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 魏俊 黃森軍 王琦 付意成 張晶 趙進勇
摘 要:為探討濕周法在山區中小河流的適用性,以濟南市西南部創新谷為例,基于濕周法中的斜率法,計算研究區河流干支流的生態流量,研究分析斜率法的適用性,并探討在計算過程中典型斷面的選取依據。經計算確定,北大沙河干流、大彥河干流、皇姑井村河干流和小劉河的生態流量依次為4.9、3.7、3.9、2.1m3/s。建議在利用濕周法進行山區中小河流生態流量的計算時,在結合當地水文資料的基礎上,選擇寬深比相對較小、橫斷面為拋物線形的河道斷面作為典型斷面。
關鍵詞:生態流量;濕周法;河道斷面;中小河流
中圖分類號:X143;TV211.1+1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2.01.019
引用格式:張葉,魏俊,黃森軍,等.基于濕周法的濟南山區中小河流生態流量研究[J].人民黃河,2022,44(1):89-93.
ResearchonEcologicalFlowofSmallandMedium SizedRiversinJinanMountainAreaBasedonWetCycle
ZHANGYe1,2,WEIJun3,HUANGSenjun3,WANGQi2,FUYicheng2,ZHANGJing2,ZHAOJinyong2(1.HebeiAgriculturalUniversity,Baoding071001,China;2.ChinaInstituteof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Research,Beijing100038,China;3.PowerChinaHuadongEngineeringCorporationLimited,Hangzhou311122,China)
Abstract:Inordertodiscusstheapplicabilityofthewet periodmethodtosmallandmedium sizedriversinmountainareas,thisarticletook theinnovationvalleyinsouthwesternJinanasanexampleandbasedontheslopemethodinthewet periodmethod,calculatedtheecological flowofeachmainstreamtributaryinthearea,studiedandanalyzedtheapplicabilityoftheslopemethodanddiscussedtheselectionbasisof thetypicalsectioninthecalculationprocess.Throughcalculation,theecologicalflowsofthemainstreamofBeidashaRiver,themainstream ofDayanRiver,themainstreamofHuanggujingcunRiverandtheXiaoliuRiverweredeterminedtobe4.9,3.7,3.9and2.1m3/srespec tively.Itissuggestedthatwhenusingthewetcyclemethodtostudytheecologicalflowofsmallandmedium sizedriversinmountainousare as,basedonthecombinationoflocalhydrologicaldata,achannelsectionwitharelativelysmallwidth to depthratioandaparaboliccross sectionisselectedasthetypicalsection.
Keywords:ecologicalflow;wetweekmethod;channelsection;medium sizedrivers
1 引 言
近年來,隨著水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河流自然水文情勢發生了巨大變化[1]。水文情勢的變化引起河流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變化,甚至導致淡水生態系統嚴重退化[2]。為實現水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維持河流正常的自然與社會功能,滿足生態服務需求,需要研究何種水文情勢才能維系河流生態健康,從而引出生態流量的科學確定問題[3-5]。國內外學者在生態流量的推求和計算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生態流量的計算方法大致可以分為4類:生態水文學法、水力學法、生境模擬法和整體分析法[2],每種方法各有特點和適用范圍[6]。生態水文學法僅需歷史水文數據,但過于概化河流情況,適用于野外監測較困難的河流;水力學法所需數據的獲取相對簡單,適用于較為穩定的河流;生境模擬法充分考慮了生物生存的適宜條件,適用于敏感期生態流量要求較高的河流;整體分析法系統考慮了河流生態系統的流量需求,但成本較高[7]。
我國先后出臺了一些生態需水相關的導則、規范,對生態流量的概念與計算等進行了規定。2010年水利部發布《河湖生態需水評估導則(試行)》(SL/Z 479—2010),對Tennant法、90%保證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法、流量歷時曲線法等水文學方法和濕周法、R2CROSS等水力學法進行了總結。2013年水利部發布《水資源保護規劃編制規程》(SL613—2013),對生態需水滿足程度評價及問題分析,生態需水對象及目標要求,生態需水保障的內容、技術方法和要求等進行了規定。2014年水利部發布《河湖生態環境需水計算規范》(SL/Z712—2014),澄清了河道湖泊生態環境需水的概念,給出了生態需水計算過程中應考慮的因素,建議河道內生態環境需水量采用水文綜合法、分項功能法等方法計算。2015年水利部發布《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導則》(SL709—2015),對生態需水保障、生態基流和敏感生態需水控制斷面的擬定、生態需水量的確定、湖泊濕地生態水位的確定及分析方法、生態需水保障措施等進行了規定和建議。
在實際計算過程中,由于不同河流的水文資料、地形數據等不盡相同,因此不同河流、水系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根據河流所處區域位置、現場實際情況和水文資料,遵循科學性、代表性和實際可操作性原則,依據我國生態環境需水相關導則或指南[8-9],確定研究河段的生態流量。濕周法是水力學法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該方法以濕周為生態系統棲息地指標,建立濕周與流量的關系曲線,選取臨界點所對應的流量作為生態流量[10]。確定臨界點的方法有曲率法(曲率絕對值最大)和斜率法(斜率為1或其他設定值)。濕周與流量的關系主要有冪函數和對數函數關系[11],當符合冪函數關系時,相比曲率法,斜率法進行臨界點的確定更適宜[12]。
肖玉成等[13]利用濕周法中的斜率法和曲率法對灃河的生態流量進行了研究。于魯冀等[14]利用斜率法、曲率法和多目標評價法3種改進的濕周法計算了賈魯河不同頻率年河道內的生態需水量。吉小盼等[15]以西南山區岷江和大渡河為研究對象,利用斜率法、曲率法和經驗法分析確定各斷面最小生態需水量,從而研究了濕周法的適用條件及轉折點的確定方法。筆者以濟南創新谷為例,根據河道的實際情況,選用濕周法中的斜率法對區域內河流的生態流量進行計算與驗證,并給出典型斷面選取的建議。
2 研究區概況與方法
2.1 研究區概況
濟南市西南部山區創新谷總體規劃面積70km2,其中產業核心區20km2。創新谷屬北大沙河流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北大沙河自東南向西北貫穿創新谷片區東北角,全長4.25km,自崮云湖水庫下游進入創新谷,北流至長清湖,沿途有皇姑井村河、小劉河匯入。大彥河及其支流位于創新谷北部,往北流入長清湖,總長度2.705km。
北大沙河是創新谷的骨干河道,但崮云湖水庫截斷其上游來水,導致研究區內河段水量不足,呈間斷干涸狀態。河岸兩側存在較寬河岸帶,綠化程度較高,但是植被結構單一,景觀性較差。大彥河現狀河內無水,溝槽內雜草叢生,河槽邊緣不明顯。皇姑井村河干流發源于創新谷池子村西南部的山谷內,于大彥村東邊匯入北大沙河,皇姑井村河及其支流為典型的山區季節性河流,枯水期河道斷流、河床裸露,雨季流量明顯增大。小劉河位于創新谷東南角,發源于鐘莊村和小劉村南部山谷內,現狀河道兩岸高低起伏較大,溝道沖刷嚴重。為改善區域內河流現狀,實現人水和諧,應科學確定其生態流量,滿足其基本生態需水。本文依據收集的相關資料和現場實際踏勘結果,依次選取各河流典型斷面,采用濕周法計算研究區河流生態流量。部分河流典型斷面見圖1,其中典型斷面1位于北大沙河干流中游,典型斷面2、斷面3位于大彥河干流中游。經實地調研,斷面1、斷面2、斷面3水流均勻、人類活動干擾較小,可以代表所在河流的實際狀況。

2.2 研究方法

根據斷面情況,通過以上公式計算相關參數,繪制濕周與流量關系曲線。
3 結果與討論
3.1 計算結果
(1)北大沙河干流。依據地形數據繪制創新谷內北大沙河干流斷面,考慮區域位置、水文資料等限制因素,選取研究河段中部斷面進行計算。該斷面形狀為拋物線形,基于此斷面建立濕周—流量關系曲線,選取關系曲線上斜率為1的點所對應的流量作為河道的基本生態流量,并且選取關系曲線的轉折點所對應的流量進行對比、校核。北大沙河典型斷面及Q—P關系曲線見圖2。

利用濕周法計算的北大沙河生態流量為4.9m3/s,流速為0.65m/s,水深為0.55m。經查詢相關資料[16-20]和現場調研,北大沙河魚類多為鯉科,尤以鯽魚分布較為廣泛,并在水深0.50m左右的位置觀察到鯽魚有較長時間的停留,因此認為北大沙河干流生態流量為4.9m3/s是合理的。
(2)大彥河干流。依據地形數據繪制大彥河干流各現狀斷面,在現狀斷面中選擇位于大彥河干流中游拐彎處的典型斷面2、斷面3以及支流匯入口附近的典型斷面4進行計算,3個斷面為不規則斷面,主河槽橫斷面分別為梯形、拋物線形和梯形,斷面4上開口比前兩個斷面窄,見圖3(k=1為斜率為1的直線)。基于以上斷面建立濕周—流量關系曲線,將關系曲線上斜率為1的點所對應的流量作為河道基本生態流量,并且選取關系曲線上轉折點所對應的流量進行對比、校核。大彥河干流Q—P關系曲線見圖3,大彥河干流典型斷面計算結果見表1。
由計算結果可知,典型斷面4流量為0.7m3/s,與其余兩個斷面相差較大,結合當地實際水文資料和研究河段魚類情況,認為該結果不具有代表性,不可作為此河段的生態流量;另外兩個斷面進行對比,水深0.450m接近0.50m,故認為大彥河干流生態流量應為3.7m3/s。
(3)皇姑井村河干流。皇姑井村河干流長4.952km,基于地形數據和現場踏勘,將中游和下游的典型斷面5~斷面8作為計算斷面,其斷面形狀可分別概化為復式梯形斷面、復式梯形斷面、梯形斷面、梯形斷面,見圖4。
皇姑井村河干流典型斷面計算結果見表2,各斷面流量計算結果相差不大,但水深相差較大。水深為0.300m的情況接近鯽魚的最小生存水深0.50m,故認為皇姑井村河干流的生態流量應為3.9m3/s。


(4)小劉河。選擇典型斷面9~斷面11進行計算,其均為不規則斷面,主河槽斷面形狀分別可以概化為拋物線形、梯形、拋物線形,見圖5。小劉河典型斷面計算結果見表3,結合研究區域的代表魚類,確定小劉河的生態流量為2.1m3/s。

3.2 討 論
吉利娜等[10]以西南山區河流為研究對象,得出濕周法適用于近似拋物線形或矩形的斷面,不建議用于近似三角形或梯形的斷面。肖玉成等[13]以北方河道灃河為研究對象,得出直接利用濕周法計算生態流量對于水淺、寬深比特別大的河道,其結果會存在一定問題,即建立的濕周—流量關系曲線難以找到對應的臨界點。對比北大沙河干流的典型斷面1、大彥河干流典型斷面3、皇姑井村河典型斷面6和小劉河典型斷面9,這4個斷面為各自河道生態流量確定的典型斷面,其相似之處為河道水流寬深比(水面寬與最大水深之比)相對較小,且斷面形狀主要為拋物線形和復式梯形,具體情況見表4。
基于上述分析,針對研究區的4條山區河流,其最終確定生態流量所依據斷面形狀依次為拋物線形、拋物線形、復式梯形和拋物線形。因此建議在利用濕周法進行山區中小河流生態流量推求時,在結合當地水文資料數據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所選斷面的穩定性,遵循代表性、易操作性、全面性、可行性、可靠性等原則,盡量選擇拋物線形和復式梯形河道斷面,且寬深比越小,斷面越穩定,其結果越具有代表性。

4 結 論
依據計算結果,確定北大沙河干流、大彥河干流、皇姑井村河干流和小劉河的生態流量依次為4.9、3.7、3.9、2.1m3/s。根據已有研究結果,當濕周—流量關系符合冪函數關系時利用斜率法更適宜。經過對研究區域4條河流的計算分析,最終確定生態流量所依據的典型斷面依次為斷面1、斷面3、斷面6、斷面9,分析其在推求生態流量過程中所得到的濕周—流量關系曲線,發現均符合和較符合冪函數關系。結合所選斷面的寬深比,建議在利用濕周法進行山區中小河流生態流量的推求時,應考慮河道斷面的穩定性,選擇寬深比相對較小、斷面形狀為拋物線形的河道斷面作為典型斷面。
參考文獻:
[1] 董哲仁,孫東亞,趙進勇,等.河流生態修復[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21-38.
[2] 董哲仁,張晶,趙進勇.環境流理論進展述評[J].水利學報,2017,48(6):670-677.
[3] 喬鈺,胡慧杰.黃河下游生態水量調度實踐[J].人民黃河,2019,41(9):26-30,35.
[4] 李茜,尚瀟瑛,趙敏歌,等.渭河陜西段健康評估研究[J].人民黃河,2019,41(5):77-81,85.
[5] 婁利華.河道適宜生態流量研究[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8(10):35-39.
[6] 徐志俠,陳敏建,董增川.河流生態需水計算方法評述[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1):5-9.
[7] 李洋.筑壩河流魚類產卵生態流量研究[D].北京: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19:5-13.
[8] 王智林,熊北鋒.無資料河流生態流量確定方法初探[J].陜西水利,2018(3):41-43.
[9] 高華永,代興蘭.黃泥河流域河道生態流量研究[J].人民珠江,2012,33(3):42-44.
[10] 吉利娜,劉蘇峽,王新春.濕周法估算河道內最小生態需水量:以灤河水系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10,29(3): 287-291.
[11] CHRISTOPHERJG,MICHAELJS.UseofWettedPerimeter inDefiningMinimumEnvironmentalFlows[J].Regulated RiversResearchandManagement,2015,14(1):53-67.
[12] 尚松浩.確定河流生態流量的幾種濕周法比較[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11,31(4):41-44.
[13] 肖玉成,張新華,嚴瑞平,等.濕周法在超寬淺型河道生態需水計算中的應用[J].人民黃河,2010,32(10):87-88,90.
[14] 于魯冀,陳慧敏,王莉,等.基于改進濕周法的賈魯河河道內生態需水量計算[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16,36(3):5-9.
[15] 吉小盼,蔣紅.基于濕周法的西南山區河流生態需水量計算與驗證[J].水生態學雜志,2018,39(4):1-7.
[16] 宋佳.濟南城市河流魚類群落結構及水生態健康評價[D].大連:大連海洋大學,2016:33-38.
[17] 譚璐,樊甜甜,郭偉,等.濟南流域春季魚類多樣性研究及水體健康評價[J].河北漁業,2016(3):18-21.
[18] 姜慶生.北方地區鯽魚養殖技術要點[J].黑龍江水產,2019(4):42-43.
[19] 嚴麗.鯽魚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要點[J].江西水產科技,2019(2):16-17.
[20] 陳一良,荊丹丹,岳一瑩,等.沼液養魚水質變化及鯽魚適應性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6):148-151.
【責任編輯 呂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