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嫻麗
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是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兒處在一個十分不成熟的階段,身上可能會存在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影響幼兒的健康發展。教師應該特別注重幫助幼兒養成正確的、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幼兒以積極的狀態應對今后的生活和學習。
根據幼兒認知的特性,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和直觀的畫面傳授關于習慣的知識,這樣幼兒能夠借助聽到的故事、看到的正面人物形象來糾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幼兒,教師一定要注意利用直觀的形式來引導幼兒的活動,讓幼兒可以直接地進行評判,教師再進行指導,使幼兒明白一定的道理,了解良好行為習慣的意義,促使幼兒在行為習慣方面獲得良好的引導。
例如,為了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飯前洗手、飯后洗碗,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特定的視頻。視頻中,一個可愛的動漫小孩在吃飯前能夠及時地將自己的手洗得干干凈凈,在吃完飯之后也能夠及時地清洗自己的餐盤。通過觀看這樣的視頻,幼兒能夠判斷出什么行為是正確的。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幼兒播放特定的視頻,讓幼兒認識到如果餐前不洗手,就會接觸到細菌,這樣能夠讓幼兒直觀地認識到為什么要餐前洗手,從而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觀看這樣直觀的視頻,能夠讓幼兒真正認識到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從而促使幼兒有效參與其中,接受教師的引導。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很多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都喜歡模仿。結合幼兒喜歡以身邊聯系密切的人為榜樣的特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成為幼兒的榜樣,讓幼兒能夠從教師身上認識到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這樣才能夠讓幼兒的習慣養成教育開展得更加順利。幼兒所出現的問題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優點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幼兒可能在衛生習慣方面表現得很好,有的幼兒可能在紀律方面表現得很好,那么教師就可以將表現突出的幼兒樹立為榜樣,讓其他的幼兒向他們學習,這樣也可以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立“紀律之星”“衛生之星”“表達之星”“寬容之星”等不同的榜樣之星,讓幼兒參與評比榜樣之星,并向這些榜樣之星學習,這樣能夠促使幼兒認識到各自的優缺點,從而在班級中營造出良好的氛圍,通過榜樣的作用,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使幼兒獲得良好的引導。
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時候,教師還應該注重家長的參與。家長必須學會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染子女,使幼兒把家長當成良好的榜樣。家長應該成為幼兒的觀察者,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及時贊許幼兒,鼓勵幼兒,可以是語言上的表揚,也可以是物質上的獎勵,也可以是一些親密的行為等,這都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愛意。同時,對于幼兒的不足,家長也要及時指出來,用適宜的方式幫助幼兒改進不足,和幼兒進行溝通、講道理,幫助幼兒加強辨別能力,促使幼兒得到良好的引導。
例如,在家庭中家長要關注幼兒在吃飯前是否認真洗手,提醒幼兒吃飯的時候不要看手機,也不要看電視,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衛生方面,家長要讓幼兒學會整理自己的衣服,收拾房間等。在幼兒表現良好的時候,家長要鼓勵幼兒,讓幼兒感受到愛意,并且愿意去改正自身的不良行為,這也可以幫助幼兒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針對幼兒的某些不良行為習慣,家長不要一味地批評,要通過溝通、講道理的方式,幫助幼兒糾正。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總是高高在上地指責幼兒這里做得不對,那里做得不好。這很容易讓幼兒產生自卑的心理,不但會限制幼兒的交往能力,還會讓幼兒的性格受到不好的影響。所以,家長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一定要耐心地和幼兒進行溝通,讓他們真正認識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夠真正促使幼兒自覺接受家長的引導。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使用語言和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所以說語言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語言表達能力并非先天形成的,而是通過后天訓練逐步形成的。教師要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表達習慣,讓幼兒樂于表達,在遇到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時都能主動地表達,這樣才能夠讓幼兒和周圍人良好的溝通,促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在培養幼兒表達習慣的時候,教師要特別注重為幼兒創造自由愉悅的環境,多組織幼兒開展合作活動,為幼兒表達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同時,家長也要參與培養幼兒表達能力的過程,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幼兒園,相關教育者都需要將表達能力的培養作為重中之重。
例如,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幼兒開展一些合作活動,如角色扮演活動,讓幼兒能夠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情節中開展相應的交流活動。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幼兒還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設計一些對話等。這都能夠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此外,有些幼兒可能會出現語無倫次、表達能力欠缺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多為幼兒講解一些新奇的詞語。比如,在引導幼兒表達自身的心情很開心的時候,教師可以問幼兒:“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你的心情,你會怎么形容?”有的幼兒只想到開心這個詞語,那么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思考如何去描述這種開心的心情,促使幼兒拓展自己的思維。有的幼兒覺得自己開心的時候像吃了糖一樣,非常甜蜜,那么幼兒就能夠通過“甜蜜”這個詞語去表達自己開心的心情,這樣可以促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教師要學會適時放手,培養幼兒獨立自理的習慣。幼兒如果沒有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就會越來越依賴大人,這對于幼兒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師要逐步地促使幼兒減少對大人的依賴。幼兒其實也具備獨立自主意識,部分幼兒可以自行刷牙、吃飯、穿衣,協助家長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務,同時多數幼兒愿意自己嘗試新鮮好玩的東西,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幼兒獨立自主的意識,讓幼兒體會獨立自理的樂趣,這樣才能夠為幼兒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幼兒園,教師可以經常告訴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別人的事情幫著干”。教師要引導幼兒嘗試著自主解決問題,比如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一些困難,教師可以讓幼兒先試著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話再尋求教師的幫助。在開展幼兒園活動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喜歡同一個玩具,這就會導致幼兒因爭搶玩具而產生沖突。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幼兒自己思考應該怎樣解決這個事情,而不是總是依靠教師的調解,這樣才能夠真正減少沖突。同時,在培養幼兒獨立自理的習慣時,教師也可以讓家長參與進來,讓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適時地滲透一些挫折教育,引導幼兒明辨是非,提升幼兒抗挫折的能力。
在培養幼兒行為習慣的時候,教師還要注重運動習慣的養成。教師應該從多個方面出發來為幼兒設計一些體育運動游戲。適當進行一些體育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在進行體育項目的同時,教師要注重活動的多樣化,突出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同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階段和能力特征, 從各個方面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和趣味性需求,使幼兒獲得心靈上的滿足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為了培養幼兒的勇氣,教師可以為幼兒設計一些從高處往下跳的游戲,讓幼兒能夠鍛煉自己的勇氣,這也可以促使幼兒得到有效的身體鍛煉。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證游戲的安全性,不能讓幼兒的身體受到傷害,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讓幼兒從適當高度的高臺上跳下來。通過多樣化的活動,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同時,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幼兒園,幼兒都可以參與相應的游戲活動。教師要和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在培養幼兒的運動習慣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家長應該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在家中的時候多鼓勵幼兒參與一些體育游戲活動,帶領幼兒到公園或者大自然中,讓幼兒能夠親近生活、親近自然。這樣能夠促使幼兒得到良好的引導,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等。
總而言之,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非常必要的。作為幼兒的引路人,教師一定要注重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引導,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使幼兒在良好行為習慣的幫助下,和他們的小伙伴、家人等都維持良好的關系。同時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時候,教師還要注重讓家長參與進來,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幼兒得到多方面的引導,這樣才能夠真正促使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