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教授戴建業在兒童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心得。急于早教的家長,如果聽聽戴教授關于培養孩子的心得體會,或許教育焦慮癥會大大減少。
我的專業是中國古代文學,為了不讓后代“輸在起跑線上”,我和太太一刻也沒讓兒子閑著。孩子2歲以后,我就開始教他認字,太太教他英語單詞。由于我性子太急,他還不到4歲的時候,我就恨不得要他背熟《康熙字典》。上幼兒園后,我每天教他背唐詩宋詞,教學方法和我父親當年一模一樣,稍有不同的是父親常用拳頭,我則多用巴掌,最后弄得兒子一聽到唐詩宋詞就起條件反射——想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就教他寫作文,還是采用魔鬼式訓練法,最后弄得他最害怕的就是寫作文,小學、中學期間沒有寫過一篇像樣的東西,我對他失望至極,他對我討厭至極。
記得他在中學時期歷次寫游記都是這樣開頭:“天還沒有亮,媽媽就起來給我做早餐,吃完早餐,我就出發了。”每篇游記都是這樣結尾:“這個地方玩夠了,我們就坐車回家了。”這樣的開頭和結尾看多了,太太就暗暗搖頭嘆氣,有一次她委婉地對兒子說:“兒子,不必每篇游記的開頭都寫‘出發了’,結尾都寫‘回家了’,可以考慮換一種寫法。”兒子看著媽媽兩眼茫然:“媽媽,我要是不寫回家,那回到哪里去呢?”
有一次兒子的作文讓老師震怒:“你父親是干什么的?怎么生出你這么個不會寫作文的兒子?”兒子老實地告訴老師:“我父親是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語文老師火氣更大了:“大學教授的兒子會寫出這么爛的文章嗎?明天叫你爸爸來見我。”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我在家天天批評兒子作文的時候,兒子的數學老師天天表揚他的數學成績。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兒子碰巧在學校全年級數學競賽中得了第一名,他不僅在學校大會上得到了表揚,教數學的張老師還自己另買獎品來我家道賀。這時,我才看到兒子容光煥發,兩眼炯炯有神。后來,隨著越來越喜歡數學,兒子也就越來越討厭語文。有一天,我對他說:“喜歡學數學是好事,但輕視語文就不對了。”他對我的話不屑一顧。在中學階段,兒子在全國最高級別的數學競賽中,一次得二等獎,兩次得三等獎。高中三年級就開始自學北京大學教授張筑生的三卷本《數學分析新講》。上大學時,選的專業也是數學。
(摘自《你聽懂了沒有》 戴建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