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英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南陽中心小學 福建龍巖 364211)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知識的基礎時期,因而,在這一時期幫助學生打下堅固夯實的基礎就顯得尤為必要。而隨著新課改政策的出臺和落實,原先的教學方式也不再適用于當下的課堂教學,這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也是一項新的教學挑戰,不少小學語文教師開始致力于在教學方式上尋求創新突破,并以取得初步的創新成效。但是,對絕大多數的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仍舊存在不少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的存在在短期內不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影響,長此以往,卻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因而,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成為當下小學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1]。
那些具備創新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學生,其自身也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征,在未來也會更適合社會激烈的競爭環境。而學校作為重要的人才輸送基地,在為祖國各項事業輸送人才時,還需提前做好把關,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技能應用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既符合當前時代的發展要求,又能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不僅如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能幫助小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既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又能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鍛煉,進一步改善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此外,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還不成熟,對事物都持有一種好奇的心態,因而,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這樣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也能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2]。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能為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助力。因而,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予以重視,學校也應加大培養力度,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潛力和創造力力,并結合當下時代的發展特征創新教學模式,增加訓練活動,在游戲中學習,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另外,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還應摒棄原先傳統的教育弊端,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對閱讀和探索的興趣,創新教學方式[1]。與此同時,學校還需改善目前的教學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場所,做好軟硬件設施的更換,為教師提供更好地教學場地,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又能獲得更多學生家長的信賴。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接觸到的知識面較淺,生活經驗也尚不豐富,在學習上也沒有相應的經驗,且學習方式也不固定,因而,這一階段的學生主要還是依靠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但是,就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來看,每周的語文課程時長畢竟有限,若學生只是單純地依靠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那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也不一定就會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很好的學習效果[3]。
不僅如此,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沒有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完知識后,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往往會因為膽怯心理,而不敢向老師提出問題,老師也并未意識到這一問題,學生的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在結束小學語文教學后,由于缺乏實時鞏固,很多學生在課后忘記了自己學過的知識,這也在無形中加大了學生與教師間的溝通難度。
就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來看,尤為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機械,課堂缺少活力,原因主要在于不少小學語文教師仍未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主要以講授式為主,卻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并且過分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布置的課后作業較多。這樣不僅加劇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在無形中打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較小,正是對外界事物十分好奇的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大都朝氣蓬勃,若是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過于死板機械的教學方法,不僅會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造成影響,也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既無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浪費了課堂時間。
語文是一門較為重視知識積累的學科,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積累經驗。但是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學習和閱讀的經驗較少,而學生要想提高學習和閱讀經驗,首先就需具備一定的語文知識基礎,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學習就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此外,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還應結合生活實例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和總結習慣,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然而,就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來說,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未結合生活實際,過分注重課本知識的講解,沒有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讓學生理解。這種脫離實際教學導致學生很難理解課本中的晦澀知識點,進而,在學習語文學科的過程慢慢產生厭倦心理。若在小學時期,學生就沒有打好語文基礎,那么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上,也會有一定的阻礙。
為了解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也會影響課堂上學生狀態,雖然教師講的內容都差不多,但學生的領悟情況卻各有差異[2]。因而,小學語文教師應多鼓勵學生間的交流溝通,做到互幫互助,這樣也能彌補各自在知識上的不足。
與此同時,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也不能只是一味地在講臺上為學生講授知識,也需要空出多余的時間來讓學生思考,總結知識規律,讓學生自己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借助趣味性的問題來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夯實基礎的關鍵時期,若是這一階段學生的基礎不夠牢固,那么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學生就會因知識的匱乏,影響到自身的綜合性發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教師應重視這一問題,并為學生打下夯實的學習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可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與同學生進行溝通,當遇到回答較好的同學時,可給予表揚和贊賞;若是遇到答不上來的同學時,教師也應給予相應的鼓勵,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這也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
通常來說,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絕大部分的知識和內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實例,因而,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將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靈活使用教材。特別是在舉例說明時,最好能結合生活實際,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學生答疑解惑,這樣既能讓學生學習到相應的知識,還能讓學生有更深的體會。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較小,普遍好奇心較重,性格也很活潑,當遇到新鮮事物,往往很喜歡刨根問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及時認識到這一點,并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力,鼓勵學生多看、多問、多聽、多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要是要讓學生學會質疑,引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好奇心和質疑心。
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多多鼓勵學生發言,對于那些在課堂上積極發言,表現較好的同學以鼓勵,引導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組成小組對課堂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為學生提供自由探究的學習氛圍,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能培養學生勤學善問的學習習慣。
譬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到《荷花》時,就可在課件上放出不同種類的花朵圖片,引起學生的探究心理,讓學生感受到荷花的美麗,之后再由淺及深,層層遞進。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再慢慢加深難度,讓學生自己總結段落大意,鼓勵學生舉手發言。在課程結束后,教師還應合理布置作業,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起到輔助引導的作用。因而,在實際的語文教學課堂上,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民主思想,摒棄原先傳統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并為學生創設活潑有趣、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與此同時,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時,還應多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師生之間增加對話次數,實現師生互助合作,共同進步。教師既要研究怎樣學,又需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學習空間,這樣學生在語文課堂也更加放得開,思考的頻率越來越高,創新的能力也在不斷加強。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語文教師還需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訓練學生的多向思維,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來分析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3]。例如,在講解《海底世界》時,教師可事先拋出懸念,引起學生的探討,海底世界有什么動物,動物都有什么特征,海底世界究竟是怎樣的。這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引起學生的討論,并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老師也可適時鼓勵學生的想法和意見,贊揚學生的想象力,這樣既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又能帶動學生們的討論積極性。
觀察力是學生認識世界、發展智力和學習自然的基礎條件,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和創造意識的條件之一。因而,小學語文教師可根據講解的內容,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較好的觀察條件,在教給學生觀察方法的同時,積極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讓學生學會主動探索發展,這也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說到創新教育,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脫離教材的小活動,譬如小發明或是小制作等,還有那種借助問題,讓小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敢想敢說,只要說得夠離奇,就可以說是創新,這也就走入了另一種極端。
所謂的創新,其實就是一個新的發展,就算是一個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也可以算作是創新。同理,小學生對課本上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具備創新性,并不代表這一問題或解法他人是否提過,重點在于回答問題和解法的這個人而言,角度是否新穎。
換而言之,小學生也可創新,但其創新的前提條件,是要有創新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充分借助教材,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把與時代發展相關的新問題和新知識引入教學課堂,讓學生對此產生好奇心,從而激發自主探索的欲望,這樣既能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又能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地學習方法,夯實知識儲備。
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尤其是在學完那些常識性知識的章節后,教師可轉變教學模式,摒棄原先的抄寫形式,改為實踐操作,讓學生動手實踐課本上模型和實驗,教師從旁指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應解決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明確教學的主體,創新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提升其綜合實力。另外,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可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設置情境,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質疑。必要時,教師還可通過課堂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