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東,黃 麗,劉春梅
(巴中市南江黃羊科學研究所,四川巴中 635600)
南江黃羊具有體格大、生長發育快、產肉性能好、繁殖力高、適應性強、羊肉品質好的特點[1],有很高的養殖價值,備受養殖戶青睞。近年,受草山草坡森林化影響,缺乏放牧勞動力,放牧飼養方式已不能滿足羊產業發展的需要。另外,消費者對高品質羊肉的需求量不斷增加[2],促進了羊養殖產業向著規模化方向發展。羊乳房炎等生殖系統疾病始終制約羊養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羊乳房炎主要有顯性乳房炎和隱性乳房炎兩種類型。兩種不同病癥差異在于,患病母羊的乳房乳汁變化情況,在生產實踐中卻很難發現隱性乳房炎,這是由于隱性乳房炎的患病羊能正常采食,正常發情,僅僅是乳汁性狀已發生顯著變化,需要進行嚴格的診斷,才能準確有效判斷。因此,在臨床治療實踐中,應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治療和防控措施。
特征為乳腺發生各種不同性質的炎癥,如:乳房紅腫、發熱、疼痛,影響泌乳機能和產乳量。據有關文獻報道,乳房炎出現歸于環境因素、遺傳因素和生產管理因素[3]。目前,據有關文獻報道,乳房炎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病原微生物,例如細菌、支原體、真菌、病毒等,其中大約20 種病原微生物在臨床中較常見[4],主要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5]、無乳鏈球菌、乳房鏈球菌、大腸桿菌等致病性細菌。次要病原菌包括棒狀桿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等病原體。病毒性乳房炎多源于繼發感染,在臨床上可引起乳房炎的病毒主要有水泡性口炎病毒、痘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等[6]。病原微生物侵入動物乳頭管或乳腺組織而引起感染。由于致病微生物復雜和致病機理多樣性,所以臨床中往往是多種病原菌共同作用于機體而引發的混合感染癥狀[7],多為細菌的混合感染。
羊乳房炎是乳腺、乳池、乳頭局部炎癥,多見于泌乳期[8]。患病母羊主要表現為乳房發熱、紅腫、疼痛,往往導致泌乳機能下降,減少產乳量。有時還可能由于患部循環系統受阻,引起全身組織壞死,從而導致母羊死亡。患病初期,乳汁中沒有顯著的變化,偶爾會見到有絮狀物產生,乳房觸診,有硬結,但眼觀癥狀不明顯[9]。隨著病情加重,乳房有發炎癥狀,例如,乳房腫脹,顏色呈紫紅色,甚至紅色,觸診母羊有明顯痛感,拒絕哺乳所產羔羊。泌乳量減少,乳汁呈黃褐色,有絮狀物和凝乳塊,甚至乳汁帶血,乳房淋巴結顯著增大,后肢跛行。有的表現關節炎、角膜炎。最后,患病母羊體溫逐漸升高,精神沉郁,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食欲減退,反芻停滯,呼吸和脈搏加快,若后期未對患病母羊采取合理的治療方案,可引起乳房炎后遺癥,外觀乳房許多小丘,直至化膿潰爛,乳腺組織壞死,病羊急劇消瘦,常因敗血癥而死亡,乳池閉鎖和狹窄,形成硬結等,化膿和潰瘍。最終導致失去泌乳能力,還會因羔羊不能及時吃初乳和母乳,造成羔羊死亡。
該試驗溶液配制、檢測方法參照文獻[10]。
治療母羊乳房炎可向乳房內注入青霉素。在藥物治療前對母羊乳房進行冷敷,之后熱敷。對于化膿乳房,將膿液排干凈后,用高錳酸鉀清洗乳房。為了增加能繁母羊食欲和增強其免疫力,可肌肉注射維生素C。
(1)隔離患病母羊。患病母羊所產羔羊寄養給其它母羊或人工飼喂代乳料。人工飼喂代乳料時,將溫水與代乳料混合,其溫度在手背上感覺溫熱即可飼喂。飼喂量為30mL/次,3 次/d。
(2)改善生活環境。保持羊圈舍清潔,定時清除糞便,增加消毒次數,保持潔凈空氣,降低感染風險。陰雨天加強通風除濕,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
(3)定期洗刷羊體和乳房部位,輕揉乳房,20min/次,2 次/d。定期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乳頭和周圍組織。保持母羊乳房組織健康。
(4)增加抵抗力。可為母羊注射維生素C,提高母羊抵抗力。
(5)加強管理。乳房過度腫脹時應該減少精料,應多喂多汁羊飼料。若母羊所產奶過剩,奶存留在乳房內,便有降低乳腺抵抗力的傾向,因此,可將多余奶水擠去或讓其它羔羊吃奶,避免余奶潴留于乳房。
(6)防止外入病原。進出車輛需經門口消毒池消毒,外來人員進行噴霧消毒。羊場選址應選擇遠離城鎮和公路的地方,形成天然優勢,進一步避免病原微生物的進入。還應選擇干燥的地方作為羊場建設的選址要求。
根據臨床經驗,南江黃羊在患有乳房炎時應對癥治療,加強對該病的預防,降低南江黃羊養殖風險,提高南江黃羊養殖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