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宇 王曉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臨床癥狀表現為胸痛、胸悶,嚴重者可發生心肌梗死,導致死亡[1]。臨床上一般使用常規西藥進行治療,其可以改善病情癥狀,但長期服用,有明顯不良反應發生。中醫認為,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病因為寒凝、火邪等外來之邪。痰瘀氣滯,五臟虛損,陰陽氣血虧損。其主要治療原則是以化痰祛瘀為主?;鐾}湯含丹參、甘草等多種中草藥,有補氣、養血的功效。本研究旨在討論化瘀通脈湯對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脂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進行。研究對象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接受醫治的68例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患者。其中對照組年齡47~76歲,平均(58.32±9.57)歲;男性23例,女性11例;加拿大心臟病學會(CCS)分級:Ⅰ級6例,Ⅱ級12例,Ⅲ級16例;病程9~72個月,平均(39.68±14.16)個月;合并高血壓病12例,合并高脂血癥患者17例,其他5例。觀察組年齡46~73歲,平均(58.12±9.53)歲;男性19例,女性15例;CCS分級:Ⅰ級5例,Ⅱ級10例,Ⅲ級19例;病程10~73個月,平均(39.28±14.10)個月;合并高血壓病患者13例,合并高脂血癥患者18例,其他3例。以上基礎資料比較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而2組可比。
1.2 診斷標準符合《慢性穩定型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2]和《胸痹心痛中醫診療指南》[3]中的標準進行診斷。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對應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符合CCS分級者;患者及家屬皆知曉,且自愿簽署同意書者等。排除標準:有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胸部疾病所致的胸痛患者;患有心、肝、腎嚴重器質性疾病者; 存在血液系統疾病者; 存在精神障礙者; 藥物過敏者等。
1.4 方法對照組給予西醫基礎治療,藥物包括:氯吡格雷(國藥準字:H20120035,規格:75 mg/片,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口服,75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國藥準字:H20163270;規格:20 mg/片;樂普制藥科技有限公司)口服,20 mg/次,1次/d。倍他樂克(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391,規格:25 mg/片)口服,25 mg/次,1次/d。單硝酸異山梨酯(國藥準字H10940039,規格:20 mg/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口服,20 mg/次,2次/d。阿司匹林[國藥準字J20171021,規格:100 mg/片;BAYER S.P.A(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口服,100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化瘀通脈湯進行治療。方劑組成:瓜蔞、丹參各20 g, 陳皮15 g,法半夏9 g, 薤白、澤瀉、紅花、川芎、牛膝各10 g, 制大黃、甘草各6 g。水煎煮后,1劑/d,早晚煎服。2組治療周期將7 d作為一個療程,均進行8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根據《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中醫診療指南》[4]:痊愈: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降低的ST段回升>0.05 mV,但未達到正常;無效:心電圖與治療前無顯著變化??傆行?痊愈率+有效率。②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包括總膽固醇水平(TC)、三酰甘油水平(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LDL-C)。分別對2組在治療前后采取空腹靜脈血,每次約5 ml,待其自行凝固后,以3000 r/min離心,15 min后取上清,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③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液采集與血清制備方式同②,采用全自動分析儀分析測定患者血液中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纖維蛋白原。

2.1 臨床療效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88.24%)較對照組(67.65%)有明顯升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血脂指標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血清TC、TG、LDL-C水平均出現顯著性的降低,且治療后觀察組TC、LDL-C水平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但2組患者治療后TG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脂指標比較 (例,
2.3 血液流變學指標2組治療后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纖維蛋白原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同時觀察組的水平也較對照組下降(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例,
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又稱勞力型心絞痛,其病因是由于冠狀動脈狹窄,心肌負荷增加,而導致心肌急劇,心臟缺血缺氧。臨床上一般使用硫酸氫氯吡格雷等常規西藥進行治療,其中硫酸氫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能夠抑制血小板凝聚,阻止血栓形成;阿托伐他汀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單硝酸異山梨酯擁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等。這些藥物的共同運用可以改善病情癥狀,但其服用后部分患者癥狀并未完全得到改善[5]。
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歸屬于中醫胸痹心痛病范疇,其主要病機為“陽微陰弦”,本虛標實;患者心氣不足,帥血無力,致血流緩慢,而發血瘀;同時患者飲食不節,致脾胃受損,運化失司,漸生痰濁,痰瘀互結、阻滯胸中,不通則痛,遂發胸痹。化瘀通脈湯中瓜蔞滌痰寬胸;丹參具有消癥散結、活血祛瘀的功效;陳皮有燥濕化痰、健脾益氣之功;法半夏祛痰降逆;薤白行氣祛痰、通陽散結,與丹參配伍,共奏溫通胸陽、化上焦痰濁之效;澤瀉可利水泄濁,助痰濁清瀉;紅花、川芎、牛膝都具有消癥散結、活血祛瘀的功效;制大黃可蕩滌痰濁,并助祛瘀生新;甘草調和諸藥,健運脾土。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化痰、降逆泄濁之效。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有所升高,且其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纖維蛋白原水平具有明顯下降,表明化瘀通脈湯可以活血行氣,阻止血氣凝結,增強療效。TG是脂質的重要組成成分;TC是指人體血液中總膽固醇的含量。其水平過高有血栓形成的危險;LDL-C是一種運載膽固醇進入肝外組織細胞的脂蛋白顆粒,其水平升高,誘使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陳穎等[6]研究結果一致?,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瓜蔞中的生物堿、牛膝中的多糖和三萜皂苷、丹參中的丹參素和丹參酮等、澤瀉中的澤瀉醇和制大黃的大黃酚均有顯著的降血脂功效[7-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的2組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在TC、LDL-C水平上,觀察組患者低于對照組,表明化瘀通脈湯可以通過降低患者體內TC、LDL-C的含量,阻止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綜上,化瘀通脈湯可以改善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變學指標,緩解病情發展,治療效果顯著,但由于此樣本過少,需進一步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對照試驗,為臨床提供可靠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