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劉欣博
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吉林省委關于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決定》,將“一主六雙”從空間產業布局上升到戰略發展層面,更加契合新發展階段的時代背景,充分貫徹了新發展理念的根本要求,有利于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是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為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
聚焦重點,實現產業新突破。近年來,我省努力夯實產業發展根基,積極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并取得了較好效果,基本構建起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具有較強地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耙恢髁p”高質量發展戰略是新時代吉林產業振興發展的頂層設計和路線圖,進一步聚焦汽車、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旅游等產業發展重點,強化創新動力,提供基礎保障,推動全省產業邁向更高層次,對形成“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具有引領和戰略意義。
精心布局,促進區域新協同。“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根據國家戰略需要進行布局,可以依托我省地理區位、自然資源、產業基礎等優勢,推動資源整合,加快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既能充分發揮長春市產業、科技、人才方面的輻射帶動作用,推進長春-公主嶺同城化步伐,推動長平一體化進程,早日建成包括吉林市區、四平市區、遼源市區、松原市區等在內的現代化大都市圈,又有利于與東部長白山區、西部地區形成區位優勢互補、資源充分利用、產業分工合理的區域協同發展局面。
筑牢基礎,再造發展新優勢。“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突破產業發展層面,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拓展,覆蓋產業結構升級、深化改革開放、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完善民生福祉等各個方面,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鞏固吉林全面振興基礎,激發形成吉林發展的新優勢。依托吉林優厚的農業發展基礎,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責任,打造糧食安全產業帶,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加快“人字形”“雙通道”建設,加強東北亞地區合作中心樞紐作用,促進一帶一路的向北開放和延伸;深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促進創新要素集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創造科教創新省份的新優勢。
二、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主要任務
突出長春“一主”核心輻射地位。一是打造創新引領先導區。大力支持吉林大學等高等院校和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等科研院所申建重大科研平臺,建設高水平高標準的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彰顯長春國家級創新創業基地的優勢地位。二是構建具有長春區域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做大做強汽車產業,緊跟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方向,實現關鍵技術可控,打造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運營高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新高地以及汽車產業衍生經濟發展高地。三是深入落實國家城市群都市圈區域發展戰略。以長春為核心,充分輻射帶動吉林、四平、梅河口等城市,統籌各城市在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公共服務等方面互聯互通,拓展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內涵和外延。
強化 “雙廊”產業聯動效應。一是強化環長春四遼吉松工業走廊的帶動作用,形成融合配套、錯位分工、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以一汽集團為龍頭、長春國際汽車城為平臺,支持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世界一流國際汽車城,積極推進實施“六個回歸”,打造集聚四平、遼源、吉林、松原等城市的汽車產業集群。二是促進長遼梅通白延醫藥健康產業走廊的聯動發展。充分發揮長春、遼源、梅河口、通化、白山和延邊醫藥健康產業的優勢,緊緊圍繞現代中藥、化學制藥、生物制藥及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加快發展。支持生物制藥優先發展,加快長春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
提升“雙帶”功能作用?!菢嫿ù髨D們江開發開放經濟帶,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大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已經列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示范項目,構建大圖們江經濟帶將進一步推動我省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著力建設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積極舉辦或參加東北亞合作論壇,不斷完善長春國際空港和陸港的功能和承載能力,建設“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的窗口。二是建設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強保障。利用長春、吉林、四平擁有黑土地優勢,西部松原、白城具有優秀的糧食生產條件,打造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在中部核心支撐區,立足優勢玉米、水稻產業帶,打造糧食產能核心區。在西部生態農牧區,穩定玉米適宜區種植,著力開展青貯玉米、飼草種植,依托土地治理和灌區能力提升,穩步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形成各具特色的糧食生產、加工發展體系。
豐富“雙線”發展內容。一是做精長通白延吉長避暑休閑冰雪旅游大環線。以“避暑”和“冰雪”兩大主題全面推進長白山、北大湖、萬科松花湖、通化冰雪產業示范新城等標志性景區建設,打造森林避暑、避暑康養、避暑名城、休閑文化等特色避暑休閑核心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冰雪旅游、冰雪裝備和冰雪文化,以吉林市和長白山為重點,建設國家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二是做優長松大白通長河湖草原濕地旅游大環線。促進西部草原、濕地、湖泊與中部田園、東部山地資源的有機結合,深度開發草原濕地自駕游、濕地科考等旅游項目,打造東中西融合貫通的特色生態旅游風景線路。
加快“雙通道”建設暢通。一是暢通白松長通至遼寧(丹東港、營口港、大連港)大通道。加快建設琿春國際港口,與丹東港、營口港、大連港建立聯運合作關系,加快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長白口岸等建設,完善國內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路線設計,加快促進吉林與東北亞區域、歐洲的互聯互通,更好地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中。二是暢通長吉琿大通道。有序推進長春經遼源至通化高鐵、琿春至東寧鐵路等鐵路建設項目,不斷完善升級長春龍嘉機場樞紐功能,積極拓展開通連接東北亞各國的航線,建設長春、吉林、延邊(琿春)和四平等國家、省級物流樞紐,構建高效的“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
發揮“雙基地”創新引領。一是加強長春國家級創新創業基地引領作用。依托省內高校院所科教優勢,建立新型產業技術研發和成果產業化平臺,不斷突破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形成吉林省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創業的新格局。二是建設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充分發揮西部地區豐富的風光資源和充裕的土地優勢,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重點,加快“陸上風光三峽”“吉電南送”特高壓通道、吉林油田風光發電等重點項目建設,建設成為國家松遼清潔能源基地的核心組成部分。
形成“雙協同”區域格局。一是推動長春吉林一體化。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在新材料產品、生物醫藥、化學藥等領域形成長吉兩市上下游產業緊密連接、互通融合的產業格局。加快長吉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建設,推動長吉兩市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進程。二是推動長春四平一體化。加快打造長平農業高質量發展片區,規劃建設高質量農產品生產基地,促進糧食深加工產業協同發展。推動長平兩市圍繞汽車產業形成上下游產業鏈,依托長春汽車產業的優勢,四平承接相關供應鏈的轉移發展。
(作者單位:吉林省社會科學院軟科學研究所)
責任編輯/雷 ?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