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
立冬之后,胡女士總感覺口干舌燥,嘴唇干得脫了皮,即便白天不停地涂抹唇膏,可還是不管用。再后來,胡女士發現嘴上都翹了皮,就忍不住用舌頭去舔,沒想到越舔越干,沿著唇紋都裂開出血,吃飯說話都不敢張大嘴。到醫院皮膚科就診,被確診為慢性唇炎。
慢性唇炎臨床上有干燥脫屑性唇炎、過敏性唇炎、肉芽腫性唇炎、腺性唇炎、光敏性唇炎等不同類型,秋冬季節以干燥脫屑性唇炎(剝脫性唇炎)為多。干燥脫屑性唇炎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確,目前認為其發病多與各種長期慢性刺激有關,如天氣干燥、寒冷,以及舔唇、咬唇等不良習慣,嗜好煙酒、燙食等有關系,少數和口紅、唇膏中的某些添加成分也有關系。另外,免疫力低下、精神壓力過大,也是病因之一。
嘴唇干的時候,很多人習慣用舌頭去舔,但是舔嘴唇只會讓唇部皮膚出現暫時的濕潤。而且因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水分蒸發留在嘴唇上,會加重其干燥,進而導致越舔越干的惡性循環。另外,當嘴唇出現干裂時,有些人還有用手撕皮的習慣,這會導致唇炎越來越嚴重。由于唾液里含有多種消化酶,嘴唇上的唾液蒸發后,這些大分子的蛋白質會殘留在嘴唇上,與唇部脫落的細胞一同形成痂皮。由于痂皮下方的組織不完整,如果強行撕去,就會造成更多的局部滲出,從而形成更多痂皮。
一般來說,比較輕微的唇炎,可以通過日常護理來緩解癥狀,但是對于重度唇炎,大家還是應該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
預防唇炎,首先要去除各種刺激因素,應改變咬唇、舔唇、撕痂等不良習慣;避免唇部過度護理“去死皮”或者“紋唇”,注意防風、防曬等。其次,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修復唇部皮膚黏膜屏障,盡量選擇一些溫和且副作用小的凝膠和乳膏,也可購買無添加的唇膏或唇膜作為外層的保護。有過敏史或者過敏性唇炎的患者,應避免吃容易發生過敏的食物、藥物(如海鮮類食物、磺胺類藥物等)。
“醫生,我的嘴角十分疼,吃飯、說話都受影響,是因為天氣太干燥嗎?”秋冬時節,很多人不小心就發現“嘴角爛了”,一吃東西就痛不欲生。
人們平時所說的“爛嘴角”,醫學上稱為口角炎。秋冬時節氣候干燥,再加上人體油脂分泌減少,容易造成皮膚缺水、缺油的現象,從而誘發口角炎。值得提醒的是,大多數“爛嘴角”的原因并不是人們認為的“上火”。感染、創傷、接觸變應原、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等均可導致口角炎。根據發病原因可分為營養不良性口角炎、感染性口角炎、接觸性口角炎和創傷性口角炎等。臨床表現為口角潮紅、起泡、皸裂、糜爛、結痂、脫屑等,張口稍大還可能出血。另外,老年人本身免疫力較低,有可能感染單純性皰疹病毒引發口角炎。嘴角會長出一些小水泡,然后破潰糜爛結痂。
中醫認為,過食肥膩辛辣、煎炒、酒類等食品,致使脾胃受損,內蘊化熱,嚴重者口角會出現糜爛。應對這樣的“火”,應多吃米粉、豆類、小米等粗糧和綠色新鮮蔬菜,多攝入B族維生素。避免進食辛辣、燒烤等刺激性食物,減少對口腔和腸胃的刺激,去除不良嗜好,防止暴食或過饑。還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清火梔麥片等。
如果患上口角炎,應分清類型,根據病因,對癥治療。感染性口角炎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相應的抗病毒藥物或抗生素藥物。營養不良性口角炎主要以補充營養和維生素為主,同時針對口角不適進行藥物治療。接觸性口角炎患者應先遠離過敏原,同時口服抗過敏藥物,局部短期涂抹弱效皮質類固醇軟膏。在秋冬季節,針對干燥引起的口角炎,注意保濕,適當涂抹潤唇膏。
最近,35歲的陳先生嘴唇周圍長出了一些小水泡,反反復復不見好,于是去醫院就診咨詢:“醫生,我嘴角老是起水皰,也會在鼻孔邊,不管它慢慢也會好,隔一段時間又出來,是火氣太大的原因嗎?”經診斷,陳先生嘴唇起泡并不是上火,而是口唇皰疹的癥狀。
口唇皰疹又叫單純皰疹,中醫稱為熱瘡,多發于口腔和唇周,主要表現為口唇周圍有成群的水皰,周圍有紅暈,還可能出現發燒、疼痛、瘙癢、渾身不適等癥狀,最后會破裂結痂。除了口唇,也會發生在鼻周、眼周甚至是手指等部位。
當口唇皰疹發生時,病毒會比較容易傳播,所以要注意與他人保持距離,避免發生皮膚接觸,尤其不要接觸新生嬰兒、病患等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出現口唇皰疹時,一方面要更注重規律作息、飲食等,以保證機體加快愈合;另一方面,適當用藥,可以幫助緩解病情。口唇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因此,可以進行抗病毒治療。
清淡飲食,均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煙酒。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的水果(如檸檬、獼猴桃、柚子)和蔬菜(如紫甘藍、黃瓜、西紅柿、菠菜),補充適量水分,避免唇部干燥引起皸裂。
適當使用加濕器,提高室內的空氣濕度,可以保證口唇皮膚和黏膜處于一個較為濕潤的環境,避免引起傷害。
別太依賴唇膏,唇部干燥不是勤抹潤唇膏就能解決的,需要內補和外調兩者結合,綜合進行預防。
另外,嘴唇發干時,盡量不要涂口紅。如果發現嘴唇干裂的情況反復發生,則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免炎癥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