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思源,何 湘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8)
傳統啤酒釀造以麥芽、酒花和酵母為原料,需要在大麥出芽后進行烘干、粉碎等一系列復雜步驟才能制得麥汁[1],周期長、原料損耗大,并破壞了原料本身的營養價值[2]。因此,在生產中逐漸用麥芽糖漿替代需要繁復工藝的大麥[3]。為滿足消費者各方面需求,非麥“啤酒糖漿”橫空出世,替代部分麥芽糖漿,釀造出的啤酒呈現獨特的風味[4]。
目前我國啤酒產量和馬鈴薯產量均穩居世界第一。馬鈴薯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其維生素種類及含量尤其豐富[5]。馬鈴薯抗性淀粉含量高,能一定程度上緩解長期飲啤酒造成的肥胖和亞健康[6-7],同時含有足量營養物質為酵母生長提供條件[8]。
淡啤酒相對常規啤酒,含啤酒花較少,熱量較低,酒精和非發酵性糖較少,更適合現代人群健康需求。本研究探索以馬鈴薯為部分原料制造“啤酒糖漿”并將其應用到淡啤酒加工中,以期能以低成本釀造適合大眾口味、營養、低熱量等需求的健康淡啤酒。
黃心土豆(購于蘇州市長江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α-淀粉酶(邢臺萬達生物有限公司);β-淀粉酶(邢臺萬達生物有限公司);食品級活性炭(承德赫達活性炭制造公司);啤酒花(上海華寶孔雀香精公司);大麥芽(粵海永順泰麥芽有限公司);拉格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純凈水(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
FA1002 電子天平(天津天馬橫基儀器有限公司);JDF50L-N 型發酵罐(南陽市賽得啤酒科技有限公司);糖化煮沸鍋(山東湯宸機械設備有限公司);FF-A60粉碎機(上海先鋒機電有限公司);60 目篩(上虞市金鼎標準篩具廠);PHB-4 型pH 計(青島聚創環保集團有限公司);YL288 型酒精計(北京中西華大科技有限公司);分光光度計(南北儀器科技有限公司)。
1.3.1 馬鈴薯淡啤酒加工工藝流程
根據楊川[9]對馬鈴薯啤酒制作中馬鈴薯糖漿工藝的研究,結合常規淡啤酒制作工藝,經反復實驗摸索確定以馬鈴薯為原料釀造淡啤酒的加工工藝,具體流程如圖1 所示。制得的馬鈴薯糖漿經檢測后符合啤酒用糖漿A 型(QB/T 2687—2005)品質。

圖1 馬鈴薯釀造淡啤酒加工工藝流程圖
1.3.2 馬鈴薯糖漿的制備
(1)挑選馬鈴薯。制作馬鈴薯糖漿對其淀粉含量要求高,因此挑選黃心馬鈴薯[10]。
(2)制粉。馬鈴薯去皮洗凈,為防止褐變,馬鈴薯去皮后即浸入0.2%硫酸氫鈉溶液。預處理后置于恒溫干燥箱中以35 ℃干燥至表面無明顯水分,后將其置入粉碎機過60 目篩,為制得更細膩薯粉,本步驟重復兩次。
(3)液化。將制得薯粉置于糖化鍋中,60 ℃溫水充分溶解后攪拌呈質地均勻懸濁液,并將液體pH 值調節至6.8。根據薯粉質量加入0.25% α-淀粉酶和0.15%氯化鈉再次攪拌均勻,同時開啟煮沸功能并設置為92 ℃、60 min,期間每隔20 min 進行一次攪拌混勻。
(4)糖化。將液化后的薯液滅酶處理并過濾冷卻至50 ~60 ℃,濾液調節pH 值至5.7 ~6.3。而后混入0.15% β-淀粉酶,混勻后調節溫度至55 ℃。
(5)脫色。糖化后的馬鈴薯液加入1.5%食品級活性炭,混勻后調節溫度至80 ℃靜置30 min。
(6)濃縮。為使成品制作效率更高、風味更明顯,將脫色后的糖液過濾及蒸發濃縮。
1.3.3 馬鈴薯淡啤酒加工工藝
(1)稱量。稱取適量大麥芽。
(2)粉碎。將麥芽均勻攤開于濕度50%以上的室內,并不停翻攪碾碎,10 min 后置于粉碎機中攪碎成細粉并過60 目篩。
(3)糖化。將粉碎后的麥芽置于糖化鍋中,先將設備溫度調至50 ℃并在攪勻后保持溫度30 min,然后將溫度升至62 ℃后進行40 min 保溫處理,接著再分別升溫至68 ℃和72 ℃,各保持30 min。
(4)過濾。篩板和麥糟構成過濾介質,將麥芽醪液用濾槽靜壓法過濾。
(5)混合、煮沸并分次加入啤酒花。過濾得到的麥芽液加入一定量的馬鈴薯糖漿,煮沸并保持60 min,在沸騰的10 min、30 min、55 min 時分別加入啤酒花總量的20%、36%以及剩余全部。加入全部啤酒花后再保持沸騰5 min,轉入旋沉槽處理40 min。
(6)冷卻。旋沉后的液體通過換熱裝置冷卻至常溫(20 ℃)。
(7)充氧。冷卻后混入一定量酵母,并將發酵罐調節至一定的發酵溫度,而后用氣罐向發酵罐中充入適量氧氣讓罐內氣壓保持在(0.18±0.10)Mpa。
(8)發酵。啤酒液發酵10 d 左右至適宜狀態(3.5% vol)后將發酵罐溫度降至5 ℃保持24 h 后0 ℃保持20 h。
(9)排渣。發酵后每隔24 h 進行一次排渣,此步驟重復3 次。
(10)過濾。將3次排渣后的啤酒液過濾灌裝保存,得成品淡啤酒。
根據《啤酒》(GB/T 4927—2008)和《啤酒分析方法》(GB/T 4928—2008),對樣品淡啤酒的外觀、風味、口感進行感官品評,共計10 分。每次品評成員選擇不同種類、性別、年齡段進行評價,品評小組分兩組,分別是專業品酒師5 人和非專業5 人,根據專業組平均分占80%、非專業組平均分占20%的比例求得樣品感官評分[11]。感官評分標準如表1 所示。

表1 感官評分標準表
(1)馬鈴薯糖漿添加量。經預實驗分析,馬鈴薯糖漿添加量對產品品質有顯著影響。馬鈴薯糖漿超過50%時,混合糖漿中所含碳源過多,發酵過程中會促使酵母大量繁殖,而大量酵母衰亡后啤酒澄清度會顯著下降,同時影響啤酒品質。為找到最適馬鈴薯糖漿添加量,于糖漿混合時分別加入30%、35%、40%、45%和50%馬鈴薯糖漿,煮沸時混入總量0.9 g·L-1的酒花,冷卻后接種3%酵母,控制發酵溫度為16 ℃,進行單因素實驗,對樣品進行感官品評。
(2)酵母接種量。經預實驗分析,酵母接種量不足時,酒液發酵程度差,馬鈴薯糖漿和麥汁中糖類物質無法充分利用。當酵母接種量上升至4.5%時,原料發酵過度又會造成酒液渾濁、酒精味過重等問題。為找到最適酵母接種量,生產時用30%的馬鈴薯糖漿與麥汁混合,煮沸時混入總量0.9 g·L-1的酒花,冷卻后分別接種2.0%、2.5%、3.0%、3.5%和4.0%的酵母,控制發酵溫度為16 ℃,進行單因素實驗,對樣品進行感官品評。
(3)酒花添加量。經預實驗分析,酒花添加量不足時啤酒中芳香物質少且原料中蛋白絡合析出程度低,酒花添加量過高時苦味顯著,影響風味品質。為找到最適酒花添加量,生產時用30%的馬鈴薯糖漿與麥汁混合,煮沸時分別混入總量為0.5 g·L-1、0.7 g·L-1、0.9 g·L-1、1.1 g·L-1和1.3 g·L-1的酒花,冷卻后分別接種3%酵母,控制發酵溫度為16 ℃,進行單因素實驗,對樣品進行感官品評。
(4)發酵溫度。經預實驗分析,發酵溫度較低時,酵母活性較差,相同發酵周期內,原料發酵程度不足,而過高時又會造成酵母老化速度過快,生成的醇類物質會降低淡啤酒柔和度,影響風味品質。為找到最適發酵溫度,生產時用30%馬鈴薯糖漿與麥汁混合,煮沸時混入總量0.9 g·L-1的酒花,冷卻后接種3%酵母,分別控制發酵溫度為8 ℃、12 ℃、16 ℃、20 ℃和24 ℃,進行單因素實驗,對樣品進行感官品評。
單因素實驗感官品評確定馬鈴薯糖漿添加量、酵母接種量、酒花添加量、發酵溫度合適范圍后,通過L9(43)正交實驗感官品評確定4 因素交叉后最適量 。正交實驗水平因素設計如表2 所示。

表2 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設計表
單因素實驗結果如表3 所示。馬鈴薯糖漿添加量為45%時,品評分數最高,樣品品質良好。酵母接種量為3.0%時,品評分數最高,發酵程度合適,香氣宜人,泡沫豐富,樣品品質良好。當酒花的添加量為0.9 g·L-1時,品評分數最高,澄清度良好,呈淡稻草色。當發酵溫度為16 ℃時,品評分數最高,原料發酵程度合適,口感柔和無異味,樣品品質良好。

表3 單因素實驗結果表
正交實驗結果如表4 所示。極差分析的主次因素順序為A>D>C>B,馬鈴薯糖漿添加量對成品影響最為顯著,發酵溫度次之。直觀分析和計算分析均得較優組合為A2B3C1D2,即以45%馬鈴薯糖漿與麥汁混合煮沸,期間分次加入0.9 g·L-1酒花,待酒液冷卻后加入總量為3.5%的酵母,并以16 ℃溫度進行10 d發酵。此條件下釀成的淡啤酒色澤良好,分光光度計測定EBC 為4,呈淡稻草色,酒質清亮,泡沫潔白細膩持久掛杯,泡持性良好,酒香四溢無異香,口感純正爽口,符合淡色啤酒優級標準。相比常規淡啤酒苦味較少,更為醇和,且成本更為低廉,適合大規模生產。

表4 正交實驗結果表
以常規淡啤酒制作工藝為基礎,以馬鈴薯為原料制作馬鈴薯糖漿,替代部分麥芽糖漿進行淡啤酒釀造。對工藝中馬鈴薯糖漿添加量、酒花添加量、酵母接種量、發酵溫度4 個成品質量關鍵因素進行單因素和正交實驗分析。確定適宜的馬鈴薯糖漿添加量為45%,酒花添加量為0.9 g·L-1,酵母接種量為3.5%,發酵溫度為16 ℃。此時成品EBC 為4,品質及風味最佳,符合淡色啤酒優級標準,相較于小麥淡啤酒苦味少更醇和,成本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