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
(江蘇省無錫市西漳中學,江蘇無錫 214000)
又值一輪考試期,坐鎮教室看自習。看著眼前長大不小但又仍顯些許青澀的學生們,我的思緒不禁飄回大約兩年前初見他們之時。一路回想至今,心里不禁感慨:成長的何止是學生?在他們的陪伴下,我亦成長了不少。
這個班級是我從初二半路接手的,因此,我算是老師們口中玩笑時提起的“后媽”。童話故事里“后媽”總是用心險惡、冷眼刻薄,學生聽說有新班主任時心中是否忐忑我不知道,兩年前作為“后媽”的我心里倒是萬分不安——不愛變化挑戰、遇事迷茫心慌、處事瞻前顧后、急于看到成效但又對學生信任不足。這些性格缺陷是我班主任成長路上的攔路虎,更是我個人整體成長的絆腳石。性格缺陷讓我在以往的班主任工作經歷中受傷頗多,加上初二一向是問題多發期。因此接到通知得知需要半路接班后我十分緊張不安,害怕磨合期太長,擔心班里有“刺頭”不服管、班級出現問題沒有良策應對。
盡管緊張不安、迷茫心慌,但我依然清楚:面對現實挑戰,逃避、拖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未到見面之時,主動權依舊在我手中。與其自亂陣腳,不如把握主動權,專注手中事。只有積極面對、盡力做好萬全準備,才能順利達成目的,給學生留下我需要的初次印象:積極高效、要求嚴格。因此,我提前準備報到的各項事宜:條理清晰地在記錄本上寫下報到當天需完成的各類事項、聯系原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提前了解班級具體情況、寫好初次見面的“班主任寄語”。此外,為了更高效、更具體地了解班級情況,也為了培養班委能力,我要求班委們準備在報到當天進行“述職”,具體內容包括“擔任職務、負責內容、班級現狀”,而我作為班主任,打算在班委自我認知的基礎上以補充微調的形式幫助班委們更仔細地界定各自工作內容、明確工作要求。
一切準備就緒,時間飛逝,轉眼就到了報到當天。當我滿懷精氣神地走進教室,與學生們初次見面之時,我知道,我們都在觀察對方。因為已做了充足準備,我胸有成竹。簡短的自我介紹后,我便就學生初一時的常規表現進行了肯定,并且提出要求:“升入初二新階段,我希望各位繼續進步,做任何事都能注重態度、追求高效。”為了更高效,更是為了讓學生對我立刻形成“追求效率”的初印象,我特意以限時的方式組織學生完成每一項報到事務。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們除了頭一件事表現得有些手忙腳亂以外,在我說明做事條理方法后,他們就以完全出乎我意料的高效完成了每一項任務,完成時間都遠短于我規定的時限。因此我也不吝肯定與表揚,正向強化了學生的高效率表現。
經過半天,孩子們已經初步了解我的風格,在隨后的首次班委會上,所有班委的述職發言都很清晰。一個接一個,發言、補充,很快每一位班委都清楚了自己新學期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因為有了“相信學生”的新體會,我更為放心地把更多權力交給班委,準備做一個默默觀察、適時指導的“示弱型甩手掌柜”:自稱除了英語別無所長,因此需要各班委做個善于觀察發現問題、勤于思考尋找方案的有心人,我也相信大家可以做得很好。
得到肯定期待的班委們隨后的表現無疑證明我的放權是正確的——開學第二天,我留意到學生打掃包干區效率不高,正巧勞動委員小成來找我商量:“老師,我覺得現在的包干區范圍廣,同學們打掃效率不高。地面是由大方磚鋪成的,我想按照方磚劃分責任區,每人認領,早來早打掃,早結束早回教室,而且哪一塊地方打掃不干凈我也好追究到人。”真是“英雄所見略同”!當下我就肯定了他的想法,果然隨后打掃的效率和質量均提高很多。學生的表現讓我肯定:我應該對學生抱有更多的信任和積極期待,正向肯定和適當指導下的學生可以培養出更強的能力。
報到初見的這次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遇事不必心慌,把握主動權,做好準備定可按部就班從容應對。因此,在往后的時間里,每當學生需要面對大型考試時,我都會不斷告訴他們:過程決定結果,主動權在自己手里時要好好把握,千萬別等主動權易主才后悔莫及。因為我是這么做的,我便這么教給我的學生們。從周記等反饋來看,他們都把我的話記在心里,也會因為充分準備了而獲得令自己不悔的結果。面臨中考時的他們,依然牢記:主動權如今依然在手,而我要做的就是牢牢抓住,為的便是日后放榜時能夠問心無愧的那一句:“我對得起自己,不后悔過去的時光!”學生的表現也讓我明白:大可相信學生的可塑性,對他們抱有積極期待、進行恰當的指導和肯定,學生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這是學生帶給我的成長!因此,當我發現宣傳委員面對出黑板報的任務手足無措時,我便用我自身生活工作中的經歷和感悟來給她建議。最終她明白與其因不知從何處下手而無措,不如行動起來,列出各待辦事項,和組員分工合作,各自專注手頭的事,不疾不徐地配合共同出色地完成任務。
曾經的我總覺得需要和學生保持距離和神秘感,很忌憚用自身經歷教育學生,但自身經歷本就是取之于生活,具備真實性,將自身經驗教給學生又何嘗不是一個好方法呢?當我在教師節那天收到學生的來信,說她以我為榜樣、長大后想成為我時,我便知道我做的都是值得的。
日子一天天忙碌充實地過著,留意教室環境、學生動態,利用下課時間檢查教室清衛,利用放學前時間總結……在我和這群孩子們共同的努力下,我們慢慢贏得了一面又一面紅旗。日子有些順風順水,就在我暗自慶幸自己運氣太好之時,某個傍晚我接到了家長的電話,據說他家孩子小智在放學路上和同學發生摩擦挨了打。當下我眉頭一皺,熟悉的心煩意亂之感似乎有卷土重來的趨勢。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對學生已有所了解,我相信自己不會錯看這些孩子,他們是不會打架鬧事的學生。我遇事也不再因迷茫而心慌,當時心里已有所打算,因此我先安撫了家長情緒,決定第二天了解情況后再進行處理。然而掛了電話,我雖相信學生本性,但依然忍不住擔心:明天該如何了解情況?這件事是否已經在班級里造成影響?要不要全班范圍解決?我采取的措施如果學生不服怎么辦?矛盾會不會激化?一堆問題塞進腦子,還沒開始處理,我已經開始瞻前顧后,壓力巨大。
以往的我對于學生間的矛盾處理必定沉不住氣,在沒穩住心神、未仔細考慮的情況下就會匆忙批評學生,除了發泄消極情緒以外,于事無補,學生依舊不懂如何恰當地處理情緒、如何得體地待人接物。開學以來,孩子們的表現我都看在眼里,班里的大個子男生都不是不講理的魯莽性格,尤其是此事涉及的是會主動認錯、有一說一的孩子,我心里著實好奇事情原委。我明白“處理事情先處理情緒”的道理,深知我的態度和情緒在處理事情過程中對學生尤為重要,因此我打算先處理自己的情緒。我想起樊登的“非暴力溝通”,特意好好了解了一下方法并運用在處理此次事件中:說出事實現象而不對學生行為妄下批判;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而不是一味指責學生不好;說出自己的需求和對學生的具體要求,而不是只說道理卻沒有實際清晰的指導。
我分別找兩位同學來辦公室喝茶,談話間不兜圈子,態度溫和。學生一開始還擔心挨批,慢慢發現我就事論事,便放下戒備有一說一。沒多久我便搞明白,事情起因是因為小智誤解了同學的行為,二人有小過節在先,而他又誤認為對方的無心之失是故意找茬,一時沒忍住脾氣便動起手來。只是另一位同學當時還保持理智并未還手,這才沒有將事情進一步鬧大。我記著“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對小智說道:“我理解你的情緒,在氣頭上很難保持理智,但情緒控制、合理處理情緒正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需要一步步學會的技能。你們因為有過節在先,當時沒有了解清楚原委,你便因一時誤會沒忍住脾氣而動了手。對于這樣的行為老師是生氣的,因為你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險些將矛盾激化,更差點對自己、對同學造成傷害,這是很危險的行為。我們需要從這件事中吸取教訓,學會如何正確控制情緒、處理問題。老師希望你之后可以學著控制情緒,學會正確表達情緒,凡事三思而后行。”之后我小懲大誡,小智也很能理解,愿意接受。
從此事上我體會到幾點:學生的行為并沒有出現我擔心的種種狀況,這說明我很多時候處理事情之前的瞻前顧后都是多余的。與其瞻前顧后、束手束腳失了教育先機,不如抓住每一次教育機會,果斷采取合理措施,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反應再決定后續如何做,這樣反而更有效率,也更有效果。這又是學生帶給我的一點成長。
此外,我發現,雖說此次事件并未在班內造成影響,但這著實是一次教會學生如何管理自己情緒的好機會!因此我充分備課,設計了一節“情緒控制與處理”的主題班會課。在班會課上我設計了好幾個對比案例,包括小智的此次事件,以化名的方式呈現,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各個不同行為選項的優缺點,判斷各種行為對于事態處理的作用和后果;然后結合自身經歷和體會,我把“非暴力溝通”的方法教給了學生,并且組織學生對不同的場景進行“非暴力溝通”的練習,也讓小智對自己此次事件以“非暴力溝通”的方式進行了溝通練習。學生們發現,利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后,同學間就不容易存在誤會了,也不容易激化矛盾。我還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想出更多控制情緒、緩解壓力的好辦法。
這節班會課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每當有同學鬧出矛盾時,我都會用這一套溝通辦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我想這對他們在往后的日常生活、人生經歷中都會是一種幫助。情緒處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學生有行為上的反復,但總體來說確實在慢慢進步。因此,這無形中改變了我“急于看到教育成效、不容學生行為反復”的問題。這便是學生帶給我的第三點成長。
因為疫情,學校延期開學,大家都在家上網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摩擦也不可避免,班里的學生小禾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因為面臨中考,母親的壓力和焦慮甚于孩子本身。家長的壓力焦慮無形中壓得孩子喘不過氣,整個人都不在狀態。我發現之后提醒他:“我們是不是學過非暴力溝通?你要不要試試和媽媽溝通一下?”沒過幾天,他就開心地跑來找我:“老師!我和媽媽談了一次話,按照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我終于把我的內心想法跟媽媽說了!她說她理解我的壓力,我們都愿意互相找到更好的方法度過這段備考時光!”果然,狀態調整后,后續進行的一模、二模成績,他都取得了大的進步,家長也給我發來信息:“老師,多謝您如此關注和了解我兒子,這段時間我的心情、家里的氛圍都好多了,孩子的成績我已收到,現在我覺得陽光燦爛!”
整個兩年的相處過程中,我和學生都從對方身上學到了許多,有了些許感悟:
生活中處處都有讓我們受到教育的時機。作為老師,從生活中學習和思考,將自己總結試行、發現可行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其也有所感悟和成長,學會學習和生活,這便是“為人師表”。
我是如何學,我便如何教;學生學會后,便運用到生活中。教學生做實事做真人,我想這便是教育的本質。
孩子們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懂方法、肯嘗試、多肯定;盡管偶有反復,但總體在進步。我和學生相互陪伴的這一路,我們雙方都教會對方太多。是學生讓我遇事從迷茫心慌到淡定從容,讓我處事從瞻前顧后到深思果斷,讓我從擔心多慮到信任期待;是他們讓我明白等待的意義,讓我的性情不再急躁,讓我終于了悟“靜待花開”。教育,終究是一件“度人度己”的事。
“教師”這兩個左右結構的漢字可以分成四個部分,我想分別代表了“品德”“文化”“思辨”和“價值”。生活中有太多可以教會我們的道理,學習是一件終身事情。我們是自己人生路的探索者,從生活這所學校中不斷學習;我們也是學生人生路的引路人,將自己體悟的收獲教給學生,讓他們學會運用、有所成長,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感恩;讓他們心懷陽光、積極向上;仰望星空、心懷理想;腳踏實地、一路向前。
靜待花開,度人度己。我和學生,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教書育人,育的是學生,更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