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博豪,潘華棟,張 威,郭 平,匡佩琳
(1.江西農業大學,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省檢驗檢測認證總院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5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的定義,食用農產品指供食用的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1]。而在《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中,食用農產品被定義為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供人食用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不管從哪一種定義來看,食用農產品的根源都是其相對應的農業活動。為了在農業活動中同時保證食用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殺蟲劑農藥被廣泛使用以控制蔬菜病蟲害,而殺菌劑農藥常用于蔬菜的生長后期或采后病害的防治;抗生素、抗病毒、抗寄生蟲類等獸藥被用來預防、治療、診斷動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調節動物生理機能。但不當甚至盲目地使用農獸藥而產生的殘留問題很可能會給環境以及消費者帶來風險。雖然國家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規文件中對食品中農獸藥殘留超標情況有明確的禁止以及相關的處罰條例[1],但是根據近年來的實地調查發現,食用農產品中的藥物殘留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
本文主要針對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印發的《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中農獸藥殘留問題較為突出的11種農產品,即“三棵菜”:豇豆、韭菜、芹菜;“一枚蛋”:雞蛋;“一只雞”:烏雞;肉牛肉羊;“四條魚”:大口黑鱸、烏鱧、鳊魚、大黃魚中不合格項進行了分類整理,以期為相關部門的檢測和執法提供便利。
本次數據全部來源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2019—2021年發布的食品安全信息抽檢公示公告,本文收集其中有關食用農產品重點品種的數據,對不同種類的重點食用農產品中的不合格項進行歸納、計算、制表分析。
2.1.1 豇豆中不合格項統計
由表1可知,2019年、2020年、2021年在豇豆中檢出的不合格項分別為60批、142批和200批,共計402批。其中的不合格項主要包括滅蠅胺,共檢出117批,占比29.1%;克百威共檢出112批,占比27.9%,氧樂果共檢出57批,占比14.2%;倍硫磷共檢出19批,占比4.7%;水胺硫磷共檢出19批,占比4.7%;甲基異柳磷共檢出7批,占比1.7%;氟蟲腈檢出6批,占比1.5%;其他項目共檢出65批,占比16.2%。

表1 2019—2021年豇豆中不合格項統計表
2.1.2 韭菜中不合格項統計
由表2可知,2019年、2020年、2021年在韭菜中檢出的不合格項分別為378批、553批和410批,共計1 341批。其中的不合格項分別為腐霉利,共檢出807批,占比60.2%;鎘共檢出193批,占比14.4%;毒死蜱共檢出56批,占比4.2%;多菌靈共檢出54批,占比4.0%;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共檢出50批,占比3.7%;氧樂果共檢出45批,占比3.4%;啶蟲脒共檢出30批,占比2.2%;克百威共檢出22批,占比1.6%;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共檢出10批,占比0.7%;其他項目共檢出74批,占比5.5%。
2.1.3 芹菜中不合格項統計
由表3可知,2019年、2020年、2021年在芹菜中檢出的不合格項分別為162批、210批和176批,共計548批。其中的不合格項分別為毒死蜱,共檢出292批,占比53.3%;甲拌磷共檢出82批,占比15.0%;氧樂果共檢出53批,占比9.7%;克百威共檢出26批,占比4.7%;噻蟲胺共檢出11批,占比2.0%;其他項目共檢出84批,占比15.3%。
2.1.4 雞蛋中不合格項統計
由表4可知,2019年、2020年、2021年在雞蛋中檢出的不合格項分別為154批、274批和191批,共計619批。其中的不合格項分別為氟苯尼考,共檢出262批,占比42.3%;恩諾沙星共檢出194批,占比31.3%;磺胺類共檢出37批,占比6.0%;甲硝唑共檢出35批,占比5.7%;氧氟沙星共檢出26批,占比4.2%;金剛烷胺共檢出26批,占比4.2%;其他項目共檢出39批,占比6.3%。

表2 2019—2021年韭菜中不合格項統計表

表3 2019—2021年芹菜中不合格項統計表

表4 2019—2021年雞蛋中不合格項統計表
2.1.5 烏雞中不合格項統計
由表5可知,2019年、2020年、2021年在烏雞中檢出的不合格項分別為121批、130批和51批,共計302批。
其中的不合格項分別為恩諾沙星,共檢出117批,占比38.7%;磺胺類共檢出79批,占比26.2%;氧氟沙星共檢出40批,占比13.2%;甲氧芐啶共檢出36批,占比11.9%;其他項目共檢出30批,占比10.0%。
2.1.6 肉牛中不合格項統計
由表6可知,2019年、2020年、2021年在肉牛中檢出的不合格項分別為31批、103批和70批次,共計204批。其中的不合格項分別為克倫特羅,共檢出102批,占比50.0%;磺胺類共檢出30批,占比14.7%;地塞米松共檢出16批,占比7.8%;恩諾沙星共檢出15批,占比7.4%;五氯酚酸鈉共檢出11批,占比5.4%;氧氟沙星共檢出10批,占比4.9%;其他項目共檢出20批,占比9.8%。

表5 2019—2021年烏雞中不合格項統計表

表6 2019—2021年肉牛中不合格項統計表
2.1.7 肉羊中不合格項統計
由表7可知,2019年、2020年、2021年在肉羊中檢出的不合格項分別為35批、73批和26批,共計134批。其中的不合格項分別為克倫特羅,共檢出57批,占比42.5%;磺胺類共檢出24批,占比17.9%;恩諾沙星共檢出14批,占比10.4%;氧氟沙星共檢出13批,占比9.7%;五氯酚酸鈉共檢出3批,占比2.2%;其他項目共檢出23批,占比17.2%。

表7 2019—2021年肉羊中不合格項統計表
2.1.8 鱸魚中不合格項統計
由表8可知,2019年、2020年、2021年在鱸魚中檢出的不合格項分別為38批、68批和40批,共計146批。其中的不合格項分別為恩諾沙星,共檢出88批,占比60.3%;氧氟沙星共檢出22批,占比15.1%;磺胺類共檢出18批,占比12.3%;其他項目共檢出18批,占比12.3%。
2.1.9 烏鱧中不合格項統計
由表9可知,2019年、2020年、2021年在烏鱧中檢出的不合格項分別為43批、117批和22批,共計182批。其中的不合格項分別為氧氟沙星,共檢出132批,占比72.5%;孔雀石綠共檢出21批,占比11.5%;恩諾沙星共檢出14批,占比7.7%;呋喃唑酮代謝物共檢出7批,占比3.9%;其他項目共檢出8批,占比4.4%。
2.1.10 鳊魚中不合格項統計
由表10可知,2019年、2020年、2021年在鳊魚中檢出的不合格項分別為13批、24批和29批,共計66批。其中的不合格項分別為恩諾沙星,共檢出60批,占比91.0%;其他項目共檢出6批,占比9.0%。

表8 2019—2021年鱸魚中不合格項統計表

表9 2019—2021年烏鱧中不合格項統計表

表10 2019—2021年鳊魚中不合格項統計表
2.1.11 大黃魚中不合格項統計
由表11可知,2019年、2020年、2021年在大黃魚中檢出的不合格項分別為15批、30批和10批,共計55批。其中的不合格項分別為氧氟沙星,共檢出32批,占比58.2%;恩諾沙星共檢出15批,占比27.3%;甲硝唑共檢出4批,占比7.3%;其他項目共檢出4批,占比7.3%。

表11 2019—2021年大黃魚中不合格項統計表
本次統計的食用農產品不合格項共計3 999批次。主要問題有兩類,分別是農藥殘留和獸藥殘留。
2.2.1 農藥殘留
本次統計數據中的蔬菜種類為豇豆、韭菜和芹菜。統計的不合格項中總共包含15種農藥,其中滅蠅胺、腐霉利和毒死蜱檢出較多。滅蠅胺是防治蔬菜花卉上美洲斑潛蠅的理想藥劑。它可作為衛生用藥殺蟲劑,是一種昆蟲生產調節劑,尤其對美洲斑潛蠅幼蟲有較好的控制作用,具有很強的內吸性,高效低毒,持效期長,對人、畜禽等無毒副作用[3]。由于對豇豆中的各類營養成分幾乎沒有影響,滅蠅胺常常被用來防治豇豆中的蟲害。腐霉利是一種低毒內吸性殺菌劑,對葡萄孢屬和核盤菌屬有特效,可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茄子、黃瓜、葡萄的灰霉病以及豆科、萵苣、胡椒的莖腐病等。近年來,腐霉利被廣泛用于大棚蔬菜的病害防治[4]。毒死蜱是一類高效、廣譜性殺蟲劑,對害蟲具有觸殺、胃毒和熏蒸作用,但無內吸性,可用于防治水稻、棉花、果樹和蔬菜等作物上的多種害蟲。但值得注意的是,毒死蜱可能會使人體神經系統功能異常,若攝入過多會導致死亡[5]。
2.2.2 獸藥殘留
本次統計數據中涉及的鮮蛋、畜禽類以及水產品為雞蛋、烏雞、肉牛、肉羊、鱸魚、烏鱧、鳊魚和大黃魚。統計的不合格項中總共包含12種,其中氟苯尼考、恩諾沙星、克倫特羅以及氧氟沙星檢出較多。氟苯尼考常常被用于給家禽消炎抗菌,但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如抑制生殖激素分泌,影響畜禽正常的繁殖等。值得注意的是,氟苯尼考的半衰期長,血藥濃度高,動物被喂食之后,藥物通常會進入乳、蛋中[6]。人類食用了含有氟苯尼考的乳、蛋,相當于攝入了一定量的氟苯尼考,對身體健康也會產生不良影響。農業部公告第235號《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規定產蛋期的家禽禁止使用這類藥物,即蛋中不得檢出氟苯尼考。
通過分析此次統計數據發現,喹諾酮藥物除恩諾沙星外,氧氟沙星也被廣泛用于水產品疾病的治療和預防,說明一些不良商販為了利益超量使用這兩種藥物或水產品存在休藥期濫用藥物等現象,故在禽畜肉類、蛋類、水產品中均有不合格情況檢出[7]。
克倫特羅俗稱瘦肉精,這類藥物容易在動物體內蓄積殘留,人體一旦食入過多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8]。瘦肉精問題說明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不法分子抱有僥幸心理,企圖通過違法的方式來盈利,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食品健康安全。
綜上,2019—2021年11種食用農產品中各類農獸藥殘留問題依舊比較突出。除了監管部門有針對性地抽檢外,我國也要加強對種植戶、養殖戶的法律法規普及,加強種植和養殖過程中的監督管理,有效杜絕農獸藥超標使用等問題。同時,食用農產品的溯源問題也是人們需要關注的,只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地守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