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茹利
(連云港東糧碼頭有限公司,江蘇 連云港 222002)
作為港口的關鍵資源,門機是港口大宗散貨、件雜貨、集裝箱等貨物裝卸作業設備。目前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有門機145 臺,最早從1987年開始使用,起重量分為10 t、12 t、16 t、20 t、25 t 和40 t,生產廠家包括上海振華、青島海西、南京港機廠等。門機使用過程中,出現過減速箱高速軸斷裂、減速箱齒面磨損嚴重、金屬結構變形等情況,給設備管理帶來一定的壓力。集團領導高度重視,制定標準化管理勢在必行,實施標準化管理能使設備運行、維保有標可依,明確責任主體、管理流程、工作要求和具體辦法,并落實到各個崗位。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凡事有據可查”。
集團制定《門座式起重機標準化管理手冊》,涵蓋基礎管理、前期管理、使用管理、維護保養管理、修理管理、安全管理和特種設備管理等7 項內容。通過標準化管理手冊制定,推行門機標準化操作,加強門機“管、用、養、修”措施,細化門機點檢、巡檢規范,可實現門機綜合性能提高,降低門機故障率和故障頻次,降低門機能耗,提升門機完好率,提高設備綜合效率[1]。
通過對各單位門機標準化推行工作驗收結果分析,各單位都嚴格按照標準化管理手冊開展工作,各項管理規定執行到位,各種運維數據記錄詳實,設備臺賬齊全。大部分單位門機標準化管理臺賬,采用紙質臺賬,沒有推行電子數據化臺賬,存在設備運維日志的記錄內容直觀度低、記錄格式隨意性強、運維多種類記錄關聯性差,閉環管理不暢,設備運維管理可視化差,增加了設備標準化管理運維難度,不便于檢查和進行數據化分析。
連云港東糧碼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糧公司)推行門機標準化管理工作過程中大膽嘗試“云數據”管理,創新開展“標準化+云數據”相結合的門機管理模式。①對門機標準化進行“云數據”管理,實現設備巡檢保養信息的即時反饋;維修工單實時提醒和派送;備件出入庫規范化記錄和領用記錄庫存不足時自動預警提醒,建立設備的運維周期在線檔案。②將門機標準化操作、檢查、維修的圖片、視頻上傳至微信公眾號,進行云端存儲,實現標準化實施視頻的共享播放,形成云端視頻知識庫。③采用WPS 云端存儲門機標準化管理臺賬,實現臺賬記錄的云端共享。
東糧公司開展“標準化+云數據”相結合的門機管理模式中可分為3 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應用在門機點檢方面,鼓勵司機、檢驗員和技術員采用現場掃描“二維碼”填寫電子版運維記錄,代替傳統紙質記錄的方式,提高運維人員無紙化工作意識。第二階段進行迭代優化,形成系統的設備點檢、保養、報修、備件、隱患排查與整改為一體的綜合運維管理系統,形成完整的閉環運維記錄。第三階段將設備現場圖片、銘牌圖片、關鍵點圖片上傳云文檔;制作對應設備的維修、保養、檢查、使用和故障臨時處理等相應的規范操作視頻上傳至微信公眾號,形成云端資料;將標準化體系文件上傳至公司WPS,形成標準化共享文檔。
2.1.1 第一階段應用

圖1 設備檢查關鍵點示意圖

圖2 設備二維碼標識牌張貼圖
(2)開展電子巡檢培訓。開展全員電子巡檢使用方法培訓,優先考慮電子巡檢應用的目的,減少人工勞動強度,提高檢查效率。
(3)加強監督管理工作。擬定檢查規章制度,約束現場運行人員,按培訓方法進行真實的檢查反饋,技術主管加強后臺數據庫監管,做好閉環管理。
2.1.2 第二階段應用
(1)梳理門機設備歷史臺賬,導入在線運維系統。將設備運行維保歷史記錄導入信息化管理系統。
(2)設立三級檢查、保養標準,落實日常工作。操作、維修、保養人員識別設備銘牌上的“電子身份證”,根據設定的職責內容,進入工作界面,填報相關信息,自動獲取位置并拍照簽到,提交數據信息。
(3)建立系統流程,明確關鍵點責任人。檢查時,若發現設備異常狀況,則發起報修流程,通過掃碼上傳故障部分的照片和視頻等,反饋故障情況,提交節點負責人,按流程進行派工驗收,如果驗收達標,將結果抄送給報修人,形成閉環管理。若驗收不達標,返工直至合格[4]。
(4)備件領取無紙化,做好維修、保養工單關聯。領取人員通過掃碼做好登記、維保工單關聯,形成歷史記錄可追溯,實現備件領取規范、便捷。
合作式治理路徑主張社區既非國家壟斷公共權力的領域,也非完全由社會自治的場所,而是國家權力和社會權力共同作用、合作治理的領域。研究者認為,社區治理是最接近于“治理”原義的治理形態,它是由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管理、決策和協商的合作治理結構,具有基層草根性、利益相關性與主體多元性的特征。⑤中國的社區治理要完成從威權式治理向參與式治理體制轉型,賦予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權力,讓居民自己決定關系切身利益的社區公共事務,形成以社區需求為中心的權力和資源分配體制,發展社區居民自我治理的理念和能力,讓社區發展主體——居民能夠有效地介入到社區建設的決策和管理過程中。⑥
(5)及時上傳隱患排查整改信息,確保門機安全管理閉環。
2.1.3 第三階段應用
(1)拍攝標準化照片、視頻。設備現場圖片、銘牌圖片、關鍵點圖片上傳云文檔;制作對應設備的維修、保養、檢查、使用和故障臨時處理等相應的規范操作視頻上傳至微信公眾號,如圖3 所示。

圖3 微信公眾號標準化資料圖
(2)標準化WPS 云數據資料。將門機標準化體系資料上傳公司WPS 云文檔,實時動態更新,方便查閱,規范整理,如圖4 所示。

圖4 WPS 標準化云數據資料圖
東糧公司通過三階段應用云平臺進行門機標準化云數據管理后,積累了較完整的設備運行管理數據,建立設備使用檔案,形成設備巡檢維修電子記錄快速查閱、打印、保存,便于遠期設備的標準化、精細化管理。
在門機標準化管理中創新應用云數據管理平臺,可大幅提升門機三級檢查、保養、報修、維修和備件管理的時效性、便捷性和規范性,可幫助設備管理人員建立科學、標準的門機巡檢保養有記錄、報修有流程、維修有反饋以及備件有關聯的門機運維標準化管理體系,準確地追溯設備管理狀況,建立完整、動態的數據庫,建立標準的信息化設備檔案。
目前,集團門機標準化管理驗收工作已完成,東糧公司創新門機標準化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受到驗收組專家、領導的肯定。建議將該模式在裝載機、輪胎吊、岸橋、場橋、卸船機和系統線設備的標準化管理工作中推廣應用,提升設備標準化管理的信息化、數字化水平。
3.2.1 設備一機一檔電子化
每臺設備擁有一張獨一無二的“二維碼身份證”,可方便關聯設備全生命周期電子化檔案信息,方便查閱和統計分析,同時便于實時更新設備管理信息,集中掌握集團所有設備的運行狀態。
3.2.2 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過設備標準化管理模式的創新,長期堅持,可積累大量日常設備運維管理數據,便于找到設備管理中的難點和薄弱點,為設備前期管理中技術文件編制、重大結構件薄弱點設計加強提供數據支撐。同時保證設備運維時期記錄錄入效率,時效性、關聯性和真實性,保證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經常處于良好技術狀態,有效地降低維修費用。調取設備檔案電子資料,追溯前期和運維期間的歷史記錄,可方便地指導設備大修或報廢[5]。
3.2.3 輔助決策
集團后續在設備更新或購置時,通過對設備前期管理、運行數據的統計、分析,可對同一型號不同廠家的設備狀況進行評估,輔助在設備廠家、選型方面的決策;通過分析業務數據及結合設備工作的實際情況,可輔助決策是否購買設備。
智能化、無人化、數字化、信息化、標準化和綠色低碳是港口發展的大方向,這就要求港口企業利用云服務、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手段進行轉型升級,轉變設備管理思路、提升工作效率。基于智慧港口發展背景,進行集團設備標準化管理模式的創新,可建立清晰、真實、動態和可追溯的設備管理數據庫,為科學合理的設備管理、購置決策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數據支持,預計可節約集團成本千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