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風荷苑改造設計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駱 賡 | Luo Geng
隨著可持續發展、低碳生態、文脈傳承等理念的貫徹,以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決策部署,城市舊改工作的重心正從拆遷重建轉移到改造更新。住建部近日印發了《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要求“推進老舊居住社區改造和舊住房改造,實現城市住區有機更新、老舊住房持續使用,有效傳承社區文脈”[1]。
從業界學者、設計師的研究和實踐看,宏觀層面有政策法規、組織保障、資金路徑等方面的研究;中觀層面有基層社區治理[2]、生態社區目標、大數據調研和評價體系等探索方向;微觀層面有“微改造、微更新”[3]、全齡友好社區[4]、光伏綠建一體化改造[5],以及停車、市政管線、社區零碎空間等各類專項研究。
老舊小區改造的目標是滿足居民的現代生活需要,有利于提高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新時代“共同富裕”戰略目標的要求。作者認為,從建筑和空間的物質層面引導到精神層面的獲得感、幸福感,有必要從精神需求、人性訴求的維度展開研究探索。作者團隊參與“上海市舊住房改造設計方案征集活動”,借此案例的調研和思考,探討老舊小區改造策略。
本案例改造對象是位于上海中心城區的長風二村風荷苑,是1982年建成的典型工房小區,均為六層住宅樓,合計1920戶,小區內配有幼兒園和托老服務站。南側臨城市主干道金沙江路(圖1)。

圖1 風荷苑區位圖
這是一個位于成熟地段,周邊生活、交通等公共配套完備便捷的典型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體驗和改造訴求是什么呢?以此觀察角度,經多次實地調研走訪,結合街道辦和居居委的介紹溝通。我們梳理出關于“門戶、場所、交通、建筑”四方面要素的核心癥結,也基本代表了老舊小區存在的主要通病。
(1)門戶觀感和通行體驗
老舊小區的主入口通常狹窄局促,與現代生活形成巨大矛盾。人行、助動車、私家車出入混雜一處,高峰時段擁阻混亂可見一斑,日常大量的快遞物流也難以有效管理。這是老舊小區出入通行體驗感很差的關鍵癥結之一(圖2)。

圖2 風荷苑主入口現狀
(2)生活場所缺失
老舊小區的戶外場地除道路外主要是宅間綠地,綠地幾乎都無法進入,更無參與性,兀自存在與生活無關。由于缺乏系統化和人性化活動場所,居民的戶外生活空間被擠壓到停滿車的小區道路中(圖3)。

圖3 風荷苑內部現狀
(3)交通矛盾尖銳
停車位緊張是矛盾根源。小區路面見縫插針停滿車輛,因缺乏單向環路的交通組織,當主通路被停車擠占后,雙向會車以及行人、助動車相互避讓,不僅通行效率極低且常態化擠占消防、救護的生命通道。這也是老舊小區最迫切的改造訴求。
(4)建筑老舊落后
住宅外墻顏色和質感單一沉悶,加之參差不齊的外挑晾衣架和空調外掛機,更顯得破舊雜亂。樓棟入戶簡陋局促,沒有門廳或門廊的過渡功能空間,故信報箱等沒有合適的安置位置導致樓棟大門長期敞開,安全隱患突出(圖3)。
生活在風荷苑這樣的老舊小區,每日面對著破舊沉悶的建筑,擁堵混亂的門戶;在停滿車的道路間隙通行,還得時刻避讓穿行的助動車;難有嫻靜的場所休憩聊天,更無安全的場地讓孩子嬉戲。這生活場景充斥著雜亂、逼仄、憋屈的感受,如果“家”僅是容身之處,何來獲得感、歸屬感、幸福感?我們的工作或許無法讓居民增加1m2住房面積。但可通過關注其生活體驗,改善出入路徑和社區生活的空間環境,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毫無疑問,每個人都希望自家小區是時尚樓盤高大上的模樣,即便“家”仍在原來50m2的面積里。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出,當溫飽和安全的生理需求得以滿足,人們對情感、歸屬、尊重等精神需求更加迫切,包含社交和傾訴需求、自我認同和被他人尊重的需求、美和藝術需求等[6]。由此,我們以居民日常的出入通行體驗和戶外生活體驗為核心關切,構建兩條設計主線,充分考量各年齡段居民人性化訴求,提出“歸家體驗”、“人性駐留”兩大目標策略,并通過建筑更新、交通優化、空間環境提升等可操作性的技術手段,形成既改善小區癥結又滿足和豐富居民精神需求的一體化方案。宗旨是“讓老舊小區居民更有尊嚴的生活”。
“家”的空間載體不僅是住宅本身,也包含小區的空間環境。“回家歷程”是從城市開放空間——小區門戶半開放空間——小區內半私密空間——戶內私密空間的層層遞進。這一空間屬性的轉換過程,承載著社區安全感受,舒適度和品質體驗,社會歸宿和心理歸宿遞進,最終共同影響到居民精神需求層面的“自尊需要”——即對于自尊、自重和來自他人尊重的需求或欲望,“自尊需要”的滿足會導致一種自信的感情,使人覺得自己有能力、有位置、有價值[6]。
著眼于居民安全、歸屬、自尊等精神需求,以小區出入路徑的通行體驗作為改造策略第一條主線,將此策略定義為“歸家體驗”:即從小區門戶、小區內主要通路到住宅樓棟入戶,整個歸家路徑上包含建筑和環境感受、通行體驗、社區服務功能提升的一體化改造。該策略可分解為三方面技術手段:①小區門戶建筑、環境和主入口交通的綜合改造;②小區內交通組織的系統優化;③住宅單元樓棟的建筑和環境改造。
老舊小區門戶的綜合改造是策略一的重中之重。從心理學的“首因效應”來看,小區門戶是居民對“家”的首因認知,也是外人和訪客對小區居民的“標簽化”認知。直接地影響到小區居民的自我認同、自信、被他人認同的需求。結合風荷苑案例研究,我們將門戶綜合改造歸納為四個要點:門戶功能空間拓展、主入口標志性建筑觀感、人車物流線分離、疏解高峰期交通瓶頸,以此化解老舊小區門戶的癥結,亦可重構人們對它的首因認知。
(1)門戶功能空間的擴展途徑
老舊小區主入口狹窄局促,通常是阻礙門戶改造的最大障礙,且大多不具備局部拆遷等物理拓展的現實條件。結合本案例的創新解決思路,我們建議主入口附近的局部住戶通過產權置換或政府收購等方式騰挪出門戶改造的建筑空間條件。
風荷苑的主入口被兩側住宅山墻限定在不足8m的寬度,扣除門衛室僅余6m寬通道,承擔著1920戶居民的人行、助動車和私家車的日常出入(圖4)。前期調研中發現小區內有一社區老年食堂占據首層兩戶住宅,設想以雙贏方式將食堂與主入口西側104單元首層01、02戶產權置換,解決主入口的空間困局。對住戶而言可擺脫臨街的噪音灰塵和私密性干擾;對食堂而言,從深巷置換到主入口不僅為老人提供正餐,也是小區上班族和學生族最便捷的早餐點(圖5)。

圖4 主入口現狀平面圖

圖5 置換后主入口平面圖
(2)構建酒店式大堂的門戶體驗和物業服務配套
置換后將原01戶和02戶東開間改造為步行大堂,設置門衛監控室和步行閘機、快遞站和快遞車輛停靠處、物管服務臺、大堂休息區等功能。營造酒店式大堂的空間氛圍和門戶體驗,也兼顧集中管理快遞出入和收發。原02戶西開間改為便利店,高效服務小區居民,租金補貼物管運營(圖6)。

圖6 改造步行大堂、加建會所和主入口交通優化平面圖
(3)提升門戶的觀感尺度和建筑質感
步行大堂外側,利用二樓陽臺下方空間和三樓陽臺外墻,增設大堂門廊和車行入口構架,整合處理建筑造型。在物理空間不變的前提下突破了門戶的視覺觀感尺度。結合材質、燈光、室內和微景觀設計,為風荷苑營造出脫胎換骨的標志性門戶認知(圖7)。

圖7 改造后小區門戶效果圖
(4)機非分道和雙車道待行的交通改造
拆除風荷苑現狀門衛室,將入口空間極限全用于車輛通行,擴展為5m寬機動車雙車道和2m寬非機動車,實現主入口人車分流和機非分道。非機動入口也兼做快遞和外賣通道,非生鮮快遞可在門衛室北側的快遞專用車位停靠并進入快遞站交接。機動車入口提升為雙車道后,交通管理可設定早高峰東門臨時開啟只進不出(交管規定東門平時不通車)。南門則只出不進,雙車道分別等候左轉和右轉進金沙江路,可有效疏解高峰期出口交通瓶頸(圖9)。

圖8 壓縮宅間綠地加建住宅門廊和斜停車位

圖9 交通組織規劃圖
緩解老舊小區的交通癥結是改造設計的核心任務,既能提升居民的出入通行體驗,也是小區消防、救護等安全保障的必要條件。考慮兩方面要素:①合理有效地提高機非停車位和停車效率。②優化交通組織,提高通行效率并確保緊急救援通暢。
(1)提高機非停車位和停車效率
風荷苑現狀沿小區主路和入戶路有平行停車位193個,而居委調查僅業主私家車260多臺。停車位缺口至少70個。考慮到沿路平行停車的低效率和交通阻礙,結合現狀宅間綠地的無效性。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壓縮宅間綠地面積,為增加停車位和加建住宅門廊這兩個重要改造措施騰挪出空間場地條件(圖8)。
宅間路幅擴大到3.5m,滿足45°植草磚斜停。將相鄰宅間路組織為尋車位小環路,不僅提高尋車和停車效率,也實現消防、救護、貨運車輛的全域到達,提升居住便捷和安全性。根據現狀喬木位置,在停車位之間靈活設置樹池,減少對原始綠植的影響(圖8)。優化設計后停車位264個,各樓棟就近增設充電槽助動車位210個,基本滿足居委會提出的最低需求。改造后沿小區主環路不停車,確保主路緊急救援通暢和機非分離條件。
(2)交通組織強化單向循環
老舊小區交通組織應強化單循環渠化交通。避免狹窄路面雙向會車,改善行車效率和安全性。風荷苑方案中,按照交通量、路幅條件和使用便捷性,梳理出四層次單向環路,分別是主入口小環路,中央主環路,北部次環路,宅間尋車位小環路(圖9)。
老舊住宅的建筑更新,通常針對外立面和室內公共部位的改造修繕、市政管線和設備更新以及廚衛成套化改造等。本文則結合老工房加裝電梯的趨勢,以及助動車充電安全問題,側重于歸家和出入路徑中住宅樓棟的入戶體驗和功能完善。
風荷苑改造方案統一將宅間路后退住宅北墻3m,每個樓棟入口均加建門廊(含電梯位)。功能上整合了首層侯梯廳、休息等候座椅以及嬰兒車、輪椅停靠位。同時便于在門禁外側安裝信報箱、告示欄,確保入口防盜門常閉。相鄰門廊之間,沿宅間路設防雨充電槽的室外非機動車位。滿足助動車就近便捷停放,也避免入戶充電的安全隱患(圖10~11)。從精神需求角度,通過門廊灰空間的過渡延展和微環境營造,形成具有儀式感的入戶體驗,也是貼身的駐留空間。老人在家門口歇腳聊天,成為鄰里間日常生活場景。

圖10 典型樓棟門廊平面圖

圖11 樓棟入口空間改造后效果圖
居住小區應有適宜的戶外生活空間、人性化駐留場所。這樣的空間載體才能演繹豐富的生活場景,轉化為社區生活中最直觀的品質感受。從精神需求角度,需考量各年齡段居民的生活習慣和場所訴求。老年人:獨守空房已成為社會日常,鄰里間以健身,娛樂、遛狗等形式承載的社交生活成為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必需品。中青年:生活壓力可能從未留意過宅院邊的花草,但希望樓下有一條安全舒適,沒有車輛干擾的健步夜跑環路。兒童:一片活動草坪和游戲器材,可以成為美麗童年的成長空間。
著眼于居民社交、友愛、健康等精神需求,以小區居民戶外生活體驗作為改造策略第二條主線,將此策略定義為“人性駐留”:即在解決停車矛盾前提下,騰挪出慢行化開放空間,結合原有活動場所和景觀資源,構建包含休憩、交流、健身等功能的戶外活動和綠化景觀系統。該策略也分解為三方面技術手段:①規劃小區內慢行和駐留空間體系,考慮休憩場所的適老化;②為廣場舞、健步、夜跑等大眾休閑健身創造適宜空間條件;③現有活動場所的整合改造和系統串聯。結合風荷苑案例,我們具體采用以下技術實現手段。
風荷苑改造方案在步行大堂北側加建了一個“MINI會所”。門戶會所結合室外休閑區、屋面小花園,成為居民最便捷,人氣最旺的“公共客廳”,是“家”的空間延展,也是小區門戶的景觀聚焦點(圖6、圖12)。

圖12 加建門戶會所和人車分流效果圖
從實用角度,門戶會所不僅承擔了老年食堂置換,也是上班上學便捷早餐點、午后閑聊、會客的咖啡茶座,傍晚折疊桌椅后又是室內全天候的廣場舞基地,且避免了噪音擾民。會所還增設了社區公共廁所,老幼出入的自助茶水間,上班族回家的自助菜店等服務配套。
從精神需求角度,小區門戶舒適親切的休閑空間,成為居民身心駐留的場所。出入間隨性歇腳聊天;室外茶座曬太陽看人來車往;小區里發朋友圈打卡咖啡館。讓老舊小區的居民享受到時尚會所的生活體驗,獲得更美好的社區歸屬感和自我認同感。
沿小區主路或局部路段改造慢行化、駐留性的“綠道”系統,條件允許時兼顧健走和夜跑功能,可大幅提升小區品質和生活體驗。改造的前提是策略一的交通系統優化,有效緩解車位矛盾,讓小區主路從停車困局中解脫出來。風荷苑方案具體有以下改造措施來實現。
(1)小區主路機非分道,單車道單向環路,杜絕沿路停車。
通過設置軟性隔離樁,將小區原本5~5.5m寬的單板斷面主路,分割成3m寬單行車道和2~2.5m寬彩色塑膠或彩色瀝青慢行道。車道壓縮后可杜絕沿路停車,也確保消防救護通暢。慢行道平時非機動車通行,傍晚兼做健步和夜跑道(圖13)。另一個獨特設計是,慢行道利用現狀托老所活動場連通成環行“綠道”。并且與宅間路交匯處均為“綠道”貫通,車道斷開,提醒司機緩行,強調小區內人行優先原則。

圖13 中央景觀步道和主路機非分離效果圖
(2)利用現狀綠化帶改造“中心景觀步道”
小區西側一條貫通南北綠地改造為中心景觀步道,形成局部人車分離的步行通道和駐留場所。無參與性的孤立綠地升級成社區生活空間。老年人無需刻意尋伴,日常出行遛彎這里都有樹蔭、花香和休息椅的場所,上演各種生活場景。
分析老舊小區現狀空間景觀資源,考慮整合改造的方案路徑。風荷苑改造方案依托中央景觀步道和北側濱河景觀帶將:門戶會所活動區、主入口景觀區、中央景觀步道、中心草坪活動區、北側濱河景觀帶、東北小游園,托老所活動場,串聯整合為可達性高、參與性強,景觀融合的戶外生活系統(圖14)。

圖14 綠化及戶外生活系統規劃圖
(1)兒童活動場和“老帶幼”活動設施
風荷苑現狀中心花園因可達性、功能性差而無人問津。方案將中心花園與中央景觀步道聯結一體,整體場地軟化改造成兒童活動場。周邊輔以游戲和健身設施,滿足“老帶幼”需求,成為小區老幼皆宜、最具活力的戶外活動場所。
(2)重要景觀資源的改造利用
風荷苑北端濱河帶原有很好的水杉林和濱水景觀資源。但現狀綠地無法進入,且防洪堤超過視線高度,空間景觀氛圍很差。方案通過局部加高和硬化臨河場地,設計沿河健身步道和休閑平臺。觀景視線和空間舒適度大幅提升,成為小區最具特色的景點(圖15)。

圖15 濱河綠化帶改造后效果圖
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普眾民生息息相關。參與其中的建筑師,面對的不是一塊待開發的土地或者方案草圖,而是面對生活在此的千千萬萬的居民。我們工作的本質是利用建筑學手段來提升人與人的溝通、尊重和自信。因此,有必要以親歷者身份去體會小區居民的生活感受;有必要從人性、心理、精神需求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這種設計探索方向也是頗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