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錦晶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體檢成為人們了解自身健康狀況的必選項目之一,無論是處在哪個年齡段的人,定期進行體檢都是十分重要的。很多疾病的早期發現,可以進行人為干預而使傷害降到最低。
健康體檢是指在身體尚未出現明顯癥狀時,對身體進行全面的檢查,根據超聲、放射、心電圖及血液、尿便等的檢查結果,了解自身身體情況,篩查身體有無潛在的疾病,可以實現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針對癥狀或疾病及其相關因素,通過相關檢查,發現其原因和部位,明確診斷,以疾病診治為目的的體檢,稱之為醫療性體檢。
在沒有疾病的健康人群中,自主的通過醫學手段,對身體進行全面檢查,提示可能威脅健康的因素而進行體檢,稱之為預防保健性體檢。
如果是為了工作、上學、出國等其他社會行為而進行的體檢,叫作社會性體檢。社會性體檢包括入職體檢、入學體檢、出國體檢、駕駛員體檢等。
另外,可以根據受檢者的不同年齡段、有無基礎疾病,來制定不同的體檢方案。例如青少年主要是對基本的身體情況進行大致了解,包括身高、體重、體重指數、視力、辨色力、心率、血壓、是否有腫大淋巴結,常規生化采血、心電圖、放射以及腹部臟器及甲狀腺超聲等項目。
對于20~50歲的已婚女性,除了常規的體檢項目外,婦科檢查也非常重要,比如TCT(宮頸癌細胞學檢查)可對宮頸癌進行篩查,早期發現宮頸癌。宮頸癌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 HPV)密切相關,長期慢性病毒感染可導致富頸癌前病變,因此定期進行TCT(宮頸癌細胞學檢查)和HPV篩查,可以防患于未然。婦科檢查可觀察外陰部是否有炎癥、潰瘍、贅生物和腫塊,外陰皮膚黏膜有無色素減退或陰道炎癥、宮頸炎癥,有無陰道前后壁膨出、子宮脫垂等。陰道超聲檢查可以了解子宮、子宮內膜、輸卵管和卵巢的情況,檢查有無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囊腫、畸胎瘤、宮內環位置等。乳腺超聲及鉬靶檢查可以發現有無乳腺小葉增生、腫塊,更重要的是可以發現早期乳腺癌。
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慢性病、腫瘤的高發年齡,故體檢時要重點關注各臟器的基本功能,以排查各類慢性病和腫瘤項目,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為主的篩查,比如測血壓,因為血壓高是冠心病的誘發因素之一,長期高血壓容易誘發腦血管意外、高血壓性腎病等,控制血壓對于老年人來說非常重要的。再比如心電圖檢查,可明確心肌供血情況、有無心律失常甚至心梗.也是老年人必查項目之一。另外,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可診斷有無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等,如有斑塊等病變需結合臨床,在心內科醫師的指導下口服他汀類穩定斑塊治療,避免斑塊脫落發生心腦血管意外;飲食方面注意不要進食油膩食物,加強運動鍛煉,使患者得到及時預防和治療。頭顱CT平掃,可以發現有無顱內占位、出血以及腦梗等。查眼底,可以及早發現老年性白內障、眼底動脈硬化等。胸部CT平掃,可以發現有無肺部結節、肺部炎癥甚至胸腔、縱膈早期腫瘤。SDC2人類基因甲基化檢測,能夠篩查大腸癌和腺瘤,有助于將腸癌阻斷在早期階段,從而達到預防和防治腸癌的目的。另外,腫瘤標志物指標可以對腫瘤的診斷有預判和輔助診斷作用,是有參考意義的。當然腫瘤標志物也各有不同,比如甲胎蛋白對肝臟是比較敏感的,是原發性肝癌的特異性指標。癌胚抗原CEA,為廣譜腫瘤指標,消化道腫瘤、肝臟腫瘤、肺腫瘤、宮頸癌、卵巢癌等都可以引起CEA增高。糖類抗原CA153主要是和乳腺癌相關的一種腫瘤標志物。糖類抗原CA125主要是子宮附件相關的腫瘤指標。CA199主要針對胰腺胃腸道系統的腫瘤標志物。當然腫瘤標志物升高也不是一定患有腫瘤了,有時候炎癥也會引起腫瘤標志物升高,需結合臨床,定期復查跟蹤。
健康體檢的項目相對比較全面,范圍比較廣,涉及到各個科室,包括一般檢查(內、外、眼、耳鼻喉科等)、放射類檢查(胸部X光、胸部CT平掃、顱腦CT平掃、冠脈CTA、頸椎片、腰椎片、鉬靶等)、超聲檢查(肝膽胰脾腎輸尿管超聲、前列腺超聲、甲狀腺超聲、頸動脈超聲、心彩超、乳腺超聲、陰超等)、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血脂、血糖、血粘度、腫瘤指標、甲狀腺激素、性激素等)、其他檢查(心電圖、骨密度、呼氣試驗、婦科檢查等)。常規檢查手段是對身體進行一個初篩。比如說,尿常規能夠發現腎臟方面的疾病,血常規可以發現是否有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是否正常,高血壓可以通過測血壓來發現,糖尿病、高血脂、痛風等可以通過驗血來發現,明顯的肺部疾病可以通過胸部X光、胸部CT發現,等。還有一些婦科疾病、乳腺疾病,可以通過婦科兩病篩查來發現。
醫療體檢的項目針對性比較強,一般是指通過健康體檢的初篩,發現疾病或陽性體征后為進一步明確診斷而進行的檢查,或本身患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或有不適癥狀的受檢者,皆需有針對性地進行醫療體檢。比如糖尿病,除了常規體檢以外,還需要著重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空腹血糖及餐后兩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應兩個月內的血糖平均水平)、糖化白蛋白(可以反應兩到三周內的血糖平均水平)等。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因此眼底檢查也很重要。糖尿病容易引起腎臟病變,因此除了尿常規外,糖尿病患者還建議檢查尿微量蛋白,是早期腎損傷的指標。糖尿病常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或高危因素,可以做頸動脈、四肢動脈彩超等相關檢查來明確有無動脈斑塊等危險癥狀,及早得到干預。

再比如長期胃腸道不適、血便或黑便、上下腹痛、家族性胃腸疾病及45歲以上者,可以定期檢查胃腸鏡。胃腸鏡檢查是胃腸道檢查最普遍、最直接、最準確的檢查方法,主要是檢查胃腸道黏膜是否發生病變,病變的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可以在發現病變以后進行活檢,進一步證實病變的性質;還可以用來評估胃腸的功能,有沒有膽汁反流,有沒有排空障礙,有沒有看到結腸的冗長,有沒有看到潴留,等,用于評估胃腸的功能。腸鏡還可以看到一些解剖學異常,比如在賁門區域有沒有食管裂孔疝,食管、胃、腸子有沒有憩室,等。
社會性體檢項目,包括入職體檢、入學體檢等,最常用的檢查項目為內科、外科、眼科和五官科的專科檢查、心電圖、胸部的X光、肝膽胰脾腎B超、血尿常規以及血糖、血脂、肝功能、腎功能等檢查。通過這些檢查可以對一些常見疾病進行初步篩查,查看身體有無殘疾、先天性疾病、發育不良、有無傳染性疾病以及大的臟器功能問題,評估受檢者的健康狀況,也可以給用人單位提供參考依據。入職體檢內容相對簡單,不能取代健康體檢。
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很多人都會選擇一年一次體檢,那么如何正確選擇體檢方案呢?首先要去專業的醫院找專業的醫生制定個性化體檢方案;受檢者在體檢之前需將個人健康狀況向醫生詳細說明,醫生進行綜合分析之后,根據受檢者的身體狀況量身定做出既符合受檢者的體檢項目又比較經濟實惠的個性化方案。
體檢報告出現異常結果時,有些受檢者會表現出非常嚴重的心理負擔,甚至有些焦慮。實際大可不必。在我們拿到體檢報告以后,應該跟醫生進行充分溝通,多了解相關問題的醫學常識,改變現有的不良生活習慣,比如熬夜、運動少、飲食不規律等,再進行復查,可能結果就會恢復正常。如果確實是有問題,也應該及時就診,積極治療,越早治療治愈的機會就越大,這也是我們開展健康體檢的意義。有些受檢者在體檢時查出一些小問題,比如血脂偏高、慢性炎癥、肺部小結節等,就認為是小毛病,完全不當一回事,既不進行復查也不進行治療,結果小病發展成大病。其實很多重疾都是慢性疾病演變而來,比如肺癌,大部分都是煙民或二手煙民及工作、生活環境接觸到的有害氣體所致。對于這類人群肺部CT檢查非常重要。肺部CT檢查如果發現有小結節,不要恐慌,也不要不當回事。肺部結節根據其大小、形態,與血管的關系,實性結節還是非實性結節,單個還是多個,危險程度是不一樣的。單個的實性結節在3毫米以下,惡性概率是非常低的,每年檢查一次就可以了。如果發現有明顯的增大,我們要繼續動態觀察。如果短期內增大幅度大,我們要盡早進行活檢或者把它切除。結節在8毫米以上,孤立的8毫米以上的結節,我們就要高度重視,同時結合有沒有肺癌的高危因素,比如抽煙,年齡大于45歲,有其他的腫瘤病史,有腫瘤的家族史,等.予以密切關注,最好考慮切除。報告如果是磨玻璃病變,單個的5毫米以下,4~6個月進行一次復查;如果在5毫米以上,要3個月進行一次檢查,查出問題要及時就診,積極治療。還有一些指標敏感性很高,常處在動態之中,有時受某些因素的影響,檢查結果可能不是實際情況的真實反映。因此,拿到體檢結論時,受檢者不要局限于結論的“正常”或“不正常”。體檢報告的每一個數據,是對整個身體狀況的細分。醫生在判斷某種疾病時往往要參考上年的體檢數據,通過對比才能判斷是否存在潛在的疾病,因此,體檢報告應逐年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