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給中小學校提供專業的指導,推廣先進教育理念,探尋“雙減”政策下學校STEM 實踐教育開展新思路,總結交流先進經驗,及時更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促進各地區學校的資源共享,近日,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雙減”背景下中小學校STEM實踐校長高峰論壇在德州召開。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王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劉志剛,山東教育電視臺原副臺長、研究員、山東省創造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澤河,山東省政府專職督學、德州市教育局原黨組成員、調研員劉民生,德州市德城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海蓉等參加了論壇。
論壇伊始,王素做了題為《素養導向的項目式學習》報告,她提出了好的STEM課程的六個特點以及高質量項目式學習的四個特征。她指出,項目式學習是團隊共同解決一個復雜問題或完成一項綜合性任務,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深刻理解以獲得核心素養發展的一種學習方式。通過講解,與會人員對STEM課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為助力STEM項目式學習落地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德州市實驗小學校長于莉、德州市石蘆街小學校長張紅分別以“STEM遇上‘雙減’,讓生態教育更美好”“‘雙減’背景下用課程‘破繭’培養時代新人”為主題做了報告,與在場的校長們分享STEM教育在校園落地生根的“果實”,并分享如何根據學生興趣和不同學科知識的特點,面向現實問題設計跨學科項目活動,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個別化教學,從而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提高創新能力。
論壇期間,各學校校長、教師齊聚悅納谷STEM實踐基地,中國教科院STEM教育研究德州指導中心主任、中教未來規劃設計院(青島)總設計師李靜圍繞“中小學校STEM實踐課程資源建設”,就德州各中小學理論成果、教育課程設計、師資力量建設、教育效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全方位的交流展示。
劉志剛就“STEM教育區域整體推進路徑探討”與在場人員進行深入交流,并對《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作出說明。他提出,通過行動計劃將形成一批STEM領航學校,培育一批STEM種子學校,能夠讓中國涌現出更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STEM方面的創新人才。
論壇最后,劉民生提出,本次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為德州市STEM教育實踐成果起到了創新引領作用,對德州市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打造人才戰略高地具有重大意義。本次活動時間雖短但信息量很大,聚焦精準,既有高度又有廣度、深度,為下一步開展STEM教育提供了明確目標和方向,接下來要盡可能地多舉辦這樣的交流活動,讓校長在相互啟發和思想激蕩中,在前沿、生動、實用的學習體驗中,探尋破解問題的思路與行動策略,讓STEM教育真正遍地開花。
(德教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