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嬌香
(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南湘潭 411201)
2020年最新發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表示,教師應通過創設與主題相關的語境,將特定主題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未來職業發展建立關聯,鼓勵學生運用所掌握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進行意義探究,通過解決問題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差異感知能力。在“語言技能要求”之“說”板塊要求“學生能用簡單的英語就熟悉的日常話題進行交流;能在他人的幫助下,表達想法或觀點;能用簡單的語言進行交談;能用簡答的語言與他人交換觀點”[1]。由此可見,情境對話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國學者王坦指出,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策略。他提倡學生為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在異質小組中相互配合,一同努力,以小組獲得的總成績為獎勵依據[2]。盛群力認為,合作學習是按照班級內所有學生各自的性格特點、學習程度、社會背景混雜在一起編制組成一個異質的學習小組,學生在小組中一起開展學習活動[3]。
(1)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語基礎模塊1》,不管是單元主題的設計,還是每個單元內容的編排都很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實際的教學需要。每個單元設計了導入、聽力、對話、語法、單元實操。每個單元需要8個課時來完成。
(2)本課例的教學內容選自對話部分,也就是整個單元的第3和第4課時。前兩個課時已經完成了詞匯以及聽力的學習。通過前兩個課時的學習,學生對于興趣愛好這個主題有了一定的知識鋪墊。
本次課例的授課班級為中職一年級20電商2班。學情分析如下:
(1)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英語基礎差。本班共38人,只有5人對英語感興趣,則本班同學對英語感興趣的比例只有13%,英語基礎好的同學也就只有2-3個,只有7%。
(2)英語學習習慣差。大部分同學沒有學過音標,單詞記不住。學生一般都是復述字母的方式來背單詞,效率低。且學生也沒有早讀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
基于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分析,本課以小組合作學習理論為導向,教學目標如下:
(1)設計真實生活情境,使學生掌握描述和詢問個人興趣愛好的短語以及句子,通過反復練習,學生能夠在小組成員間完成對話。
(2)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激發學生用英語交流的欲望。同時學生完成簡單的日常英語交流后,意識到英語學習并不是那么難的事情,提升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
(1)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全班共38人,分為9組,課前根據學生性格、英語基礎進行分組,每組4-5人。從導入環節的“頭腦風暴”到熟讀對話、情境對話表演等各個環節,都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做好引導。
(2)創設真實的生活交際場景。教師可在教學過程當中創設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代入到場景中用英語進行交流。孫曙光認為,場景包括四個要素:話題、目的、身份和場合(4)。本課學習描述和詢問個人興趣愛好的短語及句子,在教學中就不能只是干巴巴讓學生讀單詞、短語和對話,要設計真實的生活場景,比如新生開學等。
課前準備:在上課前根據學生性格以及英語基礎分組,上課時按小組就座。
活動設計:
(1)提前準備復習卡紙,在卡紙的正反面分別寫上中文意思和英文單詞,內容為上節課的重點詞匯。
(2)教師帶領全班同學復習,要求學生看到詞匯能夠讀出短語或者翻譯即可。采取全班回答和個人回答,每個詞匯多輪幾次,加深學生的印象,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3)小組復習:每組發放一套復習卡紙,小組成員間用同樣的方式復習。此項環節進行5分鐘。在此過程中,教師觀察每組同學的復習情況,必要時給予相應的指導,在沒有很大錯誤的情況下盡量不去打斷糾正他們,這樣會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小組成員間也可以互相指正學習,達到自主學習的效果。
設計意圖:
(1)這些詞匯在本節課中將會反復用到,通過全班復習和小組復習的形式,可以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2)全班復習,讓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小組復習的形式旨在讓小組成員之間習慣這種學習模式。教師不直接糾正學生,是擔心會打消他們的積極性,使學生害怕犯錯不愿意開口。同學之間不經意的糾正,學生更能接受。
活動設計:
(1)以輕松聊天的方式,問同學對你的同桌、前后桌了解多少,你是否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是什么。大家會回答了解或者不了解。此時,教師再進一步提問“How to ask their hobbies in English?”,“Do you want to know their hobbies?”
(2)在得到同學的回復之后,教師讓小組成員之間用英文進行個人興趣愛好的詢問。不出意料,很多同學無法完成此項任務,因為他們不知道有哪些詢問他人興趣愛好的英文句子。只有極少部分同學能夠說出“What’s your hobby?”“I like singing”等句子。
設計意圖:
(1)以輕松聊天的方式進入課堂,使全班同學以一種輕松的狀態進入學習。
(2)在未得到相應學習之前就讓學生描述和提問同學興趣愛好,旨在讓他們發現自己的缺點,給他們制造“饑餓狀態”,在后續的學習中更有動力。
(3)增加額外的短語是考慮到課本上部分短語不太常用或者是太難,增加的短語都是比較貼近日常生活比較常用的短語,大多數學生能夠運用到的。
活動設計:
(1)教師給學生5分鐘自行閱讀對話,并嘗試翻譯,期間可以借助手機、字典等學習工具,組員也可以互相討論學習。
(2)教師隨機抽取兩名同學閱讀對話并翻譯,在無明顯錯誤的情況下,教師不直接給予糾正。
(3)教師投放PPT,把對話中的描述興趣愛好的句子寫在黑板上,并提供相應的例子,期間也可以讓同學舉例。
(4)帶讀對話。教師播放音頻,讓學生跟讀。最后教師帶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多帶讀幾遍。對于學生多次讀不對的詞匯或者短語給予重復和語音解讀。
設計意圖:
(1)讓學生提前閱讀和翻譯對話,旨在讓學生自行思考。允許借助工具則是慢慢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允許組員討論則是促進組員間互相學習、互相監督。
(2)抽取學生讀對話和翻譯對話是對他們前面自學環節的督促。
(3)教師詳細講解對話,挑出重難點,讓學生在全面理解對話的同時也能有針對性地掌握描述興趣愛好的句子。
Read the Dialogue(10 Mins)
活動設計:
(1)全班齊讀:在教師帶讀帶讀后,學生以全班的形式齊讀對話。教師根據全班同學朗讀的效果記錄讀得不好或者不對的詞匯,齊讀結束后再指出并糾正。
(2)雙人讀對話:每兩個同學分角色閱讀,各讀兩遍。期間教師可以巡視課堂,對學生的問題給予解答和指導。
(3)小組讀對話:小組成員齊讀對話。期間,教師可以巡視課堂,對學生的問題給予解答和指導。
設計意圖:
(1)多輪多形式的閱讀對話,旨在讓學生會讀會說,最起碼關鍵的描述和提問興趣愛好的句子能夠運用起來。
(2)在學生讀對話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輸出的關注很重要,及時把讀得不好的詞匯或者句子指出并糾正。
Role Play(30 mins)
活動設計:
(1)小組活動:教師給學生10分鐘時間準備,小組成員互相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詢問他人的興趣愛好。教師把重點短語及句子投放在PPT上。在學生自行準備前,教師可以把這些詞匯與句子帶讀一遍,并做個示范對話。在小組在準備時,教師巡視課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出指導。
(2)小組演示:學生自愿上臺展示,學生在進行演示時,教師不要打斷他們,若同學有不會讀的單詞,可以及時提供幫助,但是出現錯誤不要馬上糾正,先做記錄。
(3)小組自評:每組同學展示完畢,可以讓他們自評,并復述某個組員的興趣愛好。
同伴互評:教師提問班級其他同學是否聽懂了他們的對話,并隨機提問某個組員的興趣愛好有哪些,進而確保他們在別的小組演示的時候認真聽,而且聽懂了他們的對話。
教師評價:教師針對小組演示進行評價,包括發音、句子的運用、短語的運用以及動名詞的使用、臺風等各方面做出整體評價。對于表現較為突出的個人或者小組給予表揚。
設計意圖:
(1)學生準備對話前把需要用到的詞匯以及句子進行復習并且投放,相當于對本課內容做一個總結,確保學生明確對話中需要用到的詞匯及句子。
(2)采取小組自評、同伴互評以及教師評價模式,以評促學。對于演示的同學而言,他們可以在同伴以及教師的評價中改進自己的不足。對于聽眾同學,可以從別人的評價以及表演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活動設計:
(1)復習環節:以提問方式詢問同學今天學到了什么,并把關鍵句子以及短語讓大家中英互譯。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抽取一兩名同學與老師對話,詢問老師的興趣愛好以及向老師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
(2)作業安排環節:以小組形式進行,把小組演示的對話寫下來,明日上交。
設計意圖:
(1)復習是為了鞏固今天所學成果。
(2)小組作業的目的也是為了學生在課后能夠把今天所學再次鞏固,并落實到筆頭上,促使學生有新的收獲。
設計再縝密的教學也會有不足之處,本節課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從開始至結束都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課程結束后我僅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思我的教學,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有所改善:
(1)分組問題:課前分組時即使綜合考慮學生的性格以及英語學習基礎,但是整體來看,班級同學的基礎太差,無法確保每個小組都有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鑒于此,在小組活動開展時候,部分小組難以開展教師安排的活動,無法閱讀,無法設計對話,需要教師提供較多的指導與幫助。
(2)課堂進入太快,氛圍顯得枯燥:課堂第一環節就是復習,使得上課氛圍一開始有點枯燥。在復習環節之前最好加入一點輕松的互動,調動班級氛圍,有利于后面教學活動的開展。
(3)較難的短語可以不做過多要求:在新課環節,重點句型里比較難的句型可以不做過多要求。比如be crazy about,be interested in,除了幾個基礎較好的同學,其他同學是讀都讀不對的。大多數同學都還是用like和love這兩個動詞。
(4)閱讀對話環節可以稍微有點新意。在練習環節,采取教師帶讀、全班齊讀、小組閱讀對話等多種模式。實際上,學生不會有這么多的耐心把一篇對話反復誦讀。在這一方面,我依然還在探索中,因為讀得少,學生沒有掌握這些對話。反復誦讀,學生又缺乏耐心。
(5)在最后的評價環節中真正能做到自評和互評的、達到預期效果的小組不多。
總體來看,本節課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另一方面,由于中職學生所具備的特點,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效果。作為一名中職英語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論,習得教育教學觀點,并將之投入到自己的教育事業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順,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