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瓊
(恒太商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040)
隨著市場經濟向縱深發展,現代企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企業要想立足于市場持續發展,就必須向管理要效率、向運營要效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其生存之本,對經營預算展開深層次的分析與研究,沿著預算流程對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展開剖析,并探索具體的優化策略,尤其是基于精細化管理的視角,重新審視經營預算管理,有助于企業提升管理效率,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預算,即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規劃、安排與配置各類資源要素,以便發揮要素的最大效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企業在開展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必須結合業務拓展、生產負荷等,全方位地預測與籌劃采購、生產、銷售、資金流等,確保各職能部門能夠分工合作,有序實現戰略目標。在企業運營中,經營預算管理貫穿于各個環節,能夠動態地將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目標進行對比,及時研判存在差異的情況,不斷指導和改善經營活動,最大限度地促進企業實現戰略愿景,即經營預算管理(Operation Budget Management)[1]。
可以說,企業開展經營活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與綜合性,往往需要多個環節協作,共同推進業務發展,將預算貫穿于經營全過程,有序地將企業戰略與業務拓展相結合,讓預算編制更加科學,實施過程跟蹤與監督執行,最終促進企業戰略愿景的實現[2]。
現代企業經營活動呈現出日趨復雜的態勢,不僅涉及內部各職能部門、各崗位,還涉及與外部供應商、客戶的合作,因此,要有序推進經營預算管理,就必須進行流程梳理。以企業的經營戰略目標為導向,引入PACD 管理工具,構建閉環的預算管理體系,不斷總結經驗,為下一周期預算實施提供借鑒與參考,進而持續提升企業經營預算管理水平。
流程一:明確企業經營戰略,開展分解與細化工作。
實施經營預算管理,首先,以企業的經營目標為導向,按年度進行分解,進而明確年度經營預算目標。其次,結合企業的運營實際,梳理經營活動中所涉及的各個環節,將目標細化至各部門、具體崗位,調動全員積極參與。通過對經營戰略目標的分解、細化,落實責任,從而將經營預算滲透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流程中。這也有利于各部門、各員工明確企業的經營目標及自身工作目標,從而形成合力,相互協調,激發潛能,共同推進企業有序經營。
流程二:科學編制預算,確保預算的全面性與連續性。
企業開展經營預算管理,要對各項業務活動進行梳理,結合預算目標的分解,科學編制預算,有序地量化各個工作環節,配置資源要素。編制預算的方法較多,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經營實際、各部門的工作屬性,選擇合理的編制方法,如彈性預算、增量預算、滾動預算等[3]。編制經營預算的過程中,必須統籌各項業務活動,提高預算的全面性與連續性。一方面,要全面統籌企業經營的內、外部環境,廣泛收集市場信息,尤其是采購、銷售等部門,從而使預算編制更具可行性、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從企業持續發展的視角出發,立足于長遠目標開展預算編制,從而促進企業穩健發展。
流程三:強化預算執行,調動全員積極參與。
企業在執行經營預算過程中,要動態跟蹤各業務環節,調動全員、全程有序配合,加強部門間的協作,促進預算保質保量完成。在編制預算過程中,要按月度、季度、年度等進行細化,從而使每一個員工明確自身職責,積極參與到生產運營中,促進各項預算目標的達成。財務部門要動態地收集預算完成數據,并及時向各經營環節反饋,促進各預算單位及時作出調整,加大預算執行力度,提升企業經營效率。
流程四:強化預算監督,加強剛性約束。
財務部門要動態跟蹤各預算單位開展預算的情況,強化預算管理的監督,當實際情況與預算目標存在較大偏差時,要及時查明原因,并進行調整,以便促進預算管理沿著既定目標和方向前行,避免偏離方向。明確預算管理的剛性約束,在編制預算時便要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監督的過程要公開、透明,并讓全員知曉,從而不斷調整自身工作,促進預算目標的有效執行,有序提升管理效率,助力企業的價值創造。同時,在各職能部門相互協作的過程中,要了解彼此的預算目標,相互滲透、相互聯系,將部門的利益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發揮企業的管理效能,促進降本增效。
流程五:全面實施預算考核,強化責任意識。
要提升企業經營預算的效率,調動全員參與,必須全面考核預算執行情況,從而引導全員參與到預算管理中,強化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立足于本職崗位,參與到企業的發展中,將個人利益與企業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構建完整的績效量化指標體系,考核預算執行情況,分為部門與個人兩個維度,同時將預算差異分析及時反饋給各部門、員工,使其不斷改進工作方式,調整資源配置,從而有序地促進預算管理目標的實現。
部分企業在開展經營預算管理的過程中,未有效地結合戰略發展目標,導致預算目標不明確,甚至存在隨意性較大的問題。例如,在分解經營預算目標的過程中,未結合職能部門的特點,而是采取“大鍋飯”的管理模式,平均分配目標,既不利于預算執行,還可能在企業內部推進過程中受到阻礙,容易出現員工配合度不高,甚至產生抗拒心理的情況。
部分企業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未有序細化預算目標,導致各部門目標不明確,預算編制缺乏科學性。例如,企業的總體預算目標可能涉及多個職能部門,需要協同作業,但由于缺乏詳細分解,未將責任落實到部門,進而出現部門間產生推諉和摩擦的現象,導致預算編制隨意性較大。有的企業片面追求費用壓縮,在預算實施過程中,員工配合度不夠,甚至人為設置障礙,不利于業務的拓展。
部分企業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隨意性較大,甚至存在頻繁調整預算的情況。一方面,預算編制不科學,導致在執行過程中可操作性較差,部分指標與實際脫節,缺乏可操作性,難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與業務拓展、戰略目標匹配度不高,在年中隨著業務的推進,追加預算的情況較頻繁,由此,也導致預算管理流于形式。預算執行剛性約束不足,難以培育員工的預算意識,導致整個預算管理處于松散狀態,團隊凝聚力不足。
部分企業在推進經營預算的過程中,缺乏相應制度體系的建設,如流程規范、績效考核等,導致缺乏剛性約束,員工參與、配合度不足,難以將預算管理滲透到經營運作的各環節。尤其是預算監督力度不足,未對經營預算實施全過程跟蹤,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偏差時,未及時采取措施,最終導致經營預算管理效率不高。同時,部分企業在開展預算管理的過程中,未設置相應的管理部門(小組),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導致監督力度不夠,甚至出現了監督缺位的情況。
在績效考核中,部分企業僅以部門作為考核單位,導致員工缺乏積極性,在實施預算管理過程中隨意性較大?!爸乜己?、輕反饋”的現象普遍存在,未結合員工的工作實際進行反饋與指導,不利于員工的成長。同時,在設置考核指標時,未結合部門、崗位的特點,責任不明確,難以激發員工的熱情,對經營預算考核的支持力度不夠,部門間的協作與配合度不高。
企業實施經營預算管理,必須調動全員有序落實戰略愿景,與業務拓展相契合,在制定預算管理目標時,結合企業戰略進行細化分解。通常,企業在制定戰略目標時,往往是三年或五年一個規劃,在制定預算目標的過程中,要結合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經營特征等細化戰略目標,按會計年度分解至部門,將責任落實到崗位,從而全員參與到預算管理工作中。
企業在推進經營預算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預算指標的編制要結合企業實際運營的特點,以及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劃分,有序地發揮各部門、各崗位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4]。例如,當前國家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中,強調企業發展以創新為驅動,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由此,一些高科技企業、生物科技企業均設立了研發部門,結合部門的職能屬性,將研發投入、投入產出比、專利技術等指標作為重要的預算考核內容。又如,銷售部門的主要職能是開拓市場,則將銷售數量、銷售額、應收賬款、周轉率、壞賬損失、有效客戶數量、客戶滿意度等作為考核指標。結合企業的經營特點,科學推進預算編制,針對各部門的職能屬性設置預算目標,并進行細化,有助于引導全員積極參與,強化責任意識,全面促進企業經營目標的有序落實。
企業在推進經營預算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涉及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只有員工高度配合,才能夠提高各項預算工作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員工是企業內部的個體,在實施經營預算的過程中,要加強溝通與交流,從而提升預算管理效率。調動員工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搭建信息平臺,暢通溝通渠道,尤其是要強化各職能部門間的橫向溝通與協作,強化各業務模塊的有序銜接,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推進預算管理的有序執行。通過培訓、座談等形式,促使員工理解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配合預算管理工作,從而實現戰略目標與經營預算的有機結合,并在具體工作中將其落到實處,通過推進各項指標,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達成。
在預算管理執行監督過程中,要動態地跟蹤各部門預算指標完成情況,及時反饋。設置預算管理部門(小組),動態跟蹤部門、員工的工作落實情況、預算完成效果。對存在偏差的情況,要及時查明原因并進行調整,以便確保預算實施成效。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動態開展監督工作,加大實時控制力度,推進實際業務與預算目標的有序匹配。嚴格按照預算制度體系推進預算執行的剛性約束,對于目標完成不力的部門或員工,予以約談與糾正[5]。
企業在推進經營預算管理的過程中,所涉及的環節較多,且隨著企業業務日趨復雜化,只有改進和創新預算考核方式,才能夠調動全員參與到預算管理中??冃Э己酥笜说臉嫿ǚ椒ㄝ^多,而平衡計分卡能夠構建多維度的指標體系,綜合評價員工的工作,亦有助于促進員工成長[6]。結合員工的崗位特點設置具有差異化的考核目標,例如,銷售崗的考核體系中,銷售類、客戶關系維度類指標占比較大;生產崗的考核體系中,生產效率、原材料耗用等指標占比較大[7]。通過設置差異化的考核指標,能夠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將個人利益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亦有助于促進員工不斷成長。在實施預算考核的過程中,考核并非目的,而是一種促進員工成長的手段,考核結束后,還要將考核結果及時反饋給員工,讓員工清晰地知曉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而調整工作狀態,不斷改進。將預算考核作為一種管理模式,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加強與員工的交流,既幫助員工實現個人成長,又能夠促進企業經營效率提升[8]。
現代企業經營面臨著復雜的競爭環境,尤其是隨著規模擴張、經營業務拓展,增加了內部管理的難度,有序地細化分解經營目標,將業務與預算深度融合,對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有積極意義。企業開展經營預算管理,必須立足于行業特征、企業實際,引入PACD 管理工具,沿著預算管理的流程逐項實施,并不斷總結經驗,指導下一期經營預算管理工作,增強企業整體管控能力。結合企業在開展經營預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全員貫徹企業戰略、改進預算編制方法、加強溝通與協作、加大實時控制力度、改進預算考核指標等優化策略,進而基于戰略管理的視角,讓經營目標與預算目標相匹配,全面統籌推進經營活動,全流程促進企業管理效率提升,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