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欽,李延罡
(沈陽化工大學,遼寧沈陽 110000)
根據2017—2019年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數據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的安全施工事故數量逐年增加(圖1、圖2)。2018年,安全生產事故在我國共發生734起,累計死亡840人,比2017年增加42起,死亡人數增加33人,分別上浮6.1%和4.1%。2019年,安全生產事故在我國共發生773起,累計死亡904人,比2018年分別上浮5.31%和7.32%。在事故發生時,施工單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違法違規行為,接近一半的事故原因是高處墜落,還存在諸如物體擊打、土方坍塌等事故。而在較大及以上事故中,土方和基坑開挖、模板支撐體系等危險性較大的工程事故數量占總事故的80%以上,不符合施工程序引起的事故占事故發生總數的60%,還存在將近40%的由關鍵崗位人員履職問題引起的事故[1-2]。

圖1 2017—2019年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數量統計

圖2 2017—2019年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較大及以上事故發生數量統計
由事故發生數據來看,在較大的安全事故中,我國目前的建筑施工過程中依舊存在施工復雜、安全生產情況嚴峻多變的情況。這些情況間接反映出三個方面的問題:在政府監管方面,市場監管主管部門中存在執法不夠嚴格、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在監理單位方面,其沒有完全起到應發揮的安全管理和監督作用;在企業管理方面,群體性施工中的受傷事故得不到有效管控與防范等,造成了目前建筑事故頻發的局面。
目前我國建筑施工安全狀況并不樂觀,工程項目施工現場仍不時發生較大以上安全事故(圖3)。通過對安全事故成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人的行為和施工器械的狀態是導致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管理辦法難以落地是間接原因[3]。

圖3 2017—2019年房屋市政工程生產較大及以上事故死亡人數統計
建筑的施工安全除了政府監管與企業的管控外,作業施工人員的主動預防才是降低安全風險的主要手段。作為現場作業的主體,施工人員的個人安全應成為預防施工安全事故的著眼點,在此基礎上借助安全生產的激勵機制,鼓勵個人切實履行安全職責,按照要求將安全工作納入發展規劃的流程,從而達到減少建筑施工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次數的目的。
裝配式建筑是指部分采用了預制的成品部件在工程施工現場進行組裝而建成的建筑物。此類建筑工業化程度高,可采用標準化構件設計、工廠流水線生產、裝配快速施工等方法,將一些需要傳統施工方法完成的步驟轉向工廠操作進行,減少了現場施工條件的制約,可有效提高現場施工效率,更好地控制施工進度,是一種可以實現新型產品節能環保的建筑生產方式[4]。
裝配式建筑項目與傳統項目之間相比,呈現出許多不同之處[5],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在傳統的工程項目施工中,高空作業和模板支撐在施工過程中經常發生事故。而裝配式建筑在其生產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了相應的前期制作工作,到達施工現場后可直接進行安裝。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模板和腳手架的使用,減少施工過程中頻發事故出現的概率,提高施工效率,從而確保施工人員的作業安全,從源頭上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2)裝配式建筑分為三部分:一是主體結構,其中包含柱、支撐、承重墻、梁、板、樓梯、空調板;二是圍護墻和內隔墻;三是裝修和設備管線。
主體結構中使用最多的是樓梯。在高層住宅中標準層因為層高相同,疏散樓梯或者剪刀梯的踏步寬、踏步高、欄桿扶手、樓梯坡度、臺階數量完全一致,采用現場施工存在不可避免的誤差,而裝配式樓梯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可減小施工誤差。不過,偶爾也存在裝配式樓梯重量超過塔吊最高載重量的問題,但現在部分樓盤已采用新型的預制帶肋樓梯,其重量更輕,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裝配式裝修部分可以做干式工法樓面、地面,也可以采用地面、吊頂、墻面、櫥柜、廚房設備及管線等通過設計集成、生產之后工地安裝的集成廚房、集成衛生間。這種部分裝修或者全部裝修的模式,相對于傳統施工模式,更符合我國目前推行的綠色發展理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傳統建筑工程施工中環境污染與能源的浪費是難以避免的一個問題,以裝配式建筑工程為載體,可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3)在批量生產的裝配式構件出廠之前,企業的質量監督部門與安全生產相關部門會對部件的質量進行檢查和控制,使用的建筑構件會按照相應標準進行加工生產,從而使構件的產品質量得到保證。相較于傳統建筑現場制作產生的人為誤差,裝配式構件的誤差更少、質量更優,并且減少了更多隱蔽分項工程。
相比傳統澆筑式建筑,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大量優點,但現階段其發展仍不充分,仍需政府、建設單位與施工企業共同完善諸多發展機制,裝配式建筑的良好發展將會對我國建筑行業的提質增效起到積極作用。
相較于傳統磚砌式建筑而言,裝配式建筑的興起與發展不僅滿足當前社會的綠色環保節能的理念要求,而且對施工單位來說,也是降低施工安全事故風險的有效選擇之一。由于裝配式建筑的作業模式僅需吊裝、組裝等,在實際操作環節中減少了部分高空作業,因此有效減少了施工人員安全墜落的風險,對施工安全事故發生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7-8],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建筑由于拆模過早或者人為誤差,造成了部分構件存在安全隱患,如部分建筑的結構粱柱出現大于規范要求的裂縫。而裝配式建筑由于批量生產且驗收標準更高,對此類安全問題具有一定預防作用;
(2)裝配式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建筑所需施工材料,建筑物的重量隨之減少,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有一定提高作用,提升了建筑長期使用的安全性。并且裝配式建筑外觀的可能性較傳統型更大,更受客戶歡迎;
(3)裝配式建筑的外墻涂料一般在工廠用模具或者機器進行噴刷,而后進行烘烤。不同于傳統式外墻的人工噴涂而后通過陽光風干,裝配式外墻更加平整和牢固,外墻脫落造成的安全問題有效減少。
由于裝配式組裝建筑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因此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導與規范。與現澆式建筑相比,現有的傳統式磚砌建筑在建筑企業群體的生產中占比依舊很大,政府可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或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促進裝配式建筑的積極、健康發展。
在建筑行業中,裝配式建筑技術的水平在近年來不斷完善與提高,在滿足當下人們多元化居住需求的同時,也可減少施工事故及后期建筑使用的安全問題。目前裝配式建筑還處在發展階段,社會各方仍需為進一步提高裝配式建筑的技術水平而努力,推動建筑行業的健康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