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桂香 羅秋蘭 付鴻雁
1.江西省贛州市立醫院急診科,江西贛州 341000;2.江西省贛州市立醫院神經外科,江西贛州 341000
快速反應小組(rapid response team,RRT)是對病情惡化患者實施早期針對性干預的一種急救小組,可在患者病情惡化前及時發現并給予對應處理,從而降低轉移重癥監護病房率、心臟驟停率及病死率[1-2]。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各種人為及自然因素引發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風險持續增高,RRT在此類患者救治及護理干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3-5]。此外,急救箱為醫護人員進行急救工作的必備物品,急救箱中存在多種類型的急救用物,但急救箱的容量有限,以致相關物品疊放在急救箱中,造成搶救時尋找急救藥品或物品費時費力等[6-7]。基于此,本研究對急救箱進行改良設計,研制出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探討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在RRT 中的應用價值。
將2020年6月至11月贛州市立醫院收治的21 例危重癥患者設為對照組,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1 例危重癥患者設為研究組。對照組中,男12 例,女9 例;年齡36~79 歲,平均(57.39±13.37)歲;疾病類型:神經系統病癥2 例,水電解質紊亂2 例,代謝障礙3 例,循環系統衰竭6 例,心臟病癥6 例,呼吸系統病癥2 例;改良早期預警(improv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評分[8]4~10 分,平均(6.04±2.88)分。研究組中,男14 例,女7 例;年齡33~79 歲,平均(56.82±15.11)歲;疾病類型:神經系統病癥1 例,水電解質紊亂4 例,代謝障礙2 例,循環系統衰竭5 例,心臟病癥3 例,呼吸系統病癥6 例;MEWS 評分4~10 分,平均(5.99±3.01)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RRT 成員12 名,其中男5 例,女7 例;年齡24~49 歲,平均(31.49±11.62)歲;受教育程度:大專4 名,本科5 名,碩士及以上3 名;工作年限3~19年,平均(11.04±6.22)年。
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80 歲;②患者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者呼吸困難、呼吸頻率>25 次/min 或<8 次/min、血氧飽和度<90%;④患者心率>120 次/min 或<40 次/min、收縮壓<90 mmHg(1 mmHg=0.133 kPa),4 h 尿量<50 ml。排除標準:①合并良惡性腫瘤者;②意識突然改變、昏迷、反復或持續抽搐者;③研究期間病死或自愿退出者。
兩組均采用RRT 干預,對照組出診采用常規方法,研究組出診使用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RRT 成員構成:組長由醫療副院長擔任,副組長由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科室主任擔任,并包括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醫生6 名、護理人員6 名。對照組接到求救電話后常規準備氣管插管箱、簡易呼吸器、普通出診箱;研究組采取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參與急救干預,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采取鋁合金材料制作為立方體箱子,由外室及內室組成,其中外室配備附件:正上方為硬質塑料所制作的正中手柄、正前方為兩個鎖扣、正面及后面可貼含急救轉運箱物品的清單;內室包括上、中、下三層,內室參照急救流程次序進行功能化分層,層和層間采取“Z”字形可活動支架進行支撐,拉開后能向前后打開為平面,便于取物;底層放置聽診器、呼吸面罩、吸痰管與呼吸囊,中層與上層依據物品體積和形狀制作為個性化小格子;內室三層結合危重癥患者搶救需求進行對應設計,避免空間浪費,根據疾病相關搶救流程設計,便于物品取用;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制作完成后向RRT成員展示、講解,并制定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日常維護管理制度。
比較兩組的急救用物準備時間、搶救成功率、搶救用物使用滿意度及搶救物品藥品缺陷率。①搶救用物使用滿意度采用自擬搶救用物使用滿意度評估量表(經預試驗,本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為0.88,效度系數為0.78),由RRT 成員對搶救用物使用便捷情況進行主觀評估,共100 分,90~100 分為非常滿意,70~<90 分為滿意,<70 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②搶救物品藥品缺陷率主要為準備不充分。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取Bartlett 方差齊性檢驗與Kolmogorov-Smirnov正態性檢驗,均確認具備方差齊性且近似服從正態布,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例數<40 或理論頻數T≤1 時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例數≥40 且理論頻數T>5 或1<T<5 時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急救用物準備時間短于對照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急救用物準備時間及搶救成功率的比較
兩組的搶救用物使用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搶救用物使用滿意度的比較[n(%)]
研究組未發生搶救物品藥品缺陷,對照組發生搶救物品缺陷3 例,搶救藥品缺陷1 例,研究組的搶救物品藥品缺陷率低于對照組(19.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21,P=0.035)。
醫院常規急救流程通常為公共急救模式,難以有效將突發公共事件中不可預見性因素和實際狀況相結合,以致出現異常時醫護人員應急反應不足,難以實施有效處理,而RRT 可使護理人員在危重癥搶救中做到準確預判、及時干預、避免惡化,最大程度降低疾病病死風險[9-10]。
常規急救中應用的急救箱需用較長時間準備相關用物及藥品,易延誤患者干預時機,嚴重者可增加病死風險[11-12]。準備搶救物品與藥品時間越短,則搶救成功率越高[13-14],為縮短準備搶救物品時間,本研究在傳統急救箱上進行改良,研制出一種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為鋁合金材料制作的立方體箱子,根據搶救需求進行空間結構的設計,如搶救患者時首先要進行氣管插管,因此第一層為氣管插管所需用物,二層為輸液用具及搶救藥品,底層為簡單呼吸氣囊,每一層的格子依據相關用物的體積進行個性化設計,能節省空間,且相關用物準備用時短、取用方便,可有效縮短搶救用時。同時,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制作簡單、攜帶方便、 便于臨床實用,危重癥患者因病情異常需啟動RRT 時,相關成員僅需攜帶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即可,極大程度縮短了搶救相關用物準備時間,可提升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利于保證疾病良好轉歸[1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急救用物準備時間短于對照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搶救物品藥品缺陷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在RRT 小組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有效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率及安全性。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有效整合搶救用物,取用方便,便于取藥、展收,可降低搶救工作的難度,且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根據功能及搶救情況進行結構劃分,分類清楚、分層明確,便于相關用物的取用,可縮短搶救用時、提升搶救效率。
綜上所述,一體化多功能急救箱在RRT 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縮短急救用物準備時間,減少搶救物品藥品缺陷,利于提升搶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