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濱
濰坊昌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濰坊 261205
某建筑工程的總建筑面積約6692m2,主體結構采用框剪結構,混凝土總澆筑方量可達8300m3。不同部位所用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有所不同,以地下室為例,其不同部位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具體為:人防外墻采用C40P8 混凝土,人防墻采用C40 混凝土,人防柱采用C40 混凝土,人防頂板采用C40P6 混凝土,水池采用C40P6 混凝土,防倒塌樓梯與坡道采用C40 混凝土,基礎與地梁采用C40P8 混凝土,防水底板采用C40P8 混凝土,墊層采用C15 混凝土。
(1)該工程混凝土輸送方式為泵送,應在配備主泵的基礎上配置好備用泵。振搗棒等施工機具要在澆筑開始前做好檢查與試驗性運轉,并配置專門的技術人員,做好隨時性檢修。
(2)混凝土施工中確保水、電供應與照明保持連續,避免由于水、電供應或照明中斷導致施工暫停[1]。
(3)做好氣象預測預報,施工中隨時掌握天氣情況與其變化,尤其是在惡劣天氣到來之際,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將天氣因素可能給混凝土施工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以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
(4)混凝土施工開始前,對模板體系、鋼筋與其保護層和各類預埋件進行檢查,以確定其位置、規格尺寸和數量等能否達到要求。另外還用確定模板支撐是否穩定,接縫是否嚴密。
(5)為滿足某些部位的抗滲要求,需在混凝土中按照水泥劑量10%摻加微膨脹劑?;炷撂峁┯蓮S家嚴格按照圖紙要求進行,所有外加劑類型的質量與添加量都應達到要求,保證混凝土性能達到施工要求[2]。
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為:施工準備→混凝土攪拌→混凝土運輸→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護。
(1)混凝土泵送開始前,應先將儲料斗中的清水通過管道泵出,以此對管道進行清洗與潤濕,之后在料斗中加入配合比和混凝土完全一致的水泥砂漿,使管道達到潤滑后,方可開始正式泵送[3]。
(2)泵送開始后,應先采用較慢的速度,使油壓在允許范圍之內變化,在確認泵送順利后,采用正常的速度泵送。
(3)泵送過程中,料斗中混凝土數量應始終處在缸筒口以上10mm 至料斗口下部150mm 范圍內,防止吸入效率降低,導致空氣進入引起堵管。
(4)泵送作業應保持連續,如果混凝土供應無法達到連續,則應適當減慢泵送速度,若泵送發生中斷,則注意攪拌不可停止。如果葉片被卡死,則應進行反轉,再正轉一段時間,待正轉正常后即可繼續進行泵送[4]。
(5)泵送的停歇時間如果達到20min 以上,且管道長度相對較大時,應按照5min 的時間間隔進行開泵。當泵送數量較小,且管道長度不大時,可按照5min 的時間間隔進行正反轉循環,以促使管道中的混凝土保持在蠕動的狀態,避免發生泌水與離析現象。若停泵時間達到45min 以上,會使混凝土凝固導致堵管,要注意恢復泵送前將管道內的混凝土清理干凈[5]。
3.3.1 一般要求
(1)混凝土從吊斗向下自由傾落的高度應控制在2m 以內。
(2)對豎向結構或構件進行澆筑施工時,若澆筑高度達到3m 以上,則要設置溜槽、串筒或導管,也可在模板的側面開出生口。
(3)混凝土應進行合理區分,從施工的不同層面進行材料選擇,并確定施工的澆筑情況,能夠做好高度控制,整個施工過程能夠有效結合鋼筋位置進行規劃。通常情況下,分層厚度取振搗器有效有效作用長度1.25 倍,同時注意不能超過500mm。對于采用平板振動器進行振搗的部位,其分層厚度應取200mm。
(4)使用插電式振動器時,應快速插入,慢撥,插入點應均勻布置,逐點移動,有序,不遺漏,實現均勻振動。運動間距不大于振動器動作半徑的1.5 倍(一般為300~400mm)。振動上層應插入50mm,以消除兩層之間的接頭。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確保平板振動器覆蓋固體
部分的邊緣[6]。
3.3.2 柱澆筑
(1)柱澆筑施工開始前,或對新澆筑部位和下層已澆筑部位之間的結合處進行澆筑前,都需要在底面澆筑一層厚度為50mm,配合比和混凝土完全一致的水泥砂漿,由人工使用鐵鏟鏟入,不可直接用料斗將砂漿倒入[7]。
(2)柱的澆筑與振搗都應分層進行,分層厚度按照500mm 控制。下料點要分散布置并循環推進,保證連續。振搗時注意振搗棒不能和模板、鋼筋與預埋件發生碰撞,并需要下部安排專人對模板進行敲打。
(3)對于高度小于3m 的柱,可直接在其頂部直接進行下料。對于高度超過3m 的柱,需采用串桶等措施進行澆筑,也可在模板側面開出生口并借助溜槽進行分段澆筑,將層高控制在2m 以內。澆筑完一個分段后,立即對生口進行封閉,并用箍筋將其箍牢。
(4)柱澆筑應一次性完成,若需要留設施工縫,則應將其留設在主梁以下,對于無梁樓板,需留設于柱帽下部。在對梁板進行整體澆筑時,需在柱澆筑結束后停歇1.0~1.5h 的時間,以促使澆筑完成的混凝土達到初步沉實,之后才能繼續澆筑[8]。
3.3.3 梁板澆筑
(1)針對不同的樓板結構,要選取對應的澆筑方式,肋形樓板應從一端開始,并通過趕漿法實施,按照高低順序進行分層澆筑,逐步形成臺階,在澆筑至樓板底部后,再和板一同澆筑,伴隨臺階不斷延伸,將梁板連續澆筑完成。
(2)當梁柱節點鋼筋分布較為密集時,可使用強度等級不變的小粒徑混凝土進行澆筑,同時使用直徑較小的振搗棒進行振搗。
(3)樓板澆筑時,虛鋪厚度應比板厚略大,可以通過平板震動器的形式進行,并按照垂直方向反復振搗。施工中應根據移動標對混凝土板的澆筑厚度進行嚴格控制。將混凝土振搗完畢后,需使用刮尺或托板將混凝土表面抹平。
(4)對和墻柱相連的梁板進行澆筑時,需在墻柱澆筑結束后停歇1.0~1.5h 的時間,以確保澆筑完成的部分達到初步沉實,然后再進行后續澆筑施工。
(5)在底板澆筑施工中,應切實做好測溫,將混凝土中心和外表面的溫度差控制在25℃之內,且降溫速率不能超過1.5~2.0℃。
該工程施工所用混凝土均為商品砼,其試塊留置方法為:
(1)在口部與防護密閉段分別制作一組試塊。
(2)每拌制100 盤體積在100m3以內的相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樣次數不能少于一次。
(3)在每次取樣過程中都要留置一組以上標準試塊。對結構安全有重要影響的部位,需要和監理人員協商確定留置結構實體檢驗用相同條件試塊,一般每一個工程同一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在留置結構實體檢驗用同條件養護試塊時,應根據混凝土量和結構重要性確定留置數量。
(4)連續澆灌混凝土500m3留置一組抗滲試塊(一組為6 個抗滲試件),一次澆筑不足500m3時應留置一組抗滲試塊。
(5)在混凝土強度檢驗時使用的同條件養護試件,其留置、養護及強度代表值應達到下列要求:施工中使用的所有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都要留置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等級相同的同條件養護試件,其留置數量需要以混凝土工程量為依據,并結合重要程度確定,一般不能少于10組;將同條件養護試件的模板拆除后,需放到鋼筋籠內,并按照100mm 的間隔距離懸掛在母體處,采用和母體一致的方法進行養護;同條件養護試件要在養護結束后開展強度試驗,對于養護持續時間,需要按照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與在標準養護條件下28d 齡期試件強度相等的基本原則確定;等效養護齡期可取按日平均溫度逐日累計達到600℃/ d 時對應的齡期,0℃及以下的齡期不計入,等效養護齡期一般要達到14d 以上,但通常不能超出60d。
(1)地下室底板與墻身采用抗滲混凝土,對出需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的強度與抗滲等級實施混凝土配制,以保證混凝土質量達到設計要求。
(2)混凝土澆筑要有配套的生產配合比單。
(3)在防水混凝土施工中,應做到一次澆筑完成,不可留設施工縫,保證混凝土澆筑達到密實,同時進行多次抹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通過提高抗滲等級來保證防滲效果。
(4)墻身施工中,若有密集分布的管道穿過,則要使用強度等級不變的小粒徑混凝土進行澆筑,同時保證密實,避免發生滲漏。
(1)對所有入場人員開展三級安全教育,并佩戴安全帽,高空作業人員則要系好安全帶,特殊工種作業人員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制。
(2)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將生產安全責任嚴格落實到個人。
(3)開展全面且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所有受交底的人員都要履行簽認手續。
(4)建立完善的定期安全檢查制,提出明確的時間與要求,確定具體重點部位和危險崗位,并制定針對性安全措施。
綜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設重要環節,其施工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所以必須引起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嚴格按照設計和規范的要求施工,以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