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雯 鄧 飛
2020東京奧運會女子籃球賽的分析研究——從東京奧運會看世界女子籃球賽的現狀及中國隊的努力方向
麥嘉雯 鄧 飛
(華南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通過分析比較2020東京奧運會女子籃球比賽各項數據,得出在八強隊伍中除日本女籃外,各隊身高、年齡差異不大,勝負隊之間差異性較大的幾個指標如下:2分命中率、2分命中數、后場籃板、助攻、籃板、三分命中率和犯規(guī),這些指標同時是本屆比賽的致勝因素。中國女籃雖有身高優(yōu)勢,但過于年輕,在關鍵的淘汰賽中被逆轉,失誤是中國隊最大短板,應在日后的訓練中改進。
女子籃球;東京奧運會;中國隊
2021年7月26日至8月8日,東京奧運會女子籃球比賽于日本埼玉超級競技場舉行。12支獲得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的隊伍經過抽簽分成A、B、C三個小組,每組4支球隊,A組為韓國隊、塞爾維亞隊、加拿大隊和西班牙隊,B組則有尼日利亞隊、日本隊、法國隊以及衛(wèi)冕冠軍美國隊,中國女籃以第三檔球隊落戶C組,同組則有澳大利亞隊、波多黎各隊和比利時隊。各小組進行單循環(huán)比賽后,小組前兩名直接晉級八強,成績最好的兩個小組第3名也入圍淘汰賽。最終,塞爾維亞、西班牙、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比利時、法國以及中國女籃8支隊伍角逐淘汰賽。
決賽中,美國女籃以壓倒性的實力戰(zhàn)勝日本女籃(90:75),輕松衛(wèi)冕奧運金牌;日本女籃雖在與美國女籃的會師中敗陣,但也歷史性地摘得銀牌;銅牌爭奪戰(zhàn),法國女籃則大勝塞爾維亞女籃(91:76),躋身奧運會第三名的領獎臺。中國女籃在奧運會預選賽中三戰(zhàn)全勝獲得東京奧運會入場券,在小組賽中也是連戰(zhàn)連捷,以C組第一名的身份進入淘汰賽,但在淘汰賽中憾負塞爾維亞隊,無緣4強。
以2020東京奧運會女子籃球賽中國隊與八強其余隊伍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研究的需要,通過查找與奧運會籃球賽相關的文獻資料,以“女子籃球”“東京奧運會”“中國隊”為關鍵詞,檢索體育類期刊、中國知網上發(fā)表的與關鍵詞相關的著作與文獻資料。在研究過程中,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歸納以及分析,為本研究的分析收集可靠的理論依據。
1.2.2 數理分析法
運用SPSS和Excel等軟件,對東京奧運會女子籃球賽技術統(tǒng)計數據進行分析,即從賽事中收集數據,并將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并制作與列出相關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表進行分析。
1.2.3 比較分析法
通過本次統(tǒng)計數據的分析,對各隊及勝負隊進行比較,分析各隊的特點,為論文結果奠定基礎。
東京奧運會,美國女籃場均大勝對手16分,以6戰(zhàn)全勝的成績毫無懸念地奪金,實現奧運7連冠,追平了奧運會團體項目連續(xù)奪金的歷史記錄,并將自己在奧運賽場上的連勝記錄擴大至55場,相較于美國男籃,美國女籃更是擁有絕對統(tǒng)治力的夢之隊,目前在世界上沒有一支隊伍能對美國女籃造成威脅。本屆奧運會最大的黑馬非東道主日本女籃莫屬,世界排名第10的日本女籃牢牢把握住了分組優(yōu)勢,并憑借著自身出色的發(fā)揮,一路過關斬將,連克實力不俗的比利時女籃和法國女籃闖入金牌爭奪戰(zhàn),最終以4勝2負(2場皆負美國隊)的戰(zhàn)績摘下一枚寶貴的銀牌,創(chuàng)造了隊史奧運會最好成績。銅牌爭奪戰(zhàn)中,法國女籃持續(xù)保持穩(wěn)定的投籃命中率,大比分(15分)戰(zhàn)勝對手塞爾維亞隊,獲得銅牌。
身高、年齡情況是一支隊伍基礎參數。進入淘汰賽的8支隊伍,整體的平均身高達到183.4cm,平均年齡28.9歲,其中后衛(wèi)球員平均身高為174.8cm,是三個位置(后衛(wèi)、前鋒、中鋒)中平均年齡最大的(30歲);前鋒球員平均身高達到186.9cm,是平均年齡最小的(27.7歲)的一部分球員;中鋒球員平均身高則有194.6cm,平均年齡29歲。8支隊伍中平均身高最高的是中國隊(186.3cm),最矮的是日本隊(175.6cm),八強除日本女籃外,平均身高均超過180cm;平均年齡最大的是美國隊(30.9歲),最小的是中國隊(26歲)。詳情見表1。
表1 八強球隊平均身高、年齡一覽表
美國、前蘇聯(lián)和歷屆世界大賽前3名的世界優(yōu)秀女籃運動員的平均身高自1980年后也基本穩(wěn)定在183cm左右,以WNBA聯(lián)賽為代表的世界女籃強隊,平均身高約183cm,其中后衛(wèi)身高約176cm、前鋒身高約187cm、中鋒身高約194cm[1],對比分析本屆比賽數據發(fā)現:世界女籃運動員身高處于穩(wěn)定趨勢,八強隊伍整體平均身高以及各位置球員的平均身高與以往相比皆變化不大。例外的是今年的日本女籃,平均身高(175.6cm)比八強隊伍整體矮了7.8cm,隊內最高的球員僅有185cm,本次比賽最矮的球員(162cm)也正是來自日本隊,可見日本女籃將自身“小、快、靈、準”的打法特點在本屆比賽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日本女籃的“小球”陣容符合當今世界男子籃球的趨勢,沒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高大中鋒,通過減少絕對高度以提升隊伍的整體機動性。中國女籃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中鋒,所有女籃球員中僅有的3位身高超過200cm的大中鋒就有2人來自中國隊,另外一位則來自美國隊。中國女籃的平均身高高出八強隊伍的平均水平約3cm,平均年齡比平均水平小2.9歲,是本屆比賽平均身高最高、平均年齡最小的隊伍。金牌得主美國女籃是本屆比平均年齡最大的隊伍(30.9歲),擁有蘇·伯德和陶樂西兩位有著4次奧運會冠軍經歷的老將,她們豐富的大賽經驗對于美國女籃的奪冠之路無疑是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本屆奧運會女子籃球共進行了26場比賽,對每場比賽的18項技術指標進行統(tǒng)計,可見參賽球隊場均投籃66.5次,命中28.4次,命中率42.7%。其中2分球出手44.6次,命中21.2次,命中率47.5%;3分球出手21.9次,命中7.2次,命中率32.7%;各隊場均獲得罰球機會14.5次,罰中11.2次,罰球命中率77.3%;場均搶到前場籃板10.7個、后場籃板27.7個、籃板38.3個、助攻21次、犯規(guī)16.1次、失誤14.7次、搶斷7.6次、蓋帽2.8次。見表2。
表2 參賽球隊技術統(tǒng)計與數據分析一覽表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將勝負隊數據進行對比,勝場場均得分同比負場高14.5分,差異性最大指標依次是2分球命中次數(勝隊多3.6次)、2分球命中率(勝隊高10%)、3分球命中率(勝隊高8%)、后場籃板(勝隊多7.5個)、籃板(勝隊多6.9個)、助攻(勝隊多6.6次),以上數據呈現極度顯著差異(P<0.01),以上指標是本屆奧運會女子籃球賽的關鍵致勝因素,而犯規(guī)次數(負隊多2.4次)呈顯著性差異(P<0.05),也是影響比賽勝負的重要因素。
優(yōu)勝隊的2分球和3分球出手皆少于負隊,但命中數和命中率反而更高,可見在對抗激烈的比賽中擁有穩(wěn)定的中遠投命中率是取得比賽勝利的基石。在本屆女子籃球比賽中,無論勝負隊,2分球的出手數都比3分球的出手數多出1倍,所以突破上籃和中近距離投籃仍是女籃比賽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對后場籃板球的控制絕對是影響比賽勝負的重要因素,防守反擊出自低效的陣地進攻,優(yōu)勝隊往往能運用針對性的防守戰(zhàn)術令對手陷入“得分荒”,逼迫對手做出不好的投籃選擇,然后通過積極地拼搶保護下后場籃板推動反擊快攻,快攻大多數都是前場多打少的情況,不僅比落下陣地進攻得分容易得多,成功打進更能讓全隊士氣高漲,反復打成快攻反擊往往會成為改變比賽走向的關鍵時刻。
中國女籃在小組賽階段的表現堪稱完美,三戰(zhàn)全勝排名小組第一,凈勝分位居12支球隊榜首。在四分之一決賽中,中國女籃在前三節(jié)手握9分優(yōu)勢的情況下,第四節(jié)關鍵時期陷入“得分荒”,最終遭塞爾維亞隊逆轉,無緣四強。數據統(tǒng)計方面,中國女籃交出了場均79.3分、43個籃板、24.8次助攻的答卷,在本屆比賽以3勝1負的戰(zhàn)績屈居第6。首輪淘汰賽獲勝的隊伍就是本屆東京奧運會的四強,通過整合中國隊在東京奧運會所有場次的數據與四強賽獲勝隊伍數據做對比,得出表3。
從數據對比來看,中國女籃與四強賽獲勝隊伍的各項指標差異不大,且在個別數據上還要優(yōu)于四強賽的勝隊,證明中隊完全具備進入四強的實力。唯一不足之處就是中國女籃在本屆奧運會中高居不下的指標——失誤,失誤是中國與女籃四強賽獲勝隊差異性最大的指標,場均失誤整整多出9次,呈極度顯著性差異(P<0.01)。失誤的控制是衡量一支球隊是否優(yōu)秀的重要指標,一次失誤意味著本隊失去了進攻機會的同時,對手獲得了輕松快攻反擊的得分機會,連續(xù)的失誤會極大程度打擊隊伍的士氣,使隊伍陷入被動的局面。團隊的協(xié)調配合是比賽取勝之匙,場均20.3次的失誤反應出中國隊隊員之間不夠默契的情況,新老隊員還需要多溝通磨合。中國隊平均年齡才26歲,有9名隊員沒打過奧運會,年輕隊員居多,在面對身經百戰(zhàn)的歐洲冠軍球隊塞爾維亞隊時,經驗還是有所欠缺。
中國女籃陣容完整,擁有世界級中鋒李月汝和韓旭,還有李夢、黃思靜等優(yōu)秀球員,潛力不凡,中國隊要抓住機會,多磨合、多歷練,爭取在下次世界大賽上獲得理想的成績。
表3 中國隊與四強賽勝隊數據對比分析
3.1.1 2020東京奧運會女子籃球八強運動員的平均身高183.4cm,平均年齡為28.9歲。中國隊是本屆比賽平均身高最高、平均年齡最小的隊伍。中國女籃過于年輕,具有較強活力與沖擊力的優(yōu)勢,但整體經驗不足。
3.1.2本屆東京奧運會女子籃球比賽勝負隊數據對比,差異性最大指標依次是2分球命中次數、2分球命中率、3分球命中率、后場籃板、籃板、助攻,這些指標是本屆奧運會女子籃球賽的關鍵致勝因素,而犯規(guī)次數是影響比賽勝負的重要因素。
3.2.1中國女籃與四強賽獲勝隊伍的各項指標差異不大,失誤指標的高居不下是中國女籃在本屆比賽暴露出的最嚴重短板,應在鞏固基本功練習的基礎上,提高日常訓練中的對抗強度,注重培養(yǎng)新老隊員之間的配合溝通以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3.2.2中國女籃應在以后的訓練過程重視心理技能方面的練習,增強運動員的意志品質,讓隊伍在接下來各種國際大賽的關鍵場次中能夠正常發(fā)揮出自身的技戰(zhàn)術水平。
[1]張志,鄧飛.中外優(yōu)秀女籃運動員的身高、體重、年齡特征比較[J].體育學刊,2002(5):129-131.
[2]解超,金成吉.CBA聯(lián)賽影響比賽勝負的關鍵性技術指標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4(3):52-57.
[3]陳亮,孔靖.NBA2004~2005賽季常規(guī)技術統(tǒng)計與比賽勝負關系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2):85-88.
[4]陳思同,劉陽.影響2014—2015賽季CBA比賽勝負的關鍵數據指標[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6,24(3):39-42.
[5]李看.2019三人籃球世界杯中國女籃與對手攻防能力對比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21.
Research on Women's Basketball Match in 2020 Tokyo Olympic Games--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orld Women's Basketball Game and the Direction of China Team's Efforts from Tokyo Olympic Games
MAI Jiawen, etal.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麥嘉雯(1999—),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籃球競賽與訓練教學。
鄧飛(1966—),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籃球教學、訓練、競賽、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