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穎
何謂高效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思維活躍,樂學、愛學,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探索知識且有所獲的課堂,就是高效課堂。本文就如何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助推高效課堂的實現,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運用信息技術助力學生主動學習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生發自內心的、主動性的、反映自身發展需要的建構性學習行為。信息技術以其悅耳的聲音、色彩鮮明的圖像、生動優美的動畫和視頻為原本枯燥、單調的課堂注入了活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比如在教Ee、Ff、Gg三個字母時,我是在黑板上畫四線三格,一邊寫一邊教讀發音,但學生缺乏興趣,效果可想而知。之后教學Hh、Ii、Jj、Kk時,我先讓學生觀看相關的小視頻,邊看邊跟讀,即使平常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也看得津津有味,讀得也很大聲。究其原因,應該是小學生處于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往往需要具體形象的畫面、音樂和有趣的動作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它能調動多種感官,刺激腦細胞活躍,增強記憶能力。講解和操練語音分類題時,我一直很頭疼,學生也不喜歡這種題型,出錯率非常高。后來我發現一種交互游戲,把語音分類設計成送小海螺、小蘑菇等回家,學生的興趣立馬來了。
我讓他們先自己進行人機操練,熟悉后再進行對抗賽,這極大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感知、體驗并進行小結,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語音知識。之后學生對語音分類題不再感到害怕,正確率也提高了很多。
二、運用信息技術助力學生深度學習
1.教師整合信息資源助力學生深度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的開發和普及,很多資源平臺應運而生,教師能快速地找到相關課程的資源,并結合實際情況加以整合。這樣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也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性資源,有助于學生眼界的拓展和思維廣度、深度的培養。
例如,在三年級的字母教學中,我只想到了教學生認讀字母、會書寫字母,但其他教師想到了認讀字母組合,讓學生了解組合的意義,還想到了讓學生創作趣味字母畫。這些想法讓我眼前一亮。我深感自己視野的狹小,需要多借鑒、學習他人的智慧,來完善、優化自己的教學。我也很慶幸看到了這些教師的想法,讓我的學生得以了解更廣闊的天地,做到更有趣味的作業,從而更喜歡英語學習。
正是信息技術的支撐,讓我以創新方式向學生傳遞了豐富的核心學習內容。學生在我的影響下,提升了思維的寬度和廣度,體驗了深度學習,也為進一步的深度學習累積了經驗。
2.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助力自我深度學習
學生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感受到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和快捷,體驗到自身學習能力的強大。
例如六年級下冊Unit6 “An interesting country”一課,Story time中介紹了澳大利亞,Fun time介紹了英國,全篇沒有介紹另一個講英語的國家——美國,于是我布置了上網查找美國信息的作業。第二天互相交流時,我驚喜地發現學生查找到了許多信息,也學會了很多新單詞。通過查找美國信息這一任務,既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完善了本單元的主題,讓本單元的主題得以向縱深發展,給學生留下更為全面的單元知識脈絡圖。
三、運用信息技術助力學生個性化學習
信息技術打破了時空限制,讓知識傳播模式和學習方式多元化,這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
1.輔助工具助力個性化學習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個體差異,課堂上,部分學生會跟不上教學節奏,存在知識漏洞,為今后的學習留下隱患。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微課等輔助工具給這部分學生帶來了曙光,使得個性化學習能更好地實現。
比如,英語課上,我們會對重點句型以及新單詞進行講解、操練,但整篇課文除了重點句型以及新單詞外,還有其他句子。有些學生不會讀其他句子,那就可以在課上或課后根據自己的情況,反復聽讀不會讀的句子,直到會讀為止;有些學生沒理解新句型,我就推薦微視頻給他們觀看,讓他們通過回看視頻,把新知識點吃透。
傳統教學重共性輕個性,教師難以照顧到每個人的發展,而信息技術使“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成為可能。它能開展個性化學習,進行精準化補救,促進學生可持續化發展。
2.數據分析助力個性化學習
現在有很多學習分析系統,可以采集學生平時作業和考試的數據,生成精準的分析報告,幫助學生自我分析、自我提升。學生們可以明確自己的知識薄弱區,從而有目的地查漏補缺,對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強化提升,使得學習更加具有側重點,學習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從而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學習。
信息技術創造了靈動的學習情境,豐富了教學內涵,同時為學習者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習更具有吸引力,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高效課堂。愿每一位執著耕耘于現代課堂的守望者都能成為信息時代真正的“魔法師”,手握信息技術這根“魔棒”,點石成金,助力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成就每一位學生的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