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
(山西三元煤業有限公司下霍煤礦,山西 長治 046000)
煤礦開采過程中,巷道圍巖控制至關重要[1]。圍巖支護強度足夠,才能保證巷道不會出現下沉、片幫等問題[2-3]。我國專家學者之前主要針對支護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研究[4-6],關于支護措施安全性科學評價研究較少。對下霍煤礦2305 運輸順槽支護措施下圍巖演化規律進行模擬研究,根據應力分布情況對巷道支護設計措施進行評價,并對支護區域進行頂板觀測考察驗證。
2305運輸順槽設計長度2 355.5 m,所屬3#煤層。3#煤層平均厚度4.8 m,以亮煤為主,平均煤層傾角10°。煤層頂板以粉砂巖、中粒砂巖為主,均厚3 m;煤層底板以粉砂巖為主,均厚8 m。2305 運輸順槽設計斷面為矩形,寬6.6 m,高3.6 m,支護措施為錨桿、錨索支護,支護設計如圖1。頂板支護使用Φ22 mm×2400 mm 型螺紋鋼錨桿,單排6根,排間距1 m,托盤為150 mm×150 mm×10 mm鋼板。頂錨索采用Φ21.6 mm×9000 mm 型鋼絞線,單排5 根,排間距1 m。錨固劑為MSK2335 樹脂錨固劑結合MSZ2360 樹脂錨固劑。頂板支護輔以W鋼帶,鋼帶規格為5000 mm×280 mm×3 mm。

圖1 巷道支護設計圖(mm)
為定性分析巷道支護措施安全性,采用數值運算的方法分析目前支護措施下圍巖穩定性。
通過測試,Φ22 mm×2400 mm 型螺紋鋼錨桿單根錨固力大于130 kN,Φ21.6 mm×9000 mm 型鋼絞線單根錨固力大于400 kN。通過錨桿、錨索、W 鋼帶、錨網、網片組合頂板產生的頂板承載應力強度、左右幫承載應力強度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σy為頂板承載應力,N/m2;S為支護面積,m2;F錨桿為支護區域錨桿承載力,N;F錨索為支護區域錨索承載力,N。
通過計算可知,頂板支護可以產生豎向支承應力為518 kN/m2。
同理可得左、右幫支護可以產生的支承應力為733 kN/m2。
為分析目前支護措施安全性,對支護斷面進行圍巖演化規律數值模擬研究。現場對3#煤層、頂板、底板巖層取樣,對樣本力學參數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圍巖應力參數表
建立幾何模型如圖2,假設頂板為中粒砂巖均勻介質,底板為粉砂巖均勻介質,3#煤層為均勻介質,不考慮煤層多孔介質結構以及其中水、瓦斯等流體滲流作用。2305 運輸順槽平均埋深367 m,模型頂部均勻載荷為15 MPa,模型左、右側、底部均為固定約束。模型為固體應力模型,運算得到圍巖在0 d(模型初始狀態)、10 d、20 d、30 d 時間段圍巖位移量云圖如圖3。

圖2 幾何模型

圖3 圍巖應變演化圖
通過數值運算結果可知,第0 d,圍巖應變量整體為0 mm;第10 d 時,模型頂部載荷出現最大形變量為75 mm,主要形變位置為模型頂部載荷區域,載荷未傳遞到2305 運輸順槽位置;第20 d 時載荷傳遞到2305 運輸順槽斷面,頂板最大形變量為50 mm,整個模型位于頂板位置為形變量最大區域;隨著壓力載荷的增加,巷道圍巖20~30 d 之間應力變化比較小,基本未出現大的變化,20 d 之后圍巖基本趨于穩定階段,形變率幾乎為0。圍巖整體穩定后,形變主要位置點為頂板、左右幫頂部位置,左右幫頂部位置最大形變量為20 mm,形變量比較小。根據形變等值線圖分析,巷道出現底鼓概率極小。
2305 運輸順槽圍巖穩定時最大形變量為50 mm,未超過形變基準值100 mm,整體變形量較小,支護措施可靠。
通過數值運算可知,設計支護措施可滿足安全要求,巷道斷面形變量最大值為50 mm。為進一步研究支護措施安全性,對已支護區域進行效果考察。現場考察措施主要有頂板離層量監測。
頂板離層觀測采用電子離層儀,型號為GUD-240 礦用本安型圍巖移動傳感器。設備安裝如圖4。離層儀間距50 m,對支護區域每天進行數據觀測,并記錄深部、淺部位移量,觀測結果如圖5。現場未發現頂板變形嚴重、垮塌現象,巷道周邊噴漿固化完成后,未出現幫補掉皮現象。淺部最大位移量28 mm,淺部孔深2.3 m,整體下陷率為1.2%,變形量較小。支護區域未出現錨桿、錨索斷裂或脫錨的現象,支護穩定安全。

圖4 設備安裝方法

圖5 頂板觀測數據曲線圖
為研究2305 運輸順槽圍巖支護設計是否可靠,對圍巖穩定性進行分析,模擬支護措施下圍巖形變量,對支護區域進行頂板觀測,得到以下結論:
計算分析,2305 運輸順槽支護措施可以產生豎向支承應力為518 kN/m2;左、右幫支護可以產生的支承應力為733 kN/m2。
數值運算結論:載荷傳遞到2305 運輸順槽,圍巖應力穩定后,頂板最大形變量50 mm。
后期頂板離層儀考察結果:頂板最大位移量65 mm,低于臨界值100 mm。
(4)支護設計安全可靠,可以滿足2305 運輸順槽支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