出版專業建設提供優質環境。西部出版業要進一步加強與西部高校的校企合作,開展聯合培養或定向委培,解決行業招工難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西部出版專業的就業壓力。最后,西部地區出版專業要積極形成專業聯盟,鼓勵更多高水平院校開設出版專業。2020年12月,由西安交通大學牽頭的西部醫學教育聯盟成立,此舉為西部醫學教育高質量的快速發展增添了助推劑。西部地區出版專業也可效仿,以西部不同地區的高水平院校為支點,形成集群式發展,不僅便于校際交流,還可實現跨地區、跨省市的資源共享,共同助力西部地區出版專業人才培養。

4 結 語

《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強出版學學科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版學學科體系”[13]。《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也對“建強出版融合發展人才隊伍”做出論述,再次指出高校出版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西部出版專業要牢牢抓住新文科建設機遇,堅定意識形態屬性,打造特色培養目標,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為建設文化強國、構建中國特色出版學科體系提供堅實后盾。

注 釋

[1]新文科建設宣言[EB/OL].[2020-11-03].https://www.eol.cn/news/yaowen/202011/t20201103_ 2029763.shtml

[2]羅永平.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編輯思維轉型及實踐進路[J].科技與出版,2022(5):70-74

[3]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N].中國文化報,2022-10-19(1)

[4]黃先蓉,李若男.新文科背景下出版學科建設的理路與進路[J].中國出版,2022(7):12-17

[5]陳潔,吳申倫.順應知識與閱讀需求的興與變:新中國編輯出版學70年(1949-2019)[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26(12):21-34+126

[6]李明德,王含陽,張敏,楊琳.智媒時代新聞傳播人才能力培養的目標、困境與出路[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0(2):123-130

[7]馬驍,李雪,孫曉東.新文科建設:瓶頸問題與破解之策[J].中國大學教學,2021(Z1):21-25+34

[8]眭依凡.一流教師隊伍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設成效之基礎[J].教育發展研究,2019,39(23):3

[9]白寅.新文科視野下數字出版專業的設置邏輯及其內涵建設[J].出版科學,2021,29(2):89-98

[10](二十大受權發布)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 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EB/OL].[2022年10月16日].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10/16/c_1129067252.htm

[11]王嘉毅,麥艷航.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機遇、挑戰與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9(12):49-53

[12]首屆全國出版學科共建工作會在京召開[N].光明日報,2022-07-27(3)

[13]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EB/OL].[2021-12-31].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2953.s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日韩午夜伦|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毛片免费网址|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影院|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 狠狠v日韩v欧美v|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喷水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99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欧美色图第一页|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首页| 朝桐光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99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黄色国产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在线精品自拍| 精品色综合|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污视频|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激情在线网| 国内精品视频区在线2021|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亚洲区欧美区| 丁香婷婷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亚洲男人天堂2018|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免费在线色|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