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廣西科技商貿高級技工學校 廣西柳州 545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也發生了改變,新型學徒制是指以學生為核心、教師為主導、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組建起來,并在企業內部實施的一種模式?,F代職業教育改革中強調“自主擇業”與“合作共贏”,新形勢下要求企業要建立起符合時代發展需要以及具有特色化特點的人才培養體系。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企業對高素質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這為新型學徒制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機遇。
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基礎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人才市場化
即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對員工素質進行培訓的方法。通過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知識能力,綜合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員工的整體素質。
2.自主就業化及職業發展化
就業的自主性為現代新技術型高層次勞動力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使勞動者有機會參與到更多的生產過程中,獲得相應報酬或滿足更高收入要求后,成為新型學徒制人才隊伍的中堅力量。
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結構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技術型高職院校與傳統高等院校合作。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是知識、技能和能力。因此,各高校之間應加強交流與溝通,健全資源共享機制建設,進行新型學徒制的深度合作、研究、探索。第二層次為職業教育機構、行業協會組織與地方培訓中心共同建立的專業認證體系和質量監控平臺,實施新型學徒制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三層次為產業鏈企業參與到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之中,為學生及員工提供更優質的實習機會。
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職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為新學員提供良好的學習、工作環境。通過對學員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訓練和培育,提高其職業技能和素質;其次是幫助學生解決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根據不同崗位、不同學習需求以及個人發展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培訓方案及內容;最后是引導并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到團隊建設活動當中。企業應當積極構建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體系,使新學員能夠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企業文化理念與經營管理知識。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一種新機制。首先從職業教育角度分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對現代企業員工能力提高的契合度較低,當前許多高職技工院校采用的是“工學結合式”“訂單式”相結合的員工對接方式,需要新型的員工對接制度更新傳統體系;其次從技術技能層面來看,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工業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崗位對于技術工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大勢所趨。
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對現有崗位人員以及待入職人員的培訓,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所需要,在實踐中逐漸具備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在高職技工院校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動手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工作。同時也應當加強實踐鍛煉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使學生能掌握更多知識和技能,應對工作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水平,以滿足企業人才需求。
在新形勢下,我國企業對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定位與發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以人為本,堅持把人作為生產活動中最關鍵和最具創造性價值的資源;
2.尊重學生個性化需求并因材施教;
3.注重教學實效性,創新教學方法;
4.強調學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及社會服務職能,通過高職院校的綜合效能發揮作用;
5.明確現代社會對于新型職業教育所提倡的終身學習、全面發展理念。即通過不斷的培訓和實踐,提高技能水平。
現代企業是知識密集型的經濟組織,人才培養就是對員工進行教育和培訓,使其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管理水平,并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復合應用型專業技術工人。企業人才培養模式產生于20 世紀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提出以來在我國快速興起。21 世紀以來,在新時期的經濟發展背景下,我國對人才培養模式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探索,以政府為主導建立起科學合理化的教育體制,通過相關政策引導,使高職技工院校的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實踐創新,逐步發展為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順應了經濟發展的潮流。
在企業層面上實行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的。首先從理論研究角度來說,傳統的“師傅帶徒弟”式的教學方式,雖然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增強動手實踐體驗感,但是也導致了許多教師對學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需要建立全新且有效的現代學徒制度,來滿足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需。其次從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企業與高職技工院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特殊性與關聯性,需要通過建立科學規范的職業培訓制度,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加強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雙方互信合作關系的建立,有利于形成和諧融洽的企業工作氣氛,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工作環境,實現企業與院校的雙贏。
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機制是由政府、社會和學校三者共同構成。首先是國家政策扶持層面,建立健全完善的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當前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正處于成熟轉型階段,對技術型員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了更加嚴格的規范化制度管理體系,同時還需要不斷加大創新力度,以滿足市場需求。其次企業內部要立足于培養模式的基本理論,完善相關政策體制。如“兩后生”轉新型學徒制的政策扶持,通過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的兩種基本學徒交接形式,提高企業人才的吸納量;最后高職院校要明確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通過學校、學院等機構進行教學指導,建立起一套規范化、系統化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對于新進職的學徒必須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加大崗前培訓力度,利用上崗證書考試來作為考核條件之一,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質量發展。
企業在對新型學徒制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的培養管理制度,以確保培訓管理工作的規范有序。
1.嚴格落實考核制度
企業要嚴格落實考核考評制度,對新學徒進行全面考查后,從中選拔出合格者上崗,對于表現突出且有發展潛力的學徒,要給予充分肯定與獎勵。制定公平、公正、公開的競聘標準,并實行淘汰制,對考試不合格且未達到企業要求的學徒予以辭退處理,確保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管理制度規范有序運行。
2.明確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目標
企業要根據我國《勞動法》的相關要求,結合新時期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促進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面推進。在對學徒素質進行分析后,制定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具有特色化、個性化的學徒制課程體系。通過“學訓一體”的模式,提高學徒崗位適應能力,提升學徒的綜合能力水平。同時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學徒培訓計劃系統,嚴格執行考核工作內容,根據培養目標與方案,與高職院校強強聯手,共同促進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
3.完善企業的監督機制與激勵機制
我國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激勵來源主要包括:培訓機構、高職技工院校、用人單位、社會等各方面的支持。重視學徒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崗位證書以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等一系列內容,在培訓結束時通過績效考評,評價員工是否達到了企業所規定分數線以上的標準,而不是通過“學多少”這一指標來評定學徒的素質能力,要獎懲分明,鼓勵學徒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同時要積極做好對學徒的監督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廣西科技商貿高級技工學校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案例的成功,離不開學校對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院校、教師以及學生在此過程中享有充分的話語權,院校在確保師資隊伍穩定和管理制度規范化實施的基礎上,建立了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構建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了企業與學徒之間的雙向選擇、互動交流,采用“雙師型”指導、“師帶徒”“兩后生”轉新型學徒制等保障性措施,促進了我國高職技工院校的發展,使學徒的素質水平向更高層次邁進,為推動廣西科技商貿高級技工學校教學改革創新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發揮了關鍵的支持和導向作用。
培訓工作的模式主要采取“雙師制”與“工學結合”,以“師帶徒”以及“兩后生”轉新型學徒制為主要培訓核心?!皫煄健狈桨傅膶嵤┘忍岣吡藥煾档挠四芰?,也與學校提倡的“雙導師制”相呼應,大大提高了學徒的適應能力;而“兩后生”轉新型學徒制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就業機會,還幫助學生減輕了家庭負擔,是一舉雙贏的重要策略。學校與企業兩者聯手培養,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徒的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企業輸送了良好的人才資源。
1.“師帶徒”模式:“師帶徒”項目的開展主要以廣西鳳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立足于企業的實際生產需求,將學徒交與帶教師傅進行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帶教師傅與學徒按照1∶10 的比例進行結對指導,不僅鍛煉了企業員工的育人能力,也為學徒提供了充足的適應空間和準備時間,大大提高了學徒的實踐能力。
2.“兩后生”轉新型學徒制:通過學校與企業雙方共同聯手,鼓勵學徒積極考取相關證書,為學徒提供了寶貴的就業方向與機會,不僅提高了學徒自身的綜合素質,還為該部分家庭困難學徒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障,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是一舉多得的重要模式。
1.培訓規模廣,合作企業多
自2018 年開展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來,學徒培養數量逐年遞增,截止到今年6 月底,新型學徒制培訓量累計已超過9500 人。廣西科技商貿高級技工學校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量始終排在廣西技工類院校前列,覆蓋了廣西區內的多個城市,例如柳州、貴港、來賓、南寧、北海等,在各城市的縣區中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新型學徒制的不斷發展成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與廣西科技商貿高級技工學校合作,例如廣西鳳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臺泥(貴港)水泥有限公司、廣西科技大學幼兒園、柳州廣菱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等,與80 多家優秀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將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推向了發展熱潮。
2.學員類型豐富,培訓效果良好
首先,學校立足于企業發展的需求,大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與“兩后生”轉新型學徒制、“師帶徒”模式相結合,在提高學徒職業能力的同時,也解決了“兩后生”的就業問題,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其次,學校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嚴格落實學徒培訓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獲得了良好的培訓效益,實現了學校、學徒、企業的三方共贏。
1.來自廣西桂平市的王××同學,是第一批兩后生轉為新型學徒制的學生,也是該模式中成功的典范。王秋惠同學在通過了保育員初級職業資格考試后,成功進入到幼兒園實習,在幼兒園實習以及學校學習期間,不僅使其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還獲得了相應的經濟報酬,為補貼家庭生活提供了穩定的支撐。同時王秋惠同學始終刻苦努力,在2019 年成功通過了高級保育員的培訓,工資薪酬得到了提高,使王秋惠同學對自己的幼教事業發展有了十足的信心。
2.桂平市徐××同學是本校第二批兩后生轉新型學徒制的學生,在2019 到2020 年底的學習與培訓中,企業領導及同事對其的評價極高,最終在自己的拼搏下獲得了中級保育員職業資格證,目前在來賓市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從事高速公路收費工作。該生腳踏實地,認真負責,始終遵循學校教師的諄諄教誨,提升了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也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經濟高速發展的新背景下,企業對新型學徒制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創新性、系統化的課題。通過本文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對現代職業技術教育的認識存在局限性,其中企業重視程度低、缺少相關培訓機構、師資力量弱等問題都制約著對接員工技能素質的提升。同時,目前新型學徒制還不夠成熟,缺乏有效的社會實踐教學指導及支持體系,使得許多學生不能快速適應企業崗位需要。因此,在未來新形勢下,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勢必成為今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