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真真
在現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教育作為一種啟蒙式教育,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發育,使其樹立正確價值觀并掌握基礎知識。在幼兒教育中,僅僅靠幼兒園顯然是不夠的。教師在幼兒教育中需要認識到幼兒園和家庭的重要性,為幼兒的健康、全面成長創造更為有利的環境。
幼兒園作為幼兒學習和成長的主要場所,需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為幼兒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對比家庭教育,幼兒園聚集了更多專業教育人才,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可以滿足幼兒教育的需求。同時,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一般由當地教育部門統一規劃和指導,更加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具有系統性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準確把握不同幼兒成長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為幼兒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幼兒朝著更好的方向不斷發展。
幼兒由于年齡較小,缺少生活經驗與閱歷,對很多事物都不了解,所以對未知世界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幼兒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長缺少先進教育理念的支持和先進教育方法的輔助,導致教育效果不夠理想。同時,受“不能讓幼兒輸在起跑線上”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在子女教育中將重點放在了如何使幼兒獲得更多知識上。因此,針對以上問題,幼兒園更需要做好教育工作,使幼兒教育更具科學性與合理性。
家庭是幼兒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幼兒園教育不能取代的。家庭作為幼兒成長、生活的主要環境,會對幼兒產生較大的影響。
第一,家庭教育的主動影響。家庭教育的主動影響是一種帶有明確目標的影響,是幼兒父母對幼兒進行的主動干預。比如,在幼兒犯了錯誤后,父母及時予以糾正;在面對一些事情時,父母主動向幼兒分享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父母對幼兒的主動影響存在一定的權威性。因此,家長需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這樣才能使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第二,家庭教育的被動影響。被動影響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一般不具備主觀性,是在家庭環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其本質是幼兒適應家庭環境的產物。如在留守兒童家庭中,導致幼兒成為留守兒童的原因本身和教育無關,但當幼兒成為留守兒童后,其所處的成長環境發生了變化,在這一環境下他們很容易形成與之對應的性格,如叛逆、自卑、敏感等??傊彝キh境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的性格、觀念。
父母往往對自己的孩子具有較高的期盼,但家長如果對幼兒的期盼過高,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和負擔,給幼兒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因此,針對這一問題,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家長要認識到游戲在幼兒成長和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 用,通過游戲這一載體與幼兒和諧相處。
家長在選擇游戲的過程中,需要改變功利性的出發點,避免游戲“小學化”傾向,要在游戲中給幼兒創造獨立思考和動手實踐的機會,還要關注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表達了怎樣的想法,呈現出了怎樣的過程。例如,家長可以組織娃娃屋游戲,為幼兒準備充足的家庭生活用品和玩偶,使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模擬成人世界,從而增強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其逐漸形成群體意識、集體意識與合作意識。此外,家長也可以讓幼兒進行美工區游戲,在幼兒利用廢舊材料進行自主創作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幼兒也能 在利用廢舊材料的過程中樹立環保理念。
當下,我國許多家庭仍然普遍持有“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母親在家庭中往往承擔更多的責任,并多由母親來陪伴和指導幼兒成長,父親能夠給予的教育輔助十分有限。然而,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父親這一角色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具體來看,父親的角色對比母親的角色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比如,男性所呈現出的陽剛形象會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在男孩的成長教育中,父親的處事方式、思維認知往往更貼合男孩的想法,父親也能夠給予其更具針對性的指導。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如果長期缺少父親的教育指導,則不利于其健康成長。
以親子閱讀活動為例,女性往往給人一種更加知性、大氣的美,使人產生一種尊敬之感。相比之下,男性往往更能夠營造活躍的現場氛圍。在親子閱讀活動中,母親可以增強活動的代入感和寧靜感,父親可以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由此可見,母親角色和父親角色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家長需平衡好二者的關系。在家庭日常教育中,母親和父親需要合理分工,為幼兒創造出更好的家庭環境。
家長雖然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老師,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家長并非專業的教育從業者,加之所處環境、文化水平的不同,不同的家庭會呈現出各具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對此,幼兒園需要針對家庭教育做好科學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使其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具體來說,幼兒園可組織家長到幼兒園參觀,讓家長認識到游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游戲將幼兒帶入對應的氛圍,并在游戲內滲透教育目標和教育意義,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發展。

同時,教師也需要定期與家長交流,及時反饋幼兒在幼兒園遇到的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通過家校合作解決幼兒的成長問題。通過與家長的交流與互動,教師也能夠向家長傳遞一些正確的教育觀念,糾正家長錯誤的教育行為和教育認知。另外,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要避免說教的語式,應當營造平等的氛圍,避免給家長帶來過大的壓力,構建和諧的溝通環境。
家校溝通是保持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步調一致的關鍵,也是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和家庭教育質量的關鍵。為取得理想的家校溝通效果,教師需要掌握科學的家校溝通方法。
第一,教師需要掌握正確的與家長溝通的方式,并將溝通看作一門藝術。在與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保證信息交互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平等性,避免摻雜個人情感,始終保持冷靜與平和的態度,向家長反饋幼兒的真實情況。教師需要從專業角度出發,剖析幼兒的問題,幫助家長認識到當前幼兒需要進一步改善的地方。教師使用合適的語言,既有利于提高家長的接受度,使家長更愿意配合教師的工作,也可以減少彼此之間的矛盾,為持續、長久的家?;觿撛煊欣麠l件。
第二,教師在與家長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需要利用更多渠道,在溝通中盡量避免使用帶有解釋性的話語。如幼兒在幼兒園吃飯時常會打翻飯碗,這一行為說明家長未能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指導,導致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薄弱。對此,教師需要在幼兒園對幼兒進行教育管理,同時也要讓家長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促使家長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教育管理。此外,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教師可利用微信等平臺與家長進行溝通,如建立家長群,在群內分享幼兒教育案例,傳遞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但是教師需要注意群內氛圍的營造,避免營造“打卡收到”式的群內氛圍,要在更加和諧、平等、寬松的氛圍下與家長溝通。
綜上所述,教師應明確幼兒園和家庭兩個環境對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幼兒成長氛圍,使幼兒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