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8萬平方公里的齊魯大地上,我們描摹過岱青海藍的詩意風光、市井長巷的人間煙火,窺察過世事百態、人間冷暖,也與社會熱點現象和觀點有過“交手”,更試圖以筆墨畫卷,為讀者打造一座“精神花園”。深度——向來是我們的“王牌”。
屬于十一月的“深度”是編輯部的每位成員都十分向往的——聞滿園果香,嘗蘋果脆甜——說到“吃”,誰不喜歡嘛!我們發動沂源、棲霞、榮成等省內多個蘋果主產地的簽約攝影師自春節起便開始拍攝記錄,捕捉到了果樹從春日剪枝花滿園,到秋分摘袋果盈枝的整個過程。而記者們,在美圖、美景中“蠢蠢欲動”,只盼等滿園香、采摘忙時深入其中。
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新冠肺炎病毒肆虐,這場“預謀”頗久的“出行”被迫取消,部分實地采訪只得變成電話采訪。可距離阻隔不了受訪者對蘋果的深情——電話那頭,深耕蘋果產業數十載的果業專家不因循守舊,主動實現理念更迭,促進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辛勤耕耘的“新農人”勇于打破傳統的銷售方式,拓寬零售渠道,讓自家蘋果走進了米其林餐廳、東方甄選直播間,還將走進高速服務區和各大景區。而隨著產業結構的轉變,風味獨特的蘋果片、蘋果脯、蘋果酒讓山東的蘋果產業向全產業鏈、高附加值邁進。
每個月,每一期雜志,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報道策劃能如期如愿高質量展示給每一位讀者,但疫情的反復,讓我們真實感知著雜志出版就如生活一般,充滿不確定性。當然,這絲毫不會影響我們對下一個專題的期待和投入,就像進不了果園的你和我,依然能通過各種渠道,吃到最新鮮、最甜脆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