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雪
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發展問題及對策
劉明雪
(湖南工業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0)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城鄉發展不均衡、鄉村經濟發展滯后仍是現階段我國面臨的重要問題。近年來,旅游業發展較為迅速,鄉村旅游業作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旅游業整體的發展和進步。文章以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存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提出了長清區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相關發展建議,以期促進我國鄉村旅游穩定發展。
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發展問題
發展鄉村旅游,不僅可以推動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還可以推進旅游業的發展。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得益于境內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然而,長清區鄉村旅游業在實際運作中存在管理人才缺乏、宣傳渠道單一、游客體驗度低等問題。因此,要充分發揮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獨特的優勢,在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基礎上,優化鄉村旅游產品結構,打造符合游客期許的旅游產業,從而促進我國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1.1.1 地理位置與交通優勢
濟南市長清區位于山東省中部,北面是濟南市主城區,南面是泰山,西面是黃河,周圍是廣闊的鄉村地帶,其地理位置優越,是游客感受大自然風景的好去處。自濟南市地鐵開通后,從長清區到濟南市主城區的時間大幅減短,使得濟南市區的游客想到長清區旅游變得更加容易,提高了長清區的交通便利度。另外,由于長清區有大學城,故為濟南到長清配備了較為完善的公交系統,為濟南市區居民旅游提供了便利條件,從而帶動了長清周圍旅游業的發展。
1.1.2 資源優勢
按照《中國旅游資源普查規范》(2003年版)的旅游資源分類辦法,全國共有8項“主類”、31個“亞類”和155個“基本類型”,長清區的旅游資源在種類方面比較豐富,基本類型占全國總分類的30.3%[1]。
長清區區內名勝古跡較多,有“脈學之宗”的神醫扁鵲故鄉也在此地。該地區旅游景點多達47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約52個,其中國家級有4個,省級有6個,市級有16個。鄉村旅游資源包括道教圣地五峰山、“海內四大名剎之首”的靈巖寺,與山東泰安的泰山被稱為“三山”。位于北部的崮云湖風景秀麗,是人們夏季的絕佳去處;美麗的蓮臺山,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有33科共100余種,是山東省有名的天然植物園;漢代的石室孝堂山,被稱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1995年、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分別是境內五峰山仙人臺商周遺址、雙乳山西漢古墓的發掘。
1.1.3 土地后備
長清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面積較為廣闊。同時,長清區的主城區面積相對較小,大部分土地比較空曠,不好開發利用的土地較少,這為未來旅游資源開發提供了充足土地后備。
1.2.1 經濟方面
相較于濟南市中心的經濟發展水平,長清區的經濟較為落后,在鄉村旅游開發建設過程中存在資金緊缺情況,導致在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方面投入不足,不利于長清區鄉村旅游的發展[2]。
1.2.2 資源分散
長清區的鄉村旅游資源富饒,但景點之間距離較遠,各景區間交通不便。如從靈巖寺景區到五峰山景區,兩個景區距離較遠,交通線路具有不可到達性,這使游客的興趣大打折扣,并選擇性地游覽部分景點,從而使景區可訪問性大幅降低。
1.2.3 產品單一,層次較低
長清區的旅游資源存在產品相對單一、層次較低的情況,如五峰山、靈巖寺、蓮臺山都是僅有山體和寺廟的一種相對枯燥的旅游資源,互動性較差,游客僅以游覽的方式觀賞,而不能同時進行其他娛樂活動。比如齊長城一樣,只剩下廢墟,觀賞價值較差。
1.3.1 旅游意識增強
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消費觀念逐漸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放松自己,人們的旅游意識增強,這也得益于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提供的公共服務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1.3.2 地方政府的支持
長清區政府立足資源優勢,統籌產業發展,實施“3410”鄉村旅游工程,探索走出了一條農業旅游文化“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良性循環,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讓旅游成為強區富民的支柱產業、美好生活的幸福產業。
1.4.1 重復性開發,造成資源浪費
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點較多,雖然類型較為豐富,但仍存在同質競爭、重復開發等問題。對于各種形式的“垂釣園”“農家樂”等鄉村旅游區(點),其競爭程度更加激烈。這種現象需要通過規劃、管理和引導,并進行協調與平衡,才能避免過度競爭。
1.4.2 鄉村文化和生態環境較為脆弱
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地主要處于山區和丘陵地帶,尤以山區為主,這里的森林植被保存較好,水資源豐富,但生態環境脆弱,容易因旅游者的大量進入而遭到破壞,當地的鄉村傳統文化也面臨著消失、變異的威脅。因此,鄉村旅游開發要重視對傳統鄉村和鄉村環境的保護,把環境保護特別是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保護放首位。
目前,在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發展中,大多管理者未受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培訓,知識層次較低,文化底蘊有限,導致經營管理者管理不規范,在現代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他們無法將鄉村的文化內涵充分發掘并展示給游客,難以滿足市場和游客更深層次需求,高層次專業人才缺乏。目前,山東省許多高校開設了旅游專業,每年培養了較多本碩博高層次旅游人才。然而,由于我國城鄉發展二元化仍然存在,鄉村工作和生活條件都沒有城市便利,促使從鄉村走出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大都留在了城市,城市的高層次專業人才也不愿到鄉村來。和城市相比,鄉村旅游業對高學歷高層次的專業旅游人才吸引力不足,導致鄉村高層次旅游專業人才匱乏[3]。
鄉村旅游宣傳不到位是影響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原因,加強旅游景點的宣傳十分重要[4]。傳統的鄉村旅游產業缺乏以市場需求為目標的調研,一般以區域內的自然景觀、特產資源、民風民俗等硬性條件吸引游客,市場營銷的思路僅停留在對現有資源的開發和包裝方面,缺少以多元產業拉動旅游、實現多樣化發展的營銷理念,使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受到局限。
隨著“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鄉村周邊區位及產業因素和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產業融合的趨勢增強,產業鏈不斷完善,推動了鄉村旅游營銷理念的推陳出新。使游客對鄉村旅游目的地及其周邊城市、鄉鎮及自然保護區有了整體的了解[5]。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認知也超越了對某一風景名勝的向往,轉而形成深入、全面體驗的訴求。通過產業融合引入的游客流,豐富了鄉村旅游的產品及服務供給,使鄉村旅游從業者進一步認識到了產業融合、相互扶持、健全產業鏈的極大優勢,加快了鄉村旅游業市場營銷理念的革新。
在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發展中,隨著鄉村旅游人數的持續增加,加上游客素質參差不齊,破壞環境的事件屢見不鮮,古跡文物得不到較好保護。同時,民俗文化逐漸成為取悅游客的手段,而不再純粹追求經典。此外,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很多企業過分重視自身的經濟利益,從而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上述問題阻礙了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產業的順利發展。
目前,隨著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需將傳統的發展模式轉變為多層次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即從傳統的政府主導村民自主發展的模式做出質的改變,積極摸索出適合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發展的路徑,提高農民參與性,如實施激勵性措施讓農民可以直接參與分紅。
鄉村旅游行業發展中人才是關鍵資源。旅游人才的挖掘,有利于推進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開發向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減少經營管理成本,提高經營管理收益[6]。要加強鄉村旅游的發展,需重視對旅游人才的培養,各大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可通過政府與學校、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方式,結合鄉村旅游發展的實際狀況,為鄉村旅游產業人才的培養開辟新的專業學科、制定培養路線、措施[7]。
鄉村旅游的客源主要來自城市居民,了解游客的游覽目的是鄉村旅游得以發展的關鍵。現如今,城市游客到鄉村游覽,已不再局限于觀賞自然風光和從事農事活動了,游客更注重的是精神滿足。他們想要從旅游中得到特色文化的熏陶,從中感受文化的碰撞并獲取靈感。富有文化底蘊的鄉村文化加上風景綺麗的田園風光,是鄉村旅游發展產業吸引城市游客前來游覽的重要工具。
充分發揮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獨特的優勢,整合鄉村旅游資源,在遵循可持續發展為原則的基礎上,優化鄉村旅游產品結構[8]。同時,加強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的產業聯動性,通過將鄉村旅游與文化旅游進行融合增強鄉村旅游產業的競爭力。
現階段,濟南市長清區主要通過設立廣告牌、利用媒體做廣告等方式進行宣傳,吸引游客前來游覽。雖然長清區的一些鄉村旅游景點已經被列入濟南比較有名的旅游線路,但由于長清區境內的部分產品缺乏獨特性,故未引起游客注意。因此,需要建立鄉村旅游行業服務平臺,以及時處理鄉村旅游服務中出現的不妥行為,給游客帶來好的體驗,從而加強了長清區鄉村旅游景點的吸引力[9]。有的游客還會推薦給周圍朋友,這種通過建立鄉村旅游行業服務平臺的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旅游,從而促進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10]。
濟南市長清區鄉村旅游產業可以發揮省會城市的帶動作用,通過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有機融合,形成完整產業鏈,促進當地鄉村旅游業快速發展,同時注重引進并挖掘旅游人才,優化管理人才培養機制。長清區政府也需積極發揮作用,多措并舉充分調動當地農民的積極性,真正提高長清區鄉村旅游景點知名度,把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在未來旅游市場占據主動地位。
[1]郝換換,陶佩君.基于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業院校畢業生在基層農技推廣中的SWOT分析[J].河北農業科學,2021,25(1):25-27.
[2]孫平平.濟南市長清區旅游業發展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3]賴聲偉.江蘇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12):46-47,50.
[4]楊武.考亭鄉村旅游調研報告[J].福建理論學習,2014(6):34-36.
[5]丁麗英.全域旅游視角下鄉村生態旅游開發探索[J].農業經濟,2021(3):56-57.
[6]王沖.建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N].閩北日報,2021-03-22(8).
[7]朱菊萍,潘時常,李丕基,等.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164,268.
[8]杜團章.濟南市南部山區基層政府對鄉村文化資源整合利用研究[D].濟南:濟南大學,2020.
[9]馬淑紅,何美萱,魯小波.產業融合背景下蛟河鄉村旅游發展對策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2(5):85-88.
[10]譚善梅.推進桂林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13,13(1):46-49.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angqing District of Jinan City
Liu Mingxue
(School of City and Environ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0)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gradually improved. However,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lagging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re still important problems facing China at this stage. In recent years, 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ourism, rural tourism also represent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ourism to some extent. Taking Changqing District of Jin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Changqing District,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
Changqing District; Jinan City;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sues
F592.7;F327
A
2095-1205(2022)12-113-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