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旺
北京泓基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1400
道路與橋梁工程項目施工普遍具有施工任務繁重,施工過程復雜,施工環境和施工技術多樣化,施工周期偏長等諸多特征,這些特征也給現澆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造成了一定的難度,施工單位應加強對具體項目情況的分析研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高效的措施,預防處理現澆混凝土質量通病問題。
針對剪力墻澆筑施工,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長條形或流水線澆筑方式,逐層進行混凝土澆筑,不斷提高高度。首先,要在剪力墻的地面進行均勻澆筑,然后再對墻體進行澆筑,澆筑過程必須對澆筑厚度進行合理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在對窗洞或門洞進行澆筑時,必須一次性完成澆筑操作,尤其要對接口位置做好振搗強度管控,確保接口和混凝土能夠實現緊密地結合,提高混凝土結構整體密實度[1]。
大體積、條形以及階梯式結構是混凝土技術在道路與橋梁工程施工中應用的常見結構。采用條形結構進行澆筑施工時,要先在木板的兩側位置進行標記,然后分層分段開始澆筑操作,不同基礎層段之間也要通過澆筑實現銜接,并要對澆筑間距進行嚴格控制[2]。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加強保障混凝土結構完整性是重中之重,澆筑施工時要嚴格按照施工設計要求,對不同層次實現緊密澆筑銜接,防止發生裂縫問題。采用階梯結構時,要注意澆筑施工工藝和要點,要嚴格按照道路與橋梁臺階設置進行,不能留有澆筑空隙。
目前普遍應用于道路與橋梁工程施工的現澆混凝土澆筑工藝主要有三種。
(1)全面分層澆筑。在應用全面分層澆筑時,先對第一層進行全部澆筑,樁凝之前進行第二次澆筑,逐層完成混凝土澆筑。全面分層澆筑工藝應避免用于面積過大的結構平面,施工過程中要以短邊位置為起始邊,沿著長邊方向開始澆筑操作,如有必要,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從中間位置開始澆筑。
(2)分段分層澆筑。如果施工項目澆筑強度較大,使用全面分層澆筑工藝時運輸機和混凝土攪拌機無法及時供應澆筑需求,就可以應用分段分層澆筑工藝。實際澆筑過程中,先對第一層進行澆筑,澆筑一定距離后就開始澆筑第二層,按照這樣的順序依次向前澆筑。分段分層澆筑適用于長度或面積比較大,但厚度一般的道路與橋梁結構構件[3]。
(3)斜面分層澆筑工藝,如果道路與橋梁結構構件的長度遠超厚度的三倍,且斜面坡度低于1/ 3,則可以使用斜面分層澆筑工藝。澆筑施工過程進行振搗操作時,沿著從下至上的方向進行移動,同時要注意必須一次性完成澆筑。
溫度應力是影響現澆混凝土結構出現質量問題的關鍵因素,溫度應力會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變形,引發多種類型的質量安全性能問題。尤其是目前道路與橋梁工程施工中普遍應用大跨徑梁體,截面尺寸和體積都比較大,進一步提高了混凝土澆筑的難度性。現澆混凝土結構中溫度應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現澆混凝土梁體結構長時間在空氣中暴露,外界環境對其會造成相應的影響,在雨水沖刷及高溫暴曬下,隨著時間推移,梁體結構中會出現非線性溫度分布,引發不均勻的應力分布,影響梁體形狀,最終出現由溫度應力導致的結構位移。在進行道路與橋梁結構設計時,必須將溫度應力對混凝土梁體結構的影響考慮進去[4]。第二,拌制混凝土的時候,水泥會因水化反應產生大量水化熱,出現巨大的溫度變化,澆筑混凝土初期,如果振搗不及時,會使得混凝土分布不均勻。澆筑速度也會影響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流漿、氣泡等問題。
道路與橋梁工程施工期間,受諸多因素影響,極有可能發生多種類型的質量問題。鋼筋外漏是道路與橋梁施工過程中發生頻率最高的質量通病,出現鋼筋外漏質量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如果在拆模環節沒有控制好拆模時間,過早進行拆模,混凝土結構的硬化程度不足,受外力作用影響,有很大的概率會發生混凝土剝落,進而使得鋼筋外漏質量問題出現。其次,混凝土澆筑環節,如果鋼筋保護裝置出現位移,或者墊層數量過少,混凝土模板和鋼筋之間會產生貼合現象,進而引發鋼筋外漏[5]。最后,振搗環節如果未嚴格按照標準規范進行操作,振搗棒撞擊到鋼筋,引發鋼筋出現位移,最終導致漏筋問題。
正式開始澆筑之前,施工單位要做好整體規劃設計工作,仔細確認安裝鋼筋的具體位置和方法,防止后期施工過程中發生鋼筋錯位。振搗混凝土時,要提前針對鋼筋做好相應的預防保護措施,以防因為振搗操作使得鋼筋出現外漏,對于振搗的具體位置要進行合理科學的安排。基于混凝土結構高度的不同,施工單位應采取與之相適應的下料方式,澆筑混凝土時,應提前對混凝土厚度做好標識,提高澆筑數據信息的精準性,從而實現對澆筑厚度的有力掌控[6]。混凝土和鋼筋施工結束之后,要充分重視養護工作的開展。由專業人員對混凝土和鋼筋工程進行定期巡視,一旦發現出現上浮、鋼筋移位等質量問題,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維護修整,實時了解工程質量情況,防止發生質量問題。
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棱角受損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在澆筑環節混凝土表面缺乏足夠的濕度,出現脫水現象,最終導致棱角不均勻。另外,澆筑結束之后,沒有對混凝土結構采取到位的養護維修工作。或未嚴格按照標準時間要求進行支撐板的拆除,提前完成拆除。對混凝土構件進行吊裝運輸時,沒有采取保護措施等原因也會導致棱角受損問題的發生。
(1)針對表面棱角受損質量通病問題,應對混凝土表面進行灑水,以令其保持相應的濕度,如果在夏季高溫天氣施工,則要根據具體天氣情況適當增加灑水次數。
(2)在進行模板拆除時,也要特別注意對棱角位置的有效防護。一方面要對拆模力度進行合理控制,防止力度過大導致棱角出現損傷,另一方面在對非側面的承重模板進行拆除時,要提前對混凝土結構強度及可靠性進行確認,符合相關質量標準且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后,才能開始拆除操作[7]。
(3)吊裝運輸混凝土構件的過程中,必須做好防護工作,如棱角保護裝置,防止在吊裝運輸過程中對棱角位置造成撞擊,起吊過程中也要特別注意防止成型混凝土遭到磕碰引發損傷。
道路和橋梁工程建設施工期間,混凝土施工裂縫的發生十分常見。裂縫問題的出現主要受溫濕度和拆模時間等因素影響,一旦出現裂縫問題,會嚴重影響整體工程項目的質量和建設進度,整體和建筑結構的負載能力及服役年限等均會受到影響。實際澆筑施工過程中,為了有效避免出現混凝土結構裂縫問題,施工單位應根據各類常見裂縫的具體產生原因,采取針對性防護措施,從而有效降低裂縫問題的發生概率。
(1)在混凝土材料的拌制環節,應對各項原材料進行科學選擇。以水泥原材料為例,為了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質量,在選擇水泥材料時,應盡可能使用水化熱較低的型號和種類,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靈活增加適量的減水劑[8]。
(2)在澆筑過程中要有效控制澆筑溫度,防止混凝土內外出現過于顯著的溫差,引發裂縫問題。
(3)澆筑結束進行混凝土結構養護工作時,必須對混凝土結構的表面濕度進行有效保持,定期進行灑水,并用干草進行覆蓋等。
(4)澆筑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時,為了以防結構表面出現收縮裂縫,應盡量采取分層澆筑的方式進行施工。
(5)施工之前可以針對容易出現裂縫問題的混凝土結構部位使用梁柱做支撐,令混凝土結構具有更高的拉伸度,從而有效防止出現裂縫問題。
灌漿法、樹脂灌注法等均是有效處理裂縫問題的施工技術,在實踐施工過程中,要根據道路和橋梁工程項目的具體施工情況和性能,選擇合理有效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混凝土澆筑施工的科學有效性,推動道路和橋梁工程施工質量的提升。
表面不光滑是混凝土結構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如蜂窩、麻面等。一旦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問題,會對混凝土整體結構的抗壓強度造成不良影響,且會使混凝土結構的老化速度大大提高,影響整體穩定性和使用壽命。
針對麻面問題,在振搗過程中要提高振搗操作規范性,加強提漿收面的控制。同時一旦出現麻面問題,要及時使用砂漿再次進行混凝土結構表面的涂抹修飾。針對蜂窩問題,施工單位要嚴格管控混凝土拌制過程中各類原材料的配合比,提高配置環節精準性。同時要對攪拌過程和混凝土塌落度進行控制,采取分層下料或加強振搗的方式加強質量管控。而且澆筑混凝土其間,必須時刻關注模板情況,一旦出現模板位移,必須立即終止作業。如果發生蜂窩問題,必須及時進行反饋匯報,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補救。
施工單位有必要對常見道路與橋梁現澆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質量通病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總結,加強施工過程標準規范化操作和質量管理工作,提高整體施工過程的管理監督力度,切實保障整體工程施工質量性能,從而推動我國道路與橋梁事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