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暉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學科,應當從生活化的視角展開美術教學,為學生架起藝術與生活之間的橋梁,同時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美術教學的效果。本文先闡述了小學美術教學中展開生活化教學的意義,然后結合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從生活化視角提出小學美術教學的具體策略。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生活即教育”,這也是他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這一核心理念指的是將生活本身作為一種教育來進行,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能作為學習的對象,教給我們知識。這也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從實際的活動中學好本領,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美術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環節,同時美術作為一門藝術類學科,也源于生活,所以教師應認識到美術教育離不開生活,應注重從生活化的視覺展開教學活動,讓美術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和體驗美,從而促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術。
素質教育更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美術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審美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生活化教學是近年來新課改不斷深入所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強調在教學活動中構建生活化場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重視開展生活化教學,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其一,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美術課程備受關注,而將生活化教學方式運用到美術教學中,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藝術水平。另外,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更具有活力和 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更多的美術新知,從而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其二,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生更需要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為其全面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而將生活化教學融入美術教學中,可以讓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美術知識變得具體化和形象化,也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其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教師將生活化教學與小學美術教學有機融合,可讓美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活力,也能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效率。同時,教師運用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生活與美術之間的聯系,從而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的提高。
其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教師從生活化視角出發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能提升學生對外界周圍事物的認知,也能有效鍛煉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同時,教師在美術基礎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能正確理解和區分色彩、明暗度等藝術元素,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觀賞優秀的作品,促使學生學習基礎知識,有效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
首先,部分美術教師仍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未能真正體現出生活化教學,使得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受到諸多限制,難以有效提升美術教學的實際效果。其次,教學方式單一,部分教師更注重對美術知識的講解,對學生的實際需求缺乏考慮,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不能及時、充分地回答。同時,教師所營造的生活化場景也與實際的教學內容不適應,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課堂教學氛圍較壓抑,加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不強,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這不利于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及創造力的發展。
基于生活化視角的小學美術教學,教師應重視美術課程中各類資源的挖掘,為學生搭建生活與美術之間的橋梁,在滿足學生認知需求的同時,讓整個美術教學工作更加高效地開展。
第一,挖掘學校美術資源。比如,借助校園中的植物園開展色彩植物寫生、線描植物寫生等課程。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帶領學生參加校園組織的各種美術活動,如美術比賽、美術興趣小組等,也可以利用學校的文化藝術節、運動會等,讓學生就地取材,為繪畫儲備素材。
第二,挖掘社會美術資源。在美術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傳統節假日、紀念活動來挖掘美術資源,也可以利用民風民俗、非物質民間藝術地方美術資源并展開美術教學。比如,在端午節、春節這些重大傳 統節日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繪畫或制作手工工藝品,這樣既能讓學生體驗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第三,挖掘自然美術資源。在自然生活中,存在著諸多可開發和利用的美術資源,如學校周圍的環境、自然景觀等,教師可選擇花草樹木、沙石海貝這些自然材料作為美術教學的資源,這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加鮮活靈動的美術知識,同時也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能使學生認識到生活與美術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基于生活化視角的小學美術教學,創設生活情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時,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有聲有色的生活情境,以有效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以廢物新用這一課為例,在教學導入環節,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家中是否有許多不用的瓶子?其實這些瓶子只要稍微改造一下,就能變成美麗的手工藝品,今天我們自己來動手試一試吧!”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瓶子,還向學生提供了改造這些瓶子時需要的膠水、剪刀、卷紙等材料。教師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根據自己的興趣動手制作手工藝品,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變廢為寶”的手工制作活動中。最后,學生將一個個廢棄不用的瓶子改造成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品,并在班級中進行展示。整個教學活動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學生通過利用廢棄物制作手工藝品,也增強了自身的環保意識。
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常處于被動狀態,這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而且也會限制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對此,教師應重視美術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可以帶領學生走向戶外,將教學課堂搬到戶外、大自然中,開展貼近生活的美術教學,提升學生發現美、感知美、創造美的審 美素養。
比如,在花朵的繪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校園,讓學生觀察校園中都有哪些鮮花,并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花朵的名稱、顏色和形狀。這一過程,可有效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了解花朵的名稱、顏色、形狀,有利于學生對花朵進行臨摹、繪畫,也能激發學生用繪畫的方式來展現生活美的自主創造意識,使學生的美術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小學生普遍對動畫、漫畫有著強烈的興趣,愛看動畫片是小學生的共性。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共性來展開美術生活化教學,將這些生活素材引入美術課堂中,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又能讓學生學習到相關的美術知識。以“動漫形象繪畫”這一教學內容為例,其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能夠掌握動漫形象的繪畫技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入生活中學生喜愛的動漫形象,如孫悟空、奧特曼等,引導學生對這些動漫形象進行分析,并對比國內外動漫形象之間的異同,讓學生對動漫形象的繪畫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開展豐富多樣的生活實踐活動,是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因此,基于生活化視角的小學美術教學,教師應積極組織各種各樣的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感受藝術魅力的同時,又能發現生活中的美。
比如,在學習“制作相框”這一內容時,教師可組織開展“變廢為寶”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選擇舊日歷、牙膏盒、彩繩、一次性筷子等廢舊資源,并利用這些廢舊資源制作相框,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也能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
總之,美術與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既符合現代教學的要求,也符合教學的實際,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促進小學美術教學與生活化教學有機融合,就需要教師轉變自身教學觀念,積極挖掘生活中各類美術資源,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搭建起美術與生活之間的橋梁,讓學生熱愛美術、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