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鴻荷
(河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鄭州 450002)
濕地作為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具有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濕地在凈化空氣、降低污染、調節雨洪、調節氣候以及保持生物多樣性上具有重要作用[1]。但是濕地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影響,如洪水、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也可能形成濕地[2]。其中,人類對煤礦的開采也是形成濕地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部分地區由于地下潛水位高,在年降水量較大時,采煤塌陷區易形成濕地景觀,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破壞,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3,4]。目前,中國煤炭資源型城市已經將采煤塌陷濕地納入新增用地中,并將該區域逐漸修復為濕地公園[5]。研究顯示,采煤塌陷濕地在轉變為濕地公園后,可以有效提升景觀的多樣性,修復生態環境,讓濕地發揮自身的生態功能,保障城市生態安全[6]。目前,對采煤塌陷濕地的相關研究已經成為了當下環境保護關注的熱點,對評價采煤塌陷濕地的可持續發展狀況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研究以可持續理論和績效理論為指導,構建了基于采煤塌陷濕地特征的濕地公園評價體系,以綜合評價塌陷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狀況,并以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為例,對本研究提出的評價體系進行了驗證,為采煤塌陷區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采煤塌陷濕地的一種修復方式就是將該區域修復為濕地公園[7]。由于采煤形成的塌陷濕地通常離城市較近,故該區域居民活動頻繁,需要充分挖掘地質特性,同時在游客的生活及消費方式之中融入生態資源,構建出符合當地特色的濕地景區,實現社會、生態及經濟3 方面效益的協同發展[8]。
采煤塌陷區濕地公園的特征包括分布特征、空間特征、形態特征以及生態特征[9]。①分布特征。由于采煤塌陷區通常位于資源型城市的郊區,非常容易受到城市用地布局的影響。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采煤塌陷區分布類型可分為遠郊型、近郊型和城區型。其中,遠郊型和近郊型是采煤塌陷區的主要類型,但是這類地區通常經濟發展較差,容易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等問題,對采煤塌陷濕地公園的修復和發展會造成一定的影響。②空間特征。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采煤塌陷區濕地公園也會不斷地擴大,并且交通等設施也會日益完善,逐漸成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③形態特征。由于受到地質、地形以及采煤形式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將濕地分為組團型、軸帶型和集中型[10]。④生態特征。采煤塌陷濕地容易受到地表塌陷的影響,水文、地貌等條件也會受到影響,生態系統非常脆弱,生物物種、土地利用類型、生態系統均有可能發生變化,有必要輔以人工修復措施,幫助生態系統恢復平衡。
本研究從綜合角度出發,分別從濕地公園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3 個方面來評價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狀況。構建塌陷區濕地公園評價體系遵循的原則包括整體性原則、區域性原則、以人為本原則、定性定量相結合原則、容易獲取及實踐性原則[11]。評價指標的選取借鑒了景觀績效系列研究計劃(LPS),選取了與特性相適宜的指標[12]。在進行指標選取時,需要考慮濕地自身的特征和演化規律,還要體現濕地公園的各種功能,同時要考慮公園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以可持續發展的態度來進行績效評價指標篩選[13]。研究采用專家咨詢法,并以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向在濕地研究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征集意見,最終選取了15 個評價指標進行分類,如表1 所示。

表1 采煤塌陷區濕地公園績效評價體系
在明確評價目標并確定評價體系后,需要構建成對比較陣,研究采用1~9 比較標度法與成對對比法對成對比較陣進行構造,重復操作,直到進行到最后一層,矩陣的標度如表2 所示。

表2 判斷矩陣標度含義
然后對權向量進行計算和一致性檢驗。計算每個成對比較陣的對應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采用一致性的比率、指標以及隨機指標進行權向量的一致性檢驗。如果通過了一致性檢驗,歸一化后的特征向量就是權向量;如果未通過,則應對成對比較陣進行重新構造[14]。一般情況下有2 種求權重向量的算法,分別為和法與根法。和法是將對比矩陣A 的每一行元素進行求和,如式(1)所示。

式中,aij表示各元素;?i表示元素之和;n表示元素個數。再進一步對式(1)進行規范化處理,得到權重向量的計算公式如式(2)所示。

式中,w表示權重。
根法是將成對比較陣A 的每一行元素進行幾何平均,如式(3)所示。

再進一步對式(3)進行規范化處理,可以得到權重向量的計算公式如式(4)所示。

判斷對比矩陣的一致性,其表達式如式(5)所示。

式中,C.I.表示矩陣的一致性指標;λmax表示最大特征根;C.R.表示隨機一致性指標;R.I.表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對組合權向量進行計算和一致性檢驗。對目標位于最下層的組合權向量進行計算,并進行組合一致性檢驗。如果通過了組合一致性檢驗,最終的決策可以依據組合權向量所得到的結果;如果未通過,則應該對成對比較陣進行重新構造,并保持較大的一致性比率。
通過以上分析,本研究確定了上下級間的關聯權重,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采煤塌陷濕地公園績效評價體系
為了能夠更加直觀地展示研究成果,本研究匯總了各指標的計算結果,得到績效指數,進而綜合判定采煤塌陷區濕地公園的績效[15]。為了能夠有效評價績效結果,本研究構建了綜合指數模型。首先,計算公園績效產生的影響及作用的正、逆指標,分別如式(7)、式(8)所示。


式中,R表示指標參考值,F表示指標實際值,D+和D-分別表示正、逆指標的計算值。進一步計算采煤塌陷區濕地公園的績效指數(BCD),如式(9)所示。

式中,Di表示指標評價指數;Wi表示指標權重。
其次,根據綜合指數法計算公園績效得分,進而進一步評價其可持續發展狀況,采用優秀、良好、一般、較差4 個不同等級進行評價[16]。為了能夠更好地得出濕地公園的綜合評價結果,根據權重分別計算出評價因子在100 分情況下的實際分值。其中,“較差”為0~35 分,表示公園景觀發展和生態均較差,生態結構破壞較大,生物種類單一,游客滿意度非常低,經濟效益非常差,沒有對周邊環境起到良性促進;“一般”為36~65 分,表示公園景觀發展和生態均一般,生態結構較差,生物種類少,游客滿意度較低,公園經濟效益一般,對周邊環境的良性促進作用低;“良好”為66~85 分,表示公園景觀發展和生態均良好,生物種類較完整豐富,游客滿意度較高,公園經濟效益較高,對周邊環境的良性促進作用較高;“優秀”為86~100 分,表示公園景觀發展和生態均很好,生態結構很好,生物種類完整豐富,游客滿意度非常高,公園經濟效益非常高,對周邊環境的良性促進作用非常高[17]。
本研究以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為例,采用采煤塌陷區濕地公園績效評價體系將公園分為景觀構成、水質、動物、植物以及非自然因素5 個要素。通過GIS 平臺數字化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內的各場地信息,可知潘安湖濕地以湖泊、河流、沼澤為主,濕地率在70%以上(圖1)。

圖1 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構成
綜合相關濕地專家的訪談結果對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進行綜合評分,績效評價結果如表4 所示。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績效評價綜合得分為80.74 分,屬于“良好”等級,反映出該濕地公園的發展和生態均良好,生態結構良好,生物種類較完整豐富,游客滿意度較高,公園經濟效益較高,對周邊環境的良性促進作用較高。但各準則層的具體得分差距仍然存在。

表4 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績效評價結果 (單位:分)
在準則層中,環境績效的得分最高,為81.91 分。但指標層得分顯示C2、C3 得分較低,說明植物選擇和配置不合理,并未選擇生命力強及適應性強的植物,以致一些植物的生長情況較差;同時,植物層次斷層,且具有濃厚的人工痕跡,使得游客無法獲得滿意的體驗;由于建成時間較短,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之間并未形成穩定的關系,容易引起食物鏈斷裂的情況發生,進而破壞濕地內的動物多樣性。社會績效得分為78.43 分,具有“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指標層得分顯示C7、C8、C10 得分較低,說明公園缺乏多樣性,降低了對游客的吸引力;游客旅游活動體驗比較差,公園并未挖掘出該地區的傳統文化,造成游客缺乏深刻的旅游體驗;科普教育設施缺乏,尤其是對以往采煤歷史的科普,無法完全抓住游客的注意力。經濟績效的得分為79.46 分,具有“良好”的發展態勢。根據指標層得分結果可以看出,該公園并未明確自身的生態結構圈,也未密切聯動周邊環境;業態單調,并沒有形成品牌效應,造成游客購買力較低。
為了確保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能夠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本研究對該濕地公園提出了以下建議。①生境營造優化策略。首先是水生境營造,對水體景觀形式進行必要的豐富,包括結合池壁臺階、雕塑、山石、植物及鋪地,同時豐富水面的開合變化,構建健康的水系統,加強入湖河道水質凈化,進一步提升濕地水質凈化能力;其次是濕地植被生境營造,對于陸生植物的選擇和配置要符合當地的生態特征,而對于水生植物,要避免植物過度蔓延、植物串種現象發生,同時防治有害植物;最后要營造、優化、增建野生動物棲息生境。②人文景觀優化策略[18,19]。首先是提升景觀小品文化內涵,增設休憩設施,同時突出濕地公園特色,如與自然環境、文化符號結合等;其次是打造地域文化活動,包括以觀光游覽、休閑度假、工業旅游為主的3 個旅游階段;最后是增加科普宣教設施,如增設觀鳥樓、瀕危植物觀察廊、優化煤炭塌陷地展廳等。③景觀發展空間優化策略。首先是提高周邊環境質量,構建區域生態圈,同時擴展外部附屬空間;其次是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培養出能夠制作旅游產品的人才隊伍;最后是加強各途徑宣傳力度,建設線上官方網站,并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積極與其他旅游機構合作等。
針對采煤塌陷區濕地的修復問題,研究了基于采煤塌陷區濕地特征的濕地公園評價體系的構建問題。研究結果顯示,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績效評價結果處于“良好”水平,可持續發展態勢良好。各二級指標存在一定的問題,生物多樣性在采煤塌陷區濕地公園的環境效益欠佳;特色文化表現較差,游客對公園的認知較低;業態單一,并未在根本上推動周邊經濟的發展,經濟效益體現不足。本研究結合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現狀,提出了生態環境營造、人文景觀以及景觀發展空間的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