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煙臺市園林建設養護中心,山東 煙臺 264000)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進步,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行業十分發達。在城市建設與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背后,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目前生態環保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識,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園林景觀的比重也逐漸增加。前些年對于城市化建設追求現代化建筑及設施,對于綠化方面的重視程度不足。近年來,無論大小城市,綠化建設均取得不斷進步,城市綠化面積明顯增加。在現代化園林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順應時代風格,秉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在園林設計中不斷融入生態理念,才能設計出更符合人類生存以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作品。本文重點論述現代化城市建設過程中園林設計的原理以及設計原則,并對園林設計提出相應建議,致力于將生態理念融入城市建設中。
現代城市園林設計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協調城市居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不僅能夠美化城市環境,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體現地區性特色。這是一門本包含生態、地理、文化、氣候等元素的綜合性學科,對于城市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城市園林景觀的要求不僅局限于美觀性,同時開始朝著舒適性及協調性的方向發展,在保證園林景觀觀賞價值的同時,開始追求其內部所體現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及現實意義。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園林設計人員開始將不同元素不斷融入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致力于研究更加美觀、更加協調的生態景觀作品。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應該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才能更加符合環境需求,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對于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原則。
1)因地制宜原則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地理環境,所以設計師在進行城市園林規劃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周邊環境的影響。在設計之前,應該先調查周邊風俗文化、居民密集度以及生活習慣。除此之外,還應該了解天氣特征以及生態自然特征,確保園林景觀與人文巧妙融合,同時更加適應該地區氣候變化。
2)生態可持續原則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作為城市基礎建設的一部分,初衷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居民的需求,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更加強調美觀性。在現代化城市建設過程中,園林設計則更加注重生態性與可持續發展,園林景觀設計除了應該美觀之外,還應該考慮是否具有長足發展的潛能以及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所以在進行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時,應該注意融入生態理念,保證城市景觀生態系統更加穩定。
3)現代科技與自然因素融合原則 高速發展的現代科技為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帶來了許多新的靈感。在生態理念下的景觀設計首先應該利用大數據根據當地氣候特征選擇適宜種植的植物,科學搭配園林植物,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種植以及培育,保證植物健康生長。對于水流的控制同樣可以采用現代化技術,例如設計利用計算機進行控制的音樂噴泉,不僅能夠成為園林一大亮點,同時更加具有生態價值。除此之外,優秀的園林設計應該是多種元素相融合的作品,在融入現代化因素的同時,不能忘記園林最根本的作用,從本質上來講,應該打造集觀賞、游玩、休息為一體的園林設計。只有滿足以上要求,才能夠好地打造現代科技與自然相結合的景觀設計。
4)遵循生物多樣性原則 園林作為一個小型生態系統,必須保證其穩定性和多樣性才能維系其長久發展。
我國園林設計發展較發達國家相對落后,所以在設計理念方面可能會產生一定滯后現象。同時部分城市在進行設計時并未秉承與時俱進的原則,反而仍然選擇多年前老套的設計方案,不僅不新穎,而且不符合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及設計思維未及時更新,一直停留在同一個層面,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一直采用慣性思維,而不是學習和參考優秀作品。部分設計師則存在過分借鑒的現象,自己的設計作品中大部分內容全部來自其他作品,并沒有自己思想的投入,這樣的園林設計是沒有靈魂的,這也是我國城市園林設計質量得不到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園林景觀設計是一種直觀的藝術展現,不僅要求設計師有專業知識的儲備,同時要求設計師對于社會變化具有敏感的感知能力。在園林設計過程中,很多設計師并沒有考慮到設計作品可能會給城市帶來某種影響,對于城市的正常運行以及后續建設可能會產生某些不利。例如,如果強行種植不符合當地環境的植物,非但不能產生美感,反而很有可能會出現植物枯死的現象,嚴重影響城市的整體形象。如果園林設計的地理位置沒有選好,可能也會對社會治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除了考慮植株的生活習性,同時應該考慮四季變化對于園林景觀的影響,很多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由于未進行充分考慮,導致設計作品存在一定的漏洞。
設計園林的目的是給城市增添活力和自然氣息。但如果在設計過程中一味地為達到設計效果而隨意破壞周圍的生態環境,那就是舍本逐末。在設計過程中,應該盡量保證周圍本身的生態環境不受到破壞。本土生態環境與城市園林設計本身并不沖突,完全可以和諧共存,所以并沒有必要去進行破壞。例如,有的設計師在修筑公路過程中,為防止古老樹木遭到破壞,甚至專門為了一棵樹而選擇更遠的路線,雖然耗費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卻保護了一棵古老的樹木,這不能完全用金錢來衡量,因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神是無價的。在城市園林設計中同樣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更加有利于創建環境友好型城市。
將生態設計理念融入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主要指是指利用科學的設計方法,對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進行研究,調查其習性特征,然后探討其內在聯系。自然存在的生態系統是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平衡,動植物為適應多變的環境變化,需不斷增加其對于環境的適應性。所以,園林景觀設計人員應充分了解園林周邊環境,選擇環境匹配度更高的動植物,保證園林生態系統能夠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
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作為最重要的主體元素,不僅能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同時能讓城市看起來更加豐富多彩、富有層次感。因此,在城市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選擇十分重要,不同的植物對于環境的要求不同,不能將不耐寒的植物種植在寒冷地區,對于需水型植物,如果種植在干旱地區顯然也是不合理的。土壤作為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需要提前檢測環境狀況,如果土壤板結嚴重、養分不足,需要先對土壤進行改良,然后才能進行植被種植。作為園林景觀設計師,應熟知不同植物的習性,了解周邊環境,以周圍環境作為設計基礎,在原有自然環境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完成植物與風景相統一。
對于城市生態景觀設計來說,不僅應把重心放在如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還應該關注環保問題。我國人口眾多,自然資源浪費嚴重,如果想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則應該致力于資源的重復利用及再生。地球上的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我們應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同時將可持續發展理念運用于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例如,部分生態公園設計了荒地開墾活動,家長可帶領孩子感受勞動人民的辛苦,從而引導孩子珍惜糧食及自然資源,為環保貢獻力量。
城市景觀園林設計的主要受眾是居民,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設計是否人性化。人性化的設計更加有利于人們的交流以及互動,設計師可以對于園林內部進行區域劃分,設置健身區域、休閑娛樂區域、兒童游戲區域等,滿足不同人的需求。舒適的環境不僅有利于強身健體,同時有利于放松心情。城市園林設計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合理設計分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空間浪費。
一個景觀設計是否成功最直觀的表現在于其觀賞價值,在生態理念下的園林景觀設計中,可利用天然材料作為原材料,不僅能夠增加意趣,同時更加渾然天成。例如,在鋪設道路時,并不建議使用混凝土作為原材料,選擇天然鵝卵石用來鋪設道路是更好的選擇。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鵝卵石,具有巧妙的節奏感,能夠讓人在享受美景的同時對腳底進行按摩和放松。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天然木材搭建花架,然后種植藤本類植物,花開的時候不僅可以賞花,同時還具有遮陰的作用。如果在園林設計中過多添加現代元素,容易失去自然本身的味道。
生態保護作為近年來各行各業討論的熱點,將其融入城市園林建設十分必要。在快速發展的時代,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基于城市化的園林設計也應該不斷創新。生態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將生態理念融入城市園林設計中,有助于促進園林設計的不斷優化,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同時能保證景觀設計內部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抵抗力,有利于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升居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