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海
(國藥集團武漢血液制品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在“醫藥結合、以藥養醫”實施背景下,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極大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面臨嚴峻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強化醫藥行業監督管理,重塑醫藥行業秩序,國家開始推動實施兩票制改革,旨在減少藥品流通過程中的非必要環節。兩票制的出現進一步加強了對虛高藥價的整頓,加大了對商業賄賂的打擊力度。然而,兩票制的實施也對醫藥企業產生了較大沖擊,使應收賬款規模持續擴大,加劇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在此形勢和背景下,醫藥企業做好應收賬款分析工作,強化應收賬款管理至關重要。
以往醫藥行業藥品流通過程中實行的是多票制,即藥品在流通過程中需要多次開票,這也意味著藥品流通過程中存在多級代理。在這種情況下,藥品代理商為實現自身利益會在流通環節層層盤剝,導致藥品價格成本上升,兩票制的實施則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在兩票制實施后,賒銷模式的應用使得企業應收賬款增多,負債率增高。本文結合兩票制背景,分析醫藥企業在兩票制實施背景下如何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以保障企業效益。
兩票制,即藥品在完成生產后從廠商售出到醫院購入過程中要開兩次發票,一次是廠商到經銷商,另一次是經銷商到醫院。在未實施兩票制之前,藥品在流通過程中要經過多次開票流程,七票、八票的情況都屢見不鮮,多次開票導致在藥品流通過程中出現層層盤剝的情況,為有效解決此問題,國家推出兩票制,通過“兩票”取代以往的“多票”,同時還明確規定,在藥品流通過程中,不同品類的一級經銷商應少于2個[1]。在兩票制實施背景下,醫藥行業流通模式發生變革,驅動著醫藥行業不斷優化調整。從企業角度來看,這一改革精簡了藥品流通過程的中間環節;從政府角度來看,其規范了開票管理工作,進一步強化了對醫藥行業的監控,可以通過監控開票把控藥價。長此以往,藥品的市場價格將趨于透明化,藥品流通過程也更加清晰,同時將推動藥品“零加成”,助力醫療體制改革深化。
1.集中度更高
推動兩票制改革,過票企業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在藥品配送業務不斷收縮的背景下,大型流通企業依托自身優勢進行兼并重組,以達到規模化經營目標,由此使得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大型流通企業不斷集中,若中小型流通企業不具備競爭優勢,將會面臨被收購的局面。
2.藥價更透明
實施兩票制,嚴禁出現過票現象,這將大大減少中間商加價亂象,藥品的市場價格會越來越透明。縱觀市場,藥價之所以高,是因為流通過程中層層加價。推動兩票制改革,杜絕藥品流通二次加價,在藥品流入醫院的過程中,價格會更加公開[2]。
3.競爭更激烈
實施兩票制,取締藥品流通過程中的非必要中間環節,使藥品價格趨于透明化、公開化,這會進一步沖擊藥品流通企業,壓縮企業利潤。對于小型流通企業而言,新的競爭環境下利潤微薄,會面臨破產風險;對于大型流通企業而言,由于市場配送份額減少,會進一步加劇競爭。
1.轉變銷售模式,增加銷售費用
在兩票制的推動下,流通環節的減少會導致藥品的銷售渠道不斷收窄,藥品生產廠商以往采取的是低價銷售模式,面臨市場流通層級的壓縮,會轉變為高價銷售。此時,不論是銷售費用還是灰色的利益輸送,都會直接附加在藥品出廠價上,藥品生產廠商不僅面臨經營合規性壓力、納稅壓力,其經濟效益也會受到影響。在以往實行低價銷售時,廠商將藥品直接銷售給代理商,便不再參與其他事務,因此能夠有效規避合規性風險,降低納稅壓力[3]。
2.沖擊小經銷商,導致生產企業藥品積壓
兩票制對小經銷商的影響更大,他們或考慮退出市場,或考慮減少藥品采購量,這會導致藥企出現庫存積壓的情況。對于藥企而言,只能考慮對獨一經銷商的結構進行調整,或者改變經營策略,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藥企的短期收益。
3.回款結算方式發生改變
在未實施兩票制之前,配送商主要用現款結算,推行兩票制后,則改為賬期結算,這使得應收賬款大幅增加,回收周期也進一步拉長。
1.觀念轉變,高度重視應收賬款管理
就當前醫藥行業整體形勢來看,藥品生產已經到達瓶頸期,不同藥企生產的藥品相似度較高,差異逐漸縮小,在此種形勢下,企業的優勢無法凸顯。為突破這一限制,藥品生產企業越來越注重創新,將生產研發投入作為重點,這預示著醫藥行業將迎來新局面,即創新將成為醫藥行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然而,醫藥市場競爭愈烈,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注重開展賒銷業務,以求迅速擴大銷售規模,這雖然增加了藥品銷售量,但同時增加了銷售環節的風險,應收賬款回款難問題亟須解決。作為醫藥企業管理層,在應收賬款管理過程中,應改變以往只重銷量而輕視風險的行為,同時,要注重增強員工的賒銷風險意識,促使業務員將賒銷風險防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具體可定期組織業務培訓,增強業務人員的應收賬款風險預測分析和把控能力,切實降低回款風險。
2.注重客戶信用評級,科學制定信用政策
為強化應收賬款管理,企業應注重信用風險管控,科學合理地對客戶的信用狀況進行評級,并制定適用于企業的信用政策。由于信用風險管理的綜合性較強,為增強信用風險管理效果,企業可考慮組建專門的客戶信用管理部門,主要負責監測分析客戶信用,評估信用風險,并制定針對性防范策略。可以外聘專業人員參與客戶信用評級工作,合理授予客戶信用額度,以防范應收賬款風險。企業還可以考慮依托大數據技術搭建信用風險分析模型,完善客戶信用檔案數據庫,動態開展信用分析預測,必要時可考慮通過信用擔保或銀行資信證明的方式來規避信用風險。在信用政策制定方面,既要考慮到實際經營狀況,又要考慮客戶信用等級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重點關注信用標準的設置、信用期間的確定、收賬政策的制定等,從而加強信用風險防范[4]。
3.注重培養銷售人員的回款思維,強化回款管理
以往醫藥企業對銷售業務員進行績效考評時,更多考慮的是銷售成交數量,對回款情況缺乏重視,導致銷售人員在開展銷售業務過程中,只關注成交數量與完成情況,不考慮客戶信用狀況,不關注賒銷業務能否拿回應收賬款,是否存在回款問題,最終導致應收賬款風險加劇。鑒于此,一方面,醫藥企業可考慮定期組織針對性培訓,重點培養銷售人員的銷售技巧、溝通能力、風險防范意識、風險應對處理能力等,以促使員工在開展銷售業務的過程中重視客戶信用狀況,保持銷售成交量和回款風險之間的平衡。另一方面,為加強回款管理工作,醫藥企業應注重優化改進績效考評體系,改變以往只重成交量的模式,將回款率等相關數值納入考核指標中,既考核銷售成交量,又考核銷售回款情況,促使銷售人員自覺做好客戶信用把控和回款催收工作。
1.注重加強合同管理
在應收賬款管理過程中應注重合同管理。在簽訂賒銷合同時,關于貨物清單、交付時間和地點、驗收時間和地點、采取的結算方式、還款期限的選擇、違約責任的界定、售后服務內容等事項,均要在賒銷合同中詳細注明,確保合同條款清晰明確無異議,避免因合同漏洞而產生糾紛,引發企業應收賬款壞賬風險。在合同簽訂過程中,醫藥企業財務部門要發揮審核作用,在審核確認無誤后簽字,合同簽訂完成后移交企業信用管理部門,由其做好登記備份處理,以便后續企業信用管理部門開展監管工作。合同簽訂完成后,企業要做好合同保管工作,可由專人負責妥善保管,為后續遇到業務糾紛時提供決斷依據,從而防范和規避企業的壞賬風險[5]。
2.注重賒銷流程的優化
在應收賬款催收過程中,醫藥企業要做好賒銷流程的優化工作。一方面,要完善責任機制,對于賒銷業務,要明確主要責任人,責任人在開展賒銷業務的過程中要發揮監督作用,確保賒銷業務安全、規范、風險可控。另一方面,要完善賒銷客戶評定和審批制度,明確賒銷客戶評定標準和要求,分解細化賒銷客戶審批權限,把好審批關口,將經濟責任細化到崗、到人,促使崗位人員規范履職,嚴格落實賒銷客戶評定和審批工作。
3.注重依據客戶回款動態調整信用評級
醫藥企業可考慮搭建應收賬款管理數據庫,數據庫可囊括客戶企業經營狀況、資金規模、未來行業發展前景、往期交易資信、交易合同等信息,并實時動態收集更新信息,做好對客戶的動態跟蹤,及時結合客戶回款情況,調整信用等級,便于在賒銷過程中據此合理授信,避免授信不合理導致壞賬風險[6]。一旦客戶企業面臨重大經營危機或者風險,抑或是客戶企業存在故意拖欠款項的情況,就要及時評估可能發生的壞賬風險,對客戶信用進行降級處理。
1.引入大數據技術,實現應收賬款的信息化管理
為提升醫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水平和效率,可考慮引入大數據技術,依托信息化功能實現賬款自動催收、自動對賬,在提升催收效率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延期。醫藥企業可考慮依托大數據技術,搭建業財互通的信息化管理平臺,消除業財之間的信息壁壘,業務模塊實時向財務模塊反饋客戶應收賬款信息,系統自動核定應收賬款情況,對于達到約定期限或者即將達到約定期限的客戶,自動發出催收指令,針對已經逾期的應收賬款則及時發出預警提示,由人工干預解決。同時,信息化管理平臺可嵌入動態對賬功能模塊,做好應收賬款的實時對賬分析工作,將逾期款項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增加壞賬風險。對于重點客戶,要實時監控、動態提示應收賬款清收進度和效果。醫藥企業搭建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平臺,能夠在優化應收賬款管理流程的同時,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提質增效。
2.依托大數據技術,強化壞賬風險預測分析
進入信息化時代,各項技術不斷更新迭代并廣泛應用,大數據技術亦是如此。相較于其他技術,大數據技術具有覆蓋范圍廣、綜合能力強、成本相對較低等優勢。醫療企業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壞賬風險預測,可以實現對傳統壞賬風險管控模式的升級,例如,采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的同時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使分析和預測更為全面、精準、客觀、及時[7]。應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應收賬款數據進行全維度、多視角分析,可以及時預測壞賬風險點,以便企業及時制訂壞賬應對方案,降低壞賬損失。
3.注重科學設定壞賬計提比例
醫藥企業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應關注壞賬,合理設置計提比例。如果計提比例設置過高,同實際不一致,可能會加重企業的運轉負擔;如果計提比例過低,則可能出現虛增利潤的情況,因此要科學設置壞賬計提比例。醫藥企業在設置壞賬計提比例時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除了要加大對債權企業的調查力度,全面客觀了解其經營狀況之外,還要做好現金流量等財務數據信息的專業化分析工作,做好壞賬計提比例的平衡工作,以確保計提比例最優化。
兩票制的實施,對醫藥行業產生了較大沖擊,醫藥行業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同時應收賬款規模也在政策驅動下不斷擴大,資金流轉困難成為醫藥企業當前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因此,醫藥企業要轉變應收賬款管理觀念,優化改進應收賬款管理模式,提升應收賬款管理效果,防范應收賬款風險,從而緩解企業的資金難題,助力企業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