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波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 江蘇南京 210048)
高中數學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講解不同的教學內容時,很多學生由于學習能力比較薄弱,心態得不到有效調整就會出現厭學或者學習意志轉移的情況。數學知識的講解,教師要注重思想和方法的改變,結合核心素養理念,從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能力培養方面去制定教學策略,使學生學習得更系統。將理念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豐富教學形式,滲透技巧和思想教育,提升學習層次的同時,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成效的改善。
核心素養理念是在新課改教學政策出臺之后,結合教學工作逐漸形成的一項重要的教育觀念,針對高中數學來講,核心素養理念的運用,對于教學工作改革以及教學目標的完成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與素質教育思想相結合,通過核心素養元素的運用,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在課堂上,教師也會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啟發,例如生活化信息化等教學途徑,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意識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啟發學生思想,強化個人能力。這樣不僅能夠促進教學工作的有效推進,同時還能改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原有印象,立足于學生個人素質提升的目標,逐步完善教學改革方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有效培養。
高中數學知識涉及面比較廣泛,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數學知識點,運用不同的思維強化方式進行啟發,比如抽象化思維、邏輯推理思維、數學計算思維等,教師要結合不同的練習題以及不同的教學途徑,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擺脫傳統被動學習心態,對于數學知識能夠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針對不同的數學問題進行深度思考與解析,來逐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用核心素養元素,首先能夠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強化,結合全面性的教學改革,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能夠有重新學習的勇氣。通過由易到難知識點的引導和鍛煉,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能夠重拾自信,進而與數學教師能夠進行緊密的互動,豐富思考和學習經驗,才能讓思維變得更靈活、多變,提升學習效率。
教學改革政策的出臺,主要是從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思考和分析,對原有教學形式進行不斷優化而制定出的相關解決對策,在講解不同的數學問題時,教師首先要重視課堂環境的創設,然后再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能力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啟發。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充分貫徹核心素養思想,對于教學主體地位的突出顯得格外重要。在制定教學策略時,教師會更多地尊重和考慮學生主體的思想,讓教學環境變得更民主、開放,才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更好地激發和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意識,發揮主體性,才能促進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效改革與推進。
高中數學教學層次逐漸提高,所涉及的內容范圍也逐漸擴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授課時教師所運用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都更加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對于過程并沒有足夠的認知,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得不到有效緩解。即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再有效,所產生的教學效率也并不明顯,并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對于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工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廣大師生在高中階段的精神思想都比較緊張,都在爭分奪秒地為學生提高學習成績而努力,在素質教育時期,教師所關注的重點仍然是學生的個人能力和學習成績,雖然教師的理念逐漸創新,但在實際教學中的模式并沒有相對的優化,教學形式和內容都比較片面化。這樣學生的思想和習慣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會讓心態變得更消極,即使在教學改革口號喊得如此響亮的當下階段,學生仍然得不到應有的思想轉變,這樣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都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并不利于數學知識的有效掌握。
為了幫助學生打好基礎,逐步提高個人能力,教師在教學內容制定方面會著重參考教學大綱所涉及的內容,課堂上重點講解重要知識點,對于內容的拓展和模式上的多元化利用并沒有足夠的實踐,所建立的教學形式和流程多以教師的思想為主,并沒有深入到學生主體當中,了解主體思想和學習習慣,導致很多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在課堂上先去適應,然后再學習。[1]這樣一方面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另外也會占用一定的教學時間,并不能將不同的教學形式,發揮出其應有的教學作用,對教學質量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存在著明顯的抽象性,難度上也逐漸提升,給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學習和精神壓力。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首先教師要落實新思想,完成新任務,結合所要講解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和制定優化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緩解壓力,提高學習動力,讓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啟發,這樣才能對數學知識有進一步的分析和探索意識。[2]將數學內容進行生活化講解,一方面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另外,結合生活運用,也能讓學生的學習思想得到有效轉化,擺脫枯燥的以教材為主的學習形式,讓學生通過生活實踐和生活運用等角度提升對數學知識的重視程度,進而能夠更加積極地與教師配合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講解《數列》時,教師可以在講解具體的知識之前,先用生活中的現象或者事物作為教學引導素材,讓學生能夠對涉獵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上樓梯,每一個臺階的高度一致,通過一節臺階的高度能算出以后每個臺階距地面的距離。還有細胞分化,首先由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兩個細胞再同時分裂成四個,經過固定的時間,每新生的細胞都能分裂成兩個,最后要想計算所有細胞數量,只需要知道分裂的次數即可。然后再結合其中所蘊含的不同規律進行講解,這樣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夠得到有效培養,了解數列的基本知識。結合具體的生活事物,學生的接受能力也能不斷提升,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的心態變得更積極,才能促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推進。
對于高中生目前的學習現狀,要想讓教學改革政策發揮其作用,首先,教師要針對目前的教學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大部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之所以在學習能力方面表現得比較薄弱,一方面原因源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另外則源于學生并沒有有效分析數學知識,對于所學的內容沒有明確的問題化思考,不知道自己學習中存在哪些問題和弊端,這樣在學習當中的態度就會比較被動,教師講什么就學什么,自身缺乏自主性,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啟發。[3]為了進一步落實核心素養理念,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核心素養元素有效結合,充分培養學生質疑思維和邏輯推理思維,在講解不同的數學內容時,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不斷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來帶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運用,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在以后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先提出問題,再進行分析和解決,進而提升學習成效。
例如,講解《正弦定理》內容之后,教師可以運用練習題的方式去幫助學生鞏固對正弦定理的推理思維,通過練習題去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這樣在課堂上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在課下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自主性,去完成課業任務。教師可以結合課堂環境,靈活出題,比如,A 同學、B 同學、C 同學的位置呈三角形,已知BC 距離2 米,同時用儀器測出∠ABC 和∠ACB 的角度分別是60o和45o,讓學生嘗試分析AB 的距離。教師要向學生提問:要想利用正弦定理和已知條件,應該怎樣構建直角三角形?學生可能會說作AD⊥BC,教師可以進行操作,然后讓學生說出接下來的解題步驟,最后算出AB 的長度。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分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邏輯分析能力的不斷強化。
進入科技化時代,各行各業都在應用信息技術去打造高效化發展途徑,教學工作也不例外,多媒體教學模式已經在高中教學工作當中應用了很多年,為了進一步發揮信息化教學價值,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多媒體教學途徑有效結合,創設信息化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積極的氛圍下去思考和學習數學知識,進一步啟發學生課堂互動,將數學知識快速吸收。[4]針對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首先,教師要從教學成效和教學流程、制定方向進行思考,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注重知識的有效傳授,通過大量的課堂練習去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計算能力,這樣的形式一方面會存在著單一化的特點,另外,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存在的差異,所需要的吸收時間也不一樣,這樣會嚴重影響教學成效,甚至會讓一些能力中等或者能力偏低的學生學習,自信心嚴重受挫,所以在落實核心素養理念的同時,教師也要注重課堂環境的創設,鼓勵學生課堂互動。通過信息化模式的講解,讓學生能夠直觀地學習數學知識的推理過程,提高自主分析意識,進而改善和調整課堂學習狀態。
例如,在講解《等比數列》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比較有趣味性的案例,首先思考為什么說將一根木棍,每天截取1/2,會取之不盡?為什么不論多大的紙,對折都不能超過七次?通過這樣的問題會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結合學生的思考方向,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實際操作一下,通過實踐去驗證。最后教師可以結合等比數列的知識進行解釋,讓學生能夠逐漸認識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在活躍的氛圍下,讓學生對于等比數列的主要表示形式有更準確的了解。
高中階段的教學工作,要想在教學質量上有所突破,教師就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分析教學模式,給學生預留出能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間,才能促進學習能力的逐漸強化。新形勢下高中數學教學工作,教師可以結合合作化模式進行引導,通過集思廣益的探討,幫助學生快速學習數學知識,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地推進,教師也能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去分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傳統模式下都是教師講解,學生以個體形式學習,這樣遇到問題,教師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去逐一解決,占用大量時間。[5]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要從綜合能力發展角度思考,利用合作化學習形式,每一個小組都存在著能力差異,這樣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學習,幫助能力偏低的學生積累經驗,讓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強化知識鞏固和運用,進一步提升小組邏輯推理效率。
例如,在講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計算題時,教師可以利用不同難度的習題,先讓學生從簡單的知識開始分析,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分析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也可以逐步提升學生自信心,然后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才能夠取得積極的教學成效。讓學生在邏輯推理的環節中逐步強化自主學習意識,產生懷疑思維,這樣即使觀點錯誤,教師也能夠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的信念更堅定,這樣在以后的學習中才能更快地改變錯誤想法,提高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針對新課改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工作,首先教師要重視核心素養理念的有效落實,在教學形式上要更靈活地創建,結合生活化、信息化、互動化和實踐化等不同角度和途徑,去啟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主探究意識。運用核心素養元素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樣既能夠為學生的思想指明方向,同時又能促進教學工作的系統性改革。將創新化理念與教學實踐相融合,制定更多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僅能夠在學習方法上得到改善,同時也能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培養,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