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柳 于素維
1.遼寧省營口市第四人民醫院五病區,遼寧營口 115000;2.遼寧省營口市第一專科醫院心理科,遼寧營口 115000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SCH)是常見的精神科疾病,其具體的起因不明,涉及基因遺傳、易感心理素質以及外界心理創傷等多個層面[1]。SCH 的癥狀存在多樣性,具體體現在患者認知功能、感知覺功能、情感功能以及行為等多個方面的改變,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2]。激越、興奮癥狀是SCH 急性期的常見癥狀之一。數據統計顯示1/5 的SCH 存在激越的癥狀[3]。青少年由于心理尚未發育成熟,且其處于身體、行為都容易發生巨大變化的青春期,在受到急性心理刺激后容易形成SCH。調查發現近年來,SCH 患者中青少年群體的比例有不斷升高的趨勢[4]。SCH 伴急性期激越癥狀的青少年患者往往會出現躁動、自殘、攻擊等行為,對于其自身和周圍人的人身安全帶來一定的威脅。因此對于SCH 急性期激越癥狀的青少年患者要及時干預治療,控制激越癥狀。氟哌啶醇針劑是臨床治療的常用抗精神藥物,對于SCH 患者的妄想、沖動癥狀均有較好的控制作用,起效較快,但是其在臨床應用中,錐體外系反應出現的概率較高[5]。齊拉西酮針劑屬于二代抗精神藥物,其抗精神癥狀的效果確切,錐體外系不良反應也有了明顯改善[6]。本研究對于齊拉西酮針劑治療青少年SCH 急性期激越癥狀的效果進行了探討分析。
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間營口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伴急性激越癥狀的青少年SCH 患者82 例,采取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41 例。參照組中,男23 例,女18 例;年齡13~18 歲,平均(15.9±1.9)歲;病程6~45月,平均(22.4±4.1)月。試驗組中,男24 例,女17 例;年齡13~18歲,平均(15.6±1.8)歲;病程5~43月,平均(21.9±4.3)月。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營口市第四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經臨床檢查確診為SCH[7];②陽性和陰性精神癥狀評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總分達到60分,其中興奮激越項目(excitedcomponentof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EC)評分達到14分[8];③年齡13~18 歲。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的臟器功能不全;②合并其他精神系統疾病;③發育障礙;④研究前14 d 內使用抗精神藥物;⑤存在藥物過敏史。
參照組患者予以氟哌啶醇針劑(湖南洞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200105,規格:1 ml∶5 mg)肌內注射治療。注射的劑量為1 ml/次,視患者癥狀控制情況,間隔4~6 h 可重復給藥,每日的最高劑量控制在20 mg。
試驗組患者則予以齊拉西酮針劑(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91112,規格:20 mg)肌內注射治療。初次注射的劑量為10 mg/次,視患者癥狀控制情況,間隔4~6 h 可重復給藥,每日的最高劑量控制在40 mg。
兩組均進行治療3 d,在用藥期間不能使用其他的抗精神藥物。若患者用藥期間出現嚴重的睡眠障礙,可適當予以苯二氮類藥物。
在治療期間,運用PANSS-EC 量表評價在用藥后6、12、24、48 h 以及72 h 時間點激越癥狀的改善情況,PANSS-EC 量表共有5 個項目,總分35 分,分值越高則表示激越癥狀越嚴重[8],以PANSS-EC 的減分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評價兩組最終療效(基本痊愈為減分率≥75%,顯效為減分率≥50%且<75%,好轉為減分率≥25%且<50%,無效為減分率<25%)。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好轉) 例數/總例數×100%。并統計兩組的惡心嘔吐、心動過度、困倦嗜睡、靜坐不能、震顫、肌張力障礙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評估其安全性。不良反應發生率=(惡心嘔吐+心動過度+困倦嗜睡+靜坐不能+震顫+肌張力障礙)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不同時間整體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組內不同時間兩兩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用藥前的PANSS-EC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用藥后6、12、24、48 h 以及72 h 的PANSS-EC 評分均低于本組用藥前,兩組患者在用藥后12、24、48 h 以及72 h 的PANSSEC 評分均低于本組用藥后6 h,兩組患者在用藥后24、48 h 以及72 h 的PANSS-EC 評分均低于本組用藥后12 h,兩組患者在用藥后48、72 h 的PANSSEC 評分均低于本組用藥后24 h,兩組患者在用藥后72 h 的PANSS-EC 評分均低于本組用藥后48 h,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用藥后6、12 h的PANSS-EC 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用藥后24、48 h 以及72 h 的PANSS-EC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在用藥期間的PANSS-EC 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在用藥期間的PANSS-EC 評分的比較(分,±s)
注 與本組用藥前比較,aP<0.05;與本組用藥后6 h 比較,bP<0.05;與本組用藥后12 h 比較,cP<0.05;與本組用藥后24 h 比較,dP<0.05;與本組用藥后48 h 比較,eP<0.05
組別 例數 用藥前 用藥后6 h 用藥后12 h 用藥后24 h 用藥后48 h 用藥后72 h F 值 P 值參照組試驗組t 值P 值41 41 27.84±3.26 27.91±3.34 0.359>0.05 24.90±3.42a 22.07±3.11a 3.802<0.05 21.56±2.86ab 19.45±2.45ab 3.588<0.05 18.56±2.46abc 17.95±2.63abc 1.085>0.05 15.11±2.15abcd 15.20±2.24abcd 0.769>0.05 12.59±1.88abcde 12.41±1.79abcde 0.531>0.05 5.823 6.061<0.05<0.05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的比較[n(%)]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n(%)]
青少年是人生的重要轉折和過渡時期,青少年SCH 的發生率近年來在不斷攀升[9]。急性期激越癥狀的青少年SCH 患者情緒亢奮,可能會出現自傷或者傷人等行為,需要及時通過藥物控制其興奮躁狂的狀態,避免患者病情進一步進展,傷及自身或他人安全。氟哌啶醇針劑是目前臨床治療SCH 的常用藥物,屬于第一代中的丁酰苯類抗精神藥物,其作用機制主要通過阻斷多巴胺(dopamine,DA)受體,促進多巴胺的轉化,起到控制興奮、攻擊行為等精神癥狀的作用[10]。氟哌啶醇針劑對于SCH 激越癥狀的控制效果已被臨床所認可。但是由于它對錐體外系DA 也存在較強的阻斷作用,因此存在較高的震顫、靜坐不能等錐體外系反應發生概率,治療的安全性方面欠佳[11]。而齊拉西酮針劑是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其抗精神病的作用機制與氟哌啶醇針劑有所不同,除了與后者類似的拮抗多巴胺D2,D3 受體途徑控制SCH 的陽性癥狀的作用外,還能通過對5-羥色胺受體(5-HT receptor,5-HT)2C、5-HT2A、5-HT1D 的拮抗達到抗精神分裂癥的效果,能促進患者情感功能的平衡,改善焦慮、躁動[12]。臨床試驗顯示,齊拉西酮針劑的生物利用度高,能達到100%,且起效快,肌內注射后能在1 h 內達到峰值,此外由于其對于5-HT2A/D2 的親和力強度比值大,因此錐體外系反應的風險較低[13]。門濤[14]的研究顯示,齊拉西酮針劑在老年SCH 的治療中效果顯著,且耐受性良好。本研究對齊拉西酮針劑治療青少年SCH 急性期激越癥狀的效果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用藥后6、12、24、48 h 以 及72 h 的PANSS-EC 評分均低于本組用藥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用藥后6、12 h 的PANSS-EC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與楊福中等[15]的研究一致,顯示齊拉西酮針劑能快速控制青少年SCH 激越癥狀,且能達到與氟哌啶醇針劑相當的效果,用藥的安全性方面也更優,臨床應用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在青少年SCH 急性期激越癥狀的治療中,齊拉西酮針劑能快速控制其激越癥狀,且能達到與氟哌啶醇針劑相當的效果,用藥的安全性方面也更優,臨床應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