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玲
(重慶市永川區教師進修學校 重慶 402160)
南幼位于成都市于蒲江縣城內,是一所農村幼兒園。該園的戶外體育活動——混體活動,深度融合幼兒園環境自然和教育自然理念,以豐富的活動項目、適宜的活動內容、寬松的活動環境激發幼兒自主選擇、自由運動、快樂成長。
南幼堅持以幼兒為中心,以運動為根本,以快樂成長為目的。整個活動的設計和開展科學、合理、有趣、有效。
混體活動是南幼每天集中開展的第一項活動,總共50 分鐘,整個活動分為準備、混體、放松三個階段。
1.準備活動:8:40 幼兒園統一播放音樂,各班教師迅速組織幼兒有序來到運動場指定位置,在體育教師的帶領和本班教師的組織下,全體幼兒隨音樂開展兩分鐘走跑運動、一分鐘放松呼吸活動、三分鐘律動操,通過這些基本動作活動身體各關節,為后續自由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
2.混體活動:8:50—9:20 全體幼兒打破班級界限,根據自己身體、動作發展的情況和自身喜好,自主選擇活動區、活動項目、活動器械、活動方式、合作伙伴等,積極參與走、跑、跳、投、爬等各種綜合體育活動。
3.放松活動:9:20 結束活動的指令性音樂響起,全體幼兒停止活動,就地收拾整理活動器械。全場的所有活動器械分類、整齊存放到指定位置后,全體幼兒迅速到本班老師處集合,慢步走回教室。9:30 全面結束混體活動。
整個活動時間的設置既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又符合幼兒園的工作實際,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南幼堅持自然、樸實、生態的建設風格,合理利用山丘、土坑、斜坡、水溝、沙地等原生態地理環境,充分利用花草樹木和適宜的建筑材料,構建了多功能運動場。
1.綠色植物渲染主題式、園林式運動場景。幼兒園里種植了很多的觀賞樹、果樹和大大小小的其他植物,依托大樹建成攀爬網、秋千園、打滾坡等,依托芭蕉林建成越野活動場,依托茶樹柵欄建成綠色多功能跑道等。大面積的綠化園林為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自然、野趣的場景,更能激發幼兒運動的熱情。
2.多元材料建設安全型、實用型運動場。幼兒園場地建設堅持美觀與實用相結合的原則,為了保障各種運動更好地開展,幼兒園分塊建有塑膠運動場、草坪運動場、普通土沙場、石板便道等,根據各種運動項目的特點科學規劃活動功能區,通過繪制地面標志、加強常規教育和教師的現場指導,保障整個活動安全有序地開展。
南幼堅持全體、全面,同步、同享,互學、互助的原則,打破了傳統早操的模式、分班管理的機制和整齊劃一的標準,集中自由分段式、大班小班結對式整個體育活動全園參與但規范有序。
1.集中自由分段式。整個混體活動分為集中活動和自由活動兩種形式。集中活動是基礎,以班級為單位開展,運動量小,活動內容相同,重在活動關節做好準備活動,強調一致性。自由活動是主體,全園幼兒混齡開展,運動量大、活動項目多,重在鍛煉肌體,提升運動的能力,強調多樣性。兩種形式結合開展,更加符合幼兒的身心規律和運動的要求。
2.大班小班結對式。自由活動時運動項目多、速度快,幼兒分布廣、活躍度高,為了保障活動安全有序地開展,南幼實行大小班一對一結對活動方式。每個大班的幼兒固定對接一個小班的幼兒,每天的自由活動中大班幼兒全程帶領小班幼兒參與活動,在實踐活動中保護小班幼兒的安全,指導小班幼兒熟悉活動場地、活動器械,教會小班幼兒怎么玩、在哪里玩、如何收拾玩具、如何自我保護等。結對機制保障了活動安全、有序地開展,增強了孩子們的愛心、責任心,增進了孩子們的友誼。
南幼結合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購買或制作了多種多樣、數量充足的活動器械和玩具,保障了幼兒各種體育活動的開展。
1.技能性體育活動中,教師指導幼兒運用器械、玩具等,按照體育運動項目規范性動作的要求,開展一些體育基本技能的練習,如跳馬、走平衡木、吊單(雙)杠、拍球、爬行等,活動中的幼兒通過大膽嘗試、動作訓練和競技比賽等提升機能、掌握體育技能。
2.趣味性體育活動中,教師支持和鼓勵幼兒自由、自主、創造性地運用場地和器械開展綜合體能游戲活動。如用木梯搭成小橋在上面爬行,將軟梯掛在大樹上攀爬,將輪胎連成柱子在上面踩滾,裝在塑料大桶里躺滾,幼兒們三五成群在綠色的小山坡上打滾,騎著三輪車、滑板車“滿街”兜風,佩帶寶劍、披著披風在香蕉林里追逐嬉戲……這些活動以游戲的形式開展,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層次性和挑戰性,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整個活動中幼兒自由自在,完全根據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喜好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合作伙伴等。輕松愉快的活動內容既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又深得幼兒的喜愛。
混體活動中南幼全體教師以認真的態度和專業的能力,關注、觀察幼兒的安全和行為。
1.蹲點值守關注全體幼兒。混體活動中,南幼全體教師參與到活動的組織工作中,每個活動區落實專人蹲守,主要是觀察幼兒是否喜歡這項活動、感知幼兒的冷熱情況、關注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指導幼兒有序自行拿取材料、收拾整理材料等。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以觀察欣賞為主,不隨意打擾幼兒,真正放手讓幼兒自主活動。但教師觀察和關注幼兒特別投入,敏銳地發現幼兒無法解決困難或出現危險的時候及時介入。
2.發動家長參與活動組織。針對混體活動中幼兒多、項目多、場面大、安全要求高,而教師人手有限、不利于深入觀察的問題,南幼積極發動家長組建志愿者服務隊,每天吸納5—8 名家長志愿者到幼兒園協助教師全程組織混體活動的開展,家長的參與不但緩解了教師組織活動的壓力,而且讓家長深入地了解了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情況。
3.收集素材強化直觀教育。活動組織的過程中,教師每天用手機及時記錄幼兒活動的精彩片段和不良行為,活動結束后運用校園微信平臺在全園及時共享具有教育價值的活動片段,教師們組織幼兒觀看并開展集中談話,引導幼兒知道哪些動作是不正確、不規范、不文明的,怎樣做才是安全的、有意義的,幫助幼兒拓展思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保障戶外活動持續深入、規范有序地開展。同時為實施生活化教育課程積累素材。
南幼戶外體育活動符合新時代的兒童觀、教育觀和課程觀,具有很強的適宜性、實效性。學習借鑒南幼的科學實踐,讓筆者深刻感悟到許多幼兒園的戶外體育活動在思想認識、環境支持、教師指導等方面還存在諸多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幼兒園教師中普遍存在對戶外體育活動教育目的和內涵認識不清的現象,簡單地認為戶外體育活動是集中教育活動的調節劑,活動的目的就是活動筋骨、鍛煉身體,所以可多、可少、可長、可短,不需要精心地設計和組織,只要平平安安就可以了。受這些片面性意識的影響,部分幼兒園對戶外體育活動重視不夠,沒有合理安排活動時間,活動開展不經常,活動組織隨意性大,閑散、自由、放羊式的現象普遍存在。
當前部分幼兒園沒有嚴格落實《國家幼兒園建設標準》,戶外活動場地狹小,生均活動面積嚴重不足,影響了幼兒園中大型集體活動、中長距離運動的開展。室外運動場功能區規劃和利用不合理,活動場地自然資源較少、配置材料簡單缺乏情境性。活動器械種類不夠豐富、數量不充分,高結構材料多、傳統器械少,缺乏趣味性和挑戰性,不能滿足幼兒多層次的活動需求,激發幼兒探究、創新的作用不強。
部分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戶外體育活動組織模式化,沒有緊扣本地、本園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設置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活動組織相對固定,沒有根據幼兒的喜好及時調整和完善。活動過程中教師高控,幼兒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在指定的場所、運用指定的器械、開展指定活動。活動時間不充足,活動方式單一,運動強度和密度不足。活動中幼兒缺乏自主性、獨立性,不能釋放童真天性,不能激發挑戰意識和創造能力。
個別老師片面地認為幼兒戶外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維持秩序和保障安全,所以只要幼兒有一點不守紀律、不規范的行為,老師馬上嚴厲地批評糾正。多數教師基本樹立了觀察幼兒活動行為的意識,但觀察什么、怎么觀察、如何感知幼兒的需求、怎樣給予幼兒適時適宜的指導和幫助、如何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的能力和良好的習慣等,很多老師一知半解。
南幼戶外混體活動凸顯了自然和諧、自由開放的多元化教育理念,學習借鑒南幼的先進經驗,我們必須以《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抓好活動設計、活動組織和教師指導。
1.突出的開放性。幼兒園要積極構建寬敞、安全、有趣、自然的戶外活動環境,強調環境向全體幼兒開放。根據幼兒的活動興趣,設置適宜的活動項目,動態地投放各種生活化、多元化的材料,支持所有幼兒共享戶外的活動資源。
2.充分的自主性。戶外體育活動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中心,踐行幼兒在前、老師在后的理念。教師要充分相信幼兒的能力,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個體差異和獨特的認知方式,真正給幼兒自主和自由活動的權利,讓幼兒在活動中盡情操作、盡情探索、盡情感受、盡情體驗。
3.積極的探索性。充分運用自然環境和資源,拓展孩子的探索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活動中、運動中,觀察、感知、體驗新事物,激發好奇心和勇于創新的精神。教師要鼓勵、支持幼兒質疑、探究,為活動的深入開展提供豐富的、充足的資源。
4.自然的合作性。戶外體育活動歡快、驚險、刺激,同一項目中幼兒面對共同的任務和目標,容易相互關注和信賴,自然而然地發生交流、協商、配合,自覺克服自我中心,形成合作意識。
5.適宜的挑戰性。戶外是開放的空間,是滿足幼兒冒險自然傾向的適宜環境。幼兒園要做好戶外空間的安排和活動器械、材料、工具的投放,積極營造引發兒童冒險和挑戰的環境,讓兒童在活動中面對適宜的問題和困難,并積極地嘗試解決。
1.經常性原則。幼兒園要將戶外體育活動納入教育活動重點內容,每天組織全體幼兒定時開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良好的鍛煉習慣,為幼兒終身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
2.適宜性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科學設置活動方式、運動量和活動時間,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個體差異動態性調整活動項目和材料投放,合理安排運動的負荷,密切觀察幼兒的身體反應。
3.多樣化原則。幼兒多動好奇及注意力時間有限,因此體育活動的形式、內容、材料要多樣化、綜合化,讓幼兒對體育活動能充滿興趣,不產生厭煩心理。
4.全面發展原則。體育活動要促進幼兒身體各器官系統、各種基本動作和身體素質都得到全面鍛煉,既要有針對性,也要有綜合性,不應簡單、過多地重復某一動作技能,造成幼兒身體發展的不全面。
1.做好安全管理。戶外體育活動在室外開展,空間開放、場地寬敞,不確定的意外因素更多,教師要以更強的責任心和更仔細的態度,做好活動前場地、器械的檢查,及時發現、清理不安全因素;做好活動中幼兒身體適宜性的觀察、高難度動作的保護、突發事件的處理;做好活動后幼兒放松運動的組織工作,切實保障幼兒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深入觀察分析。教師要強化觀察分析幼兒活動行為的意識,通過跟蹤觀察活動中幼兒的語言、動作、表情找到讀懂幼兒思維的細節,理解孩子行為背后隱藏的學習價值和發展意義,依據幼兒的活動行為思考分析,為教學決策提供依據,為因人施教找到方向。
3.科學支持引導。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幼兒的能力,尊重幼兒的活動方式,真正“放手”讓幼兒自由、自主地活動。要依據幼兒活動的需要,幫助營造快樂和諧的氛圍,為深化活動開展提供環境、材料等支持,適時介入幫助幼兒解決活動中的困難,針對活動中的突出問題,組織幼兒交流討論,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行為習慣。
總而言之,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作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用心、用情,用科學的方法和負責的態度,支持、指導幼兒快樂運動,健康成長。