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 王軍雷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300300)
主題詞:車企 高價值專利 專利運營
在21世紀,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權)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各類商業競爭上均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在創新型國家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高價值專利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高價值專利目前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講,高價值專利是指技術創新水平高、權利狀態穩定和市場競爭能力強的,并能夠支撐企業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優質核心專利。高價值專利實際上是綜合性的要素集成,具有多重屬性,通常需要從技術、法律和市場等多個維度進行評測。
高價值專利不僅對于國家和地方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還對企業轉型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企業的專利技術不僅要與時俱進,更要不斷創新,研究高價值專利也成為企業開拓市場、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當前,汽車領域不斷朝著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各大車企及研發機構也在“新四化”領域積極研發、不斷積累技術,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儲備力量,以期抓緊發展機遇,搶占市場份額,提高企業競爭力。與此同時,與技術密切相關的高價值專利的布局也逐漸成為企業創新發展之路上的重要基石。
在“2021年中國汽車創新大會暨中國汽車知識產權年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談到要“將知識產權服務融入汽車產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為提高創新質量和研發效果提供支持”,“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汽車產業應瞄準世界汽車科技前沿,將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融入汽車產業,為推動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作出積極的努力和更大的貢獻”。可見,汽車領域的專利技術發展不僅得到了企業的重視,國家知識產權局對此同樣非常重視,這為汽車領域的技術創新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汽車產業所涵蓋的企業面廣,不僅包括車企(即整車制造企業),還包括零部件企業、原材料生產企業和汽車維修美容企業等,本文主要研究我國車企的高價值專利的發展現狀及對策。
專利質量的評估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指標,如Grimaldi等結合已有的專利價值指標研究,從專利的內在屬性和外在屬性2個方面對專利價值指標進行了系統整合,Chai等從網絡特征的角度探索了影響專利價值的指標因素,國內學者如王思培等基于隨機森林算法構建了高價值專利預測模型,宋凱等從價值識別和價值預估的角度構建了專利價值評估模型。以上模型均較為復雜,在對車企專利質量的初步研究來說并不合適。本文從專利法律狀態的角度出發,對車企專利質量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專利法律狀態是指專利當前所處于何種法律狀態的表示,包括有效、在審、失效和駁回。專利法律狀態一方面代表了專利的技術創新水平,另一方面代表了專利權人對該專利的重視程度,這2者均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專利的質量。
本文所使用的專利檢索數據庫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汽車專利數據庫,專利選取范圍以申請日為入口,自2000年1月1日起,截至2021年8月31日,選取了一汽集團、東風集團、上汽集團、長安汽車、長城控股、吉利控股、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15家主要汽車生產廠商的專利數據,統計結果見表1和表2。由于以上主要汽車生產廠商的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均較大,因此其專利狀況在我國汽車領域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表1 中國主要汽車生產廠商專利法律狀態
從表1中可以看出,我國主要汽車生產廠商的有效專利占比為57.75%,其中有效發明專利占比為13.03%,有效實用新型專利占比為34.45%,有效外觀設計專利占比為0.27%。不難看出,在有效專利中實用新型專利的占比是最高的,而發明專利占比相對較低(不足實用新型的一半),結合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在審查階段和授權難度的不同,可以推測出相對于外圍技術來說,企業擁有的核心技術要少很多,進而延展到專利質量方面,天然具有較高質量的發明專利占比更低,也說明企業的專利質量不足。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我國車企的有效專利特別是有效發明專利占比較低,由于有效專利通常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專利授權率、無效率和專利權人對于專利技術的重視程度,而專利授權率、無效率又與技術的創造性息息相關,因而可以推測出我國車企專利的整體質量并不高。
專利運營是企業綜合運用專利制度,建立在企業創新基礎之上的綜合運用手段,專利運營是對專利運用的集中體現,目的是實現專利技術和經濟價值的最大化,從這一角度來講,能夠實施運營的專利必然是價值較高的專利。
我國主要汽車生產廠商的有效專利的整體運營情況不佳,處于轉讓、質押和許可的專利總占比不到20%(見表2),大量專利的活躍度較低,成為紙面技術。企業專利運營情況欠佳的原因很多,例如專利本身技術創新水平不高、缺少企業科研管理體系的正確引導、缺少成熟的專利轉化服務機構等。專利運營情況雖然并不能與專利質量完全劃等號,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專利質量的高低,如果企業申請的大量專利無法為其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企業申報高價值專利的內生動力就不足,這并不利于企業高價值專利的良性循環。

表2 中國主要汽車生產廠商專利運營情況
對于企業在專利質量和專利運營方面呈現出的狀況,本文從企業端、服務端和市場端3方面進行原因分析。
目前,對于專利制度利用最為成熟的領域當屬通信領域,無論是在國內專利申請量、海外專利申請量,還是在標準必要專利量、專利運營量方面,通信領域均表現亮眼。這得益于傳統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5G、人工智能等新一輪技術浪潮的席卷,更離不開我國通信企業及研發機構對重要技術領域的深入研究,從而大大提升了我國通信領域的研發實力。數據顯示,在2G和3G領域,我國國內企業的研發實力與國外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而在4G領域,國內以華為、中興為首的企業在專利申請量方面已在全球位列前十,到了5G領域,國內專利申請量與國外專利申請量已基本持平,除了華為、中興、大唐、OPPO外,更多的企業也參與到5G專利的戰略布局中,從而保證了我國5G領域的技術和市場的優勢地位。
回過頭來看中國汽車領域,以智能網聯汽車這一細分技術領域為例,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前20的申請人中,僅有華為和比亞迪2家企業入選(圖1),且2家排名相對較為靠后,華為主要依托其在移動通信領域的固有優勢,延展到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研發當中,而整車企業卻僅有比亞迪一家。反觀國外企業,國外企業中專利申請量較大的基本為各大車企,如福特、本田、豐田、現代、日產等公司。從中可以看出,我國車企的研發實力明顯不足,不僅與國際主流車企的技術差距明顯,在某些新興的細分技術領域,研發實力可能還不及互聯網大廠,這對于提升我國車企的專利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是極為不利的。

圖1 智能網聯汽車專利申請人TOP20
進一步分析可知,華為和比亞迪均為民營企業,技術多為自主開發,且在行業內深耕多年,專利積累深厚。而國內其他車企主要為合資企業或造車新勢力,合資企業受限于國外企業方的技術壁壘和技術封鎖,自主開發動力不足,造車新勢力雖然具有自主開發的意愿,但受限于企業規模和企業成立年限,專利積累量無法與傳統車企相媲美。
專利文獻本身是集技術和法律于一體的一種特種文獻,專利撰寫人員不僅要對技術有充分的了解,還要具備深厚的法律(特別是專利法及專利法實施細則)修養,只有這樣才能撰寫出保護范圍合理、權利穩定的專利文件。
目前,我國企業專利的申請絕大多數是通過專利代理機構來申報的,因此專利代理機構的專業性對專利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家資質良好的專利代理機構不僅要能夠幫助企業獲得專利授權,還要能保證其專利技術得到充分保護,避免被競爭對手輕易規避掉專利技術或專利被無效掉,使每一件專利都能作為企業的一件武器。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到2020年10月底,我國專利代理結構數量達到了3 156家。隨著越來越多的專利代理機構的成立,各機構的專業水平也變得良莠不齊,這為企業選擇合適且專業的代理機構帶來了一定困難。
在專利運營方面,目前主要依賴于專利運營平臺來進行,專利運營平臺具有獲取信息便利、資源流通迅速等特點,其為技術提供方和技術需求方提供了對接品臺,促進專利轉讓、專利許可以及專利成果的商品化。但是目前我國的專利運營平臺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專利運營平臺面臨著專利轉化質量不高和轉化方式單一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車企專利的運營。
張文廣于2012年分析了中國汽車消費者購車行為的影響因素,發現中國消費者更加注重車的外觀、內飾、配置、豪華感等表象因素,對技術含量、動力性能、安全系數等內涵因素關注程度較低。徐波于2015年從消費觀的角度分析國人購車心理和行為,發現中國消費者更加看重周圍人態度和自身面子,選擇偏向知名品牌和成熟品牌,不遠冒險嘗試新品牌和新車型。整體來講,國人購車行為還是偏向保守,不愿嘗試新品牌和新車型,且更加注重車輛外觀等表象,對車輛的科技程度關注度不高,這不利于促進車企對車輛內涵因素的關注和研發,且車企也沒有強烈的意愿去宣傳車型所采用的專利技術,從而更不利于提升消費者對于車輛專利技術的關注度。
首先,車企應當加大對各個車型的研發力度,努力縮小與頭部企業在技術層面的差距。車企應提高研發投入,并通過研究各個細分領域的核心專利技術,吸收轉化為自身的技術,積極進行行業間技術交流,從根源上緩解我國車企專利質量不高的問題。
其次,車企應當建立與自身發展相適應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例如可包括內部激勵機制、知識產權培訓機制、高價值專利培育機制和專利分級管理機制。內部激勵機制要為專利產出較多和專利質量較高的技術人員在職稱評定、職業晉升、獎金獎勵等方面提供更暢通和更優惠的機會;重視技術人員的長期激勵,目的是促進技術人員申報高價值專利成為長效機制。知識產權培訓機制目的是提升研發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將知識產權意識特別是專利意識貫穿到研發的始終,提高研發效率,避免無效研發和重復研發,將研發成果以專利的形式保護起來。高價值專利培育機制要從產品的立項、研發、試制、量產全流程出發,并將整個研發過程與代理機構和市場相結合,培育出專利質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專利。專利分級管理機制目的是對企業的各個專利從技術層面、法律層面和市場層面進行等級劃分,以便對不同等級的專利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在保證維護好企業重點專利的情況下,降低專利維護成本。
車企應當努力甄別各個專利代理機構的資質,積極選擇資質良好的代理機構來代理企業的專利案件,當然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慮,企業也可對各個代理結構進行等級劃分,將不同重要程度的專利委托給不同等級的代理機構。此外,車企應當加強與專利運營平臺的合作,共同探討創新運營模式,更進一步地,企業可組建適合本企業的專利運營平臺,以管理企業的各項專利信息,為企業內的科研活動提供政策、市場等多方位指導,提高專利質量和科研成果轉化效率。
車企在市場宣傳時,除傳統的宣傳方面外,還應當加強企業專利和科技含量方面的宣傳,特別是對于年輕消費者來說,其對于新事物和新科技的接受程度相對較高,在開發新車型時可重點關注年輕消費者,將科技元素和專利元素逐步滲透到消費者心中,引領和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觀,以便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市場支撐。
我國車企專利質量整體不高,且專利運營情況不佳。通過對企業端、服務端和市場端3方面進行分析發現,企業研發投入不足、代理機構良莠不齊、專利運營平臺發展初級和消費者購車行為守舊是造成以上發展現狀的主要原因。為了改善車企目前專利的狀況,各個企業應當加大研發力度、構建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做好服務機構管理并以專利引領消費者,多管齊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車企高價值專利不足的現象將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