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權
(晉能控股煤業集團長治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中能煤礦的煤柱寬度一般在20~30 m,由此會造成大量的煤炭資源損失[1]。為了解決煤柱資源浪費和壓力大問題,國內很多學者對沿空掘巷理論和技術進行了研究[2-5],建立了煤柱尺寸計算方法。以中能煤礦2305 回風順槽小煤柱掘巷為背景,采用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的方法,計算合理的小煤柱寬度,設計了支護方案,通過現場施工和礦壓觀測,驗證了所留設煤柱寬度的可行性和支護方案的有效性,為類似條件下小煤柱沿空掘巷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中能煤礦開采煤層厚度5.0 m,平均埋深433 m,傾角5°左右。煤層頂板為泥巖和砂巖,底板為泥巖和各粒度砂巖。煤層厚度穩定,結構簡單。直接頂抗壓強度25 MPa,基本頂抗壓強度42 MPa。煤層頂底板情況見表1。

表1 煤層頂底板情況表
2305 工作面北鄰礦井邊界,西側為實體煤,東側為2303 采空區(2020 年8 月回采完畢),2305回風順槽1830 m,南連接三條采區大巷。兩個工作面均采用放頂煤走向長壁采煤法。2305 工作面回風順槽鄰近2303 工作面采空區布置,巷道尺寸5.6 m×3.8 m,沿煤層頂板布置。為提高回采率,計劃留小煤柱,工作面位置如圖1。

圖1 2305 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圖
根據圍巖極限平衡理論,如圖2,計算如下:

圖2 小煤柱寬度計算

式中:X1為上區段空區邊緣塑性區域的寬度,由式(2)計算得出;X2為錨桿長度,取2.4 m;X3為煤柱的安全系數,由0.2~0.3(X1+X2)得到。

式中:K為應力集中系數;M為煤層開采厚度;C為煤體的黏聚力;γ為上覆巖層平均體積力;φ為煤體的內摩擦角。
其中,計算采用的力學參數見表2。

表2 計算采用的力學參數
代入式(2),得到X1=3.94 m;X3=1.27~1.90 m;L2的寬度范圍為7.61~8.24 m。
綜上,2305 工作面區段煤柱合理寬度取8 m。
分別模擬6 m、7 m、8 m、9 m 煤柱寬度的應力分布和塑性變化規律,分析4 種條件下煤柱、巷道圍巖應力特征和塑性區范圍。模擬結果如圖3~圖4。

圖3 不同寬度煤柱垂直應力情況

圖4 不同寬度煤柱的塑性區分布
由圖3(a)~(d)可知,在煤柱中央存在彈性區,并且隨著煤柱寬度增大,彈性區范圍增大,應力峰點離采空區越遠,最大支承應力在煤柱中心。當煤柱寬度6 m時峰值為23.78 MPa,集中系數2.23;7 m 煤柱時峰值為20.60 MPa,應力集中系數1.89;8 m 煤柱時峰值為20.12 MPa,集中系數1.83;9 m煤柱時峰值為20.28 MPa,應力集中系數1.92。
當煤柱寬度為6 m 時,塑性區占比61%,煤柱塑性破壞嚴重,穩定性差;7 m 煤柱時,煤柱塑性區占比50%,煤柱支撐能力較弱;8 m 煤柱時,塑性區占比45%,煤柱彈性區占比55%,此時煤柱穩定性較好;9 m 煤柱時,塑性區占比43%,彈性核區占比57%,煤柱穩定性進一步改善,支撐能力強。
通過以上分析,煤柱大于8 m 時,煤柱已具有較好穩定性,可以隔離采空區。
2305 回風順槽沿頂板掘進,煤柱寬度不宜小于8 m。2305 回風順槽為矩形斷面,寬5.6 m,高3.8 m,毛斷面積21.28 m2,設計掘進長度1700 m。
(1)頂板支護。頂板采用7 根Ф22 mm×2400 mm 螺紋鋼錨桿,間排距850 mm×900 mm,錨固劑采用1 支K2335 和1 支Z2360 樹脂藥卷,配合150 mm×150 mm×12 mm 拱形高強度托盤,錨桿扭矩300 N·m;頂錨桿采用H 鋼帶相連,長度5300 mm,寬度80 mm,經緯金屬網5800 mm×1000 mm。頂錨索選用Ф21.8 mm×7300 mm 的鋼絞線錨索,每排2 根,間距2000 mm,距巷幫1800 mm;每排3 根的錨索間距為1500 mm,距巷幫1300 mm布置在巷道中部,錨索均垂直頂板,“3-2-3”式布置,每根錨索用1 支K2335 和2 支Z2360 樹脂藥卷錨固,使用300 mm×300 mm×16 mm 高強度托板及配套調心球墊,預緊力不小于300 kN。
(2)兩幫支護。采用MSGLW-400/22/2400 螺紋鋼錨桿,煤柱幫布置5 根,間排距850 mm×900 mm。采用1 支K2335 和1 支Z2360 樹脂藥卷錨固,錨桿扭矩300 N·m。煤柱幫上部第1 根錨桿上斜10°打設,其余垂直打設,采用菱形網護幫,連接采用搭接形式,搭接長度為100 mm,鋼筋托梁采用14#圓鋼焊制,規格為長3600 mm,寬80 mm。
為提高護巷小煤柱的穩定性,煤柱側采用錨索補強支護,錨索采用Ф21.8 mm×4300 mm,1×19-1860 型鋼絞線錨索。錨索采用“1-1-1”布置,排距900 mm,一排距離頂板1300 mm,一排距離底板1300 mm,錨索與巷幫垂直。如圖5。

圖5 2305 回風順槽支護方案(mm)
由于煤柱尺寸較小,存在煤柱破碎導致采空區漏風的可能。在巷道掘進過程中,遇破碎段需配合注漿加固措施。首先對破碎煤壁進行常規支護,而后在煤壁表面噴50 mm 厚水泥漿材料,標號C20,待噴漿凝固后形成止漿砼。垂直煤壁距底板2 m 處(可根據煤壁破碎位置調整鉆孔高度)打設2 m 深鉆孔注水泥漿材料,鉆孔間距2 m。止漿砼可以有效避免漿液外滲,從而填補煤柱裂隙,并提高煤柱的承載力,控制煤柱變形破壞。注漿加固方案如圖5。
為驗證8 m 煤柱穩定性,對2305 回風順槽掘進期間頂板離層和圍巖收縮進行了綜合觀測。巷道內每隔50 m 安裝一個綜合觀測站,并采用“十字布點法”設置了巷道表面位移觀測站,一共設置34個測站。2305 回風順槽掘進期間頂板離層值為零,未發生離層。巷道頂底板變形量最大為62 mm,兩幫變形量最大為220 mm,同樣條件實體煤頂底板和兩幫最大變形量為46 mm 和78 mm。該巷道與實體煤巷道相比,頂底板和兩幫最大變形量分別增加了135%和282%,表現出礦壓顯現劇烈,但整體變形不大,均在接受范圍,在兩幫變形中處于主導地位。在留設8 m 小煤柱配合合理支護的情況下,巷道圍巖穩定性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中能煤業開展3#煤層小煤柱留巷技術研究,項目實施后,工作面兩側煤柱尺寸由原來的25 m 減小到8 m 左右,縮小煤柱寬度17 m,采高取4.9 m,容重1.42 t/m3,工作面推進長度取1700 m,按0.93回采率計算,多回收19.5 萬t 煤炭,可提高經濟效益4875 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1)根據工作面頂板巖層運動特征和巖性特點,綜合分析小煤柱巷道圍巖的穩定性。通過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分析不同煤柱寬度巷道圍巖應力和塑性變化特點,確定了2305 回風順槽煤柱合理寬度為8 m。
(2)設計8 m 煤柱巷道的支護方案,巷道整體采用錨網進行支護,頂板采用長錨索和高強度錨桿加強支護,煤柱側采用短錨索配合W 鋼帶進行補強支護,破碎煤柱采用噴漿和注漿加固措施,并在現場進行了成功的應用。
(3)施工后,通過礦壓監測,小煤柱頂板未發生離層,巷道頂底板變形量最大為62 mm,兩幫收縮量最大220 mm,巷道變形量小,不影響正常使用,支護強度滿足安全使用要求,驗證了8 m 煤柱能夠保證其穩定性。
(4)2305 工作面第一次采用8 m 煤柱掘進,多回收煤柱資源19.5 萬t,提高了采區回采率,為今后合理留設煤柱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