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雁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也是“十四五”時期的關鍵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對于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三農”工作重要指示,對2022年“三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強調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為穩大局提供堅實支撐。吉林省是農業大省,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必須著眼國家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做好“三農”工作貢獻吉林力量。
一、保證糧食等初級產品供給安全是重中之重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強調:“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2021年,我們積極應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的挑戰,全力克服極端天氣的影響,我國糧食產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為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糧食安全是社會安全穩定的“壓艙石”。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復雜形勢下,我們只有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飯碗,才能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
一要穩定糧食產量,保證重要農產品供給自主。我國口糧供給充足,但轉化糧需求剛性增長,糧食供求在中長期仍然是緊平衡態勢,且“緊平衡”越來越緊,還存在比較突出的結構性問題。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挖掘增產潛力;要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確保2022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要調整結構,擴種大豆和油料,提升自給率。同時,要切實保障農資供應和價格穩定,確保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二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嚴守耕地紅線。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保護耕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和民族永續發展。保護耕地不能只算經濟賬不算政治賬、只看眼前不看長遠。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必須強化底線思維,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18億畝耕地是不能逾越的紅線,紅線即是警戒線,意味著不能突破、不容有失,必須實至名歸。要落實“長牙齒”的硬措施,優化調整農村用地布局,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防止“非農化”和“非糧化”,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
三要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而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科技現代化。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逐步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要加快補上農機裝備這一短板,提升農機裝備的研發應用水平,加快發展設施農業。
四要嚴格落實責任,強化責任擔當。要強化黨政同責的政治擔當,壓實地方黨委政府重農抓糧的責任,落實糧食安全要黨政同責,實施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嚴格耕地保護責任,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
當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已經從謀篇布局到了具體實施的新階段,要以問題為導向,瞄準農民關心、短板突出的問題,集中發力,精準施策,在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2020年底,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脫貧攻堅勝利后不能掉頭就走,要持續推動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黨中央決定,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這是鄉村振興的前提。
二要建立防止返貧機制。要聚焦重點群體,不斷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有人管、管到位;要聚焦重點區域,加大對重點幫扶縣傾斜支持力度,強化傾斜支持政策落實;要聚焦重點工作,加大產業就業幫扶力度,重點發展一批能更多帶動就業的特色優勢產業。通過“三聚焦”,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
三要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發展產業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之舉。要堅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鄉村產業布局,因地制宜構建特色產業發展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新多元就業平臺,增加有效供給,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四要扎實推進鄉村建設。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條件,也是必然要求。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離不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持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加快補齊供水、交通、用能、如廁等短板。立足現有村莊基礎,重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條件,提高建設質量和管護水平,逐步使農村具備基本現代生活條件。
五要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有力,黨員隊伍必須過硬。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鄉村振興關鍵是把農民組織動員起來,建立好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的機制,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妥善解決農村矛盾糾紛,維護好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吉林省是糧食主產區,國家商品糧基地,深入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擔是我們的政治責任。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和要求,把糧食安全的發條擰得緊而又緊,在糧食總產量已經突破800億斤的基礎上,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挖掘增產潛力。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切實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建設高標準農田,通過科技賦能提高農業效率,讓“大國糧倉”更加豐實,推動鄉村振興邁出新的步伐。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經濟學博士)
責任編輯/李 ?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