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莊浪縣歷屆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和實際情況,經過科學論證,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生態立縣、產業富縣,打造全域生態旅游的生態之縣,生態宜居之城”的戰略發展新舉措。全縣上下凝聚共識,各個部門堅持把生態建設擺在工作大局中來謀劃、部署,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投資6.8億元,完成了累計退耕還林面積74.89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年前的18.2%提高到現在的28.72%,全縣果園面積達到70萬畝,先后榮獲“全國生態建設示范縣”“全國經濟林建設示范縣”“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首批綠色能源示范縣”“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等殊榮。
生態經濟林建設的目標就是為了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條件,提升生態環境生存質量。
莊浪縣根據縣情實際,提出了“山頂油松戴帽子,山間果樹纏腰,地埂油松鎖邊子,溝底刺槐穿靴子”的經濟林建設目標,開啟了以“梯田產業化”為依托的第二次艱苦奮斗創業新征程。莊浪縣把經濟林建設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嚴格按照果業建設技術規程栽植果樹和管理果園,使果園產出的果品達到無公害標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食品的安全越來越重視,綠色、無公害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基于此,發展綠色果品和有機果品是市場未來發展的大勢所在。所以,在新時代下發展生態經濟林,必須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理念為指導,必須以發展無公害、綠色果品為目標,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還要考慮保障農民經濟收入穩步提升,只有兩種兼顧,才能夠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發展經濟林的積極性。
在每年進行國土綠化行動時,要充分考慮一些樹種對生長環境和立地條件的要求,對生長環境和立地條件要求比較高的一些樹種,在其生長的過程中隨著環境和立地條件的變化,其生長的樹勢也隨著變化,進而影響著生態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建設經濟林除了要考慮經濟效益外,還要充分考慮生態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
建設生態經濟林是在一定的立地條件和環境條件下,使用具有比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樹木品種進行國土綠化工作。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培育適合本地立地條件和環境條件的樹種,并在符合生長的區內大力推廣栽植。在生態環境脆弱的區域或者是破壞比較嚴重的區域,如果發展生態經濟林,務必考慮當地的物候條件及其立地條件,科學性的選擇市場前景較好的樹種進行栽植,這對于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莊浪縣大力發展蘋果主導產業,在生長環境和立地條件比較好的區域基本達到了果園全覆蓋目標,經過科學論證,選擇栽植了適合當地生長的蘋果、核桃、花椒、山毛桃、紅葉李等各種果樹,經過歷屆縣委政府的不斷努力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莊浪縣的農民人均收入顯著增加,全縣僅蘋果收入人均達到3000元以上,而且人居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山山青,看水水綠,在全縣各級單位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心呵護下,栽植的樹木成活率和保存率達到了96%以上,生態經濟林,植被恢復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昔日光禿禿的慌山已是綠水青山,也變成了金山銀山。二郎山生態公園的建成,不僅向外展現了莊浪綠水青山的對外形象,而且極大的提升了莊浪生態文明的內涵,帶動了當地的旅游收入,是一項實實在在地的惠民舉措,民生工程。
莊浪縣各級人民政府務必發揮好為人民服務的本質工作,加大建設生態經濟林的安排部署和資金支持,并出臺一定的政策,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生態經濟林建設。對于建設生態經濟林的大戶、合作社和農戶給予相關的資金獎勵和補助,并免費提供技術支持,增加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經濟林建設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大優質苗木培育和平時管理方面的資金投入,以此保障苗木質量,讓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應用科學的經營手段進行日常管理,保證其生產的果品品質佳,并達到綠色、環保、無公害的市場需求。林業主管部門嚴格按照果園栽植技術規程,科學論證謀劃,向果園經營者提供技術跟蹤指導,讓人民群眾在種植經濟林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的經濟效益,以此提高人民群眾栽植經濟林的積極性,過上優質的生活。
目前,建設生態經濟林最明顯的、最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是群眾不懂得如何經營和管理經濟林,如果沒有科學選擇果樹品種,不適宜當地生長條件,就有可能致使所建設的經濟林苗木成活率低下。基于此,實現生態經濟林建設走向良性、可持續性發展道路,一定要有經營生態經濟林的技術支撐。可以組織本地具有一定前瞻性、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或者通過聘請果業專家、或通過和農業高校合作的模式進行科學謀劃、論證,包括對當地物候條件、立地條件、選擇適宜、市場發展前景好的果樹品種,并對科學經營提供相關的技術等,以此提高經濟林質量和果品質量。經營生態經濟林還必須要做好林木的管護工作,令行禁止亂砍和牲畜的亂啃工作等,只有做到用心經營、科學管理,生態經濟林才能夠步入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
在發展生態、環保的經濟林過程當中,必須要求從政策和制度層面對其有關行為進行科學性地規范和約束。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務必及時建立有關生態經濟林的保護和管理約束體制,對于有關阻攔發展生態經濟林或者是蓄意破壞生態經濟林的人和事,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并及時、公開對于保護生態經濟林的人和事進行客觀、公正的現金獎勵,通過建立客觀、公正、有效的懲獎機制,吸納更多的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經濟林建設、保護、管理工作中。形成全社會支持發展、全社會監督、管理、保護生態經濟林工作的良好氛圍,使廣大人民群眾關注、關心莊浪的生態效益,讓人民群眾切切實實地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建立相關制度和政策,使莊浪大地的生態得到確確實實的保護和管理,使全社會建立起發展生態經濟林的積極氛圍,這對于生態經濟林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低碳、環保的生活環境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向往。舌尖上的安全往往能夠讓人民獲得安全感、幸福感,所以實現生態可持續性發展是全體中國人民極度關注的社會熱點,而發展經濟林不但能夠增加人民群眾的收入,而且也能夠改善生態環境。基于此,建設生態經濟林必須要全社會積極參與,也非常需要各級人民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高度重視,要從投入資金、制度、政策等方方面面出發,實現生態經濟林建設走向良性、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