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治莉 蔡飛燕 林星鎮
1.南昌市洪都中醫院護理部,江西南昌 330008;2.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康復科,江西南昌 330008
靜脈留置針在臨床應用廣泛,有操作簡單等優點,能減少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但多數老年患者血管彈性減弱、脆性增加,抗機械能力較差,靜脈輸液中會發生靜脈炎等并發癥,給老年患者帶來生理、心理上痛苦,影響患者疾病治療[1-2]。使用科學的質量管理模式預防老年患者靜脈炎發生是目前臨床急需解決的熱點問題。目前對老年患者靜脈炎預防僅限于穿刺方法、留置針護理等單一因素研究,效果不佳。PDCA循環理論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通過計劃(P)、執行(D)、檢查(C)、處理(A)的科學工作程序管理,減少護理中差錯發生,更好地促進患者康復[3-4]。本研究探討PDCA 循環法預防老年患者發生靜脈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選擇2021年3月至5月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收治100 例靜脈留置針治療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改進組,每組各50 例。對照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齡65~79歲,平均(72.36±2.14)歲;疾病類型:脛骨平臺骨折8 例,股骨頸骨折7例,股骨頭壞死6 例,肩袖損傷8 例,肩周炎5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6 例,肱骨干骨折8 例,其他2 例。改進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齡65~79 歲,平均(72.39±2.11)歲;疾病類型:脛骨平臺骨折9 例,股骨頸骨折8例,股骨頭壞死7 例,肩袖損傷6 例,肩周炎5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6 例,肱骨干骨折8 例,其他1 例。兩組的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醫院(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患者行靜脈留置針穿刺輸液治療;②年齡65~79 歲;③穿刺部位無皮膚破損、腫脹等。排除標準:①嚴重精神障礙者;②不配合留置針者;③凝血功能障礙者;④皮膚外傷或感染者;⑤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及腫瘤患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穿刺前向患者解釋靜脈留置針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操作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穿刺完成后按照“U”固定方法用透明敷料固定,留置時間為3~5 d,留置期觀察穿刺皮膚與靜脈情況,皮膚出現紅腫、滲液等異常情況立即拔除留置針;每次封管前,采用生理鹽水沖洗留置針管道,再采用正壓封管,避免應藥物殘留導致留置針堵塞。改進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PDCA 循環管理,措施如下。①計劃階段(P):由護士長、責任護士組成質控管理小組,全面評估患者病情、靜脈留置針使用情況、對疾病和留置針使用知識了解程度等,從護理人員、患者、留置針選擇及注意事項、護理方法等分析靜脈留置針輸液所致靜脈炎的原因,如留置針固定不牢靠、沖管、封管操作不當,根據留置針致靜脈炎的原因結合實際制定相應改進計劃。②實施階段(D):a.加強護理人員學習和培訓。每周開展1 次靜脈留置針使用和護理小講課,加強全體護理人員靜脈留置針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培訓,包括留置針選擇、固定方法、沖管與封管方法、老年患者血管的選擇、穿刺技巧、注意事項和靜脈炎的預防等,邀請高年資、穿刺技術熟練、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分享穿刺心得與經驗。b.加強健康宣教。依據患者文化程度進行針對性一對一交流,講解留置針管理和維護注意事項,囑患者在輸液中避免肢體下垂,適當抬高置管側肢體促進血液回流,注意保持敷料干燥、穿刺部位清潔,避免用置管側肢體提拉重物,勿隨意撥動肝素帽和小夾子,穿脫衣物時注意動作輕緩,防止留置針意外脫出。c.做好風險預警。制訂預防靜脈炎風險評估表,加強對患者靜脈炎風險評估,分數>21 分的高度風險采取相應預防措施,并床邊重點交班,向護理部上報靜脈炎風險表,安排相關人員會診并給予處理的措施。d.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穿刺處每日更換1 次敷料,采用酒精、碘酒消毒穿刺點,敷料出現滲液、滲血等異常立即更換。e.合理輸入液體和藥物。依據藥物性質和液體輸入量調節輸液速度,輸入刺激性過強藥物選擇粗大靜脈,速度不宜過快,以20~30 滴/min 為宜,輸入甘露醇、脂肪乳等藥物時在穿刺時與氯化鈉溶液相連,穿刺成功后再接入刺激性較強藥物。③檢查階段(C):護士長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留置針相關知識考核,包括沖管及封管要求、靜脈炎預防與處理等,檢查高危患者交接班情況、對預防靜脈炎風險評估表使用情況,發現輸液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④處理階段(A):每周組織1 次集中討論學習,查找問題及出現原因,提出相應改進措施,并納入下一個循環。
①靜脈炎發生情況參照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所制定靜脈炎判定標準[5]。Ⅰ級:穿刺部位輕微紅、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硬結未觸及;Ⅱ級:穿刺部位紅腫,靜脈有條索狀變化,無硬結;Ⅲ級:穿刺部位疼痛、紅腫,靜脈呈條索狀改變,可觸及硬結;Ⅳ級:輸液部位疼痛,伴發紅、水腫,觸摸到的條訴狀靜脈>2.5 cm,有膿液滲出。靜脈炎發生率=(Ⅰ級+Ⅱ級+Ⅲ級+Ⅳ級)例數/總例數×100%。②于干預前和干預3 d 評價兩組的穿刺肢體疼痛程度[6]。0 級:無痛;1 級:輕度疼痛,但不明顯;2 級:中度疼痛,在可以忍受范圍;3 級:重度疼痛,難以忍受;4 級:無法忍受疼痛,需要使用鎮痛藥。③患者出院前發放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該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858,重測效度為0.866,問卷發放100 份,現場回收100 份,回收有效率為100%,包括操作技術、護理方式、健康教育、并發癥預防四個方面,每個方面滿分100 分,得分高表示患者對護理越滿意。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改進組的靜脈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1)。

表1 兩組靜脈炎發生率的比較[n(%)]
兩組干預前的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差異(P>0.05);兩組干預后的疼痛程度輕于干預前,且改進組的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穿刺肢體疼痛程度的比較[n(%) ]
改進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操作技術 護理方式 健康教育 并發癥預防 總分對照組(n=50)改進組(n=50)t 值P 值80.56±5.21 86.94±5.13 6.170<0.001 80.59±5.12 86.15±5.04 5.472<0.001 80.64±5.32 86.99±5.37 5.940<0.001 80.69±5.34 87.02±5.39 5.899<0.001 322.84±10.29 345.95±10.42 11.159<0.001
靜脈炎是老年患者靜脈輸液中常見并發癥,不僅影響靜脈留置針正常使用,還加重患者身心痛苦和經濟負擔,不利于患者康復[7-8]。采取積極有效地管理方式預防靜脈炎發生是保證患者醫療安全的關鍵。常規管理由護理人員被動遵循醫囑實施護理干預,一定程度上能減少靜脈炎發生,但護理措施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管理效果一般[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改進組的靜脈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干預后穿刺肢體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PDCA 循環法能減少靜脈炎發生,降低患者穿刺肢體疼痛程度,提升護理滿意度。尹麗等[11]研究表明,PDCA 護理用于老年患者,能夠減少靜脈炎發生,提升患者滿意度,與本研究結果類似。PDCA 循環法健全護理管理體系,形成檢查、計劃、實施、追蹤一體化,計劃階段對護理中導致靜脈炎發生危險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制定全面、科學地管理方案,有助于護理工作有條不紊進行[12-14]。實施階段通過加強護理人員靜脈留置針穿刺知識學習和技術培訓,強化護理人員責任心和工作能力,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預防意識,有助于提高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安全性,保證患者靜脈輸液安全[15-16]。檢查階段能及時發現護理問題,采取針對性改進措施,減少護理中意外風險發生,有效預防靜脈炎發生,能減輕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適感[17-18]。處理階段及時總結經驗,形成改善現存問題的規范體系,促進護理質量改進,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護理服務,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提升患者滿意度[19-20]。
綜上所述,PDCA 循環法在老年患者的應用效果良好,能降低靜脈炎發生風險,減輕患者痛苦,促進護理滿意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