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曉楠
(1.深圳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深圳 518000;2.深圳市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研究院,廣東深圳 518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多樣化,騎馬和馬術活動越來越為深圳市民所喜愛。目前深圳市共有現代馬產業企業12 家,存欄馬匹數量為400 多匹,分布在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龍華區、龍崗區、大鵬新區,主要用于觀賞、喂食、騎馬、拍照、馬術訓練等。馬的價格幾萬至幾十萬不等,均價格不菲,一旦發生動物疫病或者人畜共患病,不僅會對企業及馬主人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更是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因此馬屬動物的常見疫病防治及日常養殖管理尤為重要。
2010 年第16 屆亞運會馬術比賽在廣州舉行,參賽馬匹中有83%為境外馬匹,其中70%來自歐洲。為保障參賽馬匹的生物安全,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簡稱OIE)和我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要求,無疫區須建立在良好的天然屏障基礎上,經對比分析認為從化市符合建設無疫區的標準,結合進出無疫區的馬屬動物運輸生物安全要求,設置無疫區(包括核心區和監控區)、緩沖區和馬屬動物運輸生物安全通道,深圳市部分區域在生物安全通道范圍內,生物安全通道內馬屬動物疫病管理措施參照監控區執行。深圳市馬屬動物疫病的送檢項目為非洲馬瘟、馬傳染性貧血、馬鼻疽、馬腦脊髓炎、馬梨形蟲病、日本腦炎、馬病毒性動脈炎、馬媾疫、伊氏錐蟲病、水泡型口炎、馬流行性感冒、尼帕病毒病、西尼羅河熱、亨德拉病毒病等14 種疫病[1]。
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對我們動物疫控人來說也是一場大考。而且根據OIE 發布數據顯示,人類現存已知的傳染病中有60%屬于人畜共患疾病,至少有75%的人類新發傳染病源自動物。然而在日常疫控工作過程中發現,部分養殖企業的動物疫病防控觀念差,意識淡漠。深圳市內的馬屬動物養殖企業大多數離居民區較近,動物與人經常近距離接觸,然而多數工作人員并不注重日常防護,未戴手套、口罩、不穿工作服等情況時有發生。部分從業者存在僥幸心理,認為“以前沒發生大的問題”,從而放松警惕;在檢查免疫檔案時發現,信息填寫不規范,不完整等導致無法溯源。
有些養殖企業未區分工作通道與游客通道,車輛入口與人員入口均未設置消毒設施,容易導致細菌和病毒從外部被帶入養殖場,造成安全隱患;車輛停放區域與養殖區域相距較近,未形成有效的屏障;消毒液配比不嚴格,按照個人喜好配制,缺乏標準化的配置容器和稱量工具,造成消毒液的濃度時高時低,影響使用效果;消毒藥配制使用等表格填寫不完整,資料缺失導致無法進行溯源;工作人員未經過消毒即進入馬舍,并與馬匹近距離接觸;不重視環境消毒,角角落落沒有消殺到;未提醒游客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馬具等未放到指定位置;空舍清掃不全面,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等。
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馬屬動物疾病表現復雜多樣且更具不確定性,工作的特殊性使基層獸醫常成為動物疫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但是基層獸醫執業環境條件較差,診療設備簡陋,用著基礎的診療工具看著復雜的動物疾病,缺乏先進的設備;工作環境較差,一些常備的消毒、隔離設施無從談起,防護用品嚴重短缺。甚至部分養殖場僅有養殖人員,沒有駐場獸醫和診療室,獸醫需要在該養殖企業的幾個分場來回串場,容易攜帶其他場區的病原微生物,帶來潛在的疫病隱患。部分獸醫專業程度不高,年齡較大,素質參差不齊,知識水平老化,未接受專業和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診療動物疾病時,缺少自身的防護意識,不能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以及佩戴合適的防護用品。這種工作環境和工作意識與當前動物疫病的防控形勢很不相符,獸醫從業者在工作中很難保障自身安全。
縱觀這些年,國內外在提高畜禽養殖業的管理水平方面的發展狀況和信息化養殖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智能化信息采集技術在馬匹的飼養管理、繁育、用藥、檢疫調運等方面的應用還不常見[2],市內馬匹養殖多出現一個公司好幾個養殖點之間馬匹相互調運的情況,不同區之間調運信息均未有報備或者登記,而馬匹在調運過程中一旦出現疫病甚至疫情等狀況,將會給養殖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馬場檢查過程中,僅發現紙質版的免疫檔案,未有馬匹養殖檔案。馬流行性疾病發生和防治情況、進出口檢驗檢疫情況、用藥治療、調運情況均無從查找,免疫檔案中有幾年的免疫信息缺失。馬匹的信息不互通為疫情防控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加大培訓宣傳力度和密度,提高思想認識,樹立“人病獸防”的科學防疫思想。在培訓前,做好培訓需求的調查工作。了解各個區、各個養殖場對培訓內容的具體要求,以進一步增強培訓的針對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時期的培訓目標。如非洲馬瘟、水泡型口炎、馬傳染性貧血、馬腦脊髓炎、日本腦炎、馬梨形蟲病、伊氏錐蟲病、尼帕病、西尼羅河熱等均是通過蚊蟲進行傳播,因此在蚊蟲活動頻繁的季節開始前,就需要對各養殖場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以提高養殖場工作人員的疫病防控意識和專業能力。
加大《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的培訓力度,使養殖場員工樹立法律意識,如果遇到可疑動物疫情應及時上報,不得隱瞞。養殖場出現新進馬匹、死亡馬匹等情況應及時上報動物疫控中心或者上級主管單位。
按時規范接種疫苗,形成免疫屏障,是馬屬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深圳市對于馬屬動物強制免疫的疫苗有馬流感和日本腦炎。這兩種疫苗免疫密度應達到100%。
2.2.1 日本腦炎
基礎免疫:5~6 月齡時注射第一針,4~6 周后注射第二針。
再免:基礎免疫5 個月后進行每年一次的加強免疫。如果感染風險增加或初乳攝入量不足,可在4 月齡時增加一次免疫注射,隨后進行完整的基礎免疫。
在免疫后14d 可進行頸靜脈采血,測抗體效價。如果免疫效價未達到要求,應及時進行補免。
2.2.2 馬流感
基礎免疫后,每年免疫一次。免疫21d 后采集血清樣品進行免疫效果監測。如果免疫效價未達到要求,應及時進行補免。
2.2.3 其他疫苗
養殖場可根據本地區疫病流行情況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對危害嚴重的疫病實施免疫。
馬屬動物疾病中多數是通過蚊蟲的叮咬傳播的。深圳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于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晴熱多雨,高溫潮濕,年平均氣溫22.3℃,適宜蚊蟲生長,因此在日常飼養過程中應做好蚊蟲等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
積水的環境容易滋生蚊蟲,因此要時刻保持馬舍內外干爽清潔,把周圍的水坑填平,定期除雜草,可以在馬舍安裝沙門和紗窗進行物理防御。
蚊蟲等傳播媒介多數活躍在黃昏到清晨期間,因此每日下午6 點左右接近黃昏時候消殺最佳,根據蚊蟲的生活習性可制定合理的蚊蟲消殺工作機制。另外,可建立養殖場病蟲害管理巡查記錄,以便預防、控制和消滅。
2.4.1 進出場區消毒
馬場大門入口處可設立消毒池,消毒池與大門同寬,長不得少于4m,藥液濃度不低于30cm。
游客車輛進出場消毒池應投放消毒溶液對車輪進行消毒。游客進出區域消毒池內鋪設消毒毯浸以消毒液對鞋底進行消毒。
工作車輛(運輸馬匹、草料等)入場時,噴淋設備用消毒溶液對運載車輛及車載馬匹進行噴灑消毒,消毒池內可投放高濃度含氯制劑或燒堿溶液對車輪進行消毒。出場時,運輸車輛必須經消毒溶液進行嚴格消毒。運輸車離開后應對場地及卸畜臺用高壓水槍沖洗干凈,再用消毒液進行噴灑消毒。
2.4.2 馬匹欄舍及用具消毒
我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在意榮譽的人。他對他的校園非常在意,校園就是他的樂園,他的天堂,他一輩子都在精心打扮這個綠蔭如蓋的天堂。我至今還記得,當年全省的小學校長都曾到他的學校參觀,他為此非常自豪。我父親做什么像什么,很早之前他就讓我知道了什么叫工藝,什么叫工藝之美,什么叫智慧之美。多少年以后我寫作,我始終也是把我的作品,作為一個工藝的行當在做。
消毒前必須清除污物、糞便等,使用消毒液每天早晚各一次對所有馬體和馬舍進行噴霧消毒,馬體的各個部位比如四肢、陰囊和乳房等以及馬舍的各個位置都要噴灑到,但是避免把藥物噴灑至馬匹的眼睛以及馬槽里。
馬房用具要求每用必消,先消毒后使用,消毒前應用清水多次清洗。用具可與帶馬消毒一同進行。要做到一馬一廄,不隨意更換馬房,每匹馬有單獨的用具,包括水桶、料槽、刷洗打理馬具、馬衣、馬鞍、銜鐵等。
2.4.3 工作人員消毒
工作人員需要更換已消毒過的工作服、鞋帽并通過工作通道進入場區。人員進出馬房前后需佩戴手套或洗手。生活區內工作服每周清洗消毒1 次;進入場內的物資須經紫外線照射或臭氧熏蒸消毒處理后方可進入場內庫房。
2.4.4 場區環境消毒
對地面、墻面、門窗等場區環境清掃后,用消毒溶液噴灑消毒,消毒順序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噴灑完保持30min 后方可沖洗;每周消毒1~2 次,消毒藥水應交替使用,防止產生耐藥性。
2.4.5 馬匹診療區域的消毒
診療區出入口鋪消毒墊浸以消毒液,讓人、馬進出時進行對鞋底和蹄底的消毒。
診療區工作人員以及醫療用具須每天消毒1 次。對診療區的通道、地面、墻角、排水溝噴霧消毒。診療器械、工作人員的工作服、手套、鞋等先用清水進行徹底洗刷,然后消毒。
醫療廢物的消毒也須每天1 次,消毒用藥濃度要高些,對病料、毛、血水、糞便等污物按照有關規定分別進行高溫、化制、銷毀等方法處理。場地內可采取紫外線燈定時照射消毒。
2.4.6 無害化處理區域的消毒
病死動物存放間可使含氯消毒液等進行噴霧消毒,確保地面完全變得濕潤,無害化處理的車輛可使含氯消毒液等進行噴灑消毒;盛放用具等可使用戊二醛等噴灑消毒。對于參與無害化處理的工作人員,要在處理結束后使用新潔爾滅等洗手并消毒,同時將用的防護服、手套放在指定地點進行消毒,還要清洗、消毒穿過的膠鞋。
2.4.7 消毒記錄的填寫
消毒記錄填寫要詳細、規范、完整、可追溯。可建立消毒藥購買或領取記錄、配制記錄、使用記錄等。內容包括消毒藥名稱、廠家、生產批號、配置比例、濃度、消毒時間、消毒人員簽名、消毒地點、面積、監督人員簽名、消毒方式等。
根據《動物防疫法》第15 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本級人民政府衛生健康等有關部門開展本行政區域的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并落實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凈化、消滅措施。
動物疫病風險評估方法一般包括確立建模系統、分析風險因素、確定風險指標變量、指標數據收集方法、組建風險評估專家組、建立風險評估體系、撰寫風險評估報告、分析風險評估結果、進行整改并上報整改結果、定期抽查[3]。
風險評估模型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周邊環境、選址布局、設備設施、防疫管理、人員管理、投入品管理、運輸管理等,并據此給出風險評估報告。
在實際工作中,做好動物疫病風險評估數據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分析等工作,總結動物疫病的流行病學規律和流行趨勢,有針對性、前瞻性地實施和調整動物疫病防控措施,提升動物疫情預警預報能力,變事后處置為事前預防,增強防控主動性,從而提高防控工作質量和效率。
建立馬品種年齡登記、馬流行性疾病發生和防治情況、免疫情況、進出口檢驗檢疫情況、用藥治療、調運情況等信息庫,不僅可以為賽事組織、馬匹流通提供服務,也可以為馬屬動物的疫病防控提供參考,使流調信息能夠更加的客觀、全面。另外養殖企業管理人員可根據周圍地區疫病發生情況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以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并且最大程度降低企業的財產損失。
另外養殖場可通過智能化信息采集技術代替了傳統的人力,給馬佩戴活動量采集器,通過采集馬的活動量信息,獲取飲水量、采食量等數據,了解馬飲水、采食等習性,確定其健康、發情、發病等生理狀態,可以使馬的養殖過程更加精細、快速、準確。當馬匹的健康狀態不佳時,活動量、飲水量、采食量等都相對減少,甚至停止,因此,可利用信息采集技術為馬匹疾病防控提供有效的預防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