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赟
(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畜牧服務中心,山東菏澤 274607)
加快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促進種養結合綠色發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破解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難題的主要途徑,是保障畜產品穩定增長、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隨著畜禽養殖業的發展,規模化養殖成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畜禽產生的大量糞便、污水、異味等給周圍環境、居民生活帶來了不良影響[1]。筆者圍繞鄄城縣如何加快改善種養結合模式,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效率,推進畜牧產業綠色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
鄄城是全國典型的農區畜牧縣,先后被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確定為青山羊板皮出口基地、全國秸稈養羊示范縣、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山東省百萬只肉羊開發縣等。2017 年以來生豬、肉鴨兩個畜禽產業發展迅速,逐步發展成為鄄城縣畜牧業的基礎產業。在地方畜禽品種資源方面,魯西黃牛、魯西斗雞在品種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的前提下,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其中魯西斗雞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目前,全縣累計發展各類規模飼養場(戶)1500 余家,其中規模飼養場158 家,大型龍頭企業基地18 處(生豬產業基地6處、肉鴨產業基地12 處),天邦集團、益客集團下轄的兩處養殖基地被評為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2021 年全縣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91.45%。據行業統計,2021 年全縣生豬、牛、羊、家禽存欄量分別達到36.42 萬頭、2.43 萬頭、59.47 萬只、1868.44 萬只;全縣生豬、牛、羊、家禽出欄量分別達到45.51 萬頭、2.05 萬頭、72.41 萬只、7375.59 萬只;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86281、76250、2217t,畜牧業總產值19.9355 億元,占全縣農林牧漁總產值比重接近30%。
按照山東省畜牧獸醫局《關于做好畜禽糞污處理利用情況調查的通知》(魯牧函字〔2017〕 31 號)中的畜禽糞污處理利用情況測算依據,2021 年全縣畜禽糞污總量為236.58 萬t。其中,糞便產生量分別為生豬24.46 萬t、牛17.89 萬t、羊59.73 萬t、家禽84.21萬t,其他畜禽糞便1 萬t 左右。畜禽尿液產生量大,且形成污水的主要畜種為生豬、肉牛,生豬尿液年產生量40.35 萬t、肉牛尿液年產生量8.94 萬t。畜禽糞污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是農牧循環鏈上的重要環節。受糞污處理設施水平不高、科技支撐不足、政策支持不夠、農牧結合不暢等因素影響,畜禽養殖廢棄物給環境保護帶來較大壓力。近年來,鄄城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實施國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全縣規模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到100%,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1.86%,正在形成以種養結合為主要方式,農家肥利用為主、水肥一體化、有機肥生產和能源利用等的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模式。主要體現在:①規模場生產設施逐步改進,飲水器、沖洗器具進行了節水改造,刮糞板、傳送帶等清糞方式普及應用,做到干濕分離,減少污水產生,做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減法;②規模場糞污處理設施逐步完善,糞便貯存處理棚、污水貯存處理池、干濕分離設備、雨污分流管道等得到推廣建設,防止糞污直排,并為糞污資源化利用打好基礎;③種植養殖有效銜接,糞污資源化利用方式多樣。
根據不同畜種不同規模,鄄城畜禽糞污利用主要為以下幾種。
1.2.1 大型養殖企業采用“畜禽-沼-糧(菜、林)”生態模式
采取“糞尿干濕分離、雨污分流減排、沼氣配套處理”等措施,以沼氣池為紐帶,糞污通過干濕分離,固體加入稻殼等基質進行堆積發酵,施肥季節還田;液體進入沼氣池進行厭氧發酵處理后,產生出沼氣、沼液、沼渣。沼氣用作生活能源,沼液沼渣還田利用,增加土壤有機質,使上一環節的廢棄物作為下一環節的資源,實現畜禽糞污的資源化利用。如江蘇益客集團肉鴨1、2 號養殖基地,流轉了4100 畝耕地,絲路東方集團鋪設管道覆蓋6 萬多畝耕地,用于沼液還田。
1.2.2 規模養殖場主要采用陽光房、多級氧化塘方式進行處理
固體糞污經人工干清運送到陽光房內,通過異位發酵床發酵處理,后施用于周邊農田、果園等,液體糞污經管道輸送至氧化塘進行曝氣處理后,就近用于蔬菜、果樹、茶園、林木、大田作物等生產。如鄄城縣吉祥生豬良種中心為處理糞污配套建設了陽光房290m2、氧化塘1500m3并承包了周邊70 畝耕地,其中一部分種植糧食作物,一部分種植綠化苗木,用于消納處理后的糞污。
1.2.3 養殖專業戶處理方式
利用養殖專業戶糞污產生量小、附近種植戶有需求的便利條件,糞污由社會服務組織和農戶轉運后處理利用。以蛋雞為例,大多數與社會服務組織簽訂協議,定期到戶收購糞便,養殖戶給其一定的處理費用,但由于糞污收運組織小散,收購不及時,尤其夏季含水量大,不易運輸,造成長時間運不出去,污染環境。
1.2.4 有機肥生產模式
隨著畜禽養殖總量的不斷增加,畜禽糞污量產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集中,如果采用傳統的還田方式會造成土壤的污染,可以采取好氧發酵的方式處理糞便,生產有機肥料。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糞便中的有機物質具有穩定性、發酵時間短、氣味比較輕的優點,并且操作方法簡單[2]。專業化有機肥生產廠與養殖場戶簽訂糞污收購合同,采用專業化處理模式,生產有機肥銷售。
糞污治理設施存在標準不高、設備不全、運行不暢等問題。肉鴨養殖大棚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和設備配套短板最為明顯,加之飲水器管理不善,產生大量污水,臭味加劇,成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突出污染問題。
處理方式粗放,僅是經過簡單堆積發酵或晾曬后還田,或作為農家肥處理利用,無害化處理不徹底。專業有機肥加工廠數量較少,財政支持力度不夠,生產能力不足,有機肥推廣使用還有待加強。
種養結合農牧循環是中國幾千年農耕文化的傳統,也是世界各國糞污資源化利用的一個基本遵循。①種養主體分離,種的不養養的不種;②空間分離,很多養殖場遠離自有土地或者流轉土地,糞污還田運輸成本高;③時間分離,畜禽糞污常年產生,而作物施肥有很強的季節性,這就對糞污的儲存空間、儲存形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切實提高畜禽養殖從業人員的環保意識、法制觀念,把生態理念融入到畜牧生產的各個環節,把糞污資源化利用作為畜牧生產必須完成的重要內容,延伸畜牧生產鏈條,促進種養深度融合,打造農牧一體的生態畜牧業。
根據功能區布局規劃、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和“三區”劃定方案,合理確定畜禽養殖規模和重點發展區域。堅持以種定養、農牧結合,合理規劃養殖用地,拉近種養結合距離,促使種養業在布局上相協調,在規模上相匹配,形成種養一體、生態循環的發展新模式。
整合資金,全力實施2019 年鄄城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配套完善養殖場戶糞污處理設施、專業運輸設施、污水管網設施等,建設三個大型糞污處理中心,對全縣養殖戶的糞污進行集中處理,整體推進鄄城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建立多元融資渠道,積極引導和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綠色畜牧業建設。
認真落實《菏澤市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圍繞綠色生態畜牧業建設,加快土地流轉,構建種植-養殖企業直連通道,發展種養一體企業;培育一批糞污處理中心,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計劃,形成“生態畜牧業—糞污綜合利用—生態農畜產品銷售”的產業鏈條,構建種養相對平衡、農牧循環良好的綠色畜牧產業體系,提高產品附加值。
針對糞污利用存在的問題,把畜禽養殖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作為重點,注重發揮技術集成的優勢,重點推廣糞肥安全使用、糞污無害化處理、糞源有機肥加工等技術,加強技術推廣和新技術、新產品應用。
有關職能部門要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強化監督檢查和管理,對于糞污直排、污染環境的,要依法予以懲處,用法制手段推動糞污資源化利用。
針對鄄城縣種養結合和農牧循環的短板,必須采取加強政府政策引導,調整優化畜禽養殖布局,強化技術支撐和示范帶動,加強監管執法力度,不斷強化養殖場(戶)的糞污資源化利用意識,共同推動畜牧業糞污資源化利用進程,促進畜牧業與農村生態建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