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霞 劉 濤 李 立
紅松無紡布容器育苗技術與苗期管理探究
郭慧霞 劉 濤 李 立
(陜西省神木市公草灣林場 陜西神木 719319)
紅松是我國珍貴的用材樹種,被廣泛應用于園林綠化、建筑、橋梁的建造方面,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文章闡述了神木地區公草灣育苗圃實況,然后將無紡布新型環保性材料作為育苗容器,重點從育苗基質的配置與消毒、育苗設施的準備、種子處理、播種、苗期管理、越冬管理、病蟲害防治方面介紹了紅松容器育苗技術,以期可以提升紅松育苗質量,實現紅松育苗規模化生產。
紅松;無紡布容器;育苗技術;苗期管理;病蟲害防治
紅松又稱果松,屬于松科松屬,是一種針葉常綠喬木,屬于名貴稀有樹種,廣泛分布于我國長白山至小興安嶺地帶。紅松喜弱陽、低溫、濕潤的環境,對水分要求較高,在外部濕度高、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棕色、酸性森林土上即可良好生長。紅松具備較高的經濟價值及生態價值[1-2],是優良的用材樹種,木質輕軟、紋理直、結構細、耐腐蝕性強,常被用作家具、橋梁、舟車、板材等[3-4],種子可入藥、榨油及工業制造[5],市場需求量高。同時,紅松還在氣候調節、防風固沙、吸碳吐氧、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園林行道樹、綠化樹種、庭蔭樹等方面應用廣泛。神木市公草灣林場開展紅松容器育苗技術,年產量可達幾十萬株,苗木當年生長高度可達5 cm左右,具備較成功的育苗成果。
無紡布作為一種可降解的、新型的環保型材料,應用于紅松育苗過程中,可以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因容器造價低,可降低紅松育苗成本,因透氣良好,可有效提升苗木成活率,因可以自然降解[6],可有效避免對育苗場地產生環境污染等,總之,相較于紅松傳統育苗,無紡布容器紅松育苗技術擁有諸多優勢。陜西神木地區降雨較少、風沙較大,氣候較干旱,育苗造林的整體立地條件相對較差,而無紡布容器育苗可以大面積應用于造林育苗,后期不管是造林還是園林綠化都可以減少將容器去掉的時間,節省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文章結合陜西神木地區公草灣林場育苗場的實際情況,應用輕基質無紡布容器進行紅松育苗相關技術的分析,以提升陜西神木地區紅松育苗質量,實現規模化育苗,滿足當地園林綠化、造林及經濟市場的需求,最終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更好地發揮紅松防風固沙方面的積極作用[7]。
公草灣林場位于陜西省神木市錦界鎮,地處毛烏素沙漠和黃土丘陵的過渡區域,境內多為風沙草灘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極端最高氣溫38.9 ℃,極端最低氣溫-28.1 ℃,年平均氣溫8.5 ℃。年均降水量約436 mm,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月—9月。育苗地設置在公草灣林場的苗圃場。
在紅松輕基質無紡布容器育苗過程中,育苗基質可用公草灣林場自產的腐熟樹皮土、木屑及購置的泥炭、珍珠巖、菌糠等,珍珠巖和腐熟樹皮土按體積比1∶1進行配置,珍珠巖和草炭土按體積比1∶1進行配置,珍珠巖、草炭土、木屑或菌糠按照體積比例1∶1∶1進行配置[8]。另外,基質配置中還需有充足的氮磷鉀鎂肥等,依照LY/T2752—2016相關規定可在基質中加入控釋肥約3 kg,調節基質的酸堿度pH為5.5~6.5,一般應用生石灰調高,用硫酸亞鐵調低,同時基質還需具備合適的容重(0.5 g/m3)、孔隙度(65%),確保所配置的基質具備疏松多孔、良好的保水保肥特性。基質配置好后,在裝入無紡布育苗容器前的3 d~5 d,還要對基質進行消毒處理,通常用比例為1∶3的代森鋅和無氯硝基苯混合藥劑拌進育苗基質中,一般每立方米基質用藥150 g左右[9]。
2.2.1 育苗地選擇
在選擇育苗地時,優先選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勢平坦、有電源、排灌良好、無石頭與雜草、無嚴重病蟲害的區域。若在山地進行育苗,則需選擇坡度在15°以下的山坡中下腹部、地勢相對平緩的半陰坡或陰坡進行,該區域排水良好,避免在低洼容易積水或者主風口區域進行育苗,同時禁止紅松育苗與農作物種植在同一區域。在選擇好育苗區域后,要進行細致整地,對育苗地進行翻耕,通常翻耕深度為30 cm~35 cm,然后耙撈、平整、細碎土塊、清除石塊及草根等雜物,保證育苗地平坦[10]。深翻整地時可以施入低下害蟲防治藥劑如辛硫磷、敵百蟲、吡蟲啉等,可用250 g/畝左右的辛硫磷乳油,加水2.5 kg后噴灑進25 kg的細土中混合均勻之制作成毒土,在翻地時順壟進行條施,防止土壤中害蟲對容器苗紅松的生長產生危害。作低苗床,一般要比床埂低20 cm左右,床寬以并列橫放下兩個育苗盤為準,床長以地勢與管理需要而定,苗床間留出40 cm的步行道,方便人工操作[11]。制作好苗床后,要用根系不可穿透的園藝用地布覆蓋在苗床上,并在地布上使用紅磚進行鋪設,播種前還要對苗床表面進行再次消毒處理,具體可用2%左右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噴施,噴施量約2.5 kg/m2,從而有效降低病蟲害對紅松苗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危害。最后,還需在育苗地的周圍挖好排水溝,以方便排灌,育苗床可以制作在溫室、大棚內,亦可以在苗圃地進行制作。
2.2.2 育苗容器制備
結合紅松育苗規格和需求,使用容器成型機、基質切斷機、篩選機、攪拌機及粉碎機等將無紡布進行自動填裝基質制成圓柱形的網袋育苗容器,再使用切斷機將其切割成長度在12 cm、直徑5 cm的無底輕基質無紡布育苗容器。將育苗容器整齊地擺放在育苗穴盤上,育苗容器上部保持整齊一致,將育苗盤擺放在紅磚上,實現紅松空氣切根的效果。
紅松種子的質量與處理直接影響到紅松苗木后期的生長與發育,一般在每年的9月底左右在紅松母樹林進行高質量紅松種子的集中采收、脫粒、分級、晾干等處理,晾干后的紅松種子需要置于通風良好、干燥整潔的環境中。對種子進行處理前,需使用0.5%左右的高錳酸鉀溶液或0.5%左右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浸泡消毒處理,通常情況下,前者需浸泡約1 h,后者需浸泡約2 h,隨后撈出用清水清洗,去除種子中存在的部分雜質、破損的種子、干癟的種子等[12]。播種前一年10月中下旬左右,采用冬季沙藏法對種子進行處理,將紅松種子與沙子按照1∶2的比例混合,沙子的濕度常保持在60%左右,并將其存放在種子坑內或者室內等合適的地方進行保存。一般在春季進行紅松種植,因此要在次年的春節,育苗床做好之后、進行紅松播種前一周左右,將紅松種子從沙子里篩出。因紅松種子具備較厚的外皮,透水與透氣性不佳[13],若自行發芽則會影響其發芽速度與整齊度,因此播種前要進行催芽處理工作。在種子催芽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催芽的溫度。一般將種子放置在催芽棚內后,使白天種子堆的溫度在25 ℃左右,夜間種子堆的溫度保持在10 ℃以上,避免夜間種子堆溫度低于10 ℃,影響種子出芽。此外,還需經常翻動種子堆,避免出現出芽不均的問題。在30%左右的種子出現“扭嘴”露白時,即可進行播種,催芽處理可以有效保障紅松出苗速度快、出芽率高、苗健壯齊整,有效提升育苗質量[14]。
紅松播種需要適當早播,一般會在大棚內近地面的溫度高于0 ℃時的日期去除種子萌芽出土的天數。播種前,還要對無紡布容器基質進行一次消毒處理,并精細選擇咧嘴露白的紅松種子在容器的居中位置播下1~2粒,一般種子裂嘴率在80%以上時,可播種1粒,而種子的裂嘴率低于80%時,需要播種2粒。播種后可以使用原基質進行覆蓋,厚度保持在1 cm~2 cm,也可以用消毒處理后的鋸末、泥炭等進行覆蓋,播種后需要澆一次透水,使用1%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1次噴施消毒處理[15]。
在播種前澆一次透水后,需在播種后控制澆水,保持育苗容器基質面約3 cm的濕潤度,進行隨干隨澆水。紅松幼苗比較脆弱,對于外部環境的變化相對敏感,控制好溫濕度對于幼苗期紅松的成長非常關鍵。在濕度的管理方面,要保持容器基質的濕潤性,以少量多次為原則,將其含水量控制在30%左右,以免因基質濕度過大而出現爛根問題[16]。同時,注意通風,及時調節空氣的相對濕度,使空氣的濕度保持在60%左右。在溫度管理方面,通常采用通風的方式保障棚內白天的溫度不高于30 ℃,一旦溫度超過30 ℃,則可通過澆水、灑水、打開通風口、加大換氣量等方式進行降溫。若白天溫度低于20 ℃,則可通過大棚密閉、減少通風換氣時長、夜間搭蓋草氈等方式提高溫度,為避免溫度過低,夜間還可以利用暖氣加熱的方式將溫度控制在15 ℃以上。
紅松進入快速生長期后,澆水需遵循量多次少的原則,澆水要一次性澆透,遇到雨天或者陰天可少澆水或不澆水。同時,紅松快速生長期間,還需注意日照管理,對于大棚塑料膜要經常進行清潔,使紅松苗充分利用太陽光,亦可以在大棚內進行日光燈安裝、反光膜鋪設等,有效提升光能利用率。在高溫季節,需要在大棚上進行遮陽網的搭制進行適當遮陰。此外,紅松苗快速生長期,還需及時進行除草,以“除早、除小、除了”為原則,一般采用人工拔草的方式,防止出現帶苗或傷根等,亦可用化學除草劑在播種后出苗前進行除草,一般用乙氧氟草醚24%乳油,每畝地用量30 mL~40 mL,兌水50 kg均勻噴施[17]。
苗木生長當年,基質營養可供其生長發育需求,故無須進行追肥,但在翌年5月,為了滿足苗木生長所需營養,可以進行追肥兩次,一般用硫酸銨,間隔時間為半個月左右,每畝施肥量約5 kg,均勻撒施在育苗容器中,并清理干凈落在苗梢上的肥粒,追肥后還要及時進行澆水與洗苗。在苗木開始封頂時,則可以施肥磷酸二銨,每畝15 kg左右,均勻將其撒施在育苗容器中。為了促進壯苗,生長后期還需進行煉苗管理,打開通風窗的同時還要從地面開始逐漸揭開大棚薄膜,直至全部揭開,促進紅松苗逐漸適應外部氣候環境,煉苗期應停止施肥,同時還要控制澆水,減少澆水次數。在棚內溫度保持在30 ℃時,可以開始撤膜,可先去除1/4,再逐漸全部去除,遇到陽光過于強烈的時候,為避免苗木受到傷害,還要在棚上覆蓋遮陽網保護紅松苗。
做好紅松苗木的越冬管理對于苗木質量非常關鍵。一方面,可以采用地布防寒,在上凍之前要澆一次防凍水,需要澆透,然后在苗床上覆蓋地布,地布在長與寬上均要比苗床多出20 cm左右,用土將地布四周壓實,在其上部覆蓋一層厚度在5 cm左右的土,次年開春撤出地布,并及時進行澆水,促使紅松苗返青;另一方面,還可使用無紡布進行紅松苗木防寒,同樣在澆一次防凍水之后,將育苗盤底部的紅磚撤掉,使育苗盤和地面充分接觸,使用兩層農用的無紡布進行覆蓋后,用紅磚將其四周壓好,次年開春,對于無紡布內外的溫度進行比較,可以將陽面的紅磚先行撤掉,并進行通風,間隔2 d后將第一層無紡布撤除,再間隔2 d即可將第二層無紡布也撤除,并根據基質中含水量進行澆灌返青水。
紅松育苗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提前做好預防工作,一旦發現病蟲害需要及時根治,防止病蟲害擴散傳播。常見的病害有立枯病,一般用1%的硫酸亞鐵溶液每日進行噴灑,連續噴灑4 d~5 d后,對苗木進行統一沖洗,能獲得較好防治效果;常見蟲害包括新松葉蜂、松毛蟲等,針對新松葉蜂的防治,可在蟲害發生初期,用2.5%敵殺死乳油噴霧防治;針對松毛蟲病防治,可用敵敵畏1 000~1 500倍液噴霧結合枝梢修剪及封山育林等措施防治并減少危害。
紅松作為我國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較高的珍貴樹種,提升其育苗質量,實現其規模化生產可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對于紅松育苗技術,相關技術人員需要不斷實踐,加強創新,在有效提升育苗質量的基礎上,降低環境污染,節省人力、物力與經濟成本,最終推進紅松育苗標準化、規模化發展。
[1]龐巖.紅松育苗技術要點及主要病蟲害防治[J].農村實用技術,2021(12):81-82.
[2]葉尚宇.紅松播種育苗及造林技術[J].林業勘查設計,2022,51(5):1-4.
[3]紀艷風.紅松育苗技術要點及主要病蟲害防治[J].林業勘查設計,2021,50(1):1-3.
[4]胡宇.紅松輕基質網袋容器育苗技術要點分析[J].溫帶林業研究,2021,4(1):57-59.
[5]李瑩,李景峰.紅松經濟林發展途徑探討[J].廣東蠶業,2021,55(11):30-31.
[6]張國林.文冠果的輕基質無紡布容器育苗技術研究[J].園藝與種苗,2022,42(2):18-19,41.
[7]高顯進,霍志發,湛金龍.淺析紅松育苗技術[J].廣東蠶業,2021,55(8):87-88.
[8]呂莉.提高紅松育苗質量的措施探討[J].種子科技,2021,39(8):96-97.
[9]呂莉.淺議紅松育苗培育與造林方法[J].種子科技,2021,39(7):104-105.
[10]張金博.紅松育苗移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0,49(5):58-60.
[11]劉清林,韋慶和.紅松輕基質網袋容器育苗技術規程[J].農業與技術,2020,40(9):71-73.
[12]高守波,劉郁玲,李榮濤.紅松育苗技術分析[J].南方農業,2020,14(17):53-54.
[13]高顯進,霍志發,湛金龍.淺析紅松育苗技術[J].廣東蠶業,2021,55(8):87-88.
[14]張麗艷.不同遮陰方式對紅松播種育苗效果的影響[J].中國林副特產,2020(5):35-36.
[15]王海榮.桓仁滿族自治縣黑溝林場紅松圃地育苗技術措施[J].種子科技,2020,38(19):67-68.
[16]林曉坤.不同覆蓋物對紅松播種苗床土壤特性及育苗效果的影響[J].防護林科技,2021(1):46-48.
[17]潘丕克.多功能環保型土壤膜化劑對紅松播種育苗的影響[J].遼寧林業科技,2021(3):14-15,64.
S791.247
A
2095-1205(2022)12-60-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